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的《红与黑》解读.doc_第1页
司汤达的《红与黑》解读.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汤达的红与黑 解读 一、作家简介 作家简介:司汤达( 一、作家简介:司汤达(1783-1842) ) 1、少年时期 (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 受到两种思想教育 、 2、青年时期 (与拿破仑相始终) 跟随拿破仑 14 年。 、 3、创作时期 (从 1814 年旅居意大利开始) 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 红与黑的基本内容: 1、情节梗概 、 两次恋情: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 2、认识价值:真实再现了1830 年革命前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县城唯立叶尔,主要揭露资产阶级; 在省城贝尚松,主要讽刺教会势力; 在首都巴黎,主要批判 高等贵族。 。 3、思想意义 作品通过平民青年于连和两个上流女子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走个人奋斗道路、反抗反动统治的悲剧典型。 描绘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灭亡前的恐惧和垂死挣扎,批判了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的看风使舵和惟利是图,揭露了他们互相勾结又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真实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法国的革命形势和社会面貌。 三、于连形象分析: 对于连的评价 肯定:英雄、反抗者 否定:野心家、伪君子 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末期、反对封建专制的小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反映了一代有志青年幻想的破灭。在于连身上有许多矛盾性的性格元素: 虚伪与正直: 他出身平民,有英雄主义思想。但却不得不披上黑色道袍走教士的道路。 因为拿破仑时代已经过不能立功于战场,便当上教士,然而他并未放弃拿破仑的英雄主义思想, 并未放弃对拿破仑的疯狂崇拜。 他是精神上的拿破仑,身穿道袍的拿破仑。他短促的一生,就是在拿破仑英雄主义思想指导下。顽强进行个人奋斗的一生。 自卑与自尊: 自卑与自尊这对矛盾互相依存、 互为因果的纠结在于连身上。 基于贫苦、 地位的低贱,他常常自卑,而自卑又激起强烈的自尊。 自尊心使得他不容他人对其人格的 侵犯,往往表现出极度的敏感,易受伤害。 侵犯,往往表现出极度的敏感,易受伤害。 雄心与野心:虽然出身平民,但却不甘于这样的地位。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相比, 于连是有雄心壮志的。他最嫉恨自己的怯懦,最欣赏自己的勇敢。他把情人当敌人, 把情场当战场,把恋爱当成战斗。 写爱情,不如说是通过爱情写雄心;与其说是写恋爱史,不如说写他和上流社会顽强周旋的搏斗史,写于连野心不断膨胀的整个过程。 反抗与妥协:于连性格具有反抗性,也具有妥协性。在那种社会里,教会、贵族、大 资产阶级势力强大,占统治地位,下层平民要踏进上流社会,必须走妥协的道路。或者说 连的妥协是反抗性的特殊表现。所以说,于连是一个反抗性和妥协性的矛盾统一体。单一性的性格元素: 强烈的自我意识:于连一生的奋斗都在寻 自我、确立自我; 热爱民主、平等; 仁慈善良; 极度敏感; 总结:于连实际上是人类群体中个人奋斗者的一个象征符号。 叔本华:“人的本质表现为他的意志奋求、满 足、再奋求、再满足这样一个永恒不断的循环中。 ” 于连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当个人遭遇不平等的社会时, 他的奋斗往往以悲剧告终。因此,这一形象具有超民族性和超时代性。 往往以悲剧告终。 四、红与黑的美学价值 1、出色的人物塑造; 2、开放式结构; 3、精彩的心理描写。 外部描写心灵化。 内心独白有其心理层次。 能展现心灵变化的过程。 红与黑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主人公于连身上,即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恋爱观和 拿破仑的个人英雄主义。而且,作者是用赞赏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