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编.doc_第1页
抄写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编.doc_第2页
抄写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编.doc_第3页
抄写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编.doc_第4页
抄写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有关知识汇编一、 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二、说明文中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和词语赏析:举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更有说服力。列数字: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的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更有说服力。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了趣味性。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地位、影响等),更有说服力。引用(引资料):A通过引用名言(格言、谚语),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更有权威性。B、通过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趣味性C、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分类别: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更有条理性。画图表:通过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了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下定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该事物的特征/事理。(9).作诠释 (10).摹状貌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与实际不符合。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1)不能删。(2)解词。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释句。解释原句意思,或者解释删去这个词语后句子的意思,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4)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所以不能删。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三、议论文阅读技巧论点(证明什么) 1. 中心论点 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引用论证:运用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谁)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更有权威性。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或深入浅出)地论证了的论点,更有趣味性。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了的论点,使观点更加分明。(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具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类型 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递进式。记叙文一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形象 2、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二.环境描写作用: 1、渲染气氛;2、表现人物品质,或(烘托人物形象)(或衬托人物心情、感情);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深化主题。 三、重点字词作用和句子赏析:运用词语(动词、形容词)、修辞,写出了(内容方面),表现(赞美)(感情方面)关键句子: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或写法或描写,写出了(内容方面),表现(赞美)(感情方面)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点明题旨的句子;四、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对偶 引用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语 互文 顶真 通感(移觉)五、五种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说明 5、议论a.议论的作用,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b.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六、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七文中、结尾的作用(内容+结构):结尾: 1、点明中心,表达感情 2、总结全文,前后照应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过渡段); 八、人物描写的角度: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4、心理(内心)描写5、神情(神态)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 九、提炼中心、主题: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方式(含古诗):1、以小见大 2、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3、象征 4、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5、烘托或衬托(正衬或反衬) 6、对比 7、夹叙夹议或叙议结合 8、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或化实为虚(以虚写实) 9、寓理于事,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借物抒情 10、托物言志 11、讽刺(反语)12运用典故13借古讽今114化动为静、动静结合十一、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十二、记叙文的六要素: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十三,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1、顺叙 2、倒叙 3、插叙 4、补叙十四、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对偶 引用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语 互文 顶真 通感(移觉)作用:比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或写出的道理)。拟人:“”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词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或思想、感情、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夸张:“”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强烈表达作者的感情。排比:“”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条理清晰,突出(事物)的特点,强烈抒发作者的感情,读起来节奏鲜明,语气强烈。对偶:“”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形式优美,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读起来音韵和谐。反复:“”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的意思,突出文章主题。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设问:“”一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强调的意思,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态度鲜明,强调的意思,语气强烈,抒发的感情。引用:“”一句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反语:“”一句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讽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标题的作用:答题模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意双关,体现了文章的线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选择其中有针对性的词语古诗词阅读技巧(1)感情基调:迷恋、忧愁、愁苦、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压抑、沉郁、欢快、风趣、平淡。2)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3)不同诗歌类别的不同感情:边塞征战诗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即事感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咏物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