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 河北省地处北纬36054237、东经1131111945之间。东临渤海,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北部和西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西部与山西相邻,南部和东南部与河南、山东两省相接,中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毗连。全省面积190379平方公里。目前本省共辖9个地区,12个市(其中3个是省辖市),137个县。本志涉及地区范围,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北京市包括市区,3个近郊区,1个远郊区,9个县,面积1.78万平方公里。天津市除市区和塘沽区外,还有5个县,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二、地质和地形河北省在古生代之前,完全属于沉降地带,古生代志留纪后期,因加里东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为陆地,不少地方仍为浅海,陆地上已有植物定居。中生代发生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经过多次回旋而使地质构造复杂化,形成了地貌基本轮廓,燕山山脉及张家口一带的内陆盆地。晚第三纪,自渐新世后期,喜马拉雅运动加速了河北平原相对下降,北部、西北部山地相对上升。张家口、承德地区的北部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坝上厚而广泛的玄武岩层。 燕山山脉近于东西走向横亘在北部,太行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屹立在西缘。省之西北部为山地、高原、盆地,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是平原。高原分布在张家口、承德两地区的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8.5%,是内蒙古高原的延伸部分。海拔14001700 m,坝上一带高达1800 m。由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及中、酸性火成岩组成。地势平缓,多湖、淖、滩、梁,河道短浅,多属内陆河。东半部分布有1030 m高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山地占全省面积的49.5%,海拔多在2000 m以下。超过2000 m的山峰主要有:小五台山2870 m,东猴岭2393 m,灵山2320 m,大海坨山2285 m,百花山2218 m,雾灵山2116 m,雀梁山2187 m。海拔超过1000 m的中山主要分布在赤城、丰宁、隆化一线以北和涞源、阜平一线以西的地区。海拔5001000 m的中山主要分布在平泉、承德、滦平、阜平、涉县等地。丘陵主要分布在燕山南侧和太行山东侧。山地经长期侵蚀切割,形态极为复杂,山坡和沟谷由多种成因的松散物质覆盖,在峰峦起伏的崇山峻岭间又常出现河流宽谷和广阔平坦的构造盆地,以张家口、宣化、怀来诸盆地最大。太行山、燕山山前冲积扇合成山麓洪积冲积平原,近山一带的坡度较大,排水良好、易遭山洪威胁,不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占全省面积的41.2%,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沉积层厚达数百米,部分地区可达千米以上。地势低洼,海拔多在50 m以下,大部分地区坡降在1/40001/6000之间,地表平缓起伏,阶地、缓岗、自然堤、人工河道、洼淀交错分布,中小地貌变化多端,排水不畅。滨海平原海拔一般低于5 m,坡降1/50001/10000,由河流三角洲、滨海洼地和滨海沙堤组成。洼地周围及黑龙港地区、滨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三、气 候 河北省除西北坝上高原、围场山地、张家口、宣化河谷盆地、蔚县盆地、丰宁山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外,其余皆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风沙盛行,秋季晴朗少风,寒暖适中。 本省地处中纬度地带,南北纬差632,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变化很大,实际日照时数达25003100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866%,年辐射总量比长江流域每平方厘米尚多2226千卡,是全国光照较多的地区。河北省气候受季风环流所支配。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高空西风急流强大,天气寒冷,干燥,晴朗,多刮强大的西北风。当蒙古高压东移与华北地区以东滞留的南北向冷高压脊相遇时,使较暖湿的气流上升常致雨雪,但降水量甚小。春季日照总量迅速增加,温度上升较快,蒙古高压和海上高压及从河套东移的低压,三者相互消长,使天气多变。蒸发量大、降水少、土壤干松,沙粒被强烈的上升气流带至高空,刮大风时常伴有风沙天气。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刮东南风,与冷空气相遇时常致大雨,7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0%。秋季从9月中旬起,蒙古高压逐渐增强且向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渐弱,各地刮西北风的次数增多,天气晴朗,降水减少,寒暖适中,气候宜人。气温:年均温0-13,自南向北、从东向西递减,南北年均温相差13.7。递减方向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地区邯郸中部平原长城以北坝上东部沿海西部山地年均温()13.4128-10-0.5-3.510-127-13全省1月最冷,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约为-3 -21,南北温差最大;7月最热,平均气温18.2-27.9,南北温差最小。平均气温月份站名123456789101112平均围场-13.0-9.9-2.36.914.018.120.719.013.06.0-3.3-10.94.9张北-15.6-12.3-4.34.812.016.318.416.811.24.0-5.2-12.92.8北京-4.7-1.94.813.720.124.826.124.819.912.83.8-2.811.8唐山-5.3-3.14.012.419.223.225.524.719.912.64.0-3.211.2保定-4.0-1.36.014.220.625.326.525.320.213.24.8-2.212.4石家庄-2.7-0.27.014.721.025.726.625.120.113.65.7-0.913.0邯郸-2.10.57.414.821.125.926.925.620.514.26.4-0.213.4按每候平均气温在10 以下作为冬季,平原区5个月左右,山区6个月以上,坝上达7-8个月之久。极端温度对于植物生长有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极端最低温度。全年来说,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份的机会最多,其次是12月份。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份时最多,其次是6月份。极端温度表项目站名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6月7月8月极值12月1月2月极值围场34.038.934.538.9-27.3-28.6-25.3-28.6张北29.729.627.829.7-30.9-29.1-34.9-34.9北京42.640.538.342.6-19.6-22.8-17.8-22.8唐山38.337.937.438.3-19.2-22.6-18.8-22.6保定42.043.737.443.7-20.2-22.4-19.2-22.4石家庄41.642.536.442.5-19.4-26.5-17.4-26.5邯郸41.242.535.542.5-15.3-16.2-9.5-16.2无霜冻期:无霜冻期长短对植物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省无霜冻期的分布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渐增的。坝上高原70-110天,冀北、冀西北山地140-180天,太行山麓195-220天,冀东平原180-220天,冀中平原190-220天,冀南平原190-210天。结冰期:坝上最长,围场224天,张北185天,北京132天,保定125天,石家庄118天,邯郸116天。降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300-800 mm,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燕山南麓及太行山东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达700 mm以上,遵化812 mm,紫荆关822 mm。张家口西北部地处内陆,受重山拦阻,年降水量不足400 mm。巨鹿、南宫、衡水、宁晋一带为相对少雨区,约500 mm。全年降水集中于夏季,6-8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65-75%,且多暴雨。冬季降水量只占年降水量的2%。春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10%,蒸发量大,多风,春旱严重。各地旱涝频率皆在20%以上,多着者达50%。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每秒1.5-4.2 m。张家口、塘沽最大风速可达每秒28 m。四、土 壤土壤是在气候、植被、地形、成土母岩和母质以及社会生产活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复杂,全省有12个土类,其中几种主要土类型和特征如下表:河北省土壤类型及主要特征土壤名称分布地区及分布高度地貌概况气候特点植被类型土壤特征认为影响亚高山草甸土 太行山、燕山、高山林线以上,海拔自2000 m至2500 m以上。 地势平缓。 高寒湿润,冰雪封冻6、7个月,年均温度0左右,年降水量700 mm左右。 草甸。植物繁茂。 有机质层较厚,潮湿多水,中层灰黑色,出现绣纹绣班,微酸化。 为天然牧场,适于放牧大牲畜,顶坡多风,不宜垦殖。棕壤 太行、燕山中低山、燕山滨海丘陵,海拔700-1000 m,2300-2500 m。 山坡及山谷阴坡。 湿润、中温、凉温。年降水量700-1000 mm,年均温5-10,无霜期150-200天。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一部分天然次生林和喜湿喜酸灌丛。 腐殖质层湿润,下层棕色,粘化,有较多铁锰粘膜。脱钙,微酸化。 森林遭破坏后,水土流失,垦殖不当,沙化瘠化。应综合利用,林果为主,实行林、牧、农统一规划。灰色森林土 坝上高原、东部山地,海拔1500-1900 m。 山地、高原、阴坡。 寒温型半湿润气候。年均温0.6-2,无霜期80-110天,年降水量460多 mm。 自然植被为针叶林和落叶林及森林草原,现为人工针叶林和天然落叶次生森林草原。 表层黑灰色,下层由于淋溶,色浅,沉积层不明显,微酸化,土质沙性较重。 高原森林基地,有大型牧场,肯之后土壤砂化严重,今后应以林为主,林牧结合,以林护草,以草保牧,严格控制垦殖面积。黑土 坝上高原东部,介于灰色森林土与栗钙土之间,呈条带状分布,海拔1500-1600 m。 平缓丘陵谷地。 半湿润寒温型。年降水量4500 mm左右,年均温1左右,无霜期70-100天。草甸草原。 腐殖质较厚,灰黑色,过滤层色暗,脱钙,微酸化。 土壤肥力不低,土层较薄,限制了利用,应以牧为主。栗钙土 坝上高原西部、中部,海拔1400-1700 m。 山坡、坡梁。 半干旱寒冷气候,年降水量350-400 mm ,年均温-0.5-3.5,无霜期70-100天。 干草原,以多年生禾本科草类为主。 腐殖质层较厚,栗色,沉积层有菌丝状钙质,并有少量粘粒,微碱性。 是重要畜牧基地,近期由于毁草开荒,导致沙化,滩地盐化,操场退化。今后应合理利用,以牧为主,建立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经济结构。褐土 海拔高度自50 m至数百米。 山麓平原、低山丘陵。 冬寒夏暖,年均温8-14,无霜期150-220天,年降水量450-650 mm。 自然植被以落叶林和旱生灌草丛为主,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被垦殖,酸枣、荆条为褐土主要标志。 腐殖质色淡,耕作后呈灰棕色,下层为褐色粘化层,钙积层有假菌丝和结石。 为重要粮棉基地,应因土制宜,科学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加强水土保持。潮土 冲积平原,海拔低于50 m。 地势低洼,平缓,中小地貌变化多端,排水不畅。 年均温10-12,无霜期180-220天,年降水量450-600 mm,多旱、涝灾害。 自然植被为落叶林,皆已垦为农田。 耕作层及犁底层受地下水影响,暗灰棕色,微粘化,有锈斑。 为粮、棉、油重要产区。排水不畅,地力较薄,要注意除涝防盐,培肥地力。盐土 冲积平原,渤海湾沿岸。 地势低平,洼地周边。 年均温10-12,无霜期200-220天,年降水量600-650 mm,多沥涝。 盐生植被,作物不能生长。 土壤积盐,含盐量超过1%,地表有盐结皮,其下有盐晶层。 粮棉产量低,主要问题是盐害,应治盐排盐,提高肥力。草甸土 坝上高原朝淖外围,湿地及山区河谷。 地形平坦,地下水位1-3 m。年降水量350-400 mm,年平均温度0.5-3.5,无霜期70-100天。草甸 表层暗灰,下层土色变浅,沉积层明显,底土多锈斑。 土壤肥沃,山区谷地以垦为农田,生产水平较高。草皮破坏,迅速盐化,应以牧为主。以上各类土壤由于所分布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有所不同,尚可分为各种亚类。如灰色森林土由于腐殖质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可再分出暗灰色森林土亚类。栗钙土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土色灰棕,便分成为淡栗钙土亚类。这些不同性质的土壤对于植物群落的分布和利用也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在河湖两岸和积水洼地分布有沼泽土;部分洼地已开辟成为稻田,形成水稻土;一些河谷岸边以及沿海沙滩还积有风沙土。对这些类型的土壤也应合理地改造和利用。河北省的植物一、 植物区系特点河北省植物种类相当丰富,约有高等植物2 800种,分隶于204科940属。温带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种类最多。其次是莎草科、百合科、唇形科、伞形科、毛茛科、十字花科、石竹科、壳斗科、桦木科、松科、柏科、槭树科、杨柳科植物分布比较广泛。河北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华北植物省,河北、河南亚省,和邻近的欧洲西伯利亚植物亚区、黑海中亚植物亚区相比,由于冰期内受冰川的影响不大,受中亚干燥化的影响也不太深,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直接后代,残留种类如构树(Broussoneti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河北植物与欧洲西伯利亚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如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杄(Picea)、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青杄(P.wilsonii)、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七瓣莲(Trientalis europaea)、假报春(Cortusa matthioli var. pekinensis)和一些欧亚广布的自生和腐生的兰科植物。欧亚大陆草原成分在河北植物区系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如柽柳(Tamarix chinensis)、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灰绿碱蓬(S. glau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蓝花棘豆(Oxytropis caerulea)、砂珍棘豆(Oxytropis racemosa)、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等。第三纪时,日本尚与中国大陆相连,因此日本成分如棣棠花属(Kerria)、化香树属(Platycarya)、桔梗属(Platycodon)、射干属(Belamcanda)的一些种在河北也常见。由于邻近几个植物省对河北植物区系发生影响,使得成分来源复杂,区系成分具有过渡性。中国东北的成分如硕桦(Betula costat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两色乌头(Aconitum alboviolaceum)、风葙果(Physocarpus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紫椴(Tilia amurensis)、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锦带花(Weigela florida)、辽杨(Populus maximowiczii)、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等。一些具有热带、亚热带亲缘的科属的出现,证明本植物区系有更为喜暖的祖先,如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构树、臭椿、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a)、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 pubescen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栾树、文冠果、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 parviflora)、柿树(Diospyros kaki)、黑枣(D. lotus)、薄皮木(Leptodermis oblonga)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如中华秋海棠(Begonia grandis var. sinensis)、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等。河北特产植物不少,有些是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特产,如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独根草(Oresitrophe rupifraga)、太行山藨草(Scirpus schansiensis)、小五台山风毛菊(Saussurea hsiaowutaishanensis)等。二、 植物分布的基本规律一个地区的植被是当地地形、气候、土壤、植物区系和其它生态因素的综合反映,无论原生、次生或人工植被都可以综合反映出所在地的生态特点。由于本省各地生态环境的差异较大,所以植被类型较多。从植被分布的规律分析,纬向植被带、经向植被带和垂直植被带都与自然带的范围基本上相吻合,具体界线可能与自然带多少有些出入。从北到南植被的纬向分布分为温带植被带和暖温带植被带,每带又包括两个亚带:前者包括温带干草原亚带和温带干性灌木草原带,后者包括北暖温带阔叶林亚带和南暖温带阔叶林亚带。本省南部植被具有喜温的特点,如漆树大量出现。从东向西,随地势升高和水热条件的变化,植被分布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同时也表明垂直分布的规律性。滨海洼地及平原低洼地带分布有盐生草甸和沼泽草甸。平原大部分地区原始植被的阔叶林,已被破坏殆尽,垦为农田。低山丘陵地带阔叶林被破坏以后发育着旱生灌草丛,东部以荆条、黄背草为主,向西北较耐寒的酸枣、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增多,同时混入一些草原的旱生种类,如针茅属(Stipa)往往占有一定的比重。太行山中、北段的东麓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随气候带、地形等因素变化而呈垂直分布的特点,1200 m以下多为落叶栎林,局部地带栎林可分布至2500 m,12001600 m以桦木、山杨林为主,1600 m以上为山地阔叶混交林或山地针叶林,1700或25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发育着亚高山草甸。三、主要植被类型(一)亚高山草甸 小五台山2100 m以上,东灵山、百花山1900 m以上,太行山中部坨梁2000 m以上,燕山主峰、雾灵山1700 m以上分布着亚高山草甸。植被茂密,覆盖度达90%以上,植物种类繁多,杂类草占主要成分,气候湿润,寒冷风大,植物耐寒、喜湿。小五台山顶部因冻融作用形成蒿草(Kobresia bellardii)、高山蒿草(K. pygmaea)、苔草(Carex spp.)为主的塔头草甸。其它山地亚高山草甸除基本草层仍以苔草为主外,杂类草很多,常见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ssp. rubro-auranthiacum var. chinensis)、达乌里龙胆(Gentiana dahurica)、穗花马先蒿(Pedicularis spicata)、百里香(Thymus przewalskii)、兰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黄花萱草(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等。百花山、东灵山、雾灵山山顶有不少华北落叶松树桩,证明亚高山草甸是次生性质的。在森林区连续受到破坏后,常有大片的林间草甸出现,以苔草属、早熟禾属(Poa)以及其它杂草类为主要优势种,破坏稍轻的地方常形成灌丛草甸。(二)针叶林1. 常绿针叶林:建群种是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松属(Pinus),分布于小五台山、西灵山、雾灵山等山地1500 m或2700 m的地区。气候湿冷,降水较多,土壤为山地棕壤。森林连遭破坏,林相不齐。(1)白杄林:分布于小五台山阴坡20002400 m,常与华北落叶松混交,间有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杜松(Juniperus rigida),郁闭度0.9,密度较大,林内阴暗潮湿,常见蓝果忍冬(Lonicera coerulea var. edulis)、美蔷薇(Rose bella)、花楸、鹿蹄草等。(2)青杄林:分布于雾灵山1600 m 以上山地阴坡,环境阴湿,林下土壤为棕色森林土或灰化棕壤。常与白杄混生,伴生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白桦(B.platyphylla)、棘皮桦(B. dahurica)等,生长较差,枝桠过多,郁闭度0.7左右。林下阴湿,植物较少,灌木主要有金花忍冬(L. chrysantha)、花楸(Sorbus discolor)、悬钩子(Rubus sp.)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糙苏(Phlomis umbrosa)、雾灵乌头(Aconitum jeholense)、耧斗菜(Aguilegia viridiflora)、歪头菜(Vicia unijuga)等。(3)油松林:分布范围很小,燕山、太行山2001000 m的阳坡和半阴坡有分布,现在的油松林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或人工营造,而且多为中年林或幼年林。群落外貌比较整齐,生长发育良好,层次分明。郁闭度不大,一般多为纯林。但也有的混交一些其它树种,如太行山的油松林混交有锐齿檞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iserrata)、坚桦(Betula chinensis)、山杨、栓皮栎(Q. variabilis),偶见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大果榆(Ulmus macrocarpu)、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等。灌木层中荆条、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照山白(Rhododendron micranthum)、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等,蚂蚱腿子在局部地区的林下也可为优势种。草本层种类不多,数量也少,常见黄背草、白羊草、野古草、苔草(Carex sp.)、香薷(Elsholtzia ciliata)以及早熟禾(Poa sp.)、针茅属、蒿属(Artemisia)等种类。(4)侧柏林:分布于2001000 m山地、丘陵。只在悬崖和岩石裸露的石质山坡上可以见到一些原生林。土壤为石灰岩或黄土母质上发育的褐土,具石灰性反应,偏碱性,在花岗岩所发育的棕色森林土上偶有分布。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多为幼林,老林较少。优势种为侧柏,伴生种类少,常见山杏等耐旱成分;灌木种类很多,主要有荆条、酸枣、孩儿拳头、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虎榛子、小花溲疏(Deutzia paviflora)等;草本层以黄背草、白羊草、苔草为主。它是相对稳定的群落,侧柏生长缓慢,林木多扭曲,经济价值不高。2. 落叶针叶林:华北落叶松林分布于1600 m以上的山地阴坡。小五台山、京西山地、太行山坨梁地区、冀东青龙县老岭、承德坝上高原、雾灵山高山地带、冀西北崇礼、赤城山地等处均有分布,林下土壤为山地棕壤,林龄不齐,分布上限在小五台山与亚高山草甸相接。落叶松占绝对优势,达60%以上,间有臭冷杉、白杄、红桦、硕桦、地锦槭(Acer mono)等,林冠郁闭,林下灌木种类少,常见花楸、六道木(Abelia biflora)和柔毛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优势种为苔草,常见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贝加尔唐松草(Thalictrum baicalense)、匍枝委陵菜(Potentilla fragellaris)、老鹳草(Geranium wilordii)等。(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于燕山、京西山地、小五台山、太行山等山地的海拔11002000 m地带。小五台山的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于15002100 m之间,以桦树为主,杂有2030%的散生针叶树种,形成与上部针叶林过渡类型,针叶林主要有白杄,间有臭冷杉。林下植物有荚蒾(Viburnum sp.)、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等。枯枝落叶层厚达20 cm左右。雾灵山的针阔叶混交林于11001400 m处呈零星分布,林相不整齐,针叶树以油松、落叶松较多,偶见青杄,阔叶树种有山杨、白桦、棘皮桦、蒙古栎、地锦槭、胡桃楸。更新层以山杨、桦树类占优势,大叶白蜡、油松、蒙古栎处于劣势。灌木层覆盖度5060%,常见短序胡枝子(Lespedeza cyrtobotrya)、锦带花、土庄绣线菊、鼠李(Rhamna davurica)等。草本层常见野古草、大油芒、龙牙草、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旱麦瓶草(Silene jenissensis)等。太行山中部坨梁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5002000 m的陡坡上,主要由华北落叶松、桦树组成。落叶松比较高大,胸径可达40 cm。林下常见六道木、升麻、歪头菜、糙苏、玉竹(Polygonatuln odoratum)等。(四)阔叶林阔叶林是河北省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布于冀东北山地、燕山、冀西太行山海拔200-1800 m山地。组成落叶阔叶林群落的乔木树种以壳斗科中的落叶树种,如栎属(Quercus)辽东栎、槲栎、麻栎、栓皮栎、蒙古栎以及栗属植物为主,其次是桦木科中的桦属(Betula)、鹅耳枥属(Carpinus),杨柳科的杨属(Populus),榆科的榆属(Ulmus)、朴属(Celtis),槭树科的槭属(Acer),椴树科的椴属(Tilia)等,森林群落的优势种比较明显,有的情况又出现混交的类型,从而在不同地区生境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群落。群落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组成,很少见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林下灌木、草木植物较多。土壤为山地棕壤,山地褐土,土层深厚而比较肥沃,排水,保水性良好。1. 栎林(1) 辽东栎林:分布于本省北部燕山山地,海拔800-1700 m的阳坡和700-1000 m的阴坡。其中以冀东北、冀西北山地分布较多。土壤为山地棕壤。辽东栎老时多为荫生林,在阳坡长呈疏林。乔木层辽东栎占优势,伴生蒙椴(Tilia mongolia)、地锦槭、大叶白蜡等。海拔高的阳坡还常见棘皮桦(Betula dahurica),在石灰岩地区湿润阴坡可见鹅耳枥(Carpinus turcazaninowii)。灌木以胡枝子、三裂绣线菊、土庄绣线菊、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居多。草本层以苔草(Carex sp.)为主,其次有地榆、兔儿伞(Synelesis aconitifolia)、早熟禾(Poa annua)、大油芒和蒿类植物。(2) 槲栎林:分布于燕山、太行山海拔200-1200 m之间的山脊及山坡地带,生于海拔较高处的阳坡或海拔较低处的阴坡。土壤为棕壤或褐土。冀东一带槲栎林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山地,如抚宁县槲栎林生于海拔200 m地带,林相整齐,十分繁茂,混生有油松,林下植物除槲栎幼苗外,以荆条为多,还有榛(Corylus heterophylla)、孩儿拳头、狗娃草(Aster hispida)、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地榆、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等。小五台山、甸子梁、白石山、摩天岭等山地,槲栎林多分布在500-1000 m之间,林下灌木种类很多,以北京丁香(Syringa pekinensis)、红丁香(S. villosa)、三裂绣线菊、胡枝子、榛、小花溲疏、毛黄栌、六道木、酸枣、荆条较多。草本植物常见黄花菜、铃兰、白羊草、华北苔草(Carex hancockiana)、柄苔草(C. pediformis)等。槲栎林是比较稳定的群落,能逐渐向林边空地发展。(3) 栓皮栎林:分布于太行山海拔100-500 m低山阴坡。土壤为褐土。栓皮栎生长稀疏,间有蒙桑(Morus mongolica)等。灌木层以耐旱植物为主,荆条占优势,其次有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艹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酸枣、孩儿拳头、薄皮木、小叶白蜡等。草本层以旱中生植物为主,矮苔(Carex humilis var. nana)、大油芒、白羊草占优势,少见鸭跎草(Commelina commnis)、狭叶珍珠菜(Lysimachia pentapetala)等。(4) 麻栎林:分布于燕山、太行山地南段、邢台灵宵山海拔300-1000 m地带,900 m以上山地有麻栎纯林。林下土壤为褐土及棕色森林土。受人为影响较大,多为幼年体。伴生树种有槲栎、栓皮栎等。林下灌木以荆条、胡枝子、毛黄栌、孩儿拳头、大花溲疏、绣线菊属、荚脒属占优势。草本植物以白羊草、大油芒占优势,常见有野古草、铁杆蒿、黄背草、委陵菜、翻白菜、早熟禾属、羊胡子草、歪头菜等。(5) 蒙古栎林:分布于冀北山地,海拔800 m以上的地区,都是蒙古栎林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基岩为花岗岩,林下土壤为山地棕壤。蒙古栎对生境条件要求并不严格,无论湿润的阴坡或是干燥瘠薄的阳坡和山脊均能成林,多为10-20年生的次生林,林中偶见残留百年以上的大树,常见纯林,也有的伴生其它阔叶树种,如槲栎、辽东栎、山杨、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棘皮桦、大叶朴(Celtis koraiensis)、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和糠椴等,在山脊或阳坡常混生油松。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因土壤和水分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大致在阳坡或山脊,土壤干燥,灌木稀少,优势种为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三裂绣线菊。土壤稍厚处常见胡枝子和锦带花。草本层以亚柄苔草(Carex subpediiformis)和矮苔草较多,其次有兔儿草、穿山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桔梗、北苍术、景天三七、野古草及白莲蒿(Artemisia gmelinii)、唐松草等。在土壤湿润肥沃的阴坡,灌木优势种为毛榛。草本层常见苔草、唐松草、地榆、玉竹、独根草、柳叶沙参(Adenophora coronopifolia)等,药用植物较多。(6) 槲树林:分布于太行山海拔800-1000 m的山坡及山脊地带,在陡坡常呈小片分布,林下土壤比较瘠薄,为棕色森林土。槲树可多次萌发为矮生幼林,树干多弯曲,冠幅密集,群落组成近于纯林,伴有板栗、栓皮栎、槲栎、山荆子(Malus baccata)和黑榆(Ulmus davidiana)等。林下灌木优势种不明显,常见有胡枝子、细梗胡枝子、(艹杭)子梢、忍冬等。草本层种类较少,常见有羊胡子草、白莲蒿、白羊草等。2. 山地杨桦林(1) 山杨林:山杨林是针叶林或海拔较高处的阔叶林破坏以后出现的次生植物,山杨是采伐迹地上的先锋树种,常发育成纯林,广泛生长于深山800-1500 m的阴坡。土壤为山地棕壤。在土壤肥沃和水分充足的生境中生长良好,在土层瘠薄、排水不良或土壤干旱处生长不良。多为幼体,常呈小块小块或带状分布,树冠比较整齐,结构简单。山杨为建群种,常与白桦或栎类混交,栎类以槲栎、锐齿槲栎、辽东栎较多,油松、红桦次之,有的还杂有地锦槭、大叶白蜡、黄花柳儿、蒙椴等。灌木种类较多,有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东陵苔草(Carex tangiana)、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羊胡子草、宽叶苔草(C. siderosticta)、大油芒、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龙牙草、蒿属、黄背草、蕨等。在干旱地带灌木中荆条、毛榛常占优势,结合成不同群落。(2) 白桦林:广泛分布于河北各山地较高处,海拔1000-1800 m地带,在阴坡、半阴坡生长良好,阳坡也有分布。林下土壤为山地棕壤。白桦是一种喜光的树种,也能耐一定的荫蔽,白桦林是各种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破坏后发展起来的次生类型。白桦林外貌整齐,树干挺直,树皮白色,形成了特有的景观,种类组成和结构比较简单,白桦是建群种,常与棘皮桦、辽东栎、地锦槭、山杨混交成不同群落。1400 m以上山地常伴生花楸树、核桃树、蒙椴等。灌木层以毛榛、胡枝子、土庄绣线菊、六道木、毛叶丁香等占优势,伴生有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毛山茱萸(Cornus bretschneideri)、蒙古荚蒾、金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等。草木植物常见苔草、铃兰、地榆、辽藁木、舞鹤草、异叶败酱、歪头草等。3. 阔叶杂木林阔叶杂木林是我省分布面积和经济价值最大的阔叶林,具有多建群种,优势种不明显,种类组成因地而异。在冀东北、冀西北及太行山地都有蒙椴、地锦槭(Tilla mongolica Acer mono)、杂木林分布于500-1300 m山地阴坡。林下土壤为山地棕壤。林相整齐,建群种蒙椴生长良好,主要伴生种为地锦槭、糠椴(T. mandshurica)、山杨、辽东栎,局部地区间有核桃楸、硕桦、春榆等。灌木层在郁闭、阴湿的高海拔林下,毛榛常占优势,多见锦带花、金花忍冬、红瑞木(Cornus alba)、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在海拔较低的林下,常见土庄绣线菊、山荆子、六道木、大花溲疏、蚂蚱腿子。草本层常见舞鹤草、半钟铁线莲(Clematis ochotensis)。其次有华北耧斗菜(Aquilegia yabeana)、糙苏铃兰、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宽叶苔草、披针苔草(Carex lanceolata)等。在海拔较低的杂木林下,披针苔草常占优势,华北风毛菊为半生种。(五)落叶灌丛分布于燕山、太行山低山丘陵、干旱荒山坡或山的顶部,由于所在地生态环境不同,群落有显著差异。常见各由三裂绣线菊、榛、胡枝子、山杏、鬼箭锦鸡儿(Caraganajubata)、虎榛子、小叶鼠李、野皂荚(Gledtsia heterophylla)为优势种组成的群落,多是森林破坏以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类型,群落中生长着旱中生植物。(六)山地干性灌草丛1. 荆条、枣酸、黄背草灌草丛:本群落在河北低山丘陵分布相当广泛,是大片森林破坏以后,在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出现的植被类型。群落的建群层片为草本层,生长茂密,以黄背草、白羊草为主,常见白莲蒿、委陵菜、白头翁、多花胡枝子、隐子草(Cleistogenes spp.)等。黄背草、白羊草也可单独组成群落,广布于居民点附近的山脚,是更为旱生的植被类型,破坏严重,种类贫乏,常见植物有多花胡枝子、委陵菜、野古草、漏芦等。2. 荆条、酸枣、白羊草灌丛:在太行山丘陵地带,森林屡遭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由于水肥条件查,旱中生植物白羊草占优势,群落中灌木稀疏,以荆条、酸枣为主,常见杠柳、大油芒、委陵菜等。(七)草原河北坝上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延伸部分,闪电河以西栗钙土分布广泛,发育有草原,闪电河以东,外流水系地区发育着草甸草原。1. 草原:由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优势种为长芒草(Stipa bungeana),灌木和半灌木很多,次要的有冷蒿、白莲蒿、百里香、小檗(Berberisamurensis)、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隐子草属等。多年生杂类草较多,主要有草木樨、黄耆、米口袋、砂珍棘豆、糙叶黄耆、茵陈蒿、苦荬菜等,在地势低洼处克氏针茅(S. krylovii)、短花针茅、大针茅、西伯利亚针茅为优势种,羊草也有一定的分布,常见赖草、冷蒿、翻白委陵菜、百里香等。2. 草甸草原:分布于围场、丰宁坝上、张北高原南部。羊草、兔毛蒿占优势,间有针茅、菭草(Koeleria cristata)、无芒雀麦、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等,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拂子茅占优势。(八)盐生草甸分布于黑龙港流域及冀东滨海地势低洼的地区。植物喜湿、耐盐。土壤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建群种有小獐毛(Aeluropuslittoral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常见苔草、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海滨山黧豆(Lathyrus maritimus)、罗布麻(Apocynum benetum)、怪柳、猪毛蒿(Artemsia scoparia)、翅碱蓬、灰绿碱蓬、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盐蒿(A. halodendron)。在坝上闪电河以西地区地势低洼地带也有盐生草甸。披碱草、碱茅组成的不同群落,常见马蔺(Iris lacteal var. Chinensis)、旋复花(Inula ja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级财务会计面试模拟题及实战策略解析
- 2025年食品工业仓储管理员招聘考试题库
- 2025年汽车维修工中级实操技能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初中美术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重点难点解析与模拟题集
- 2025年建筑装饰设计师应聘模拟题和答案
- 【教案版】小学三班级上册 小篮球5
- 写字上下结构教学课件
- 2025年炼钢行业技术标准解读与高级考试重点解析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安全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游戏开发技术面试题及解析教程
- 林业高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保育员一日生活流程培训
- 2025年上海市新版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 重症医学进修的学习心得体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宣贯培训
- 室内地坪施工技术交底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健康教育高血压课件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大单元整体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多耐病人的护理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