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现象浅析.doc_第1页
机会成本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现象浅析.doc_第2页
机会成本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现象浅析.doc_第3页
机会成本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现象浅析.doc_第4页
机会成本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现象浅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会成本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考研现象浅析胡安妮(安徽师范大学 财务管理专业 ,安徽芜湖,241003)关键词:女大学生; 考研; 机会成本; 性别歧视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变得十分普遍。与此同时,“考研”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愈演愈烈的考研也成为继高考之后全国性第二大考。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女生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女大学生考研除了一些基本因素之外,还有特殊的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推动。本文从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出发,比较女大学生考研和就业的成本,希望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或是考研时可以理性选择。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 (2007) Analyses of Opportunity Cost of Coednas Tak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HU Anni(Depart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hina)Keywords:coednas; taking postgraduate; opportunity cost; sexual discrimination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its difficult for undergraduates to get a job.Meanwhile,Tak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 becomes common.more and more coednas choose to Tak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 owing to special social and personal pare Taking Postgraduate Entrance with employment,then ,help coednas make rational choice.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普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大学生本科学历日益普遍,就业难问题也由此滋生。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大多数考生并不是很关心所报专业是否对口,只要院校不太差,他们也不排斥通过调剂读研,部分考生甚至只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将考研作为不找工作的借口。无论对考研是褒是贬,愈演愈烈的“考研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女大学生更是考研大军中的主力,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数176万,女生比男生多4万余人;成人本专科一共583万,女生超出男生50多万。女大学生之所以选择考研,除了一些基本因素就业难、从众心理等,但其背后隐藏着很多无奈,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又有复杂的个体原因。本文从这两个因素出发意在讨论女大学生考研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原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而在本文中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女大学生如果不选择考研而把用在这方面耗用的时间和金钱等投入到工作中所获得的收益。时间和金钱是考研的显性机会成本,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女大学生考研的隐形成本,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胜女”也由此产生,越来越多高学历女性面临着恋爱婚姻难题。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考研的特殊动机和机会成本分析,希望可以给徘徊在就业和考研之间的女大学生一些参考,试图引起社会对女大学生教育、就业进一步关注,以使我国的女性教育能更上一层楼。一、女大学生考研的特殊动机 (一)就业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在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且是最突出的问题。许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公开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者“男性优先”在条件相同或是更优秀的情况下,很多女性仅仅是因为性别问题被企业拒之千里,这种情况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更是经常发生。调查资料显示,在城镇居民工资收入中,女性整体收入只有男性的71%;而在乡村,这个比例更低,只有59%。在科技、教育、卫生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中,就同等职位而言,女性的工资只有男性的80%至90%。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有许多,除了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有女性自身心理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如在力量、速度等方面天生劣与男性。大部分用人单位不考虑女性是因为她们都承担着生育责任,而这份责任将耗去她们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或多或少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社会长期流行着“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社会更看重的是女性的家庭角色而不是社会工作角色,而女性也往往面临着家庭和职业的抉择,传统观念的冲击和就业的限制使很多女性被迫留在家中。 (二)、专业需求不均女大学生的择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从女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来看,她们大多偏向于人文社科类,如外语、财经等方面的专业,理工科类的专业鲜有女生问津,很多理工专业的女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她们在毕业后希望从事语言、经济、教育内工作,而这些工作领域早就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无疑加大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相对于普通高校,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有一定的优势。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中,就业情况良好的大部分都是名牌高校,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等自身实力的限制很难与其竞争,而这些院校的女生在就业方面更处于弱势。这无疑坚定了女大学生考研的决心,她们坚信只要冲进名牌大学行列,就业情况就会改观。 (三)、家庭原因受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独生子女家庭对教育期望较高相对地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较大。很多女大学生都说,“我父母尊重我的决定,只要我想考研,他们一定会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持我的,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思想已经逐渐被社会摈弃,女性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了保障。 (四)、自身原因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情感、尊重上的需求后,随后就是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当代女大学生渴望打破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她们崇尚自由,推崇人格独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多女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自我学习意识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冲淡,她们更加迷恋韩剧、逛淘宝。当身边的人纷纷选择考研,整日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日子虽然枯燥但生活充实。这些女生才意识到她们已经挥霍了大把的时间开始为未来着急,但她们的个性往往不成熟,对自己人生方向不明确从众心理强,也投入到考研大军中去。二、女大学生考研的机会成本对于一个女大学生来说,考研的机会成本既有显性机会成本时间、金钱等又有隐形机会成本婚姻、家庭等。本文正是从这两方面立意分析。女大学生考研的显性机会成本与男大学生相似,故本文所讨论的显性机会成本的对象是所有准备考研的大学生,不对性别加以区分。 (一)、显性机会成本 1、金钱考研的花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考研的准备阶段和研究生就读阶段。研究生考试的报名费一般在100元到200元之间,这相对于准备考试期间的费用根本不值一提。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多,相应的培训机构和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报班上课已经成为大学生考研的“必修课”。现在的考研培训班大体可以分为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点睛营。国内某一老牌考研培训班的招生简章上清楚地写到,如果从头上完所有的考研公共课程,考生将花费3420元。对于不用考数学的考生,学完政治和英语的全部课程也需要1940元。考生大多利用暑假上培训班,他们顶着近40度的高温,挤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听着刚下飞机的老师讲着课,听课效率日然不好,但为此他们却交着昂贵的学费。很多大学生追求考研效率,搬出宿舍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一年的房租两千多。还有一些昂贵的复习资料。对于考研心切的同学这些钱都是“花在了该花的地方”。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也不断变化。除了像网上报名、电子注册这样技术性的改革外,考试弱化初试的权重、强化复试地位,全面改革收费制度、取消“公费”、“自费”区别,这无疑加重了研究生读研负担。考研和读研一年支出表平均值(元)平均值(元)考研复习支出:资料费辅导班费信息咨询费合计6001200200200060012002002000公费生自费生读研支出: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其他合计01000220003500265008000100020000389632896上表是以安徽师范大学会计学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直接成本,表中数据位问卷调查得出。调查统计,大学毕业生就业后收入从2000元至8000元不等,企事业单位工资相对较低,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经验的丰富,工资仍在上涨。另外年终奖金大多都是几万,总的来说基本能满足生活所需。2、时间相对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不是那么明显,但无可否认的是时间在考研成本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到研究生读完大概需要4年,而这四年也是大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选择考研意味着放弃了很多在社会中才能碰到的机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斗志也越抹越平,4年足够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锻炼成职场达人。3、隐形机会成本(1)、就业尴尬处境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使性别歧视在当代的文明社会依旧严重。这种社会文化偏见直接影响了女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企业给女性提供的职位十分保守,根本不能满足女研究生的就业需求。相对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是导致女研究生就业尴尬的直接原因。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理性的,每个人在自身拥有的资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在努力降低成本,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企业和用人单位必然千方百计减少成本。同等条件下,女研究生的雇用成本高于男研究生。很多女大学生读完研究生已经26.27岁了,正值试婚生育年龄,实际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大大减少,与此同时我国劳动法又对女员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权利特殊保护,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女员工的退休时间早于男性,工作时间较短相应创造的价值较少。因此,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一般采用拒绝女研究生的方式来规避用人成本的增加。(2)婚恋难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类节目充斥中大银幕,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参加节目的女嘉宾不乏女研究生、女博士等高学历女性,高学历女性“婚恋难”直接端上了台面说话。网络上流行一句这样的话“女专科生是小龙女,女本科生是黄蓉、女研究生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更有人把高学历女性比作“第三人类”。位于社会金字塔上层的女研究生从人们心中的“精英群体”斗转直下。很多女大学生在考取研究生后,更加专心于学业,她们觉得这样研究生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考研时的辛苦。不知不觉中,年龄已经成为这些未婚或是没有男朋友的女研究生们在婚恋中的最大门槛。与本科女生相比,日益增加的年龄和家庭压力使女研究生在选择对象时更加理性,不再抱有“玩玩看”、“走一步看一步”的恋爱观念,她们更喜欢在恋爱中找到人生的归宿。女研究生是顶着“高文凭”的特殊群体,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更具有发展眼光。与身高、年龄、收入、家庭等外在因素相比,她们更看重对方的人品和发展潜力,更愿意和对方一起奋斗。固然,她们的择偶标准是理性,结果往往是“低不成高不就”环顾四周这些优秀男人不是为人夫就是名花有主,而年龄大、学历高的女大学生并不被男性看好。三、结论考研是把双刃剑,女大学生在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时需要理性地权衡两者的利与弊,除了一些基本的因素,女大学生还必须考虑到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特别是高学历女性在社会上的尴尬处境。因此笔者认为,女大学生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就业指导下结合自身条件理性做出选择。参考文献1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美)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玛丽库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