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道德现状调查.docx_第1页
当代社会道德现状调查.docx_第2页
当代社会道德现状调查.docx_第3页
当代社会道德现状调查.docx_第4页
当代社会道德现状调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社会道德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社会公德作为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并不如法律对人的要求与束缚严格。但是它是从心灵上对人们的一种约束,某种程度上影响力并不亚于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大家所公认的道德行为标准,因此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适用度。当提起社会公德,大家都会想到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都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当我们注意周边观察周边时,总能发现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鉴如此,针对调查所反馈的情况,我提出了几点拙见,以其对社会公德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而尽绵薄之力。关键字:社会公德建设、基本现状、问题与困难、措施与方案、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纸质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结果最终形成报告。(一)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9日2012年12月25日(二)样本数量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大学各个学院在校的本科学生以及广州市民。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回收率100%。调查数据:调查内容选项选项比例小计有效总计有效率你的性别A男0.561122002001B女0.4488三、调查内容与反馈情况(一)、问卷调查内容题号调查内容调查选项选项比例1、打喷嚏、咳嗽时不加掩饰A、总是看到15.8%B、经常看到19.9%C、偶尔看到35.1%D、极少看到11.3%E、未看到17.9%2、在车站、街头散发宣传资料、广告等A、总是看到12.1%B、经常看到23.3%C、偶尔看到35.6%D、极少看到22.2%E、未看到6.8%3、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A、总是看到14.1%B、经常看到20.8%C、偶尔看到41.9%D、极少看到18.7%E、未看到4.5%4、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A、总是看到14.1%B、经常看到20.8%C、偶尔看到40.9%D、极少看到19.9%E、未看到9.3%5、破坏公共财物A、总是看到17.9%B、经常看到12.1%C、偶尔看到23.3%D、极少看到35.6%E、未看到18.7%6、随地扔垃圾A、总是看到14.5%B、经常看到14.1%C、偶尔看到20.8%D、极少看到20.1%E、未看到30.5%7、使用粗口,低俗语言A、总是看到11.3%B、经常看到17.9%C、偶尔看到12.1%D、极少看到23.3%E、未看到35.4%以下是关于一些常见违反社会公德意识的行为的一项综合统计对比:现 象总是看到经常看到偶尔看到极少看到从未看到百 分 比11.31%20.21%38.56%19.83%10.09%调查问卷8:你觉得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的原因选项比例某些公共场所不能形成足够的舆论压力9.3%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并且执行不力 5.1%某些公共设施不具备或不完善让人感到不方便 11.1%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3.5%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违反社会公德的人素质低下 20.3%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对社会有怨气 9.3% 道理上明白,行动跟不上 22.5%社会各界对身教的重视性有所忽视18.9%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问题:(1)个人修养(一)公德意识淡漠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衣食住行及工作、劳动、交友、娱乐等生活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人的公民意识、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并未随之加强。公共生活的迅速发展与人们公德意识、观念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明显。现实生活中,一些市民对集体组织的公益性活动不能主动参加。再如公共场所中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损坏公物现象还仍然普遍,这些都是公德意识淡漠的集中表现。(二)社会公德失范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封建社会“私德”发达而“公德”薄弱的传统道德文化的负面影响;外来道德观念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造成了当前社会道德的双重或多元标准,道德评价扭曲变形,动摇了一些人的理想信念。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抢座,乱搭乱建、乱摆乱放,公共场所吸烟等公德问题,有人认为错,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不对也对;说你是老实人就是意味着你是没用人,木鱼脑袋。这些都是社会公德失范的集中体现。另外,社会公德问题的约束主要靠自律,法制化的“硬”约束尚不健全,“道德法律化”程度低,已有的规章制度存在着难以执行到位现象。(2)管理制度缺陷。 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还有,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四、当代社会道德现状的思考与对策:调查问卷9:调查内容: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措施与方案选项比例A、 健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 11.5%B、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 10.4%C、重罚为主、教育为辅 7.3%D、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加强管理 18.7%E、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20.8% F、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30.3%G、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10.0%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研究表明:道德观念的形成遵循以下的阶段性原则,第一阶段是道德的他律阶段。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置或惩罚,是公民社会公德观念形成的基础环节和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道德的自律阶段。这个时期,人们逐步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评价能力,道德行为不再像第一阶段那样是外在约束的结果,而是自觉自愿的行为。促使人们从道德的他律阶段向道德的自律阶段转化的主要方法是道德教育,在社会公德教育中,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教育青年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社会公共秩序的好坏,对整个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社会的公共秩序良好,人们就能解除后顾之忧,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局面。反之,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青年人不仅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于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要敢于制止,敢于斗争。(二)在个人修养上,要教育青年讲究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既是尊重他人的良好表现,又是维护人们社会交往中友好和睦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就是要求青年讲究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准则。(三)在家庭关系上,要教育青年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青年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必须教育青年正确对待家庭关系。综上所述,提高社会公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度和规则,使公德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当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轻则有规则可循,重则有法可依。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同时,每个个体也是公众舆论的构成者,是舆论方向的形成者。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掌握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遵循这些规则,采用复杂多样、灵活多变、易于为老百姓所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在微观上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德素质水平,才可能在宏观上改善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面貌。六、实践调查感言这次社会调查实践,为我提供了一次更加真切地了解社会的机会,可以说这个机会也来之不易。首先我分析了调查课题,最终确定为“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我们找了两个个人流比较密集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广州大学城,北京路步行街,意识调查具有较大的覆盖性和准确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人对我们的行为比较支持,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有些人表示不理解,对我们不予理睬。实践中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对我们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对我们以后更好的走进社会、更快的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