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发展观做发展型教师.doc_第1页
学科学发展观做发展型教师.doc_第2页
学科学发展观做发展型教师.doc_第3页
学科学发展观做发展型教师.doc_第4页
学科学发展观做发展型教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学发展观 做发展型教师教师培训材料 2010.04.01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顾名思义“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科学发展观”。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发展观?目的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让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三、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主要学什么?胡锦涛总局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此四点不能领会透彻,就谈不上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更谈不上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要优先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周济。教育上的科学发展既包括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更应该有教师的发展。而在这三者中,学生发展是目的,学校发展是载体,教师发展是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现在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新理念,也是基于教育科学发展的大背景而提出的吧。今天培训的主题为“学科学发展观 做发展型教师”我们主要谈教师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学习型教师。2、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教育部长周济认为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一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三是要坚持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温家宝总理2009年教师节前到北京35中调研后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四点要求,其中第一点便是: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以人为本,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关心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也是学校发展的资本,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目标的引领,学校的整体发展更需要借助于每个教师发展力量的推动。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上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关注人”也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全国知名课程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教育要做到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周济指出,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一是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系基础。二是要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推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宏观布局要求。教育要做到协调发展,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考虑如下几个问题:坚持德与才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坚持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坚持学用一致的原则,正确处理学与用的关系;坚持个性充分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个性优化与共性发展的关系。坚持面向全体,正确处理“精英培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关系。坚持尊师爱生,正确处理“师与生”的关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坚持相互协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坚持全方位教育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施教原则,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坚持环境育人,正确处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关系。教育要持续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文化的充分发展。学校应当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作为教育的主题,而不是把片面追求升学率,死守应试教育那一套作为教育的主题。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校和教师都要淡化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温家宝总理09年教师节前在北京35中调研时说的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的一线教师更要倾注自己的满腔热忱,做一个热爱教育、关注教育的人,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业务素养、以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与时俱进,保证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四、科学发展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科学发展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做到“和谐施教”。即遵循事物和谐统一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和谐的人文发展观,运用系统的整体优化的思想方法,指导办学育人、教书育人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和谐,以及整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和谐”应当成为教育工作、教师发展的最高追求。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五、教师实施“和谐教育”的着力点在哪里?我们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同时教育工作的主要社会关系也是“人”的关系,所以构建和谐互助的同事关系、共赢互惠的师长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就必然成为“和谐”教育的着力点。1、师生关系的和谐五个关键词:尊重、宽容、期待、沟通、创新、尊重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是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的后果,轻则易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重则易使学生或教师失去理智做出违反法律法规的蠢事。举例造成学生不尊重班主任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不注意自己班主任的形象,跟学生斤斤计较。第二、不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教育学生,有时干脆粗暴的把学生赶出教室。第三、对待学生态度粗暴,把学生当成宣泄的对象,把学生当作出气筒,对学生出现的过失第四、面对学生间出现的新情况,总运用旧式的或一成不变的德育方法,往往采用高压和家长式的粗暴方法来镇压学生的不良行为。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尊重学生就是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要管学生,如果学生不服管,最后下不了台的一定是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讲究艺术的教育方法。注重隐意图教育让我们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开展集体教育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博大无私的爱。作为不怎么成熟的中小学生更需要宽容。应试教育的蔓延和升学竞争的白热化,把教师逐步引向了对完美主义境界的追求,教师逐步沦为“满分主义者”或完美主义者,“严师”逐渐增多了。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苛求、严厉、高标准、超负荷、大“运动量”日益充实了教师的教育行为辞典。与此相伴而生的是,激励少了,批评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成就感少了,挫折感多了。总之,教师的宽容不见了。没有宽容会怎样呢?缺少宽容态度的教师,总是看不到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即使意识到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马上就会要求学生要虚心不要骄傲,甚至会找出学生的一大堆问题甚至缺点,来打压学生刚刚获得的一丁点成就体验,还美其名曰“严格要求学生”。缺少宽容态度的教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抱怨这些学生怎么那么难教,怎么如此没有悟性,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学生没有希望了,不可教也,当他面对学习困难生的时候,极易采取放弃的态度,让其自生自灭。似乎我们的教师认为: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是无法容忍的。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学生是个鲜活而又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该规劝的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就诚心谅解。慈祥的面孔,温柔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 教师,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心灵。 沟通举案例说明沟通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时沟通当中一定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不说什么比说什么重要,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沟通是双方面的事情,但沟通也有强势方和弱势方一说。比如说,在学生管理中教师是强势方。沟通要想取得效果:首先,只有强势方有沟通的意愿才是沟通的前提,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弱势方主动发出沟通信息的。其次,强势方要创造条件或氛围给弱势方表达的机会,也就是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为了理解,而不是评论。第三:沟通要讲究技巧。1、多传递我向信息,少传递你向信息。2、把“但是”变成“也”。3、适时重复别人说的话。如,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刚才谈的是,对吗?” “刚才听你说的应当是是吗?” “看看我是否理解的对, 您刚才提到的是 对吗?” “你的意思是说”期待故事引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充满期待的艺术。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思想和行为都不很成熟的小孩子,所以更不要也不能急于求成。师生关系差一些的时候往往是教师半路新接手的班级,就是前任教师工作的再好、再顺手,也可能和我们的思想方法不一样,这时候更需要平心静气地开展工作,千万不要急于去改变。创新案例导出:教育工作上的创新,提倡换一种方式,换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具体到我们的工作,能不能变成这样。例,留作业能不能变教师指定作业为学生自由选择作业。讲授课能不能变教师讲为学生讲。批评学生总是由教师进行,能不能让学生来进行。学生评价上多用加法,也可试用减法。将尊重、宽容、期待、沟通、创新这五个词浓缩成一个词就是“教育爱”,也可以说这是教育爱的具体体现。2、同事关系和谐凡事都要顾全学校大局,不能斤斤计较,要讲真话和做实事,表时里如一,起好表率和模范作用;3、师长关系和谐 “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可能想象有真正的家庭学校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学校或教师应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教育的理论和技巧。4、教师自我和谐温家宝总理前两年到医院看望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季老他对总理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所以,谈科学发展,教师发展的根本应该是教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1)、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增进快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腓肽”的物质,科学家把他称为“快乐素”,它能使人愉悦。(2)、少生气:不能和家人生气,不能和同事生气,更不能和学生生气。(3)、不要改变别人,但一定要改变自己。六、教师科学发展的途径有哪些?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发展自己呢? 1、多读书学习: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读书是教师精神成长的源泉,可以激发教师的思想,借助思想的力量,提升教师的修养品位。要提倡一种境界。即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也就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因为,没有学习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学生。学校立足发展,就必须实施读书工程。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让教师感受到读书是福,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学习求发展。2、多思考反思: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智慧之花开放的前夜。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一天思考周到,胜过百天徒劳。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爱因斯坦说得好:“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巴尔扎克也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工作仅凭热情还不够,他还需要思考,思考把我们的教育从体力劳动提升到脑力劳动上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思考并规划自己教育生涯的每一年、每一天。我们应当永远牢记:有了善于思考的教师,才能有善于思考的学生。反之,没有了善于思考的教师,也就不会有善于思考的学生。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剂良方,反思自己,反思别人的教育行为可能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必然环节。然而教师心目中坚守的错误教学观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飞跃的。所以说,教育工作中仅有反思是远远不够的,当前需要的是积极认同与努力改变。然而改变又是相当困难的,类似让一个一生吝啬节俭的人从有钱的邻居却舍不得拿出钱来看病最后因病去世这个道理中汲取教训一样,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因为给别人的震撼再强烈也难以触动自己的心灵,除非这个人本人受到强烈的震撼。然而当震撼发生到每一个教师个体的时候,或许我们就已受到了无法弥补的损伤。 没有改变的教学行为充其量是一种教学经历。只有在教学行为与教学结果之间建立联系,并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反思。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多一些触动心灵的真切反思,少一些不及痛痒的泛泛之谈,只有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了发生明显的改变,并保证不再重复类似错误的时候,教师才算真正积累了教学经验,才能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