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陶源明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俨 阡 陌 垂 髫 怡 诣 遣 骥 遂 津四、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 通 邀 意思是邀请具答之 具 通 俱 意思是详细五、一词多义 武陵人捕鱼为业 动词 作为 复前行 副词 又为 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介词 对、向 不复出焉 副词 再 便舍船,从口入 动词 丢下 其中往来种作 动词 劳作舍 作 屋舍俨然 名词 房屋 设酒杀鸡作食 动词 制作 见渔人,乃木惊 副词 竟 竟然 寻向所志 动词 寻找乃 寻 乃不知有汉 副词 竟 竟然 寻病终 表时间的副词 不久 寻向所志 名词 标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代词 那志 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 这,指村子处处志之 动词 坐标记 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代词 他们的 既出,得其船 代词 渔人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词 渔人忘路之远近 结构助词 的渔人甚异之 代词 这景象之 具答之 代词(他们的)问题 处处志之 助词 补足音节 不译 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 这件事六、古今异义词 古义:鲜艳美丽 古义:互相通达(芳草)鲜美 (阡陌)交通 今义:汤、羹味道好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古义: 妻子和儿女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 绝境 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七、 出自于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依然自乐: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依然:快乐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互相通达。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的样子。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形容一派祥和景象。八、 解释下列字词(1)记:是古文中的一种体裁; 可议论,可抒情 目的在于通过描述或记述一件景物或事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抒发感情; 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唐代诗人柳宗元的醉翁亭记等等。(2)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 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6)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7)尽:尽头。 (8)才:仅。 (9)俨然:整齐的样子。 (10)属:类。 (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12)悉:尽,全。 (13)黄发:指老人。(14)垂髫(ti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15)要:通“邀”。 (16)咸:都。讯:消息。 (17)邑人:同乡(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9)间隔:隔离。 (20)乃:竟然。 (2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2)延:邀请。(23)扶:沿着、顺着。(24)向:原先。(25)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2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8)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29)刘子骥:名驎(l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30)规:计划,打算。(31)未果:没有实现 (32)寻:随即,不久。 (33)遂:终于(34)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3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36)旷:空阔,宽阔。(37)俨然:整齐的样子。(38)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39)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金鸣狗叫的声音。 (40)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41)延:邀请。 (42)为:对,向。(43)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44)语云:告诉(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45)具:同“俱”,完全,详尽。(46)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47)既:已经,以后(48)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九、翻译下列句子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打渔为生。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3、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生长在小溪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纷纷扬扬。4、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很诧异眼前这一切。其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完那片桃林。5、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便是溪水的发源地,紧接着便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似的。6、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于是渔人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入。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7、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9、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犬吠的声音清晰可闻。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10、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是那样的悠闲那样的幸福,又是那样的自得其乐。 11、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中的人们见了渔人,竟然非常的惊奇诧异,问渔人从哪里来。12、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桃花源人的问题。桃花源的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13、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14、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再没有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就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们隔绝了。1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1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17、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住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18、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19、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并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20、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21、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十、知识迁移1、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渔人初见桃花林的感受的语句是: 渔人甚异之3、渔人初到桃花源的感受是: 豁然开朗4、侧面写出桃花源不易被发现的原因是:初级狭,才通人。 5、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写桃花源内人们生活恬适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9、根据写桃花源的故事人们得出了一个至今沿用的一个成语是:世外桃源10、写桃花源的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十一、重要语句的理解与赏析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的美有何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花源的神秘美丽做铺垫。2、第二文字描写了乡间图景,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写?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们生活:自由快乐3、文中第二段写:“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哲理且得到那些人生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你想要成材一定要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最终你才回站在成功的彼岸。4、第三段主要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写了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良好风尚,还写了村人自叙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的经过。5、在第三段中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认为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 为桃花源的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太长,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大而感叹,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饱受战乱的蹂躏、社会黑暗、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感到惋惜。6、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们嘱咐渔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是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桃花源,他们自己现行的生活感到很满足,想永远过着这种没有硝烟、没有战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自由快乐、幸福安宁的生活。7、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作者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环境美好祥和、没有硝烟、没有战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自由快乐、幸福安宁的理想社会。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四)阅读(甲 )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24. 解释颖脱不羁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束缚,约束 停止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27.翻译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27.只要懂得其中乐趣,何必非要(在琴上)抚出美妙的音乐呢?(2分)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12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14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1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3分) 12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禄为耕。 13第一句是反映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仍,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从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叮咛,如与“外人道”,这块静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5围绕“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赋役沉重,民不聊生;从陶渊明追求无富无贵,无君无臣的社会思想,少有大济苍生之愿望,现实的黑暗使他难以施展其志,只能是憧憬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来考虑即可。(3分)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4分)【甲文】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 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 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6C7A8B9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甲】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子之哭也: 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后遂无问津者。余有版本写作“馀”。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 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要:_ (2)欣然规往规: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翻译:_ (2)便扶向路翻译:_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答:_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5-9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 和 6. 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7.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9.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1翻译下面句子。(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2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13(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四、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14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芳草鲜美( ) 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寻病终( )16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17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18 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1 D 2(l)邀请 (2)计划;打算 3(1)仅容一个人通过。 ! (2就顺原路回去。4.答案要点: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祧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5.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6.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7.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9.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10(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11(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2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13共同之处: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4晋代(东晋)陶渊明15鲜艳美丽整齐的样子沿、顺着随即,不久16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17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18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并、咸、皆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不知有汉)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丢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关联词。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走完。尽到头。【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与世隔绝 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品推广合同
- 工程私人协议合同范本
- 建材购货合同范本简易
- 小产权借款合同范本
- 社区医院劳务合同范本
- 潍坊劳务用工合同范本
- 网页制作定制合同范本
- 影楼员工入股合同范本
- 统借统还借款合同范本
- 矿山资质转让合同范本
- 土地复垦方案范本
- T-CRHA 089-2024 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 黄豆苷元药理作用研究-深度研究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信人工智能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机器人焊接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CNAS-CL01:201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 中考名著《唐诗三百首》习题集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施工期间交通导行方案
- 《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技术导则》(T-CSF 001-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