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BOD、COD.docx_第1页
我眼中的BOD、COD.docx_第2页
我眼中的BOD、COD.docx_第3页
我眼中的BOD、COD.docx_第4页
我眼中的BOD、COD.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1.我自己凭记忆和理解,定义可能不够严密;2.个人理解未必正确;3.各定义产生原因与顺序完全靠推测,因此未必正确。4.考虑初级水友比例,我没有作特别深的推导、探讨。欢迎指正。一为什么需要BOD与COD无疑,污水中多数污染物是有机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有机物有几千万种,未发现的不知有多少种。一一表达不现实,有必要用一个简单易行的统一指标。1.1目前污水最重要的处理方法是生化法特别是好氧法。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来表达有机物浓度,可行且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因此需要BOD。1.2无疑,BOD应用无穷长时间来测定,即BODu。这也不现实。由于有实际意义的HRT不会太久,因此可以用几十天的BOD来近似代替BODu。为避免硝化影响,时间还要再短一些,因此一般使用20日BOD。1.320日BOD测定周期也很长。目前流行的是5日BOD。1.4为和社会工作周期吻合,欧洲习惯用7日BOD。1.55日BOD时间也不短,因此需要更快捷的方法。COD用激烈的化学氧化法,可以相对迅速获得结果,弥补时间缺陷。1.6高锰酸钾氧化性强,且自身颜色鲜明,可用作COD方法。高锰酸钾颜色鲜明,特别适合在低浓度下准确测定,因此在给水领域盛行。日本在污水领域也很流行。(所以日本废水BOD经常表达得比COD还高,包括生活污水)。1.7重铬酸钾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回流时氧化能力更粗暴,多数场合氧化充分。世界范围内流行。1.8在更暴力的反应氛围下,一把火烧掉有机物,测定氧消耗量或二氧化碳产量,测定更可靠。此即TOD与TOC。1.9明确知道污水中各主要污染物构成与比例,可以根据分子式直接计算,即理论COD。不过实际过程中往往不易实现或没有必要实现。一BOD与COD方法、仪器的内在缺陷2.1 BOD方法、仪器内在缺陷BOD测定方法决定了,实际使用水样只能消耗一部分DO,对应有机物浓度范围大约是几个mg/L。有些污染物在这一浓度范围内生化性不坏,但是实际废水中因污染物浓度高,产生新的物理、化学、生化性质,导致BOD假阳性。上述性质变化可能是渗透压、pH、表面性质(有表面活性剂效应的物质超过临界浓度后影响传质)等。这类废水启动难,但只要反应器内不积累,很容易对付。例1:渗透压糖。糖生化性极好,但高浓度糖水的渗透压高,直接生化性极差。(南方的蜜饯就是用高浓度糖水来保鲜的)。因BOD测定方法缺陷,必须稀释到几个ppm水平才能测定,因此渗透压问题被绕过去了。当然不会有人直接排放这么高浓度的糖水,且即使蜜饯浓度高,进入生化系统后只要糖可以在低浓度下降解,体系中始终不会出现积累渗透压问题。例2:pH柠檬酸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生化性远超过葡萄糖。但到了一定浓度,废水明显为酸性,可以放几个月都不臭。做过油脂工厂废水的朋友们对酸性缓冲溶液型废水一定有有印象。当然用上一段所提解决方法也好用。例3:蛋白质变性甲醛。甲醛测定BOD奇高。但高浓度甲醛别名是福尔马林,可泡标本!例4:极少数有机物因锁钥效应,浓度越高,越不利于降解。大家有兴趣不妨查阅专业生物化学。例5:界面性质洗涤剂。这与BOD测定方法的另外一项内在缺陷有关。BOD测定水样的DO变化不可以太小,否则测定缺乏重现性。如果真能准确测定ppb级别的DO消耗值,其实直链型洗涤剂LAS的生化性至少不是很差。问题是LAS浓度稍微高一点儿,就达到临界浓度,改变界面性质,严重影响实际生化。例6:咸菜也难直接生化。向糖水中加入大量盐分,测定BOD很高,但持续进入生化系统后,虽然糖可降解,盐却几乎没有变化,后果是高BOD废水把微生物腌制成了咸菜。此类废水特点是:废水中有一些生化惰性物质,低浓度下不影响生化甚至是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例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一定浓度下影响废水整体物理、化学性质。与前面的5个例子不同,这类废水不可能直接用生化法处理,但测定B/C也可能很高。此类废水算是一种特殊变例。例7:油脂。各位水友可注意过油脂的BOD?生物油脂的生化性至少是不差,做过屠宰废水的都知道,可是油脂实际平均降解周期并不短,5日BOD并不高。然而屠宰废水的处理一般有几个小时就可以获得满意效果,且反应器内不严重积累。因为有些有机物可以被微生物先吸附,相当于含在嘴里,虽然消化时间可能像吞吃了羚羊的蟒蛇一样长,但是出水没有羚羊。这一例子对于BOD电极来说是个坏事:SS态有机物如何能被电极迅速测定?2.2 COD方法、仪器内在缺陷。2.2.1物理缺陷:常规生化处理,水温顶多三十度出头。重铬酸钾法COD测定,加热回流时,沸点70度以下的有机物会损失很多。现在开始流行的160度高温降解,影响更大。2.2.2化学缺陷:银盐催化对直链脂肪烃效果还可以,对芳香烃效果不是一般的差。例8:吡啶实际生化性很差,可是测定B/C1!例9:常见有机物:苯(注意取样前充分震荡、乳化)、甲醛、盐酸二甲胺、DMF、汽油(震荡、乳化)、氯仿、醋酸、甲醇、醋酸铵,COD与理论值都差很远,且缺少重现性,数据可以令人崩溃!2.2.3选择性缺陷:重铬酸钾法的氧化性在一些场合不够强,不能代表全部有机物;然而对无机物,有时也一锅端氧化。例10:亚铁。当然可以被氧化,否则如何用亚铁盐滴定?可是这是一种常见无机物。例11:双氧水。也是无机物,且理论上双氧水的COD是负值。实际上会被重铬酸钾一锅煮掉,而且是缺少重现性的正值。搞Fenton的水友有体会吧一BOD与COD的运用3.1 政府。为所有污染物分别制订标准不现实,为有共同特性的污染物制订半经验标准成本更低。因此,政府将BOD、COD列入国标,并成为最重要标准。3.2 科研与设计。如何判断不同废水处理使用的反应器或微生物性能?也需要一个统一指标,一般也用BOD、COD。实际上对不同生化性废水来说,该指标没有直接可对比性。同样,科研设计用哪一个指标也完全是习惯。对于已知生化性质污水,当然可以放心选用其中一个指标。最典型的是生活污水。各地污水厂一般都是按照BOD负荷设计,没什么。好比用公斤还是用磅,无所谓。但是对工业废水来说,应慎重。与生活废水生化性质接近的废水,例如食品工业废水,一般可以放心选用BOD负荷。其它工业废水,如果无法获得现成参数,一般应作小试。小试一般可以作出有效负荷,但很少能获得风量与剩余污泥量指标。如果废水B/C不高,那么气量、剩余污泥产量等指标可能有重大偏差。一般污泥处理设施余量比较充分,但风量不足的话,修正难度可不小。此类场合还是用COD为原始参数更好。注意,我在3.2中默认了COD测定不存在重大缺陷。如果存在重大缺陷,用COD也未必可靠。这类场合还是用TOC或TOD吧,再麻烦也胜过开工后再修改。3.3 高级别运用3.3.1根据B/C,预估生化性能。对未知特性废水,一般可以根据测定B/C来粗略估计生化性能,前提还是假定BOD、COD测定方法没有缺陷。此外,还有一些预估生活性能的旁门左道功夫,我在回答飞飞强版主的一个帖子中作过归纳,再补充一点儿,算是偏方,供各位水友参考。注意,不是一切场合都适用,否则就不是偏方了。一般分子量大不易降解。分子为环状构造的不易降解。分子上活性基团少的不易降解。分子支链发达的不易降解。人不吃的不易降解。不易发臭、不易长毛的不易降解。注意有些废水适当稀释后容易发臭或长毛,原始状态不容易,例如糖蜜废水。3.3.2根据BOD、COD变化趋势,判断相关问题。 这里要详细论述的话,可以写一本书。例如对生化池入水、出水、沉淀上清液、混合液、污泥脱出水分等水样分别测定后分析、推理,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具体怎么分析、判断,在下水平有限,时间有限,就不啰嗦了。 不仅仅是生化池,其它处理节点、手段都可以运用,而且也不仅仅是BOD、COD,其它指标也要联合考虑。 这一节内容,差不多全看个人修为,要有良好的内功基础,初级水友运用要小心。但希望各位水友不要就本节具体问题在本贴中过多探讨。本节具体问题太多太大,如果探讨明白了,本坛专家组就可以歇菜一半了。3.3.3估算其它参数。COD、BOD与其它参数没有必然联系,但如果知道污染物构成特性,可以根据COD估算一些参数,有些场合很方便。例12:MLVSS。污水厂一般有马弗炉,可测定MLVSS,但常规中小污水工程一般只能测定MLSS。好些工业废水含有细小SS,其生化池内MLVSS/MLSS并非常数,且未必稳定。既然活性污泥干重主要构成为多糖与蛋白质,理论COD当量都在11.1间,完全可以用COD方法测定,结果近似等于MLVSS。(原则上应扣除滤液COD,但实际上一般可以忽略)。例13:SS。不是所有SS都能被滤纸测定;不是所有公司都配备0.45um微孔滤膜抽滤装置;对缺少验证的废水,光度法或浊度法不可靠。但如果知道SS大致化学构成,且有足够把握确定溶解态COD物质不很高,就可以用COD法来测定。那么如何知道SS构成?一般是向上游车间调查。例如天然纤维类粉末一般COD当量为1.1,化纤类粉末一般为23,油类为33.5、肉末、毛发碎屑为1.1。如果SS是多种物质构成,只要比例大致不变,也可以用这一招。如果比例也多变,那就没有办法了。例14:TKN。TKN测定很麻烦,且往往第二天才能有数据。如果水中污染物化学构成基本不变,完全可以用COD来换算TKN。实际上有些分析人员就是这么作的,即使不知道原理,没有练过内功,照样可用九阴白骨爪。3.3.4根据上游特点,估算COD、BOD 根据分子式,可以推算理论COD。对规划中又缺乏参照的工厂,这一条很有用。上游生产使用的工艺、原料、辅料、中间产物,可以通过物质守恒定律,计算下游水中污染物指标。实际上多数工厂污染物尤其是恶性污染物最大来源一般是跑冒滴漏,因此实际废水指标可能要高得多。但至少可以判断BOD、COD测定中是否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一初步结论1.1BOD是一个有先天缺陷的测定指标。1.2BOD是一个半经验指标。1.3BOD不代表可降解有机物(当然更不代表不可降解有机物)。1.4COD也是一个有先天性缺陷的指标,但比BOD可靠性好一些。1.5COD经验性色彩比BOD弱一些。1.6COD一般可以代表有机物总量。1.7BOD/COD判据在多数场合可用。(如果询问具体哪些场合,我只能回答:先去练内功)1.8BOD-COD作为经验判据很勉强,甚至不够作判据,不可用场合比例太大。初级水友要小心。1.9生活污水、食品工业污水使用BOD作工程计算,也可以。化工废水用BOD来计算各池、各机械风险很大,特别是风量。初级水友小心。BOD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它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ppm成毫克/升表示。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 BOD(mg / L)=(D1-D2) / P 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 / L) D2:稀释后水样经 20 恒温培养箱培养 5 天之溶氧(mg / L) P=【水样体积(mL)】 / 【稀释后水样之最终体积(mL)】 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 与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区别: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BOD,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一般有机物都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但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消耗氧,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水体就处于污染状态。BOD才是有关环保的指标!BOD测量方法求知 2007-12-17 13:09 阅读1558评论3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关键词:BOD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 生化需氧量,简称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以02mgL表示。这一指标自1913年由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正式确定以来,得到广泛应用。水中有机物含量多,消耗的溶解氧就多,生化需氧量也就高。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氧化反应,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碳氢化合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称为碳化阶段,在20以下需20天,但在20时5天可达68;第二阶段氨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称为硝化阶段,欲达到完全稳定状态,在20时需100天左右。因时间比较长,除长期研究工作外,无实际应用价值。1936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将20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法作为标准方法沿用至今。它是间接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及衡量生化处理过程中净化效率的综合指标,并对废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水体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关于BOD的测定方法,目前有直接培养法,标准稀释法,瓦勃呼吸法,短日时法,电呼吸计法,高温法,活性污泥快速法,相关估算法和微生物传感器法等。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国家仍以直接培养及稀释法作为BOD标准方法,我国普遍采用此方法。BOD测定是一种经验方法此方法是测量有机物生化降解所需要的氧以及氧化某些无机物如硫化物、亚铁所消耗的氧。由于此方法测定与微生物密切相关,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测定的重现性差,因此需严格控制条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11012测定方法的选择(1)直接培养法:此法适用于BOD5值不超过7mgL的水样。(2)稀释培养法:一般水样BOD5在10mgL以上采用此法。(3)测定瞬时需氧量。对于含有硫化物、亚硫酸盐、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的水样,有时需要测定瞬时需氧量(1DOD)。一般情况可省去此步骤。110135 BOD稀释水纯度的影响因素所谓BOD,是水样中的有机物在生物化学分解过程中所消耗氧的量。它是以水样在一定温度(20)下,在密闭容器中保存一定时间(一般为5日)后,溶解氧的减少量来表示。当耗氧量超过水样中溶解氧时,需用配制的饱和“稀释水”将水样适当稀释,再测定氧的消耗量。因此稀释水的纯度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实验研究认为如下因素不可忽视。(1)BOD稀释水的空白值在不控制实验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测定81次稀释水BODs值,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行处理,其最小值为O01mgL,最大值为106mg/L,并以测定值为横座标,检出频率为纵座标,在半对数座标上作图,仅有346测定数据在02mgL以下。此实验结果表明,配制BOD稀释水时,没有控制实验条件,而受到实验室内有机溶剂、空气降尘和细菌的污染,致使:B005值增高。为此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其BOD5值才能达到规定的O2mgL要求。(2)BOD稀释水的来源对BOD5值的影响用加人KMnO4重蒸馏的重蒸馏水及普通蒸馏水,分别装入培养瓶中,于2025保存,逐日放人20l培养箱中,按常规分析法测定BOD5,结果表明两种稀释水从第四天开始均能达到02mgL以下,无明显差异。国外报道采用蒸馏水、离子交换后蒸馏水和蒸镏后离子交换水共三种水,于20条件下保存,逐日测定。B005值,当天测BOD5值结果顺序如下:蒸馏后离子交换水离子交换后的蒸馏水蒸馏水,仅采用蒸馏水配制的稀释水BOD5值可达02mgL以下。由此可见,BOD稀释水的水源选择甚为重要,离子交换水易受到树脂床的污染,不宜采用,而一般蒸馏水作为BOD稀释水源,其空白值可达到规定要求。(3)温度对BOD稀释水的影响将配制好的BOD稀释水,分装于BOD培养瓶,于15,20,2225和3034四种不同的温度保存,按常规方法测BOD5,选择最佳保存天数。15保存从第五天,20保存从第二天,2025保存从第四天,3034保存第五天,分别达02mgL。实验证明,温度无疑对BOD稀释水的BOD5值有明显影响。BOD稀释水以201条件保存最佳。若实验室受到条件限制,可根据不同的温度确定保存时间。实验证明最简便方法是将配制好的稀释水在常温下放置57天,BOD完全可以满足规定要求。(4)曝气过程中对BOD5值的影响采用新鲜蒸馏水配制BOD稀释水,一份用活性炭过滤的空气曝气,另一份不过滤,在20条件下分别倒进BOD培养瓶中,置人201培养箱内保存,按常规法逐日测定BOD5值。用活性炭过滤的稀释水,当日BOD5为O15mgL,不用活性炭过滤的稀释水当日BODs为025mgL,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吸附处理空气中污染物质,明显提高稀释水质量。(5)硝化作用对稀释水BOD5值的影响配制稀释水时,以加入氯化铵作为细菌生长所需氮源。细菌利用硝化作用增加了耗氧量,致使:B005值有所增高。有人提议加入一定量的硝化抑制剂:如N(2一丙烯基)硫脲,2一氯一6(三氯乙烷)吡啶和烯丙基硫脲等,以抑制细菌对含氮化合物的硝化作用。曾采用含有氯化铵的BOD稀释水D1,分装于培养瓶中,其中二份作含氮化合物测定,其余二份测定BOD5值,同时放人20条件保存,逐日分别测定BOD5、NH3-N、N02-N、N03-N的含量。另将不含氯化铵的稀释水D2,分装于培养瓶中,每次二份,于20条件下保存。逐日测定加氯化铵与不加氯化铵的稀释水BOD5值,从第二天开始直到第12天BOD5值均在02mgL以下。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此同时,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氨氮含量也伴随着减少。从第6天开始,N02-N被检出,浓度为08gL,到2l天为O2g/L,检出的浓度极微。N03-N从第9天开始被检出,其含量为32gL,到第21天为316gL。为此可见硝化作用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BOD稀释水保存时,不必担心硝化作用发生。BOD稀释水的纯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国外主张稀释水的BOB5值要求控制在02mgL以下,最佳为01mgL。110136接种的目的是向样品中加入生物群以提高水中有机物分解的能力,在生活污水或未加氯的排放水和地面水中存在这些微生物,则没有必要接种也不应接种。当水样中微生物很少时,这时稀释水应进行接种,所用的标准接种物质是已在20条件下储存了2436h澄清的生活污水。根据理论推算1mg的氨氮完全氧化时需要消耗457mg氧,其中生成亚硝酸盐氮需消耗343mg氧,由亚硝酸盐氮变成硝酸盐氮消耗114mg氧。日本工厂排水试验法JLSK0102中规定每稀释1升水样需添加N-(丙烯基)硫脲02O5mg,或在1升稀释水中添加2-氯-6-(三氯乙烷)吡啶10mg,用以抑制硝化过程。1101.5水样采取后应立即进行分析。在采样和分析样品之间的储存期,样品有明显的降解,可影响BOD值。若在1520下放置数小时,可使BOD的含量减少二分之一。如置冰冻条件下保存3天时,其BOD值减少5。日本下水试验方法中规定水样在密封冷藏条件下须在9h内测定。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规定了如样品采集后不能在2h以内开始分析,则应在4C或低于4C保存,并在6h内开始分析,当不能在6h以内分析时,则应将储存时间和温度与分析结果一起报告,不可超过24h分析。110161样品的预处理(I)含有悬浮物质的试样,混匀后,取适当的体积分析。(2)冬季采取水样,冷却保存时含氧量较高,藻类多的江、河、湖泊因光合作用也含有较多的氧,要注意夏季易使溶解氧出现过饱和,对于其它溶解性气体多的水样也要曝气处理。(3)中和:试样呈酸性或碱性要用NaOH溶液c(NaOH)=1molL或用H2S04溶液c(H2S04)=05molL)中和至pH7左右。(4)水样中含有余氯为01mgL时,短时间放置有时也会消失。氯含量高时除了用硫代硫酸钠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去除。预先在100mL水样中加入01gNaN3和lg的振荡混匀后,再加入HCl使pH约为1。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用亚硫酸钠溶液c(Na2S03)=0025molL滴定游离的12至蓝色消失为止。另外,取试样根据预先的滴定值,加入相应量的亚硫酸钠溶液,使残留氯还原后,若有必要可用NaOH溶液(4OgL)或盐酸溶液(1+1)调节pn值至7左右。(5)重金属盐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而影响BOD值。日本弘拥正报道了抑制BOD各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为(mgL):Hg2+-0.5,Cu2+-0.5,Pb2+-50,Ni2+-5,Zn2+-1020,Cr3+-255O,Cr6+-10,Cd2+5,C02+-5,这些金属离子可使用中和,沉淀和离子交换消除。(6)当水中亚硝酸盐大于O1mgL时,能游离碘使结果偏高2I-+2NO2-+4H+I2+2H20+2NO加叠氮化钠溶液消除亚硝酸盐干扰的反应如下2NaN3+H2S042HN3+Na2S04HN3+HNO2N2+N20+H20(7)含有其他毒性物质的水样,这种水样常需特别研究和处理。110163确定水样稀释倍数由于水中有机物含量高,为了确定BOD的稀释度,首先需测定耗氧量或化学需氧量值再推测出BOD值,为了防止失败,通常采用不同阶段稀释法。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得耗氧量(OC)通常以l3除之,商即为水样所需稀释的倍数。如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则以4或5除之。1101632 BOD测定操作中应注意:(1)为了测定可靠,最好同时培养23瓶,从测定值算出平均值。(2)稀释用的量器及BOD培养瓶要充分洗净,因为高倍稀释时,即使轻微的污染,也能影响BOD值。 (3)样品稀释时,水样及稀释水用虹吸管插入容器底部,轻轻流人防止产生气泡。(4)BOD培养瓶中装入样品时瓶内不能有气泡,盖瓶塞和封瓶口后,瓶内不可存在气泡。110173一般认为稀释过的培养液在20温度下,经培养5天后溶解氧减少4070较为合适。减少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较大误差,所以一份水样应同时做23稀释度,最后只采用溶解氧降低在4070之间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下表表示不同稀释度的BOD5值。表1101 不同稀释度的BOD5*葡萄糖和谷氨酸各为150mgL;*被稀释的试样在1升中的,mL数。从表1101看出稀释6740倍,氧消耗率为41469所得BOD5值最佳,用三者平均数227+213+2273=222mgL报告结果。11018精密度据资料介绍,BOD的重复测定精密度为期不远510%,不同时间测定的精密度为1530%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及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COD的测定方法重铬酸钾标准法原理:在水样中加如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和催化剂硫酸银,在强酸性介质中加热回流一定时间,部分重铬酸钾被水样中可氧化物质还原,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