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doc_第1页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doc_第2页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doc_第3页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的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换言之,除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外,当今的人才还要具备一个极为重要但又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素质心理健康。也有人称之为“情商”。在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国中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已较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诸多心理问题中,“自我中心意识”是存在于当代青少年身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在群体中,如果这种不健康的意识任其发展、膨胀、蔓延,势必会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根据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自我中心意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形象地说,就如同一个人把自己放置在一个球体的球心部位,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围绕“我”来进行,“我”是中心,“我”就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勿庸置疑,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必不可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但很显然,“自我中心意识”与这两者间是有着性质上的差异的。一般说来,“自我中心意识”带有自私、自利、狭隘、偏激、本位主义等极端个人化的色彩。由于凡事都要从“我”出发,认识事物只局限于“我”的视角,因而,“自我中心意识”是“盲目自尊”、“自负”的代名词,是主观意识畸型发展的一种病态心理。“自我中心意识”强的中小学生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习惯性地漠视他人(甚至包括父母)的存在,不善于理解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我们常会看到有些孩子缺乏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意识。比如,父母和师长带着病痛为其操劳,而他们却视而不见(因其他情况有逆反心理者不在此之列);也有的孩子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伸手向父母讨吃讲穿,令人遗憾的是因受“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也舍得尽量满足孩子,哪怕是力所不能及。久而久之,孩子便有了养尊处优的心理,无法理解别人,更不懂自己对别人应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自我表现意识极强,对自己的荣誉表现出异常的关心。有的孩子天资较好,课上表现极为活跃,口里喊着“我、我、我!”甚至站起来跑到老师面前争夺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本来爱动脑善思考是件大好事,可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孩子潜意识里的“我”。往往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才是最优秀的,也必须是最优秀的,别人不会也不应该超过自己。有些学生还会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大为光火, 整日郁郁寡欢,一厥不振,甚至还会产生敌视或过分自责的心理。比如有这样两名女同学,参加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文艺汇演,因素质不全面而落选,她们竟然痛哭不止,随即以拒绝参加演出对老师进行要胁。笔者立即针对其思想根源,讲清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机会难得,来日方长”、“不以成败论英雄”等道理,两名女生才似懂非懂地改变了想法。这件事反映出许多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浓厚,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自尊变成了虚荣心。还有一名二年级的男同学,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无奈家境贫寒,无法满足其买高档山地车的要求。他竟用刀割破了同学的山地车胎。理由是“他们有的,我没有,我心里不平衡。”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大。如果不注意对他们进行敏锐的观察、及时的正确引导,就会致使他们套上沉重的思想枷锁,难以健康成长,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自我中心意识”形成的土壤与要源何在?首先,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里,父辈、祖辈的关爱与呵护指向十分集中,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爱的焦点”上,从而产生视角的“盲区”,很难从自己的角度处理好与他人之间关系。其次,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如书刊文章和影视中虚构的超现实人物与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的泛滥等对 孩子的危害甚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外的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的连环画册、卡通图片流入地我国书刊市场,尤其日本的系列连环画册问题严重,销售量最大。书中充满了恩、怨、情、仇等凶杀暴力和男女间不适宜的描写,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么,淡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消除“自我中心意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坚定的自信心,并正确处理自身与群体间的关系,摆正自己应处的位置,增强协作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决非旨在压制孩子的个性,扼杀他们的进取欲望。因为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看,“诸葛亮式的谦虚”、“大家闺秀”等闭锁的保守思想已不能完全顺应时代的需要。善于适当地表现自我,敢于客观地肯定自我,这两者均有着无可替代的社会意义。所以,淡化“自我中心意识”说到底,关键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一、注意教育方式。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感情基础最深厚,因而,父母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可以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和过分的帮教,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料理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照顾老人等,让他们通过实践学会关心师长,逐渐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关心他人中体味到快乐。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助于消除其依赖性,提高自理能力。二、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过程,切忌从“望子成龙”的愿望出发,感情用事,处理问题简单化,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情绪化,力求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在不同阶段,我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这样的暗示和建议:主沉浮,放长击远 (学习成绩优异者)、学习作风:严肃认真但不偏激、僵死;细致谨慎但不板刻;开放活跃但不失之无度。自信果敢但不傲慢、浮躁。、学习习惯:“经常站在高处四下望”,对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包括心理意志、知识结构两大方面)有全局观念,要明确各科的长短、优劣;每科的知识结构要做到心中有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彻底消除优越意识。谦和待人,为自己的进一步成长创造有益的环境。、绝对配合并尊重所有的课任教师: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作风应该是:谦逊、诚恳、热情、积极。必须记住:任何课任老师都高于我们目前的水平。、确定更高的目标:我们十分清楚目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因此要有决心杀出重围,寻求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只要刻苦努力,不成功,亦无悔。、培养学习的“头脑”,用“心”去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课上活动是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有效的途径。对基础知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在基本内容绝对熟练的前提下,多在高、精、尖的问题上下死功夫。众多强手,逐鹿撕杀,你会笑到最后吗?(学习成绩较好但仍有很大提高的余地者)、客观的分析: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理意识两大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聪明的“学法”:试着去观察,我们与所谓的“尖子”生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差距真的那么大吗?这种差距究竟是什么? 努力程度?注意力的品质?学习习惯还是意志品格?、理性的学法:学会发现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时常坐下崐来,认真冷静地分析自己目前的现状与既定的目标有无偏差?如何调整?、做些什么:其实,就基本知识的“量”而言,我们已和“顶尖者”相差无几了。但是,“质”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也就是说,“尖子”们的知识点已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而我们可能在许多不被人所注意的地方存在着细微的差距,没有达到相当的深、透的程度,往往反应也不够迅速。这就提醒我们,知识点的联系性要强(包括偶然的联系、必然的联系、因果联系和条件式的联系等),把知识结成一张网,牵动网上的一个结点,就会直接或间接联系到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结点。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熟练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性,才能形成灵活多变的能力,从而具备与“高手”一决高下的真正实力。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切不可用“马虎,没认真”等词语来搪塞。一定要找出导致问题的纯知识性的原因所在。一旦弄清,就地消灭祸患。切记,千万不要忽略老师对练习做总结时所加的“闲言碎崐语”。一定要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时常冷静地分析自己目前的现状与前进方向有无偏差,同时研究自己各科课程的强弱、优劣所在。瞄准各科的考试卷来学习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在力所不能及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较为实际的办法。、增强学习的条理性:宏观上,了解各科的现状;微观上,要从细致入微的角度分析查找每一学科问题的具体部位,对症下药。、积极的态度:敢于正视自己学习、心理方面的欠缺,将其明朗化。忌疾讳医、热衷于隐士生活或许会给你带来安全感,但是,你也许因此就此销声匿迹,榜上无名。、切记:缺乏学习技巧和学习战略,只能事倍功半。高手角逐,你会输得很惨。但是,一旦你掌握了学习要点,并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竖立合理而又坚定的自信心,一年的时间对于准备中考决战,是绰绰有余的。请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包括部分双差生)、相信自己:成绩方面较差,这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更不是毫无出路,我们有的是时间,我们有的是信心,我们更有许多关心我们的人们大力支持。请你努力思考,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长处和独到的优点,而这些,常常在别人看来是你独有的。、一定要坚持:也许你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切莫因此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无论你将来身居何处,你会发现,再少量的知识也都是非常宝贵的。、向别人学习:有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在你身边,观察和模仿这些同学,或许会给你一定的启发。、条条大路通罗马:根据本身的特点,给自己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掌握一些学科的学识,学会一种实用技能,说不定你就可以籍此进入某些专门的学校深造,如职大、中等专业学校、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和职业学校。要知道,许多颇有成就的人也是大器晚成的。经过分类进行的思想工作,各类学生都觉得自己有了切合实际的目标,尤其是差生们,自信心大大增强了。无论怎样,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学生有了进步(尤其学习成绩有提高),便不失机地大加赞扬、褒奖,满口溢美之辞;学生出现了问题,就毫不放松地“ 轰炸 ”,直到问题得以“解决”。实际上,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体会到成绩和不足同样是成长道路上必然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而无须大惊小怪。()避免盲目地与他人攀比。孩子的智商和素质不尽一致,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估价自己,强求一律或勉强地横向对比,只会造成孩子自尊的盲目性和性格的扭曲。()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周围事物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家长教师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引导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