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纬甫人物形象很详细.doc_第1页
吕纬甫人物形象很详细.doc_第2页
吕纬甫人物形象很详细.doc_第3页
吕纬甫人物形象很详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吕纬甫这个封建势力的反对者,力主社会改革的革命战士,在跟封建势力交锋了几个回合后就败下阵来。两个刚刚经历的生活小故事迁葬小兄弟和给顺姑送绒花的故事,活现了此时此际吕纬甫的生活、思想、和性格的真实。吕纬甫已经沉溺在这种灰暗和消极的精神生活中间,却又感到伤心和悔恨。他清醒因而痛苦地走在违背理想、违背信念的归途中,成为一个“痛哭而返”的战士。【关键词】 鲁迅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在酒楼上 在酒楼上是一篇短短的小说,却概括了异常广阔的生活内容,具有异常深刻的思想意义。 鲁迅在小说里出色地描画出吕纬甫这个典型人物的悲剧遭遇。吕纬甫曾经跟封建势力斗争过,他跟伙伴们一起去拔城隍庙里神像的胡子,热烈地议论着中国改革的方法,但是刚交锋了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吕纬甫在小说里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显得十分悲观和颓唐,他完全解除了自己的思想武装,再也不敢动弹和挣扎了。吕纬甫在酒楼上喝酒的这个短短的瞬间里,竟不断重复地谴责自己,再三诉说自己“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人生态度,连明天会怎么样,也都觉得茫无头绪。吕纬甫已经沉溺在这种灰暗和消极的精神生活中间,却又感到伤心和悔恨。 软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吕纬甫,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步伐是沉重的,他经历的是一种悲剧性的生活,但是,吕纬甫的悲剧并不是在生死存亡关头抉择命运的那种悲剧,而是在琐碎的生活中毒害和腐蚀自己灵魂的那种悲剧。因此,吕纬甫的悲剧就常常沾上一种喜剧色彩。 这种喜剧色彩在吕纬甫叙述自己做的一件“无聊的事”中间,很清楚的表现了出来。这件“无聊的事”就是迁葬他早已死去的三岁的弟弟。当吕纬甫掘开墓穴,发现他弟弟的棺木已经腐烂的时候,他依旧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事情到了这儿本来就可以结束了,但是他不愿意立刻丢下这件“无聊的事”,他用被褥包了些泥土,装在簇新的棺木里,运到他父亲的坟地旁边,按照一切应有尽有的繁琐的手续去埋葬。吕纬甫的这种行为很有点喜剧的意味,他分明连自己也觉得做的是“无聊的事”,却还是那么煞费苦心地去做。摆出那样雄壮的气势,花费如此巨大的经历,去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才是相称的,就像一个壮士披上坚固的盔甲,握着最锐利的武器,应该去跟别人作战才合乎他的这种装扮,假使他不跟敌人作战,却回过头来吓唬自己的同伴,这种举动就和他装扮的模样不相称了。主观和客观之间这种极不相称的矛盾就会产生令人发笑的悲剧。吕纬甫站在一个孩子的坟上,做的是一桩渺小的事情,本来并不需要这种叱咤风云的气概,他却偏偏显得那样郑重其事,这岂不是十分令认可笑吗?这可笑的现象背后隐含着意味深长的寓意:吕纬甫这是在碌碌无为里开掘自己的坟墓。他的热情、才干、智慧、勇气,将在这走向“歧路”与“穷途”的无所作为的年华和生命里被埋葬,就像他埋葬连骨殖都没有的小兄弟一样,引他通向坟墓的也将是一片空虚。 在这件“无聊的事”中吕纬甫实在像是在扮演一个喜剧的角色,但是当他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却是清醒的意识到像河水咬嚼着这块埋葬小弟弟的莹地一样,平庸的生活早已把他有意义的生活咀嚼殆尽,自己已经变得平庸和猥琐了。因此,当他讲到自己下令开掘坟墓的时候,才无情地讽刺着自己,尖刻地把这个“命令”说成是他“一生中最为伟大的命令”。意识到自己可笑的处境,却又无力自拔,这不能不使他怀着一种深深的隐痛,于是,透过那层尽管是很浓郁的喜剧色彩,依旧可以看出吕纬甫的悲剧性的遭遇。这是一个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在痛苦中毁灭自己的深刻的悲剧。 对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得愈细致入微,人物的性格就愈鲜明,概括性也就愈强。从吕纬甫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正可以看到那时候一些知识分子的面影,可以嗅到那时候一种沉闷的气息。吕纬甫在酒楼上谈到自己的时候,还说过这样一段自我嘲讽的话语:“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和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很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1)吕纬甫“绕了一个小圈子”的全部经历,确实很能够概括当时一些软弱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那些知识分子的生活、理想、斗争等等,只能是如此“绕了一点小圈子”而已。在黑暗腐败的中国环境里进行斗争,并不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些知识分子正像吕纬甫一样,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因而不能将斗争坚持到底。 鲁迅曾经说过:“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炉子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能搬动。”(2)正因为这样鲁迅主张要改革中国,就必须“执着现在”,必须发扬“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韧性战斗精神,而知识分子阶层虽然是民主革命的首先觉悟的成分,在革命高潮中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奋进,飞翔的意志,但如果他们在革命的征途没有或者不可能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就容易浮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一遇挫折,便往往沉落,甚至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正像吕纬甫比喻的这样,没有离开这个小圈子,飞了一遭,便又回来停在原地上,的确是“很可笑,也很可怜”,然而,这又确实是当时知识阶层的致命弱点。这富有特征的比喻,把这类知识分子的形象活现出来“激烈的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3)这是鲁迅在与黑暗社会长期搏斗中对这类人物反复观察,所获得的认识和概括。几经折磨。在残酷现实的压力下,吕纬甫就失去了他的反抗的热情和勇敢的锐气,变得颓废、消极,甚至动摇妥协“痛哭而返”。吕纬甫过的是一种没有意义的生活,但是他毕竟有过一段斗争的历史,与封建势力斗争的神圣回忆,毕竟还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像是一只折断翅膀的小鸟,却还依稀地梦想着广阔自由的天地;而且他毕竟是个诚实的人,他并不忌讳用蜂子和蝇子来比喻自己,他能够正视和说出这个严酷的事实,他不炫耀自己,也不去隐瞒什么。他“讨厌”自己的颓唐生活和颓唐的人生观,他甚至以为自己的生活“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等于什么也没有做。”这些,可以说明,吕纬甫还颇有点自知之明,离麻木还有相当的距离,他的“心灵”深处也跃动着一层“五四”的光华,还有为社会做些什么的意念。而且,吕纬甫还是个肯和别人接近,并对他们富有同情心的人,他诉说的另一半“无聊的事”就显示了这一点。那是两年以前,吕纬甫在顺姑家里平生第一回吃荞麦粉的时候,尽管多么难以下咽,但是为了怕损伤顺姑殷勤招待的一片好心,他硬着头皮吃完了这碗荞麦粉。甚至在过了两年以后,当母亲嘱咐他买几朵剪绒花送给顺姑的时候,他立刻记起顺姑,特地在几个城市里挑选和购买了这种花朵,满心想携赠给顺姑,他用感激和关心的心情为这个纯朴的劳动妇女祝福。原来吕纬甫的灵魂还没有完全被封建势力压碎,还没有变成一个虚无主义的人,他对穷苦的人们还保留着一颗同情的心,温柔的心。但是,不料想在吕纬甫南归前,那不幸的顺姑已经夭折了,原来这阿顺本来是个多病的,只是由于失去了母亲,又怕父亲担忧,把吐红和流夜汗的病症一直瞒着。再加上一个不务正业的伯伯长庚,因为借不到钱,就诬蔑他的未婚夫连他都不如。而这番诓骗却给了这个一向纯朴热情的姑娘以绝望的精神打击,一个人连个偷鸡贼都不如,那是什么东西呢?她不敢想下去,又不能不想下去。她从此一病不起。阿顺这个人物,虽然是通过吕纬甫的口描述出来的,却是鲁迅笔下又一个动人的劳动妇女的艺术形象。在那封建礼教还毒害和统治着劳动人民的年代里,人们的婚姻只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使他和未婚夫无一面之缘。伯伯的诓骗,使她发了愁,又怕羞,不好问,只好哭;终于在过度忧伤中绝望地走向死亡。“直到咽气前,才向父亲吐露了真情”虽然“长富赶紧将她的男人怎样的争气的话说给她听,那里还来得及?况且她也不信”。(4)最后以无望的语调告别了这无爱的人间:“好在我已经这样,什么也不要紧了。”顺姑的夭折,仅仅是由于“竟会相信那样的贼骨头的狂话,白送了性命”吗?当然不是。正像祝福里是我祥林嫂一样,顺姑也是为了一句无根据的话断送了性命,然而,这却不是因为祥林嫂和阿顺神经过敏,而是由于在这些话的后面有着强大的社会势力的背景。吃人的礼教,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就是他们的支柱。顺姑的死,分明是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血的控诉。作为顺姑的关爱者之一的吕纬甫,在这震颤心灵的悲剧面前有什么表示呢?我们从那凄凉、哀愁的叙述里, 自然是能听到一点悲痛的余音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从他对这件事的感情和态度里看到应有的愤怒和悔悟。吕纬甫对顺姑的关爱之情熄灭的如此迅速,他最后是用这样淡漠的语气结束了这个令人悲愤的故事:“那倒也罢,我的事情又完了。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的过了新年,仍就教我的子曰诗云去。”阿顺的死,难道也是无聊的事吗?阿顺的死,难道不足以唤起有志于改革中国者奋发有为吗?在中国礼教吃人的历史是这样久,生活中曾有多少个阿顺,都深受这种礼教文明的践踏凌虐,默默了地吃苦、饮泣、死亡。为了扫荡吃人的黑暗势力,改造这摆设人肉筵席的黑暗环境,正需要人们进行持久的韧性的战斗,这是吕纬甫应该想到,可以明白的,但他的灵魂已经麻木,他的战略是忘却。因为一个曾经有志于改革者,居然也堕落到可以教起“子曰诗云”来,别的一切事情当然都可以“随随便便”,“无可无不可”的。曾经是“敏捷精悍”的吕纬甫就这样度过他的“以前”的生活,“以后”又将怎么办呢?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连明天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吕纬甫对前途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5)当吕纬甫诉说他度过的空虚生活的时候,鲁迅忽然又腾出笔来描写了这一段自然景色,描绘积雪一株压弯了的山茶树上滑下来,树枝挺直了,树叶更苍翠,花朵更鲜艳。鲁迅在这儿所作的风景描写,像一个乐曲的旋律重又出现,它的音调来得更为高昂,更带着一种启示、鼓舞和号召的意味。既然在积满白雪的土地上,能够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朵,那么在社会生活中,难道就不能够开出花朵来吗?难道就不能变得美好和光明起来吗?是呵,作者多么希望他当年的战友,能够像那几株老梅一样,不惧寒冷的侵袭。“不以深冬为意”,仍能盛开斗雪的繁花,或者像那红山茶一样,能够挣脱积雪“压弯”,重新“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但可惜的是,吕纬甫眼里的“射人的光”,霎时又熄灭了,因为他失去了生机,走上了“歧路”和“穷途”,踏上了“归途”,一切都无可无不可了。世上的“歧路”有之,却无所谓“穷途”。所谓“穷途”是对于丧失信心和勇气的人而言的。吕纬甫并不懂得,绝望之后的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人生就是在希望与绝望的交替中前进的。正唯如此,吕纬甫面对“五四”落潮期出现的阴冷,严酷的人生,不能像“疯子”那样“斗”,不能像“过客”那样“愤然而前行”。不能像他们那样去和“黑暗捣乱”“从绝望的抗战”中寻求人生的希望和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