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_第1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_第2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_第3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_第4页
2016新课标创新人教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绘画、戏曲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2.掌握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理解其艺术特征。 3.探究中国书画、戏曲艺术与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认识其不同艺术风格的社会根源。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2)形成: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3)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4)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由繁到简。2书法(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2)特点: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3)艺术形式书体发展特点代表人物楷书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种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3发展历程(1)远古时代:中国画起源,代表作有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代表作有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魏晋:士大夫画家提出“以形写神”等绘画理论,代表作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5)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6)元明清: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三、京剧的出现1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1)起源:原始的歌舞。(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4)明代: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的出现(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2)形成: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3)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3地方戏曲: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思考从以上汉字“车”的变化中,你能总结出文字演变的什么规律?文字演变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提示:规律:由复杂到简单,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阐释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征(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3)它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点拨绘画艺术也反映现实生活(1)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的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反映隋唐社会政治大一统。(2)风俗画带有经济色彩,如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自北宋起,绘画作品成为一种商品。(3)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兴起则是由于这一时期统治者文化专制加强,知识分子用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思考中国清代名画风竹图,画中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有力,有参天凌云之概。画上有画家自题:“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风竹图属于哪一类绘画?该类绘画有何特点?提示:属于文人画。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点拨京剧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分工上,包括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主题一魏晋、隋唐、两宋、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对书画艺术风格的影响核心必记1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2隋唐时期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便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这就使得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伴随着商业的兴盛,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4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上专制的强化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法艺术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在绘画方面出现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的作品和画家。史料印证材料一图一兰亭序(唐人摹本)图二多宝塔碑(局部)材料一中,图一作者是魏晋时期的王羲之,体现了行书虚玄灵动的特点。图二作者是唐朝颜真卿,体现了楷书讲究法度与规范的特点。两者风格都与时代特点相切合。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材料三明代,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征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征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思考: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宋代和明代书法艺术各有何特点?提示:宋代推崇魏晋风度,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对点巩固1在书法艺术方面,“宋四家”各有千秋。下列图文信息()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作者个性和多样的社会生活 C表现封建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宋代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峰解析:选B材料中各种书法的“趣”“韵”“姿”“度”并非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而是个性的表现,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书法中无法看出文人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故C项错误;不能因为书法风格多样就判定其书法艺术达到最高峰,故D项错误。主题二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核心必记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则反映了对封建专制强化的不满和抗争。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至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史料印证材料一鹳鱼石斧图洛神赋图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杰作,不仅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洛神赋图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注重“以形写神”。材料二图一清明上河图图二墨梅图思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分别透露了什么信息?提示:类型:图一属于风俗画,图二属于文人画。信息:图一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光,反映了北宋经济的发展。图二集书法、绘画、篆刻、文学于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对点巩固2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桠杈树,留待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A鹳鱼石斧图B游春图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朱耷的题画诗反映了写意画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是以写实为主。 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甲骨文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C楷书的形成 D汉字演变为书法解析:选A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时盛行甲骨文,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在汉字形成完整体系之后。2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A篆书B隶书C楷书 D行书解析:选D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狂放,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3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解析:选A楷书的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题组二笔墨丹青中国画4东晋雕塑家戴逵(326396),铚县(今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对这一时期绘画成就表述错误的是()A士大夫画家总结出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B夫妇宴饮图堪称此时期工笔重彩画的杰作C顾恺之主张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D洛神赋图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析:选B题干体现的时间是魏晋时期,夫妇宴饮图为东汉时期的工笔画的杰作,时间与题干不符。5南宋赵孟坚在墨兰图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出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A风俗画 B宫廷画C文人画 D山水画解析:选C解题关键是区分风俗画与文人画的特征。风俗画多反映普通民众的欣赏品位,呈现出通俗化、大众化的特色。文人画多体现知识分子的情趣,呈现出高雅脱俗的特征,且文人画集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追求抒情写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故选C。6宋代货郎图,生动表现了时代生活的一瞬,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 B阎立本的步辇图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王冕的墨梅图解析:选C货郎图庸风俗画,与此类似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A项是山水画,B项是人物画,D项是文人画。题组三京剧的出现7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B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C经济重心的日趋南移D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明代戏剧传奇兴起的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戏剧传奇这种市民文化也应运而生,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8201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出如图画卷(局部),再现当年京剧名伶的风采。历史上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直接相关的是()A徽剧 B秦腔C越剧 D黄梅戏解析:选A本题考查迁移分析能力。京剧艺术是在徽剧和汉剧艺术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 必清线索导引线索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农学成就医学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代表,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中国古代在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等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总结性的特点,科学性、创新性不足,明清时期开始落后。线索2: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清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也是不同时代在艺术形式上的反映。适应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古代文学呈现平民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线索3: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汉字、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书法艺术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阶段,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和物外之美。中国戏曲艺术也是历史悠久,元杂剧的形成是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清代形成的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必记精要盘点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及明清时走向衰落的原因1领先原因(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2)政治: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技的繁荣与进步。(3)经济: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4)政策: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同时,封建政府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5)对外交往: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2走向衰落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4)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二、两宋时期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表现1思想上: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科学上: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应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应用于航海。3书法上: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形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4绘画上(1)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2)伴随着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5诗歌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两宋之际,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