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oc_第1页
云南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oc_第2页
云南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oc_第3页
云南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oc_第4页
云南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2007级 2007041109 号玉 溪 师 范 学 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 云南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思考 学 院 资源环境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柳德江 学生姓名 丁 铃 学生学号 2007041109 2011 年 5 月 4 日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呈交的毕业论文“云南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思考”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文中所引用内容及资料已在参考文献及注释中作了说明。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云南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思考丁 铃(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2007级地理科学专业 2007041109)指导教师:柳德江摘 要: 人口老龄化是云南经济发展必然面临和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对云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合理的养老模式,是实现云南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给力措施。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云南1人口老龄化的界定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目前联合国的标准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或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如表1)。显然,人口老龄化这个动态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老年型人口。 表 1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类型0-14岁(%)60岁(%)65岁(%)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岁)年轻型(增长型)40541520成年型(稳定型)30-405-104-715-3020-30老年型(减少型)301073030资料来源: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整理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降低了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升高了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升高了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升高了1.91个百分点。2000-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显现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取到了巨大的发展,生育率持续降低,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2云南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云南省自2000年起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09年末,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361.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如表2)人口老龄化形势比较严峻。指 标年末人口数(万人)比重(%)全省总人口4571100.0其中:城镇155434.0乡村301766.0其中:男性2382.8652.1女性2188.1447.9其中:0-14岁999.2221.915-64岁3210.2170.265岁及以上361.57 7.9 表2 2009年云南人口数量及其构成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云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1云南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从人口学上讲,人口结构变化首先是指人口自身内部不同年龄人群比例的变化,人口老龄化表现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造成云南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云南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3.94岁提高到2006年的74.9岁,上升了10.96岁,死亡率从1990年的7.92下降到2008年的6.31,下降了1.61个千分点,人口身体素质显著提高。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老龄人口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从2000年-2008年云南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上可见,2000年云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8,2008年为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5.16个千分点。由于云南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人口总量缓慢增长。图1 2000-2008年云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资料来源:据云南统计年鉴2009整理2.2云南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2.2.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人口老龄化产生可能是由位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儿童人口增长降低所造成,也可能是由位于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云南人口老龄化,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速度十分惊人。2.2.2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云南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是在“未富”的条件下开始的,毫无疑问,计划生育政策大大地加速了云南生育率水平的转变,也大大加速了云南老龄化的进程。云南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老年人口总量大,云南人口老龄化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从2005年云南省不同市区人口老龄化和人均GDP数据,可见云南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和区域分布不均。这些差距正显现出云南人口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脱节,充分表明了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的条件下展开的,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更是如此。图2 2005年云南各市人口老龄化及人均GDP资料来源:据云南统计年鉴2006和2005年云南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整理2.2.3人口老龄化分布不均云南人口老龄化分布不均(如图2),大致与各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例如昆明和玉溪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比例均位于前列。但内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保山市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差异非常大,在全省16个州市中,人口老龄化位于第3位,人均GDP位于第11位。2.2.4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明显过去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说“活到七十不稀奇”。按照老年人内部年龄结构,我国的学者常把老年人划分成低龄老年人(60-69岁)、中龄老年人(70-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到2009年末,云南8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60万人左右,且高龄老年人口每年都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2.5人口老龄化空巢化趋势严峻“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云南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小憩的社会问题。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到2009年末,云南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532.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65%,空巢老人已达78万左右2。总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云南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及继续发展对云南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云南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1云南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对云南人口预测采用人口年均增长率(r)公式3:Pt + n=Pt (1+r.n) r=(Pt/P0-1)/n这里,Pt:t年人口数;n:从t年到预测年的年数;r:人口年均增长率;由公式r=(Pt/P0-1)/n计算出:表3 云南省2005年2009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表2005年2009年人口年均增长率总人口(万人)4432.845710.78%014岁(万人)1072999.22-0.17%65岁及以上(万人)335361.571.98%资料来源:基于云南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根据Pt + n=Pt (1+r.n)及表数据预测云南省2010年到2040年人口老龄化状况,如表4:表4 云南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年份总人口(万人)0-14岁人口(万人)0-1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少比(%)20104603.9982.821.3368.88.013820114636.8966.420.8376.28.113920124669.7950.120.3383.58.214020134702.6933.719.8390.88.314220144735.6917.319.4398.18.414320154768.5900.918.9405.48.54520164801.4884.518.4412.78.647 续表20174834.3868.1184208.694820184867.2851.717.5427.38.785020194900.1835.317434.68.875220204933818.916.7441.98.965420214965.9802.616.2449.29.045620224998.8786.215.7456.59.135820235031.8769.815.3463.89.226020245064.7753.414.9471.19.36220255097.673714.5478.49.386520265130.5720.614.1485.79.476720275163.4704.313.64939.557020285196.3687.913.2500.39.637320295229.2671.512.8507.69.717620305262.1655.112.45159.797920315295638.712.1522.39.878220325328622.311.7529.69.948520335360.9605.911.3536.810.018820345393.8589.510.9544.210.089220355426.7573.210.6551.510.169620365459.6556.810.2558.810.2310020375492.5540.49.9566.110.3110520385525.4523.49.5573.410.3811120395558.3507.69.1580.710.4511420405591.2491.28.858810.52120图3 2010 -2040年云南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重的变化资料来源:据云南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整理从上图表数据可以看出,云南省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严峻,203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超10%。2010年-2040年云南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发生着显著变化,0-14岁人口比例快速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快速增长,于203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少年儿童比例,随后其比例迅速上升并保持居高不下(如图3)。3.2云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云南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和比重及其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关系上。对于劳动适龄,国际常用的标准是15-64岁,以上和以下人口即为被抚养人口,他们之间的比例就是抚养比。众所周知,社会生产劳动基本上都是由劳动适龄人口承担的,但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被抚养人口也要分享一部分。对于老人,这种分享是过去劳动的报偿;对于少年儿童,则是一种提前支付。很显然,二者之间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过高过低都对经济发展不利。如果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过低,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相差过于悬殊,就难以增加积累;但如该比重过高,社会又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也会成为消费因素4。云南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机会窗口2000年已开启,如今已有10年。云南人口机会窗口存在以下特点:由于人口转变的滞后性,云南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时间比全国晚;因为生育水平下降速度快,社会抚养比下降速度快,劳动适龄人口多且集中,带来的潜在机遇大;同时迅速下降的生育水平使人口机会宽度短,大致只持续35年左右,将于2035年左右闭合(如图4)。图4 不同年份云南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总抚养比资料来源:据云南人口老龄化发展预测数据整理与我国东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比,云南省目前虽没面临着老年抚养比过高的问题,但与日俱增的养老负担日趋严峻,其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相比较而言,交纳养老保险基金的人越来越少,享受者则越来越多;费用上涨,养老医疗保健开支越来越庞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要抚养的年限越来越长。云南不仅面临养老负担日趋严峻的问题,而且养老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云南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云南省是在未富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的省份,在应对老龄化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仍然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5,如传统的居家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养老机构供应不足、社区养老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养老工作专门化不强、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和行动等。4.1传统的居家养老面临严峻的挑战云南传统的养老是居家养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是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出现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但目前,传统的居家养老仍占绝大多数。随着“421”、“422” 家庭日益增多,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逐渐增加,社会生育率持续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负担大大加重。不少年轻人因工作、生活压力大,自顾不暇,难以照管老人。特别是在农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还将小孩丢在家中让老人照看,致使这类老人生存十分困难。面对老龄化急剧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居家养老受到严峻挑战。4.2养老机构供应不足2009年末,云南省2/3的地方还没有一个国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也很少。已有的养老机构规模很小,容量较小。云南省共有养老机构776个,其中城市国办67个;民办46个,其中,昆明市28个,占65%。100床以上的25个,占58%。农村敬老院663个,拥有床位38668张。其中,城市养老机构拥有12198床,农村敬老院拥有26470床。这些养老机构大部分床位少、标准低、设施设备不健全,服务质量差。云南省拥有养老床位数只有0.7床/百人,仅为全国平均床位的1/2,与经济发达国家的5-7床/百人相比差距甚大。加之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部分民营养老机构面临搬迁,无法继续经营,加剧了床位紧张。可见云南省现有的养老机构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4/5的人口在农村,而4/5的养老机构在城市,呈现畸形发展的态势。4.3社区养老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末云南省共有城市社区1121个,大部分城市社区没有老年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只是在少数社区开展,绝大部分社区不具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条件,而农村居家养老依托社区服务还是个空白。整个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4.4自我养老能力差云南省是全国的较贫困省份,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济收入低,养老储蓄低。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弱,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总之,云南的养老专门化服务较弱。云南现有的养老服务还没有真正形成各方力量参与的合力。各种养老模式都有,但离社会化服务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尤其是云南省的老年用品及老年配套产业培育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养老服务规划不合理,老年公寓基础等设施数量较少、质量不高。老年人吃、穿、用、学习、娱乐、医疗、保健等用品供不应求,老年专科门诊和医院稀缺,缺少为专门老年人服务的人才(如图5)。图5 云南主要年份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医生资料来源:据云南统计年鉴2009整理因此,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既要从现阶段就开始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更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模式来缓解未来将要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局面。由此可见,积极应对云南人口老龄化,构建一个适合云南的养老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合理的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口高龄化,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云南社会的老年人口问题,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动荡。老年人口问题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它是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责任,也是老年人自身发展的要求。研究养老模式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养老?”笔者认为,养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奉养老人,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这时的老年人是对象;其二是指老年人身心积极健康,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这时的老年人是主体。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自身发展,把云南的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文化养老四类。针对云南省的省情,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文化养老相协调是云南未来养老模式的主导。通过这种养老,实现养老最优,促进云南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以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的核心的理念,建立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图6 云南养老模式资料来源:笔者自绘5.1居家养老为基础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为养老平台,以相对稳定的社区环境为养老基础,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在“家”这个平台上施展各自不同的才能。在这个平台上,老年人不仅能得到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达到养老的目的;而且符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照料和服务,直至养老送终的“孝”文化。在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居家养老应为云南养老的主体,老年人从家庭成员中不仅可以得到经济赡养和生活照料,还可以得到精神慰藉。精神慰藉主要指尊敬老年人和满足老年人的天伦之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兼顾物质和精神需要。研究表明,愉快的精神是保持老年人健康的前提条件。而提供精神慰藉主要靠家庭,家庭中的亲情交流和天伦之乐是社会服务无法替代的。此外,家庭对老年人还有一种心理支持。一是增进老年人的生活勇气;二是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6。所以,云南应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模式,主要针对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应鼓励家庭成员和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和提供养老资源和服务。5.2社区养老为依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云南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社区养老便产生了。社区养老,在国外一般称老年人社区照顾。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学者提出和实施,是指社区中的各成员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和社区领袖、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如医院、养老院、福利院、请神病院及各种康复中心等政府的和非政府的机构相配合,在社区内对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社区养老有以下优点7:首先,由社区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养老方式;其次,社区参与养老,依托社区内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养老保障方式;再次,社区参与养老服务,注重激发居民的互助与参与精神,有助于建立人文性的社区,这是一种具有高外部效益的养老模式;最后,社区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属于社区性服务业的一种,具有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更是拓宽就业和再就业比较现实、比较可行、比较给力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65周岁以上,日常生活需要依赖他人护理的生活普遍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等。5.3机构养老为补充机构养老是指让老年人入住到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一种养老方式。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敬老院等,这些养老机构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服务及健康护理。云南机构养老存在有其的必要性:首先,从现实来来讲,机构养老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其次,家庭和社区都不能保证老有所养的那部分人,就要依靠机构养老来做补充;再次,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家庭、社区又护理不了的老年人,要依靠专门的机构来养老;最后,一些中高层人士对高档生活品质、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促进了高档次养老机构的产生。对机构养老,政府应给以大力的支持和鼓励,让那些居无定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且本人有入住养老结构意愿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5.4文化养老相协调文化养老(亦称自我养老),是通过文化的方式促进养老的社会服务,让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远离孤独、有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文化养老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养老方式,它把老年人有生活质量的健康生活延长到最长,而延迟或避免那种被动的仅仅接受饮食照料的养老状态,因为那种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文化养老可以说是一种低碳养老方式,它在保证老年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人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和愉快的心情的同时,向社会输出了文明、积极、向上的信号,减少了家庭人员的担忧与牵挂,也节约了国家和社会所要投入的护理成本8。对文化养老应积极宣传,引导与其他养老模式协调发展,鼓励身体尚好且能自理的老年人通过文化养老,继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5.5发挥各方力量,积极优化养老服务环境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党重视、全民参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了,领导坚强有力了,才能构建适合云南省情的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首先,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构建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云南人口老龄化问题之所以严峻,就在于我们要在经济相对落后、社会养老保险缺乏预筹得条件下,需要应对361.57万人的老年人口的所养的问题。这个“未富先老”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时间差”,是解决养老保障的最大困难所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应该是抓住有利时机发展经济,并在此基础积极完善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次,云南近期侧重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侧重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政府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和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文化养老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云南省老年人构建起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再次,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云南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既要从现阶段就开始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更需要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模式来缓解未来将要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局面。以人口结构变化方向为依据,完全的个人自我积累是一种具有可持续的养老方式,从时间的紧迫性上说,云南现在就应该立即从现收现付得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支持这个过渡,需要从现在开始把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口全部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关注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保障体系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和人的社会供养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9。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长效发展的养老模式,获取最优养老,只有当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安顺了,家庭才会更和睦,整个社会才会更和谐。所以,积极老龄化不仅可以促进云南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树立以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的核心,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老年群体和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状态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6结束语人口老龄化是云南必然面临和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对云南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云南应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合理的养老模式,以此来提高云南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62新闻早晚报云南新闻.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达78万3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444 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 云南网. 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6张良礼等,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