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doc_第1页
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doc_第2页
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doc_第3页
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doc_第4页
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沧州市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论 文 封 面单位: 沧州市新华区路华小学 (公章) 序号: 姓 名张茹性别女继教编号01199010949任教层次小学任教学科数学教材名称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论文题目: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摘要:报章杂志上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师生相互伤害案件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各种调查研究不断向人们揭示,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教师幸福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幸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即时的、流动的、难解的,幸福感50%的遗传+10%的环境+40%的个体行为。有意识地学会处理快乐与意义、现在与未来、爱他人与爱自己之间的关系,主动获得幸福的途径:设定目标;活在当下;发挥优势;建立习惯;尊重教师。教师使自己变得更幸福的同时,让学生终身受益,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从工作中获取更大的幸福。 字 数5353页 数5学校认定成绩培训部门认定成绩小议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幸福路华小学 张茹摘要:报章杂志上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师生相互伤害案件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各种调查研究不断向人们揭示,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教师幸福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幸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即时的、流动的、难解的,幸福感50%的遗传+10%的环境+40%的个体行为。有意识地学会处理快乐与意义、现在与未来、爱他人与爱自己之间的关系,主动获得幸福的途径:设定目标;活在当下;发挥优势;建立习惯;尊重教师。教师使自己变得更幸福的同时,让学生终身受益,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从工作中获取更大的幸福。关键词:心理健康 幸福 心理障碍有关教师工作的辛劳的报道:其一“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其中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其二“北京市教科院的一项相关调查更是让人吃惊不小:近50的中小学教师希望改行,只有17的教师愿意终身执教。任何一个行业,当其半数从业人员希望改行之时,意味着这个职业已留不住优秀人才。首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另外,报章杂志上,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师生相互伤害案件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各种调查研究不断向人们揭示,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教师说:当老师工作辛苦,得到的回报太低。有的教师说:带完这一届高三,打死我也不当班主任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存在于教师中,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又在何处? 有这样的说法,人的烦恼不是起于某个事件,而是起于他对事件的看法,思想和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不快乐的教师很难教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教师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教师自己心态的调整和工作方式的变化。有人说:“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在工作。那你在干什么?在享受啊!”又有人说:“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看作最幸福的事情,就会在工作中获得快乐,产生成就感,产生满足感,我们何乐而不为。不会快乐思考的教师很难快乐地工作,不能快乐工作的教师就成不了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做快乐的、热爱生活的教师。因此,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肯定,避免给自己粘贴负性标签。人的情绪越是乐观,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尤其教师每天的的工作是“面对人”进行的,更要有意识地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注意愉悦情感的引发和培养,并注意愉悦情感的保持,让自己工作愉快。这样教师就会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对同事多一份支持,不经意间教师会收获快乐。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人们的通讯可以通过INTERNET瞬息交流;姚明、刘翔当上了劳模;赵本山当了人大代表。教师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教学,面对学生?教师不能再用蜡烛来比喻,教师不能再只限于三尺讲台为生活的全部。不能只看教学参考书,而不知道“哈里波特”指的是谁。教师只有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才能快乐的工作,不断享受着工作的快乐,才能把温暖传递给课堂,才能让学生接收到分享到快乐。教师幸福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关于幸福胡答案也会有千百中。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内心的一种持久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健康感。幸福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没有绝对的外在标准,因为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在幸福多了40%一书中,基于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观点,提出一项幸福感公式:幸福感50%的遗传+10%的环境+40%的个体行为。积极心理学通过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研究表明,人们幸福水平的差异有一半是由遗传决定的。最容易引起异议的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环境因素,只能起到10%的作用。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美丽与丑陋、结婚与离异,生命中诸如此类的不同境遇只能解释10%的幸福差异。除了基因和环境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假如有100个人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他们的幸福水平仍然存在40%的差异。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改变基因,我们也不可能改变基因。幸福的原点本身无法改变,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与控制。因为我们对好事具有快速适应的能力,所以持久的幸福也不是来源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幸福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人的幸福水平有40%的提升空间,这是能够控制和改变的40%,是可以通过日常行为和思维来提升或降低的40%。从幸福感公式考察教师这一职业,教师的幸福感50%左右是教师自身不能改变的,40%左右是教师自己能够掌控的。其中,10%的环境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善的。例如,学历、职称、岗位、工作成绩、奖励以及相关的生活环境等。更为重要的是,有40%是由教师主观意识和行为决定的,这就涉及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以及一些行为习惯。许多积极心理学家写了指导书,告诉幸福的奥妙是什么,教导如何使自己更幸福。幸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即时的、流动的、难解的,即使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很难描述出来,如果非要用语言来表达,在它看来 ,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精神没有任何压力。”1教师并非什么都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遭遇挑战、困难、压力、挫折、失去与失败,因而不可避免地经历紧张、焦虑、沮丧和悲伤等情绪,常说要为孩子们创造幸福的教育,可是整天愁眉不展,感觉工作无趣的教师如何能为学生提供充满欢乐的课堂,如何能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先有快乐的教师后有快乐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幸福甚为重要!有的教师认为,奖金待遇高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社会地位高、上级赏识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就是一种幸福。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使得每个教师感受到的幸福都有所差别。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从事教师职业只是把它看作谋生的手段,那这种看法基本无助于教师个体经验的积累和幸福感的递增。相反,如果教师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一种与成长有关的幸福,那么他们每天就都能带着幸福来到学校,下班时又都能收获幸福回家;每个新教师也就都能带着幸福走上讲台,数十年后又能带着满满的幸福离开。教师所体会到的这种幸福来源于充盈的内心,它能让师生因彼此的成长而变得更加幸福。无论是内隐的幸福教育还是外显的幸福教育,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幸福的榜样。一般人拥有幸福足矣,但作为教师,不仅要拥有幸福,而且要体验幸福,并有意识地向学生示范幸福,教导学生如何变得更幸福。在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10%的有利环境,并教导和促进学生改变那40%的主观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有意识地学会处理快乐与意义、现在与未来、爱他人与爱自己之间的关系,主动获得幸福。1、设定目标。幸福就是快乐加意义,做一个幸福的学生,必须设定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这一目标。这个目标是出于学生内心的需求,而不是出于外在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每个目标都能同时带来快乐和意义。有些目标的完成需要学生牺牲眼前的快乐,有些目标是学生不得不做的,并非出自学生的内心需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感受到这些必要目标的意义,或者帮助学生学会延迟满足,或者帮助学生采用具有快乐和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进步、成功中体验兴趣、成就感和求知的快乐。2、活在当下。仅仅设立目标不足以达到幸福境界。无论目标多么伟大,长期而系统地坚持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在过程中没有快乐,学生就难以持续坚持目标。学生需要将目标与现在做出必要的链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目标找出下周、明天或者今天富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沉浸在对当下快乐的体验之中,不断获得持续学习的动力。根据西克森特米哈伊的心流(flow)理论(也有人翻译为沉浸理论),心流体验是人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完全投注在某项活动上的感觉,伴有高度的兴奋感与充实感。在心流状态,人如此沉浸在某项活动中,以至于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无关紧要;该体验是如此的有趣,以至于人们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也还是去做,不为别的,仅仅为了去做这件事。为了学生沉浸在这种体验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能量与某种技能,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标必须有意义,这种活动的挑战性与学生的技能水平之间要达到最佳的匹配,并且必须不断提高挑战性水平,使其与学生日益增长的技能相匹配。一旦学生沉浸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就可能如此地专心致志,忘记了周围,也忘记了自我,以至于结束时不禁感慨:时间流逝得这么快!3、发挥优势。个人的幸福与某些美德密切相关。塞利格曼与皮特森等人提出,与幸福相关的美德有六种: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与精神超越。实现这些美德的途径是品格优势,这些优势是可以测量的、能学会的。例如,正义这种美德可以通过良好的行为、公平、忠诚与团队合作来展示。构成这六种美德的品格优势共有24项。当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的时候,能够顾及自身的优势,就有助于使自己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和舒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创造机会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并培养这些优势以及由这些优势构成的美德。4、建立习惯。在长久而系统地掌握某门课程时,学生需要一定的自律性和意志力来维持每日不断的学习活动。有实验研究表明,自律性和意志力会耗费人的精神能量,因此,坚持自律对学生来说具有不小的困难。有研究者说,与其强化自律性,不如建立习惯。建立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定行动的细节,并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但是,一旦新的习惯形成,习惯成自然,维持这个习惯就没那么困难。例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每天都刷两次牙是一种规律,不需要什么强大的意志力。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2当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学生会觉得越来越幸福。5、尊重教师。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还必须从根本上尊重教师,尊重所有教师的付出,尊重教师的职业生涯。许多教师的职业生涯从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开始,经过一定的年岁,有些人出类拔萃,而有些人则终究要归于平淡。这个世界不只是成功者的摇篮,我们已经给了杰出者太多的赞誉和奖赏,却时常忘记给予默默耕耘者一些鼓励和掌声。一些学校,对优秀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倾斜和奖励,而对表现一般的教师却常常缺乏必要的鼓励措施;一些学校,对初入职的教师有入职培训计划,对年轻教师有加速培养目标,对骨干教师更是不遗余力地锻造,而老教师呢,除非已经成为骨干,否则就只能安静地干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一切培训、进修、外出等等机会似乎都与他们无缘。有一句话颇有道理:一个国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同样地,对待那些不那么优秀的老师们的态度,将影响所有从业者职业安全感的形成,而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石。对于学校来说,所有的教师都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资源。尊重完整的教师生涯,尊重在专业发展上达到不同程度的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师研修共同体,让所有的教师之间形成相濡以沫的伙伴互助关系,将使学校成为不断碰撞出教育智慧的场所,也将使更多的教师在其间体会到身为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一门学问,教人如何幸福更是一门学问。教师要想幸福,首先需要了解这门学问,用心思考和行动,改善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平衡现在和未来的快乐,获得生命的意义,使自己变得更幸福。因为作为促进学生的幸福和发展的人,如果教师的幸福和发展无从谈起的话,要实现学生的快乐和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形成幸福思维与习惯,精心培育学生的幸福,让学生终身受益,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