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doc_第1页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doc_第2页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doc_第3页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doc_第4页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文字参考书目中国文字学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古文字学导论 唐兰 齐鲁书社 1981文字形义学概论 高亨 齐鲁书社 1981中国文字学史 胡朴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汉字学概要 王宁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梁东汉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汉字部首讲解 左民安等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说文解字部首通释 董莲池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汉字例话 左民安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字的结构与发展一、汉字概说二、汉字结构三、汉字形体演变四、古书用字一、 汉字概说文字的含义文字的起源汉字的创造者汉字的创制时间汉字的性质(一)文字的含义文字是记录( )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是语言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水浒传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说文宀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p379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其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简言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二)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于图画汉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契刻说、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起一成文说仓颉造字说(三)汉字的创造者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吕氏春秋审分览)苍颉初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 淮南子本经训 )黄帝之史仓颉, 初造书契。(说文解字序)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春秋元命苞)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君上一人,“谷雨节”仓颉被称为“造字圣人 ”,怎样认识“仓颉造字”的传说?文字的产生是人民群众为适应书面语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它有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的过程,绝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仓颉始古代传说中对群众造字进行搜集、整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人。鲁迅门外文谈:“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四)汉字的创制时间晚: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地发展了三千六百多年。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五)汉字的性质汉字: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汉字的性质:表意文字、方块形、不分词连写二、 汉字结构(一)“六书”说(二)“六书”说评价(三)“六书”说的新探索(四)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五)汉字部首按照造字意图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并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其形体和所记录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造字(一)“六书说”“六书”的来源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着“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1)“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2)班固汉书艺文志也有记录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3)许慎第一个运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 。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q),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注:同 义),以见指撝(hi),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现在“六书”一般采用 的顺序, 的名称。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班固许慎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后汉书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约58年约147年)“字圣”“六书”的性质六书是战国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的字体分类。(1)象形许慎给形象所下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画成实物的形体,笔划随着物体的轮廓曲折变化,“日”、“月”就是这样的字。(二)六书的原意及例析说文: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特点:1、具有浓厚的象形意味。2、注重物体的轮廓或其典型特征 。3、一般都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 。类别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类A独体象形所谓“独体象形”,是指象形字只由一个单纯的符号构成,没有陪衬性的辅助成分。鸟鱼鹿车牛牛羊竹B合体象形“合体象形”指字中除字义指向部分外,尚添加有陪衬性的辅助成分。辅助成分可能是字,也可能是一种非字的符号。果眉舌尾(2)指事许慎定义:“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造出的字看了大体就能认识,仔细体察便可知道其意向所在,“上”、“下”就是这样的字。特点:1、采用指事性符号去记录词2、表示的都是一些比较的抽象概念 。类别分为两种,即独体指事与合体指事四五爻凸凹A独体指事指单一的纯粹的指事性符号 。本末亦刃牟B合体指事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性的符号 .(3)会意许慎定义:“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事类的字组合在一起会合其意义,从中体现出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是这样的字。甲文武字会合“戈”、“止”二字而成。“止”的本义据甲文为足。字义象人拿上武器进行军事行动。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安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于省吾认为,武的本义是征伐示威,引申为勇武英勇,又引申为古代一种关于战争的抽象道德观念,善战、善胜、善于对待战争和善于制止战争都叫武。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信字会合“人”、“言”二字而成。取义于人言要真实可信,反映了造字者的理念。特点:1、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属于合体字。2、所记录的大都是一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词类别:会意字大体可以分为“以形会意”、“以义会意”两种 。A以形会意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 。说文:“休,息止也。从人从木。”字义象人在树旁休息。说文:“牧,养牛也。从攴从牛。”字义是手执鞭放牧。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 字义是以手割取耳朵。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作为报功的凭证。说文:“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也。”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字义象手持肉祭神。B以义会意通过偏旁的独立词汇意义来会意 。劣 说文:“劣,弱也。从力少。”雀 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肰 犬肉也,从犬肉。耷 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歪 从不正,本义是偏斜不正。岩 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苏 从更生,本义是复苏。这个意义初借用苏草之“苏”表示,后造此字。现在已作为异体字被废除。尟 从是少。也写作“尠”,从甚少。本义是少见、少有。这个意义最早借“鲜”字表示,后造此字。现已作为异体字被废除。嵩 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的山名。昶 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4)形声定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根据词所反映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再取一个表示读音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相结合,“江”、“河”就是这样的字。清人段玉裁指出:“形声者其字半主义,半主声。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重要性1、形声是六书中最先进最能产的造字方式2、标志着汉字进入到了表意兼表音的时代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经过隶变后,有些不易区分,需要根据古文字字形和古音的帮助才能搞清楚。注意:岁说文:“岁,木星也。从步,戌声。”更说文:“更 改也。从攴,丙声。”形声字的类型上形下声:管、菅、室、罩、草、空;下形上声:堡、煎、幕、贷、架、想;左形右声:冷、练、跑、炮、江、报;右形左声:锦、领、削、期、功、欣;内形外声:哀、赢、闻、舆、闷、辩;外形内声:固、阔、固、衷、闺、街;形居一角:颖、疆、荆、修、裁、腾;声居一角:旗、徒、病、厦、座、越;关于形声字的几个问题在所有的汉字中,形声字占其总数的90%以上。第一,关于形符的几个问题A、形旁跟字义的关系少数形声字跟形旁同义船舟爹父爸父绝大多数形声字的意符只跟字义有某种联系黝(青黑色)枫(一种树木)轴(车的一部分)刻(刻镂通常用刀)B.形声字形符的替换歌-謌,叹-叹/咏-咏/鸡-鷄(义近形符)炼-链,煖-暖,瓶-缾,观-矔,敺-驱(书写者对文字的着眼点不同)盘-盘-鎜(器物的质料或性能改变)C.关于多形与省形的问题宝宝省形省形字是指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将形符的一部分省去了。寐说文:“寐,卧也。从帯 省,未声。”弑说文:“弑,臣弑君也。易曰:臣弑其君。从杀省,式声。”考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第二,关于声符的几个问题A.声符与形声字的读音用酵子发酵。康普力星酵母锌。大多数形声字与声旁不同音,有时差异还很大.新华字典 读音完全相同4.7%.声韵相同,声调不同10%B省声字省声字是指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在造字时将形声字的声符省去了一部分。家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恬说文:“恬,安也,从心,甛(甜)省声。”夜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C亦声字亦声字也叫会意兼形声字。特点: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是会意字;由于其中的一个部件同时充当着声符,故又是形声字。授说文:“授,予也。从手,从受,受亦声。”琀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忘说文:“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宋人王圣美曾根据亦声字提出了着名的“右文说”,该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因声符多在字的右侧,故称“右文说”。右文说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之。凡字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之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而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意义:1、右文说的出现,打破了一直以来“以形索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训诂学的方式和理念。2、后人受右文说启示,发现了汉字的谐声系统,再据谐声字,确定了不少古音现象。局限性:1、有些右文(声符)在字体结构中位置并不居右,造成名实不符 。2、拘泥字形以偏概全。如:“践”,说文“履也从足戋声”。该字右文“戋”的意义“微小、不足道”与该字的本义缺乏联系。(5)转注许慎定义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说文 :“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 声。”由于许慎给“转注”的定义比较模糊,“类”和“首”到底指什么不清楚,加上说文中没有具体注明某字为转注,“考”、“老”二字又分别属于象形、形声结构,所以后来人们对转注的解释众说纷纭,颇为分歧 。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类:(1)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2)转注就是互训;(3)转注就是词义引申。结论:转注与汉字的结构无关。(6)假借许慎给假借所下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假借,某词本来没有字,借用一个已有的同音字去表示,“令”、“长”就是这样的字。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何 本象人肩扛一农具,是负荷之“荷”的古字,借为虚词。莫 本象日落于草中,是“暮”的古字,借为虚词。来 本象麦形,是“麳”的古字,借为来往之“来”。东 本象囊橐之形,是“橐”的古字,借为东方之“东”。其 本象畚箕之形,是“箕”的古字,借为虚词。而 甲金文象颔下有胡须形。本义是胡须。本为象形字,后借以表第二人称代词和连词。我 甲文象一种带齿的兵器形。象形字,甲文中借以表第一人称代词、方国名余 甲文象以木柱支撑屋顶的房舍。象形字,甲文借以表第一人称代词。无 甲文象人手持舞具跳舞之形。象形字。从西周金文起借以表有无之“无”。“永”字甲文象人在水中游泳形,本义是游泳。后人借以表长久。说文解字释为“水之斜流别也,从反永。”(二)“六书”说的评价1、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把人们对字形的感性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开辟了科学认识汉字形体的途径,有利于对汉字本义的探讨。2、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对“六书”的阐释有些地方含混不清(2)“六书”中各种造字法的界限不够明晰(3)“六书”不能包括所有的汉字(4)随着汉字的发展,“六书”逐渐失去了分析汉字的功能。乓人鸡鷄(三)对六书说的新探索1、(清)戴震“四体二用”说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指事、象形、谐声、会意四者”,“书之体止于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端也”。造字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类,假借、转注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把转注排除在外是正确的,但是把假借也排除在外则是不合理的。2、唐兰的三书说象形文字:画物件画记号象意文字:形声文字:1935年古文字学导论(1)象形和象意两类字难以区分,都是以形表意。(2)把假借字排除在外。3、陈梦家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1956年殷墟卜辞综述4、刘又辛的三书说表形、假借、形声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刘又辛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 中国语文1957年5月5、裘锡圭三书说: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文字A、抽象字B、象物字C、指事字D、象物式的象事字E、会意字F、变体字二 三 凸 凹形声文字鬦囿羞腰蛇振赈说悦形声文字鬦囿羞腰蛇振赈说悦A、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B、把表意字的一部分改为音符C、在已有文字上加意符D、改换形声字的偏旁E、音意合成: 村 氮 氖 铀 镁(四)汉字结构的分析方法1、汉字结构六书(四体二用)象形:最简单的造字法,直观性强,便于理解、记忆。象形字是构成汉字的基础。指事: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可以创造表示某些抽象概念的字。指事字数量最少。会意:可以较多地创造表示抽象概念的字。形声:能产力强,使汉字有了表音的成分。2、分析汉字结构的步骤:(1)判断独体字还是合体字。上 木 星 晨 燕 鼎 本 刃 明 从(2)如果是独体字,再找指事性符号,有指事性符号的是指事字,没有的是象形字。(3)如果是合体字,再找声符,有声符的是形声字,没有的是会意字。(五)汉字部首1、许慎说文首创 。2、文字学原则部首和检字法原则的部首说文540部文字学原则的部首部首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如从“肉”的字与从“月”的字不在同一部首,如“肌”“肤”在肉部,“胐(fi)”“霸”“朗”“朔”在月部;从“王”的字从“玉”的字也不在同一部首,如“皇”“闰”在王部,“球”“琳”在玉部。明清以后,214部检字法原则的部首汉字字形简化,同时为了检索的方便,编辞书时,将汉字部首归并。如:玉、珏、王合并为王。如,班字本从珏,后从王。“木”、“林”合一为木;“虎”、“虍”合并为虍。?“辵”、“彳”合一 ,如“徒、徙”部首本为“辵”改为“彳”。当代,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200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189部。、掌握以下部首所表示的义类:1、辶(辵):行走 2、髟:毛发3、阝 左 (阜):山陵、台阶4、阝 右 (邑):城邑5、礻(示):鬼神祭祀6、糹(糸):丝麻绳索7、讠(言):言语 8、瓦:陶器9、斤:与斧子相关的工具或行为10、广(yn):宫室11、宀:宫室、房屋12、忄(心):心情、心理活动13、欠:张口、出气14、行:道路15、酉:酒、酒坛16、隹:鸟类 17、灬(火):火18、巾:布帛(一)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字出现过的形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三、汉字形体的演变1、古文字阶段(象形)形体:甲金文大篆小篆时间: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小篆的重要意义: 整理简化,标志统一笔画圆转,字形内聚包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象形的意味,但符号性是大大地增强了。2、今文字阶段(不象形)形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时间:秦汉 汉魏 章草今草狂草古今文字的主要差别:古:象形文字、绘画式线条、体形繁今:不象形符号、基本笔画、体形简隶书的重要性隶书的产生,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的传统,奠定了今文字的基础,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1)汉字笔画系统形成。(2)汉字结构进一步简化。小篆的“靁”,隶书简化为 “雷”。(3)汉字结构进一步定型。隶书对小篆的偏旁进行分化、合并,改变了原有的汉字结构。偏旁合并偏旁分化偏旁改造明朝朔胖脸脚月肉陟降陨队(坠)邯郸郓都鄙郭阜(左) 邑(右)焚赤光然火 灬情思慕猎吠心犬燕鱼灬热煮烈然点烹焉马四、古书的用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一、通假字古书中,往往有本字而不用,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通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说文解字虫部:“蚤,啮(ni)人跳虫也。”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诎,通“屈”,弯曲。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不顺。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隆中对已,通“以”中学教材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举例二、判定假借的条件通假是以字音相同和相近为依据。(通假的原则,判定通假的先决条件。)注意:这里的读音不是现代汉语的读音,而是通假现象出现时的读音,也就是古音。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三、通假产生的原因郑玄:“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经典释文?序录四、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从读音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从字形看,如果两者是形声字,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从借代关系看,有单借和互借之别。从对应字数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财材、涂途、常尝、刑形、政征年八十已上五、通假与假借的区别通假本有其字,写成了别字。(通假)假借本无其字,用原字表示新义。说文而部:“而,须也,象形。”求(皮大衣-要求。)通假字假借字同采用同音替代的原则,舍弃了汉字的表意性,只把它们作为书写符号采用同音替代的原则,舍弃了汉字的表意性,只把它们作为书写符号异“本有其字”的借用“本无其字”的假借下列有下划线的字哪些是通假字?哪些是假借字?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通假:惠-慧假借:而、之、其、何二、古今字1、 什么是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文字来记录,早先使用的文字叫“古字”,后来使用的文字叫“今字”,合称为“古今字”。古用彼,今用此。汉代的郑玄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注:“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甲骨文已有,“予”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不夙则莫。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毛遂自荐)韩厥梦子与谓己曰:“旦辟左右。”(齐晋鞌之战)澭州暴益 。吕氏春秋察今下面句子中都有古今字,试着找出来。法律,法度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数量少,常常是一字记录多义或多词。(取-娶/受-授/何-荷)后代为了加以区别,就以原字为基础加以改造,造出新字,来分担原字的某些义项。原字和后起的新字之间便形成了古今字的关系。3、古今字的来源词义分化形成古今字取-娶竟-境奉-捧 账-帐 禽-擒队-坠 内-纳反-返 责-债 益-溢 坐-座文字假借形成古今字采-采 然-燃 其-箕云-云 匡-筐音义相同而古今异用形成古今字睡虎地秦简:仓屚朽禾粟。厷4、今字和古字的意义关系今字表本义古字表引申义州-洲 队-坠益-溢 止-趾要-腰 新-薪闲-间 奉-捧今字表引申义古字表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取-娶(娶妻)解-懈(松懈)被-披 坐-座没-殁 反-返食-饲 赴-讣振-赈 张-帐今字表假借义古字表本义莫-暮 孰-熟然-燃 衰-蓑 原-源 午-杵 县-悬 它-蛇其-箕 匡-筐今字表本义古字表假借义辟(法制)避譬僻辟采彩师狮五、今字和古字的形体关系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形符(数量较多)要-腰 厷-肱采-采 反-返其-箕 弟-悌须-须 采-彩改换古字的形符张-胀 没-殁振-赈 说-悦闲-间 赴-讣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周易: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于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声符字形完全改换,今古字构形无关自-鼻辠-罪强-强 伯-霸女-汝何-荷辠-罪 强-强 伯-霸罪恶滔天辠:犯法也。从辛从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忧。罪:捕鱼竹网。从网、非。秦以罪爲辠字。兵强马壮强:弓有力也。从弓畺声。引申爲凡有力之称。强:蚚q也。从虫弘声。 (蚚:米中小黑虫 )春秋五霸伯:长也。从人白声。霸p:阴历每月之初始见的月光。(魄)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越多越好,你怎么成了我的鸟?”刘邦韩信闲谈才能高下指出下列文中的古今字。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于是翦其发。(顺民)初生的羽毛异体字一、定义又称或体字、又体、说文中称“重文”。字形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相同(本义、引申义),可以相互替代的字。字形不同,读音相同、意义相同、互相替代。字词:几个不同的字形对应一个词。下列字是否是异体字?游游、酤沽、蚤早1、意义相近,后代读音相同,古音不同的字。 (置寘)2、自古就音同,但意义广狭不同的字。3、偶尔通用的字。(剥扑)二、异体字的类型造字方法不同(会意-形声)羴羶 岩岩 岳岳 耻耻 泪泪 磊磥 凭凴 淼渺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不同形符不同暖煖 杯盃 唇唇 睹覩 逾踰 咏咏 溪谿声符不同韵韵 啖啗 杯桮 猿猨 裤袴 掩揜 时峕偏旁位置不同够-够 里-里 略-畧 峰-峯 鞍-鞌 和-咊 群-羣 杂-襍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都不同诉-愬 趟-蹚 村-邨 迹-蹟 妆粧 剩賸造字素材不同三、异体字概况异体字自汉字产生之初便已存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加。说文解字 9353 重文1163康熙字典 约5万 异体占1/3汉语大字典 约5.6万 异体1.19万组5、新中国成立后对异体字的整理(一)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俗从简的原则,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二)1986年: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对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提出的异体字作了修订。(三)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异体字为非规范汉字。除了以下场合外不允许使用。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推出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收8300个字,包括6个繁体字、51个异体字。 )恢复了51个异体字:喆(哲)、堃(坤)、淼(渺)、泛(泛)、仝(同)、谿(溪)、缐(线)、甯(宁)、邨(村)、昇(升)、陞(升)、苏(苏)、犇(奔)、蒙(蒙)、龢(和)、吒(咤)、飏(扬)、迳(径)、乃(乃)、积j、砦(寨)、珲、克、恶?“恢复使用这些异体字表明我国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人文关怀。”李宇明说,“今后我们对异体字不再简单地提淘汰、废除,但在使用上仍然有明确要求。”?例如,“喆”虽然这个字过去曾被“废除”,但因为它含有两个“吉”字,很多人在取名时,仍然坚持选用这个字。再如“淼”字也曾被废除,但许多老百姓认为,五行缺水取名时有这个字,“有三个水,这不好吗?”?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调整了44汉字写法“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四、繁 简 字一、繁简字的定义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划有繁有简,笔画繁多的称为繁体字,笔画简略的称为简体字,合称繁简字。(狭义的)简体字有特定的含义,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狭义的)繁体字指简化字总表简化字所对应的没有简化的字。二、简体字发展小史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甲骨文-现代汉字甲骨文中的简体字战国文字中的简体字汉代出现的简体字:质质;寿寿六朝时的简体字:声声;乱乱;袜袜宋代的简体字:亲亲;旧旧;尽尽宋代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范围。清朝末年,许多知识分子力主变法图强,普及教育,培养人才,要克服复杂的汉字所造成的障碍。维新运动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文字拼音化。五四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