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阅读导学案课题奇妙的克隆课型班级姓名主备人许璇审核人时间课文学习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述克隆的含义、试验与发展的说明文,学习本文,可以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再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包括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前置预习1、 了解作者的相关内容及写作背景。2、 熟读文章,自己疏通重难点字词。3、 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分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德育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教学难点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情境导入,直接进入文本。二自主学习18分钟学生读课文,自主预习:一、 1、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2、认真读课文,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陌生字:学生可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二、再次读文章,思考问题: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学习探究【学法指导】:课文内容比较长,要学会默读的技巧。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展示交流:一、1、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陌生的字词2、学生展示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背景二、小组间进行竞争,回答自主学习问题二中的5个问题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相机点拨:一1、教师提示补充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及其意思。2、教师电子白板进行补充二、明确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 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学生一边展示,教师随机指导点拨。四达标反馈5分钟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繁衍( ) 胚胎( ) 濒临( )蟾蜍( ) 免疫( ) 细胞(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繁衍: 濒临:神通广大: 拍案叫绝:相安无事: 难能可贵:三、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学生自己思考,进行展示总结。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别本文的逻辑顺序、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说明文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重难点1、识别本文的逻辑顺序、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2、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说明文语言特色。课堂流程学 习 内 容学法指导一目标认定2分钟知识与能力目标:识别本文的逻辑顺序、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说明文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齐读目标,知道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二自主学习18分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研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可以放在前置预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穿插其中进行适当点拨。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是考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一定的答题套路。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36分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每课一得(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总结)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相机点拨:(明确: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进行笔记四拓展延伸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儿甲状舌骨囊肿课件
- 供销社大田托管协议合同
- 农村农田建房互换协议书
- 事故车辆保险理赔协议书
- 关于终止合同补偿协议书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题库检测模拟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小儿推拿全套课件
- 小儿感染性腹泻课件模板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教案
- 粮油食品检验人员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第三代社保卡培训
- 护理质量改进获奖案例
- 绿地日常巡查管理制度
- 中医急症诊疗方案(3篇)
- 202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三区人才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物业服务礼仪培训大纲
- 2025年舞台灯光设备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防火钢质门、卷帘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
- 普查保密协议书
- 《初学者指南:美术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