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考经历简要回顾及一些体会.doc_第1页
我的自考经历简要回顾及一些体会.doc_第2页
我的自考经历简要回顾及一些体会.doc_第3页
我的自考经历简要回顾及一些体会.doc_第4页
我的自考经历简要回顾及一些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自考经历简要回顾及一些体会我叫*,男,今年()*周岁,山西省*人。于2001年开始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考试,于年底专科毕业;至今年年底,本科所有课程和论文答辩全部通过,将于年月底正式毕业。下面我将简要回顾一下自己参加自考的原委及曲折经历,并顺便谈一些体会,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参加自考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当然这一点不是对每个人都一样,我只是个人情况比较特殊而已,这个说来就话长了。我从小就不太适应刻板的学校教育,这当然是我的缺点,那个时候年龄小、孩子气,自己感觉对的就想尽力去实行。那个时候,感觉自己似乎和书本天生有仇,对知识也似乎有种天生的愤恨,这种态度当然对我接收学校教育很不利,致使自己很早就脱离了学校教育。岁的我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开始学习生存的技能,并从事过很多生业,其中包括随同民间艺人学习传统音乐,但主要是在几个工厂里当临时工。从那时的状况看,我的未来绝对不会和书本再有什么瓜葛了,和高等学历肯定是更加无缘。直到今天我才觉悟到,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么难以预料,如果你回头看看自己的周围,再细细一想,就会开始纳闷了:目前住的房子、工作、生活环境甚至个人爱好等等都似乎都是突然之间从天而降的,如果是几年以前,自己根本不会想到今天是什么状况。人生就是这么难以预料。我从一个似乎和书本有仇、对知识愤恨的无知少年突然成了知识文化的热忱追求者的变化来得就是这样突然,让人觉得难以预料。转变的契机最初出现在年初,那时我偶然在书摊上看到了两本中国古代名著,一本是史记,一本是四书。自己翻开看了几页,虽然里面内容大部份都是文言写的不易看懂,但偶然有容易懂的一言半语竟让我心灵感到非常震撼,引起了我的共鸣。那些内容都是学校书里非常少见的,甚至根本看不到。这时我产生了一个觉悟,认识到所谓文化知识其实是个非常宽广的概念,并不是象我小时候认为的,“文化知识就是课本,老师就是真理”。于是我把那两本书购买回家,越看越觉得好。虽然其中大部分字词不认识,查了字典也硬要弄懂。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步履艰难的自学之路。一间破屋,一张旧桌,一个书箱,虽然环境不好,但我却在这里感受到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与书本的价值。我生性有个缺点,就是对凡事太认真、有钻劲,认准的事就非成功不可,这次也不例外,多少个春夏秋冬不知不觉中度过,终于,我对古代汉语开始熟悉,大概在八年左右的时间里(参加自考前),我读了很多书市上可以购买到的中国古代名著,如前四史十三经诸子集成昭明文选国语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古版图书的影印本,繁体字、竖排、无标点,四大名著里我尤其喜欢三国和红楼,三国读了有四回,红楼读了有两回,所有这些书,都让我越读越喜欢,越读越感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伟大,为自己拥有那样多聪明圣哲的祖先而骄傲,为自己能生在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而自豪。现代作家写的书我也看过一些,但总觉得他们用白话作文不够精炼,语言的审美性不如文言,这当然可能是我的偏见,但我国的传统语言确实有其不可及之处,这一点是当代语言学界公认的。就这样,自己的自学生涯开始了,多少年来,我没有一天不端书本,即使病在床上也不例外。为了能足时看书,在我还辞掉了一份比较不错的印刷厂的临时工作。那份工作每月元薪水,如果一直干到今年(2005)大概每月就可赚多元了。但我不后悔,因为正是由于我在年到年期间那样勤恳读书,才为我参加自考并顺利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本科各门专业课程打好了基础。如果没有参加自考前的这一段自学经历,通过自考课程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回想起来,自己那时那么喜欢读书,然而读书的目的却仅仅是为了增加知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期间当然也想过学点实用技术,为将来工作谋生打算,但却从没有想过学历问题,我当时确实也有点后悔自己没有好好上学,如果好好上学,说不定自己还能考个好大学呢。但既然已经时过境迁,想也白想了。就在这时,自考突然从天而降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自学考试。当时我们家里收入极低,自考正好花那么少的钱;我喜欢读书,自考的教材却那么规范、充实;我没有学历,通过自考却能给我国家承认的大专和本科学历。这样想来,自考似乎是专门为我一个人量身打造的,故意为我个人准备的考试制度,就这样,我怀着欣喜、激动的心情找到了榆次自考委,并报了名。直到现在我还不无偏颇地认为“国家诸多英明决策当中唯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最能让我确实感受到其优越性的制度”,因为我直到现在也仅能算是一个学生,而且是一个老学生,十多年来,几乎都是在和书本及试卷打交道,工作生涯还没有正式开始,国家的自学考试制度对我这样经历的自考生来说自然是格外亲切、体会最深的。年我开始参加自考,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语言基础,但自考教材是国家统编的,其中的知识已经经过了系统化,对一些概念、命题也做了重新解释,科目安排也考虑了时代特点,专本科分别都安排有公共课,其中包括政治、法律、外语、心理学等课程,范围十分广泛。那些公共课的课程都是我自考之前极少接触的,虽然它们对我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我却很喜欢去学,我甚至认为我即便不考这些门课程也会自己去学的,因为我热爱这些知识。有人问我自考难不难,对于我来说,我想说:“自考不难,但很累”。参加自学考试,无论你以前的基础怎么样,首先也必须吃透教材,熟读教材,对于教材中包括的概念和论题都要做到正确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记忆,一步都不能少。听一些自考同学说,自考试卷和学校考试的试卷有一个大不同点,那就是自考试卷出题的范围大,说不定考大纲的哪一部分,而且没有老师会给你抽出重点来让你复习。我对于所考科目,每门课的教材都要精读两回,然后再做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最后把要点再反复读至少四回,就算这样学,成绩有时都不太理想。所以我对有些同学不把自考当回事、不好好学,然后因查成绩时不及格而大失所望的情况觉得毫不奇怪。这也能证明自考无论在考试出题还是在判卷方面都是比较科学、公正的,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记得有两回我感觉自己教材知识没有学牢固,对考试没有把握,后来参加考试果然就没有及格。有一些人谣传说自考在判卷时可能会不太公正,我的亲身经历却证明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对于自考我还有一条成功经验,那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学,诚诚实实地去考,而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由于自考实行宽进制度,所以自考生的成份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有真正为学知识、考学历而来的虔诚者,当然也不乏想通过自考混张文凭的人,这些人往往平时根本不学,考试时就是依靠夹带抄题,希望侥幸过关。对于后一类人,我们真正的自考生无一不对之痛恨,他们就象自考制度的社鼠,无形中败坏着自考的社会声誉。岂只如此,他们其实也在耽误自己的时间,因为据我多年自考的经历和平时的观察思考,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依靠作弊通过自考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监考老师心软时可能只是会没收作弊者的夹带,有时则会记下他们的名字,后者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般是作弊考生数年内成绩无效或是一门作弊其它课程成绩全部作废。即使是前者也很不值得,一年好不容易考一回,有些课程错过去往往要等到来年才能再考,一次侥幸不成的代价则可能是一年的等待。所以我希望国家自考部门能不断严格自考的考试纪律,加大力度查处自考作弊行为,提高自考制度的社会声誉;另外我也敬告广大自考同学,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要认真学、仔细考,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那样其实更累,而且往往不会达到目的。我的大专自考比较顺利,我父亲常在和我闲谈时说一句“难忘的”,其中的含义别人不知道,我却对之触目感怀,是和及的组合,意思是我第一年考过去门,第二年连专带本考过去门,第三年考过去门。我的本科中的大部分科目考试也都算顺利,就是公共课中的英语二这门课,却成了我的绊脚石、拦路虎,几乎让我放弃自考,半途而废。说起来,我的学士学位拿不到也主要因英语引起,直接原因则是一些其它因素。英语确实曾让我“谈虎色变”,但经过我努力,英语在我面前再也威风不起来了,而且已经与我“化敌为友”。由于自己多年来专攻古文,英语对于自己几乎已经完全成了一个陌生物,要是再从头学起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自己多年来所接受的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要么不学,要么就学成功,不能半途而废,正如四书中庸所说的“君子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自己既然已经参加了自考,那么就应该尽力通过,而不应该知难而退,于是自己干脆下定了决心,来了它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从学标音背单词学起,开始了自己艰难的英语学习步履。由于本科公共课英语二教材的最低起点是高中,于是自己专门购买了高中英语教材全套,补足了自己未学过的高中英语课程。两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虽然自己已经为学习英语努力了将近两年,但毕竟是英语底子太薄,要想通过大学英语二的考试心里还是没底。果然,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竟然以57分而挂。这次考完后,自己找了一份临时工作,由于受工作影响,第二次英语考试竟然成绩更差了,变成了53分。同事们知道就劝我放弃,“众口烁金”,当时我还真有点放弃的念头,幸亏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个干什么也不可半途而废的信条又一次让我坚定了信念,决心一定要过英语。于是我干脆辞掉了工作,每天在家专门学英语,除教程和辅导书外,还买了若干英语书和磁带,另外还经常上英语网站。“功夫不负苦心人”,第三回考试前自己就觉得把握比以前大多了,果然,考试完后,成绩出来是73分,对我已经很不容易了。英语这门课程自己一共考了三回,历时一年半才通过,连上学习英语的时间自己为这门课程一共花了近三年的时间。通过这次自学英语,除了让我通过了自考本科所规定的一门必学课程外,还让我掌握了英语读写这项新世纪所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现在我无论是浏览英语网站还是读一般的英语书籍,基本都能达到畅通无阻的程度了,这无疑为自己未来英语学习的继续深造打好了坚实基础,同时这个经历也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和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恒心,令我更增加了未来事业成功的信心。这次我虽然本科毕业,但学士学位却没有能够申请到,这令我感到非常遗憾,造成这个遗憾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凑巧”。省学位办规定,申请学士学位者必须在毕业前通过一门申请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两年前当我本科公共课的英语二的第一次还没有考的时候,自己就急着参加了学士英语的考试,那时自己的英语还没有学好,结果当然是以悬殊很大的分数不及格。当我以73分通过英语二后,对于考学士英语我已经有了一定把握了。但这次报名学士英语考试已经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因为自己今年后半年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而学士英语在毕业后就不能再考了。不凑巧的是,我在太原报名考学士英语,领到考试通知后才知道,考试时间是本年11月27日上午,地点是太原,这样就和我论文答辩正好在同一时间,答辩的地点是在临汾,就算有上下午之分也赶不到了,面对“鱼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我只好最后决定舍弃学士英语考试,参加论文答辩,这样我申请学士学位就彻底无望了。榆次区自考办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五年来,由于考试的事我和父亲常常去那里,那里的老师也逐渐和我们熟了。五年的自考经历,显得既短暂也漫长,我清楚的记得,就在这数年中,我区自考办已经改了一次名(过去的自考办现在已经更名为考试中心了),搬了两回家,其中有一位姓要的老师已经退休;自考办的齐老师一见到我总是加以鼓励,遇到问题总是热情解决,记得有一回经我反映有一门课快要开考了,教材还没有出来,于是齐老师急忙多方联系,最后才从师大进回了配套教材,为包括我在内的不知多少自考生解决了难题;还有一位专门负责毕业审核的侯老师,面对若干考生急着递交合格证、登记表等材料时,总是临忙不乱、有条不紊,态度认真,给我的影响很深。这是几年来我亲眼所见、印象较深的几位老师,其它幕后工作人员及他们所做的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是我所能知到的了。衷心希望我们的自考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声誉越来越高,同时我这里也代表所有自考生向所有为自考工作而付出辛劳的老师们致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十多年的自学经历,让我对学习及自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使我在面对一些社会上对于自考及学习等问题的世俗偏见时已经能丝毫不被其所惑,真正做到了心有主见,胸有成竹。如当今一些对自考存在偏见的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的事,高考上大学理所当然,自考生们少年时不好好上学,现在想学也晚了,所以不得已才参加自考,他们以此贬低自学的意义,企图否定自考的价值。根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及当代先进教育理念,我认为以上这种世俗偏见既不合古也不合今,因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行动,一种对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时也是一种觉悟、一种信念,一种对自己全面充分发展的追求,当然不应该有各种限制,岂能以早学晚学而论是非成败。我们通常认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强烈,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样做很不公平。但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我国古哲一直非常重视学习,史书上载有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比如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夫子就提倡“有教无类”,他老人家的门徒很多,上到士大夫阶层、下到百姓平民皆有,在他眼里,每个人在学业上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贫富、老少、地域之分,他当时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原宪等就非常贫困,可夫子仍然对他们评价很高,只论他们的学业道德而不论其出生。学习同样不应该有早晚之分,汉代的刘向所著说苑中记载有一个典故就很典型地表达了古代先哲对此问题的态度。春秋时晋国的著名音乐家师旷劝其国君晋平公读书学习,平公虽然知道读书学习是好事,但是担心自己太老了,已经不适合学习,于是怀疑地回答:“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针对他的疑问回答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听了这番道理,高兴地赞扬道:“善哉!善哉!”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散文家、诗人苏洵(苏东坡之父)年轻时喜欢交游,不喜欢读书学习,直到岁才发愤读书,胸怀炽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