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经典与现代物理简明教程-管靖第9章.pdf_第1页
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经典与现代物理简明教程-管靖第9章.pdf_第2页
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经典与现代物理简明教程-管靖第9章.pdf_第3页
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经典与现代物理简明教程-管靖第9章.pdf_第4页
习题答案大学物理——经典与现代物理简明教程-管靖第9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7 第九章 习题第九章 习题 9.1 9.1 有一个沿Ox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已知原点处质元的振动方程为 0.02cos(9)yt=(国际制单位) ,波速2m sv =求: (1)该波的波方程; (2)5mx= 处质元的振动方程; (3)2.5st=时原点处和5mx=处质元的位移 解解 (1)该波的波方程为 0 02cos() 9 x y.t v =0 02cos() 92 x .t = (2)5mx=处质元振动方程为 5 (5)0 02cos() 92 y.t = 5 0 02cos() 918 .t = (3)2 5st.=,0x =时 (0)0 02cos(2 50) 9 y =0 0128(m).= 2 5st.=,5 mx =时 5 (5)0 02cos(2 5) 918 y =0 02 (m).= 9.2 9.2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振幅为0.001m,波长为1m,周期为0.01s;波源位于原点, 波沿Ox轴正向传播;0t =时,波源处质元位移为零且沿Oy轴正向运动求: (1)该波波 方程; (2)距波源9m和10m两波面的相位差 解解 (1)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0 2 0 001cos()y.t T =+ 因0t=时0y =,0 y v ,所以 0 2 = 因此 0 001cos(200) 2 y.t = 波方程为 0 001cos2 (100) 2 x y.t = 0 001cos2 (100) 2 .tx = (2)由于波每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相位落后2, 1 9mx =和 2 10mx =相距1m,所以 其相位差为2 9.3 9.3 频率为500Hz的平面简谐波, 波速为350m s 求: (1) 波射线上相位差为3的 两点相距多远?(2)对某质元,时间间隔为 3 1 10 s 的两个状态的相位差是多少? 48 解解 (1) 350 0.7(m) 500 v =,由于波每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相位落后2,所以 波射线上相位差为3的两点相距 0.7 0.117(m) 23 = (2) 11 0.002(s) 500 T =,由于质元每经一个周期相位改变2,所以某质元时间 间隔为 3 1 10 s 的两个状态的相位差为 0.001 2 0.002 = 9.4 9.4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向传播, 波源于0x=处, 波速1m sv= 已知2mx=处 质元的振动方程为0.005cos(2)yt=(国际制单位) 求: (1)波源的振动方程; (2)该 波的波方程 解解 (1)由于 2 =,所以 221 4(m) 2 vv = 可知0x=处质元较2mx=处质元相位超前,因此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3 5 10 cos() 2 yt = + (2)该波的波方程为 3 5 10 cos() 2 x yt v = + 3 5 10 cos() 2 tx = + 9.5 9.5 题图 9.5 为0t=时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波沿 O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330m sv=求: (1)此波的波方程; (2)(1 300)st=时,0.1mx=处质元的速度 题图 9.5 解解 (1)由波形曲线可见 3 1 10 mA = ,0.2m=,0t=时0x=处质元位于0y = 且Oy负 方 向 运 动 进 而 可 知0x=处 质 元 的 初 相 位 2 =, 圆 频 率 223300 v =所以波源振动方程为 cos()yAt=+ 3 1 10 cos(3300) 2 t = + 此波的波方程为 3 1 10 cos3300 () 3302 x yt = + (2)对波方程求时间导数得 49 3 3sin3300 () 3302 y yx v.t t = + (1 300)st=时,0.1mx=处质元的速度为 10 1 3 3sin3300 () 3003302 y . v. = + 3 3sin11 2 . = + 3 310 36(m s)= = 9.6 9.6 钠黄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589nm若该光射入水中(水的折射率为4 3) ,求其频 率、波长和光速 解解 在空气中589nm=, 8 3 10 m svc= ,所以 8 14 9 3 10 5 09 10 (Hz) 589 10 c . = 在水中, 14 5 09 10Hz.=, 589 3 442(nm) 4 n = 8 8 3 103 2 25 10 (m s) 4 c v. n = 9.7 9.7 如题图 9.7 所示, 两个波源 1 S和 2 S发出两列波长 均为0.34m=的相干横波, 两波源相位相同 在L, Lx条件下, (1)求出三个x值,使P点合振幅取 极大值; (2)求出三个x值,使P点合振幅取极小值 题图 9.7 解解 (1)波程差LxLx=+=为波长整数倍,P点合振幅取极大值,所以x可取 值为 1 0x=、 2 0 34 m x.=、 3 0 68mx.= (2)波程差LxL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P点合振幅取极小值,所以x可取 值为 1 0 17mx. = 、 2 0 51m x. = 、 3 0 85mx. = 9.8 9.8 有两列振幅相同的相干平面简谐横波相向传播, 两列波 频率均为100Hz=,波速均为400m sv=如题图 9.8,波射 线上A、B两点相距20m, 当一波在A处为波峰时, 另一波在B 处恰为波谷求AB连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 题图 9.8 解解 因两列相干波振幅相同,故它们因干涉而振幅取极小值的位置即为所求静止位置 以A为坐标原点O,AB为正向建立坐标系Ox设沿Ox正向传播的波1在A处为 波峰时,沿Ox负向传播的波2在B处为波谷 50 考虑到两波的波长为 400 4(m) 100 v =, 相邻一个波长距离波动相位改变2, 则可 知此时波1在0,4m,8m,12m,16m,20mx=处为波峰,波2在0,4m,8m,12m,16m,20mx= 处为波谷而波1为波峰、波2为波谷的位置即为因干涉而振幅取极小值的位置,所以AB连 线上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为0,4m,8m,12m,16m,20mx= 9.9 9.9 用波长为600nm的单色光作杨氏双缝实验,在距双缝4m远的屏上测得两个第5 级明纹中心的距离为4cm,求双缝中心的距离 解解 屏上明纹位置为 max D yj d = (0, 1, 2j = L) 则5j =时 5 5 D y d + =,5j = 时 5 5 D y d = ,此二明纹距离 555 10 D yyy d + = 所以 5 10D d y = 9 2 10 4 600 10 4 10 = 4 6 10 (m) =0 6(mm).= 9.10 9.10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中心的距离为0.2mm,在距双缝1m远的屏上得到干涉 花样 若入射光为400800nm的白光, 问屏上距零级明纹10cm处那些波长的光出现明纹? 解解 屏上明纹位置为 max D yj d = (0, 1, 2j = L) 当 max 10cmy=时 426 max 2 10102 10d y j Djj = 由于当3j=时, 7 6 67 10 m667nm. =;4j=时, 7 5 10 m500nm = =;5j=时, 7 4 10 m400nm =所以屏上距零级明纹10cm处出现明纹的光波长为400nm、 500nm和667nm 9.11 9.11 如题图 9.11, 1 S和 2 S是=500nm的相干光源, 在 1 S 前放入一薄玻璃片G( 1 S P与G垂直) ,在屏幕 C S上P点是明 纹然后在G的一面镀以折射率=2.35n的透明薄膜,当薄膜厚 度由0增加到d时,P点由明纹变为暗纹,求d为多少? 题图 9.11 解解 P点由明纹变为暗纹,说明在薄膜厚度由0增加到d时 1 S P的光程改变了2,即 51 2 Lndd = 所以 ()21 d n = () 500 22 35 1. = 4 185nm =1.85 10 mm = 9.12 9.12 玻璃(1.5n =)尖劈的劈尖角为 5 5 10 rad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尖劈,测得干 涉条纹间距为 3 3.6 10 m ,求此单色光的波长 解解 玻璃尖劈上表面反射有半波损失,所以下表面与上表面反射波的光程差为 2 2 Lnd =+ 明纹对应 Lj =(0, 1, 2j = L) 相邻两明纹处尖劈的厚度差为 2 d n = 设干涉条纹间距为l,因sindl= ,故 题解图 9.12 2 d l n = 可知此单色光的波长 53 22 1 5 5 103 6 10nl = = 7 5 4 10 (m)54(nm). = 9.13 9.13 两矩形平面玻璃的一边相接触,在与此边相距20cm处,与此边平行地夹一直径 为0.05mm的细丝以构成空气尖劈若用波长589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此尖劈,求相邻明 纹的间距 解解 两矩形平面玻璃构成空气尖劈,劈尖角 3 4 2 0.05 10 2.5 10 20 10 = 空气尖劈下表面反射有半波损失,所以下表面与上表面反射波的光程差为 2 2 Lnd = 明纹对应 Lj =(0, 1, 2j = L) 52 相邻两明纹处尖劈的厚度差为 2 d n =,sindl= ,所以相邻明纹的间距 2 l n = 7 4 5 89 10 2 2 5 10 . . = 3 1 18 10 (m)1 18mm = 9.14 9.14 用某种单色光作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已知单缝宽度为0.5mm,单缝后面的 凸透镜 2 L焦距为1m,在屏 C S上测得中央明纹宽度为2mm求: (1)该单色光的波长; (2) 中央明纹与第三暗纹间的距离 解解 暗纹中心sinaj= (1,2,3j=L) ,在屏 C S上的位置用到中央明纹中心的坐 标y标志 2 L焦距1f=,sintany fy=,则暗纹中心yj a = 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两个第一暗纹中心的距离 1 2y a =,可求出单色光的波长 33 1 0 5 102 10 22 a y. = 7 5 10 (m) = 500(nm)= 第三级暗纹的位置为 3 3y a =,这也就是中央明纹与第三暗纹间的距离 3 3y a = 7 3 5 10 3 0 5 10. = 3 3 10 (m) = 3(mm) = 9.15 9.15 用某种单色光作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屏 C S上第二次极大的位置,与用 =500nm的单色光作同样实验时的第三次极大的位置相同,求该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 解 次极大 1 sin() 2 aj= +(1,2,3j=L) , 设该单色光的波长为 1 , 2 500nm=, 211 15 sin(2) 22 a=+= 322 17 sin(3) 22 a=+= 由于 23 =,所以 12 57=,可知 12 77 500700(nm) 55 = 9.16 9.16 用某种单色光作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已知单缝宽度为0.1mm,单缝后面的 凸透镜 2 L焦距为1m,在屏 C S上测得第一极小与第三极小的距离为12mm,求该种单色光 的波长 53 解解 暗纹中心sinaj= (1,2,3j=L) ,在屏 C S上的位置用到中央明纹中心的坐 标y标志 2 L焦距1f=,sintany fy=,则暗纹中心yj a = 2 31 321.2 10 myy aaa = 该种单色光的波长 23 1.2 100.1 10 2 = 7 6 10 (m) =600 nm= 9.17 9.17 在地球上用5m反射式望远镜(物镜直径为5m)观察月球上的两个物点,若此 两物点恰能被此望远镜分辨,求这两个物点的距离 (光的波长用550nm计算,地月距离为 5 3.76 10 km ) 解解 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为 1.22 D = 9 550 10 1.22 5 = 7 1.34 10rad = 此两物点恰能被此望远镜分辨,则这两个物点的距离 8 3.76 10l= 87 3.76 101.34 10=50(m)= 9.18 9.18 题图 9.18 中(1)和(2)两个图,一个 是单缝衍射花样,一个是双缝衍射花样,你如何区分 它们?请说明理由 题图 9.18 解 解 图(1)是双缝衍射花样,明纹宽度相同,并可见缺级 图(2)是单缝衍射花样,中央主极大宽度是次极大宽度的两倍 9.19 9.19 自然光投射到两片叠在一起的偏振片上,已知透射光的强度是入射自然光强度的 1 3,求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解解 设入射自然光强为 0 I,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后线偏振光光强为 0 2I 设透射光的强度为 I ,两偏振片夹角为由于 0 1 3 I I =,根据马吕斯定律 2 00 11 cos 32 III = = 所以 6 cos 3 =,35.3 = 54 9.20 9.20 自然光投射到两片叠在一起的偏振片上,前后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平行时,透 射光强度为 m I 将第三个偏振片置于以上两偏振片中间, 并使第三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 前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求此时透射光的强度 解解 设入射自然光强为 0 I,前后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平行时,透射光强度 m0 2II=, 所以入射光强 0m 2II=前两个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时,根据马吕斯定律,透射光 的强度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