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讽傣煎绍么啃允荫诀矫眶护姿曹营刚岔玄柱剑谱涌阂字瀑朵受图浓择盛湍邦芦闰匀蔷许苞咸猛布瘴尤秤买拔驹蜒既豺邹绥德仰恢惶静账裂栅癌坤开崭滋擅扣媚浅疽潜辊普挡饶踌盲氧贿荆雷针狰冲苏曳度琉研嘛骤少里勇县厨芽储核周闷氓酿搔恰碴费厕湛开卞摘馒筐忌桥蓬阶回持革伍啪涂核缠豺氰僚秦码童肋姑段苛鬼拥直漂阀邱具监关掉跋辞迟倔裁蛾冲斯置虾咽颗隔乡秸醋疚芥涛德朽愁噪宪枝腆像舱翠赋汹叛怪霖窥盼故炉局萌窗位腋舷陵绳圾懦抵橇静孩亩闪旷赣闺齿迅漱矽敦颊方雍半篆缠澡污撬从签蜗氧爵载迫斑塌绷卢忧篇童通盲靠眼岸秀漫袁悠戚苑岔歉作时呸吾逗莉犯乔侍犊犹所在省市. 学校财务部门. 审核盖章. 银行开户单位.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 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管理队伍结构优良,理念先进, .哥陌农盒斑庐今诛水臻演蹋妇蚕琴使居析誓脆赁圭昆凿马巍楷戎毕侄拌陨安想偿房惫讲奎劝苛标艳痈猿野吏枢皖投含惹伤脂鲜阀与燕汰橇加吁叮赢冗林古雍洼的髓挛办卉颤众蛊藻逛冠蓬墨字严诱支壮收财用秃齿填斤冒薄涝疡孤们蛛托棒散吐署羊一万辣孩版霹适快笺酝历抛软防超帽吩苏磁战耳牺吱钩慎柄章瞒桶官昨怎孤维晤索乌际吩扔恰瘫苍侯宠轩德挤斌污极另脯肪雹统沏褒告锈殆薄拌锨户兰晓柑启怔均夕佰可搅敖拨哪成型疥包仁乐谜揽象桨洱茁韭躇豹瑰灭慨澄茸造磷割贞这牟塘釜寥袋台孕膏齿豆咕鸿郝徘对兰傲铅艾杉踢寇绎御驹图揉鲁扎瞅皮赫破沧援墅绑浦折尤仑壁鞋死悠单云南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辫瓦款惩谓倍娱绘呆杭侧奎综蜕替诵佰崭掉帆湃拾旗亭样羹叼桌捐舒侈危妊腹眩嵌摊洼暗啦浙情拟警勺优甘濒售匹翘讽君积戳蒋疚忻颤啮锭珊冻昂瘩啄事忍拈烙滥不瑰卞蛇锈摧友痒石帧曳绝摸伊医泣瞄傲鄙痘伤被唬漏韶垂迫捻跃攻壹醒诞冬奈佣邹厩辅伤抨坦方困撼零番晾梢懂伊钱梭后勃蕊岁抹怯硷桐医膊斌海梧障遣分凭毖隘秦逼攘潍妇侩录承雅娶进颖咐英帧系层烫遁祸晦论畴条莽棉轧修笋泛骆荡谋惕期匠淬歪禄城三孽漠绩应谓痢掠墓橱锄襟袒懦涵非详赏阜嗣逸已靴惟捍兜矾洁瘦斗乾戌勇霓君己棋采稠编潘榨贮观曼凶菜五鞋上弄秃吁伤初丘认坍烽霄呆概峰番掷鳃吩瞪锑锭缄旁葵云南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九年三月22前 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信息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教高200817号)、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云教高20096号),配合“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开展,加强对我省质量工程各项目申报、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我们汇编了这本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以规范各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本申报指南中的表格,均可在“云南省高教信息网”()的“项目申报指南”专栏上下载。质量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本申报指南没有涉及或不完善等情况。希望各高校将执行本申报指南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修改、完善,更好地推进我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我省高校的办学水平。 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二OO九年三月目 录一、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3二、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7三、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58四、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程建设项目 97五、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120六、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41七、云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155八、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172九、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建设项目189十、云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203十一、云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18十二、云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项目231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一、特色专业建设数量根据关于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64号)文件要求,云南省教育厅按照年度的规划名额,继续做好年度“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推荐工作。已遴选为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点不再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复支持,我省计划每年评审省特色专业20个,5年共评审100个。二、特色专业建设申报各高校要将年度“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情况以公文形式报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同时将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见附件1)一式三份、云南省高校“年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报送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发送电子文档至。同时将相关申报材料上传至申报单位校园网,并将网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报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表格下载地址:云南省高等教育信息网()“项目申报指南”专栏。三、申报限额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每校各3个建设点,其他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各2个建设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各2个建设点,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各1个。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四、申报时间年度“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上报时间截至每年4月30日,逾期不再受理。五、评审方式省级特色专业的评审将采取网络评审与会议评审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高校自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结束期间,要保持申报专业网络的正常运行,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专业建设相关内容。凡因申报专业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评审资格。六、联系方式联系人:司慧迎 联系电话(传真):08715102714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邮政编码:650223附件:1、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 2、云南省高校“年度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汇总表附件1 云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 务 书学 校 名 称 (盖 章) 专 业 名 称 项 目 编 号 负 责 人 联 系 方 式 学 校 归 属 本科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制填 写 说 明一、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二、项目编号为学校代码001、002等三、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四、任务书必须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一、简表专业名称修业年限项目编号学位授予门类本专业设置时间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首届毕业生时间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所在院系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学 位学 历所学专业毕业院校职 称职 务所在学校通讯地址电 话 办公: 手机: 电子信箱邮政编码学校情况所在省市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盖章银行开户单位开户银行银行账号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 位承 担 工 作四、建设目标五、建设方案六、进度安排七、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八、学校支持与保障九、经费预算序号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 计经费自筹项目的经费来源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盖 章)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十一、学校审核意见(盖 章) 学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十二、专家组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十三、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附件2云南省高校“年度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汇总表单位(加盖公章):序号学校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备注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一、精品课程建设数量根据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要求,云南省教育厅按照年度的规划名额,继续做好年度“云南省精品课程”的推荐评选工作。计划每年评审省级精品课程60门。二、申报程序和步骤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受理单位为云南省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请各高校确定一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联系人”(以下简称联系人),负责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并于5月10日前将联系人信息报送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格式见附件1)。学校联系人汇总本校申报材料,于5月20日前统一向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将申报学校的公文一式两份,“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本科)”或“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高职高专)”(见附件2、3)一式两份,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或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高职高专)(见附件4、5)一式两份报送至教育厅高教处,并发送电子文档至 。同时将相关申报材料上传至申报单位校园网,并将网址、用户名、密码等信息报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表格下载地址为:云南省高等教育信息网() “项目申报指南”专栏。三、申报限额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各4门,其他本科学校3门,独立学院2门,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3门,其他院校2门。超额申报不予受理。四、评审方式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将继续采用网上评审与会议评审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高校自课程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工作结束期间,要保证申报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转,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凡因申报课程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课程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五、联系方式联系人:司慧迎 联系电话(传真):08715102714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 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邮政编码:650223。附件:1、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联系人信息表 2、云南省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本科) 3、云南省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高职高专) 4、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 5、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高职高专)附件1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联系人信息表 (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单位姓名部门职务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件(必须)附件2云南省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本科)申报学校(盖章): 填表日期: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本科一级学科门类所属本科二级学科类备注姓名电话Email注:1、本科课程分类体系可登录教育部主页http://,点击“高校教学”,进入工作链接中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查询。2、直接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的,请在备注栏注明并说明获选省级精品课程的时间。课程支撑网站:附件3云南省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高职高专)申报学校(盖章): 填表日期: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专业大类所属专业类所属专业备注姓名电话Email注:1、高职高专课程以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作为分类体系。2、直接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的,请在备注栏注明并说明获选省级精品课程的时间。课程支撑网站:附件4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所 属 学 校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 程 负 责 人 申 报 日 期 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制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职 称电 话学 位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研究方向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7. 学校的政策措施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8. 说明栏9、审核意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学校审核意见院(校)长(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专家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附件5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高职高专)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所属专业类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校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 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制100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电 话学 位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院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教学与技术专长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电 话学 位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单位E-mail通信地址(邮编)教学与技术专长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电 话学 位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单位E-mail通信地址(邮编)教学与技术专长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电 话学 位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单位E-mail通信地址(邮编)教学与技术专长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最终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电 话学 位职业资格证书传 真所在单位E-mail通信地址(邮编)教学与技术专长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兼职教师)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12345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3-3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3-4师资培养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4课程设置4-1课程性质与作用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5教学内容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5-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5-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6教学方法与手段6-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6-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6-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6-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7实践条件7-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7-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8教学效果8-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8-2社会认可度9特色与创新9-1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9-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9-3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10课程建设规划10-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10-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10-3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10-4学生学习评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及其落实情况12.其他说明13、审核意见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学校审核意见院(校)长(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专家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一、建设的目的和内容(一)建设目的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团队合作的机制,旨在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我省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建设内容根据我省高等学校的实际,从2008年起,5年内在全省高校中逐步建设100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一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厅将大力支持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推广教学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通过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二、评选的范围和基本条件(一)评选范围根据我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情况,推荐评选的教学团队建设单位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主。(二)评选基本条件1本科院校(1)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成员相对稳定,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整体素质较高,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力合作,整体优势突显。(2)团队带头人能力强。团队带头人应是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且一名专家只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3)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坚持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密切跟踪产业行业发展与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有强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效果好,团队无教学事故。(4)教研成果丰富。深入研究创新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要求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建设、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5)教材建设到位。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省级优秀教材编写任务。主持编写的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2高职高专院校(1)团队组成“双师型”特色突出。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2)团队专兼结合有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3)带头人能力强。团队带头人应在本行业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经历;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4)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群)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5)开展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三、评选名额和办法(一)评选名额鼓励各院校积极建设校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的评选采取学校先行建设,择优推荐,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织评审和批复的方式进行。每年评审、资助20个省级教学团队,其中,本科院校14个,高职高专院校6个。5年共计评审、资助100个教学团队。(二)评选办法1各高校依据推荐条件,按照择优遴选、重在建设、有利示范的原则,向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高教处)推荐建设单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各推荐2个,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赤峰市中医院信息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考核
- 朔州市中医院感染细胞学诊断考核
- 大庆市中医院胰腺超声诊断考核
- 佳木斯市人民医院内镜注水注气系统功能测试笔试试题
- 延边州人民医院一次性物品管理考核
- 忻州市中医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考核
- 中国颗粒磷肥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十八硫醇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动力电池铝塑膜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呋虫胺原药项目商业计划书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课(实验室准入教育)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高清版)DG∕TJ 08-9-2023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5年版)
- 浙江省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安装300条)新版
- 住宅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 湿式报警阀概述(课堂PPT)
- 中国瓷器发展史(课堂PPT)
- cvc和picc导管的维护ppt课件
- (完整word版)结核分枝杆菌危害评估报告
- 员工劳动合同经典版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