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教案.doc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教案.doc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教案.doc_第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教案.doc_第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六中七年级语文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课时:3课前预习:一、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参看优化P1)1.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二、生字生词确凿(zo) 菜畦(q) 桑椹(zhn) 蟋蟀(xshui) 轻捷(ji) 油蛉(ln) 斑蝥(mu) 缠络(chnlu) 秕(b)谷 臃肿(ynzhn) 珊瑚(shnh) 攒(cun)成 高枕(zhn)而卧 豁(hu)出去 收敛(lin) 脑髓(su) 觅(m)食 人迹罕(hn)至 竹筛(shi) 人声鼎(dn)沸 倜傥(ttn) 书塾(sh) 蝉蜕(tu) 拗(o) 过去 锡箔(xb) 和蔼(i) 淋漓(lnl) 系(j)上 传授(chunshu) 渊博(b) 盔(ku)甲 东方朔(shu) 宿儒(sr) 三、整体感知:1、自读全文,做到较自然顺畅。2、课文导读:参考课题下方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完成目标1、2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2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留恋;三味书屋有苦有乐。3从课题理解课文写作内容及顺序(结合课后练习一完成)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作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三、课堂研讨1朗读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关键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段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不矛盾。“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2朗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1)说说百草园所有乐趣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出你以为作者最留恋的内容。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它们的共性都是动物。4)“单是”领起的内容中描写了哪些有趣的活动,表达作者怎样感情?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盘子。 喜爱,充满童趣。5)说说本段描写景物有何特点?A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如:视觉:“碧绿”、“紫红”、“黄”(色)“肥胖”、 “高大”、“臃肿”、“小球”(形)听觉:“长吟”、“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 春末:桑椹,菜花, 盛夏:蝉鸣, 秋天:蟋蟀,B抓住特点,用词准确生动。如“光滑”、“肥胖”、“伏”、 “窜”C善于用拟人手法。如:油蛉“低唱”,蟋蟀“弹琴”D写景有序,条理分明。如:由整体(百草园)到局部(泥墙根一带),由高到低(写动物)、由低到高(写静物)3. 朗读第3-6段,完成下列问题:世间有美女蛇吗?作者为什么想起在百草园中听到美女蛇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教训,悟出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四、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 2、完成优化P1“基础知识”和“整体感知”3. 完善好本课时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要点:完成目标3二、课前测练:完成优化P2“当堂训练”三、课堂研讨1朗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1)冬天的百草园有什么活动?活动特点是什么?写出了我的什么性格特点?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雪地捕鸟)紧张、刺激而且兴奋 写出爱玩的儿童心理。2)划出捕鸟动词,说说其作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3)说说第9段的作用。过渡段,表达出作者深刻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势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加点词不可删,否则由猜测变成肯定,不符合文章原意。小结:作者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说说作者是如何看待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的? 记忆犹新,苦中有乐。2)苦在那里?乐在那里?苦在要求严厉,规矩多,不自由;乐在新奇,学知识,课间玩耍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枯燥: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学方法:死板,不得发问,要打戒尺,罚跪四、作业1、完善本课时学案、预习第三课时学案 2、完成优化P3“提高题” 第三课时一、学习要点:继续完成目标3二、课前小测:完成优化P2“课后作业基础题”三、课堂研讨1、 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童年鲁迅对他是什么态度?明确: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11段),幽默、风趣(22段),迂腐(21、22段),等等。态度:敬慕、信服(不是不喜欢先生,只是不太喜欢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2、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练习一)3、 课外延伸: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A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B.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C.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