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doc_第1页
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doc_第2页
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doc_第3页
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doc_第4页
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饶宗颐等参观东坡纪念馆。本报记者王剑桥 摄 5月1日,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结束,天空放晴。似乎正应了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佳句,难得的晴天,让波光粼粼的惠州西湖平添了几分妩媚。这一天,惠州西湖迎来了一位爱西湖、敬东坡的老人。他身着黑色风衣,围着一条苏格兰风格围巾,展示出老人的洒脱与不羁。他既是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又是杰出的翻译家,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并且对甲骨文、象形文、梵文、希伯来文颇有研究,被称为通晓“天书”的奇才。他就是被誉为一代通儒的93岁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惠州期间,饶宗颐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细说惠州缘分,并欣然题写“惠州之美不减杭州”,赠送惠州市民。结缘惠州因东坡“追寻东坡足迹,是我平生一大心愿;东坡曾寓居惠州,此次我踏上这片土地,乃人生一大快事。”在惠州西湖苏东坡像前,饶宗颐先生稳稳站定,深深鞠躬,然后仔细端详,就像看望自己多年不见的老友。在饶宗颐先生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没有裂罅。边走边看,畅叙对这位北宋大文豪的敬仰,他称与惠州结缘,首先是因为东坡。说到动情处,饶宗颐先生不时露出老顽童般的笑容。走进东坡纪念馆,迎面正是东坡赠朝云的诗词,率性的饶宗颐先生现场吟哦,中气十足,富有韵味,并不时评点。看见东坡墨宝拓本,以及众多书画名家作品汇集一堂,他不时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朝云墓前“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联句,隐含着朝云对于东坡的无尽牵挂,后世之人通过联句,更可感受到东坡、朝云对于禅道的彻悟。“联句语出金刚经。”饶宗颐先生脱口而出。“东坡先后到过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数次遭贬,年岁越来越大,境遇更是一次比一次艰难。”饶宗颐先生说,在自省之余,东坡虽自知因“不善处世”而获罪,但既要坚持“直道而行”,也就只有抱着“万事委命”的态度了。东坡对自己的遭遇,先在心理上建立起自解的理论,而使自己能坦然面对逆境。步韵唱和越古今饶宗颐先生是第一个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的人,第一个研究敦煌白画及写卷书法,第一个将殷礼与甲骨文联系研究,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先天的机缘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使他终成世界汉学界泰斗,被誉为国学领域最后一位集大成者。就是这位国学领域集大成者,尤喜东坡诗词、字画。在他眼里,东坡不仅在文、史、诗、词等方面“新天下之目”,书法为宋四大家之首,绘事更开文人画之先。饶宗颐和苏东坡,不仅两人性格豪放旷达尤为相似,同样,两人的画为其书名所掩,书法为其学术之光芒所掩。据介绍,饶宗颐先生工于诗词,造诣极高,其步韵之作极多。和韵,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又称“唱和”、“酬唱”、“唱酬”,指作诗时与别人相唱和。一般指用所和的诗的原韵作诗,所以称为“和韵”。和韵有三种方式:一种是“依韵”,用所和的诗的同韵字即可,不必用原字;二是“次韵”,又叫“步韵”,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三是“用韵”,用所和的诗的原韵脚字而先后的次序可以不同,往往写明“用原韵”。饶宗颐先生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步东坡韵,写下了大量诗词,比如,印度大榕树歌用东坡竹枝歌韵、南印度七塔歌用东坡海市韵,等等,备受推崇。 新闻 时政 惠民在线 法治在线 惠民帮办 科普学堂 视频 娱乐 房产 汽车 旅游 美食 论坛 博客 相亲 黄页 惠州文明 理论宣讲 环保 财经 省运会 省残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旅游美食频道旅游畅游惠州 国学大师饶宗颐细说惠州缘分和东坡文化 2010-05-06 09:21:00 来源: 惠州日报 欢迎订阅惠州日报手机报 请发送A 到106585734,每月3元,一机在手,惠州大事都知晓报料热线 惠州日报 2831828东江时报 2859285闲品茶说惠州饶宗颐的题字。饶宗颐先生出生于潮州,从小爱茶,茶事对他的熏陶既久且深。于是聊天时,也是从茶出发。“惠州等沿海地区曾被称为南蛮之地,这是一种误读。”饶宗颐先生说,“茶、瓷器、玉器等,是中国文化重要元素。这些商品不少是通过海上运输运抵西方各国的。频繁的贸易往来,逐步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种沟通交流,可以上溯到夏商。”“既然存在如此频繁的商贸、文化交流,南蛮之地自然无从说起。”饶宗颐先生说完,浅浅地呷一口茶。“如今的惠州不仅不是南蛮之地、文化沙漠,而且越来越美丽。”饶宗颐先生用“惠州之美不减杭州”8个字盛赞惠州。他说,要做好东坡文化研究,为惠州建设文化大市贡献一份力量。说起与惠州的缘分,饶宗颐先生说:“这是我第一次访问惠州,但在几十年前曾路过这里,也算有过一面之缘。”饶宗颐先生所说的那次一面之缘,还是1938年的事。当时,经供职于中山大学的友人詹安泰的推荐,21岁的饶宗颐被聘为中大研究员。时值日军入侵,广州沦陷,中大搬迁到云南澄江。饶宗颐先生经梅县、老隆、惠州,本拟绕道香港入滇,没想到中途染疾,滞留在香港;更没有想到,这一病,是他一生的大转折,造就了他学术人生的辉煌。“如果我当年去了云南,就没有今天了。奇怪的是我这一生只害过这一次大病。”回顾起这段经历,饶宗颐先生常感慨因缘的不可思议。从当年的一面之缘,到如今重拾缘分,访问惠州,竟相隔半个多世纪了。本报记者田铁流 人物简介饶宗颐,字固庵,号选堂,斋名梨俱室,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州。是蜚声国际的国学大师、汉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成就非凡。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饶宗颐大事年表1917年:生于广东潮州。1932年:续成其先人饶锷先生之潮州艺文志。1935年:任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同年加入“禹贡学会”。1938年:因病滞留香港,助王云五编中山大辞典,又佐叶恭绰编定全清词钞。19521968年:被聘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后为高级讲师及教授。19541955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讲授甲骨文及于京都大学从事甲骨学研究。1962年:获法兰西学院颁授“汉学儒莲奖”。1965年: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从事学术研究。19681973年:被新加坡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70197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法国远东学院院士。1973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80年:当选为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被聘为澳门东亚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