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doc_第1页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doc_第2页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doc_第3页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doc_第4页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灵璧县冯庙中心校 李 侠【摘 要】: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同时他也是两宋词坛最受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词的雅俗问题之上。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多写妓女生活,歌唱世俗女子的心声,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在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善用铺叙,在语言上多使用市井俗词俚语,受到大众市民的欢迎。他的雅词由俗返雅、雅风发微,其大量杰出的羁旅词和都市生活词就是最好的证明。【关键词】:柳永词 俗 雅 “柳永是慢词的“大家”,他大量创作慢词。慢词长调,在北宋词坛上便有了一个速度迅猛、规模较大的发展。而在这中间,尤其以柳永的慢词影响最为广泛,它开启了宋词的新天地。避暑录话卷三记一位西夏回朝官员说:“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而鹤林玉露又说金主完颜亮闻歌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意”。可见柳永在北宋众多的词人中间,算得上是一位幸运的“佼佼者”了。后人一向又把柳永的词判为“俗曲”,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时,才能更加认清柳永词语言“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济、以俗为美”的特性。一、柳永词语言的俚俗柳永的词主要贡献虽在于它的热情讴歌恋情方面,但它的缺点也同样与此其题材内容的狭隘固然已一目了然、不用多说,柳词的大部分语言浅近俚俗。后人常说,柳词基本属于“俗词”的类型,这个“俗”字的含义应包括多个方面:通俗、浅俗、世俗、俗靡等等。通俗甚至浅俗,都还不能说是诗歌创作的严重缺点,而“世俗”则又还可以从中“披沙沥金”地检择出一些“合理”成分。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的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柳词的很多作品带有与市民意识、市民作风相一致的俚俗、浅俗、甚至的鄙俗语言风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爪茉莉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请地。残禅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修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觉里。这种语言全似白话口语,充分体现了俚俗的特点。这种俚俗性,正是他语言风貌上突出体现。柳永所写的词中,固然也存在庸俗不堪的语言。比如昼夜乐上片说:“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剪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喉咙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为咏题之作的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整首词都是围绕“英英妙舞腰肢软”写舞女的美妙舞姿。一组木兰花描写“心娘”、“佳娘”、“虫娘”、“酥娘”的舞姿歌喉,为他们的色艺惊艳而神魂荡漾。再比如“师师生的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就是十足的一种“淫冶讴歌之曲”(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柳永出入秦楼楚馆就是为了追逐、获得声色享受,他将目光与笔墨集中在歌妓的外在色与艺两方面,为此心醉,是最自然不过的。这是柳永词语言靡曼谐俗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是,长期与歌妓厮混在一起,对她们必然会有更深入细腻的观察,对她们的内心愿望也有更多的理解,代歌妓言情时语言也就更容易“到位”,语言浅近俚俗。如定风波说: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这首词以妓女的口吻写成,语言细腻生动,描写她同恋人分别之后的相思之情,并通过内心活动表现出她对钟情男子的追慕,写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悔恨之情。她悔恨当初没有把“薄情”锁在家里;她悔恨没有让“薄情”手按“蛮笺象管”成天在窗下做功课;她悔恨光阴虚掷,没有同“薄情”整日形影不离,“针线闲拈伴伊坐”。对歌妓类似的心事,其它词中也有表达。昼夜乐说:“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与两人的相亲相爱相聚比较,一切的利禄功名都不在话下。堕入情网的歌妓又有什么更多的愿望或幻想呢?难道还能真的盼望“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吗?现实一点,只求“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也就足够了。语言真实,能切入歌妓内心世界。描写歌妓舞女内心生活的作品还有迷仙引:“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去。”这位妓女盼望有一天能找到知心的男子,与他一生相亲相依,回到家里过一段正常的恩爱生活。女冠子:“因循忍便睽阻,相思不得长相聚。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慢卷紬:“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这些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歌妓们的内心情感以及对生活的追求。此外,柳词中还有一些描写歌妓舞女的歌喉舞态的作品,赞美她们在艺术上的创造精神与炉火纯青的技巧。如(浪淘沙令)写“急舞”姿态:“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少年游称赞其歌喉言谈:“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从多重侧面表现歌妓舞女。柳永词还接触到其它类型的妇女题材,思想感情与柳永的咏妓词、羁旅词相通,或者说是借其它妇女题材来写青楼女子的怨恨,语言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如斗百花写宫怨:“无限幽恨,寄情空 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西施咏题:“苎萝妖艳世难谐,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二郎神为织女感叹:“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甘草子叙闺妇思边“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这些词都带着别离的幽怨,甚至是一种永诀的痛苦。适应这种世俗生活场景与享受的描写,柳永词大量吸收和使用了民间语言。他能根据词调声情的要求和内容的需要,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这是柳永词俚俗创作倾向的主要表现特征。如前引定风波,这是以妓女口吻写成的恋情相思词,语言自然要切合这位主人公的口吻和身份。所以,全篇用语都很通俗,没有书卷气和学究气。其中,“芳心是事可可”、“终日厌厌倦梳裹”、“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等等,不仅通俗浅近,接近口语,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很符合人物的口吻、性格与心理特征。词中的人物,也因有这样的语言而显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击梧桐“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是最平常的叙述,却蕴涵着深情。这些都非常接近敦煌民间词的特点。柳永即使填写小令,也摆脱了律诗绝句的语言风格影响,有时纯用口语组成,如: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绣被,争忍便相忘。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望汉月明月明月明月,争耐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乍觉 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三首词都是写离别后的愁苦和怨恨,这是柳永词的一个永恒主题。都写得明白如话,却又情真意切,耐人寻味。“万种千般”。“颠倒尽猜量”,写尽离人或思念、或疑虑、或猜测、或埋怨的诸多复杂心态。“明月明月明月,争耐乍圆还缺”,极富民歌风味。“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虽然是大白话,却蕴涵着款款深情。二、柳永词语产生的原因在研究柳永的词语言的特点的同时,有必要对柳永词语言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也就是柳永为什么会大量俚俗语言填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认清柳永词中所体现的“以俗为美”的特性。柳永本人的经历,目前还有不少的问题未能确切弄清。不过总起来看,他不是一位“少年得志”者,而只是在年岁已老(五十岁或更迟些)后才勉强进入官场。在此之后,他曾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微职,最终官职是屯天员外郎(世称“柳 屯 田”)。虽然他在宋词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却一辈子没能进入当时所谓上流的公卿社会。他死后境况也很凄凉,棺木被搁置在寺庙,后来由别人出钱才得落葬。所以柳永实在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不过,在此同时,柳永却又是一位“情场得意”的“幸运儿”。避暑录话卷三说“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比求永为辞。”他正是以自己的风流和才情来赢得无数青楼女子的青睬。当然,关于这些方面的情况,在他自己写的词中便可得以证明,如: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威氏)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弦管,醉里不寻花柳。(笛家弄)连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风归云)像这样的描绘,我们还可以在其词中找到很多。但是,也正是这种不加检点的生活,和他那“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的词名,却又酿制了他仕途上的悲剧:宋仁宗因为其鹤冲天词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特地削落他于进士之榜,并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弄得他只好以“奉旨填词”自嘲。所以,柳永所处的社会地位,正好位于士大夫和市民的两大生活圈“相切”的“叠合地带”,他的生活理想和思想色彩,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两面性”和“世俗气”,一方面,他仍然热衷于封建的功名富贵;另一方面,在他失意的时候就不免会发出否定功名的牢骚之语,而越加向往市民阶层的那种男恩女爱的生活。因此,在他作于登第以前的词篇中,后一方面的表现分外浓烈,如:前面举过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便是典型的体现;而除此之外,在他的另一些词中也随处可见。如:“屈指劳生百岁朝,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耐两轮、玉走金飞。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好,携手同归。”(看花回)“似此光阴催逼,念浮生,不满百。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一种劳心力,图利禄。殆非长策。除是恁,点检笙哥,访寻罗绮消得。”(尾犯)此时的柳永,把功名富贵视作束缚自己的缰绳,而把“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君坐”的情趣当作了生活的主要的理想。这种生活理想,对于正统士大夫来说,自然是颇为“出格”和“俗不可耐”。但他的词恰好体现了市民阶层热衷于世俗生活的人生观和幸福观。柳永既是一位失意的下层文人,唱着和听着又大致都是一些风尘歌妓和市民听众,其词更属于那种“流行歌曲”式的“俗曲”。所以,柳永无论从思想色彩、审美意向,还是语言风貌来看,就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必然有“世俗化”的倾向,他在更浓的程度上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热衷与讴歌。生活决定艺术。生活的理想和情趣必将反映进词中去,柳永的词也就是这种生活情趣和文学趣味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所以柳词语言就明显具有了一种“俗化”的倾向,表现了一种为正统士大夫文人词中所少见的特性“以俗为美”。三、柳永词语言的以“浅”入“深”、运“俗”入“雅”对于柳永词语言的这种“世俗化”倾向、特别是他所体现的以俗为美的特色,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从某种意义上看,它当然可以说是一种退步或降格,因为这样的特色和倾向必然导致它的浅薄轻俗的特点。但是,我们又应该另外看到以下三点:首先,柳词语言所表现的这种新的审美意向,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市民阶层已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必然会在文学领域得到相应的反映和渗透。诗文的壁垒既是那样的森严,新声慢词中为什么就不能放它们一席之地呢?其次,文学既是人学,它的语言和他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就应该是宽广而不是狭隘的。因此,柳永词语言以“俗”为美的“世俗化”倾向,便是对传统审美观念以及传统文学观念的一种挑战。再次,“雅”、“深”固然有“雅”、“深”的好处,但“俗”、“浅”又何尝没有“俗”、“浅”的好处呢?柳词语言的缺点,固然在于它在许多地方表现处太多“俗”、“浅”上,然而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的以“俗”入“雅”、雅俗共济上,在于它以“浅”化“深”,深浅相融上。他敢于和善于从世俗生活中寻觅美感,为这些常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的小人物写心立传,这又何尝不是文学语言和审美情趣的一种开拓?总而言之,柳词语言以“俗”为美,可以说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需求,也是柳永特殊的生活经验和创作实践的产物。他为宋代词苑带来了市民生活的新气息和新作风,也为后来的金、元曲子开启了先声,其意义是不可抹杀的。关于柳永词言语宋人也以说得太多。如陈师道说它“骫骳从俗”,如李清照说它的“词语尘下”,如严有翼说它的“言多近俗,俗子易悦”这些评语的意思不外乎两点:一是指他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太“俗”,有悖于正统的道德规范和文人骚客的高雅情趣;而是指他的语言俚俗。语言的面貌是与思想感情有着一致性的。但是,这种一致性却不能看得过分绝对,这是因为,语言本身还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而这又与作者的文学修养、语言习惯有着关联。同样内容的感情,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文学创作中可以常常看到的问题。所以,柳词的很多作品就带着与市民意识、市民作风相一致的俚俗、前苏、甚至是鄙俗的语言风格;而从后一种“独立性”而言,柳永作为一个由封建教育所培养和熏陶的知识分子,当然又有着“文雅”的一面,所以它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便能达到“俗不伤雅”和“雅俗共赏”的境地。这种俚语性,正是他的审美意向在语言风格上的突出体现。柳词的“俗不伤雅”和“雅俗共赏”上。不妨就以他一首经久传诵的名篇八声甘州为例来说:对潇潇雨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和冷落,残阳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化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毛,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是苦相留?想佳人妆楼欲望,误几回天际识归州?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这首词,有“俗”有“雅”。俗处如:“想佳人妆楼欲望”之句,曾经被批评为极俗;雅处则如“霜风凄紧,关和冷落,残阳当楼。”几句,就连苏轼都不禁叹道:“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而在其间,“佳人妆楼”之类句子的“俗味”却没有冲掉“霜风凄紧”之类句子的“高雅”,因此在总体上就显出了“俗不伤雅”的风格特色来。还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其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