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修改苍南县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 -修改苍南县马站镇人民政府 二OO九年五月规划编制单位及人员规划单位:苍南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证书号:丙2570308规划设计项目号:G1-04-09项目审核:刘维团 副院长 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苏少锋 注册规划师项目参加:苏少锋 注册规划师薛纪蒙 城市规划师前 言随着苍南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马站镇行政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多年来,由于受到马站镇道路和天然屏障的影响,马站镇与苍南县北部经济发达地区联系较弱。目前,78省道改建工程的动工,环海公路的开通,以及东海大道的选线从马站以东经过,这几条交通干线的建设将使马站镇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马站新区沿78省道而建,如何规划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新区并形成具有完善生活配套和商业服务的城镇中心,更好地承担对外交通、旅游接待的功能,是马站新区面临的新的挑战,因此也迫切需要有各类详细规划来指导建设。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由于农田保护、民宅审批、土地紧张等原因,需要对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确定的新区部分道路、用地功能、面积等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对马站新区的建设作出指导。第一部分 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镇域规划第三章 城镇性质和规模第四章 城镇形态结构和用地布局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六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 防灾与及环卫规划第八章 景观环境规划第九章 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第十章 规划实施第十一章 附则附: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修改会审会议纪要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修改作为苍南县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正本的修改本进行报批。本修改本针对正本所修改章节以本修改本为准(修改部分加下划线表示),本修改本条款一一对应总规正本,略过的条款按照正本。第二条 本修改本与正本未修改部分均是马站镇城镇范围内城镇建设指令性文件,马站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正本与修改本。第三条 正本与修改本自批准之日起,由马站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四条 规划依据原条文: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5、2000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苍南县城镇体系规划;6、苍南县城乡规划设计室1993年编制的苍南县马站镇总体规划;7、周边城镇总体规划;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0、1998年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编制的浙江省苍南县马站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11、马站镇土地利用规划;12、浙江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于2005年编制的78省道(水霞线)改建工程路线平面图;13、其他国家规范、法规及相关规范。修改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2007.5.1);5、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成果);6、苍南县马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7、苍南县马站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8、1998年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编制的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第五条规划原则(按原条文)1第六条 规划目标(按原条文)第七条 规划年限(按原条文)第八条 规划区范围(按原条文)第九条规划层次(按原条文)第十条适用范围(按原条文)第二章 镇域规划第十一条镇域规划原则(按原条文)第十二条镇域规划(按原条文)第三章 城镇性质和规模第十三条 城镇性质(按原条文)马站镇的城镇性质为:苍南县南部中心城镇,马站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生态型旅游城镇。第十四条 人口规模(按原条文)1马站镇域近期人口规模为35000人,远期人口规模为 40000人。2马站镇区人口规模近期为21000人,远期为30000人。3城镇化水平近期为60%,远期为75%。第十五条 城镇用地规模(按原条文)马站镇城镇建设用地,近期为178.30公顷,远期为259.87公顷。第四章 城镇形态结构和用地布局第十六条 土地适用性评价(按原条文)根据马站镇的用地条件、可以分为二类:一类建设用地:建成区地势较高,一般不受洪水淹没,地基承载力也较高,建设条件最好。二类建设用地:指为建成区东、南方向的用地,地势较建成区低,现状为农田、需要一定的工程处理方可成为建设用地。第十七条城镇发展方向(按原条文)第十八条城镇形态结构(按原条文)根据马站镇用地特点,确定城镇用地为“团状”结构形态,并且以霞峰山为中心,呈扇形发展态势。远景城镇用地布局分为四片,分别为中心片、老城片、西南片及东南片,形成“两心四片”的用地布局结构形态。第十九条居住用地规划(按原条文)第二十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原条文:1、规划将镇行政办公迁到城镇中心区,原镇行政办公区另作他用。 2、结合城镇现状商业布局,规划沿迎宾路、朝阳路西段两侧及镇政府南面布置商业街;3、规划在南新东路以东、北兴街以北布置一座综合农贸市场,用地面积为2.06ha;4、规划在中心片镇行政办公中心以东布置一处文体中心用地,用地面积为2.83ha;5、在镇政府以东规划布置医院用地,面积2.57ha,原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调整为社区医疗卫生用地。修改为:1、规划将镇行政办公迁到城镇中心区,原镇行政办公区另作他用; 2、结合城镇现状商业规划沿建新路、朝阳路西段两侧布置商业街,在城镇新区镇政府至府前路与78省道交叉口段规划新区商业街;3、规划在南新东路以东、北兴街以北布置一座综合农贸市场,用地面积为1.2ha;4、规划在中心片镇行政办公中心以东布置一处文体中心用地,用地面积为2.83ha;5、在朝阳东路与蒲峰河所围合的三角地块规划布置医院用地,面积2.48ha,原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调整为社区医疗卫生用地。第二十一条 工业用地规划原条文:近期将对企业采取迁移、控制、改造,原则上控制原工业用地发发展,并近远期相结合,将原工业用地结合周边用地情况、合理开发建设。本镇以特色农业为主,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深加工,改变现状工业就近布置生产状况,鼓励联合发展、将生产的功能逐渐置换到工业区内,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 工业园区用地布置于城镇规划区东南面,朝阳东路以南蒲峰河以东,居于河流的下游方向,工业区西面安排居住用地提供工业区生活配套服务。由于本镇工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区以安排一类工业为主;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良好投资环境。工业区总用地面积24.60ha。修改为:近期将对企业采取迁移、控制、改造,原则上控制原工业用地发发展,并近远期相结合,将原工业用地结合周边用地情况、合理开发建设。本镇以特色农业为主,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特色农产品的加工、深加工,改变现状工业就近布置生产状况,鼓励联合发展、将生产的功能逐渐置换到工业区内,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工业园区用地布置于城镇规划区东南面,由纬一路、78省道、蒲门路及河流所围合的地块,工业区西面及北面安排居住用地提供工业区生活配套服务。由于本镇工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区以安排一类工业为主;完善基础设施,形成良好投资环境。工业区总用地面积20.60ha。第二十二条 仓储用地(按原条文)第二十三条 绿地用地规划(按原条文)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二十四条 对外交通规划原条文:1、对外交通道路规划对水霞线进行改道,将水霞线改道至城镇的东北侧,即从矾山南堡开挖鹤顶山隧道经铁场从城镇东北侧经过再往南最终至霞关镇;保留原有公路即从矾山至马站段并从霞峰山以南接至水霞线新线沿浦段。规划要求78省道(水霞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2、汽车站规划在朝阳东路与78省道的交叉处东北侧安排一座汽车站,保留现状两个车站,远期作为社会公共停车场,并在塔桥路与府前路交叉口增设一处社会停车场。修改为:1、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东海大道)是温州市未来东部交通网络的主干线,也是温州市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规划在苍南县域考虑从苍南的龙港、芦浦、舥艚、钱库、金乡、龙沙、马站与福建的高速公路网相连。根据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的初步方案进行78省道与其互通的示意,但是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建设费用较高,实施难度较大,目前尚未最后定线。2、对外交通道路(按原条文)3、汽车站(按原条文)第二十五条 道路广场规划原条文:1、道路等级规划确定城镇道路为两个等级,分别为城镇干路、城镇次干路和支路、步行街。城镇干道道路红线控制在20至32米,次干道红线控制16米,支路红线控制为10至12米,步行街道路红线控制在10至20米。2、道路规划根据道路性质和红线宽度,确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城镇干道建筑后退红线5-8米,朝阳东路、南新东路景观大道后退10米,次干道建筑后退红线2-5米,支路、步行道建筑后退红线1-2米。城镇道路等级分类表道路等级红线宽度道路名称城镇景观大道32米南新东路、朝阳东路城镇主干路20-30米府前路(府前东路、府前西路)、南新街城镇次干路16米经一路、塔桥路、蒲中路、迎宾路、金丰路、纬一路、纬二路、府后街、北兴街、镇东路支路10-12米经二路、经三路、南新西路、纬三路、校前路、河滨西路、河滨东路、纬四路、镇西路步行街10-20米建新路、朝阳街西段、广场路3、桥梁规划规划保留该三座现状大桥,但需进行改造,增加其断面宽度与道路相一致;另将在老城区组团与西南组团之间新建两座大桥,以连接蒲峰河两侧用地;在东片新建三座桥梁、以连接中心区组团和东南组团之间以及居住和工业之间的用地。城镇道路一览表路 名现状宽度(M)规划红线宽度M后退红线距离M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面积M2备 注纬一路165119360次干路府后街1651117856次干路府前路301014113550主干路北兴街81651124736次干路建新路510273470步行道朝阳街西段810274160步行道广场路2022960步行道朝阳东路832101527840景观大道纬二路1651111904次干路校前路510271830支路河滨西路10274410支路河滨东路10279110支路南新街82051427240主干路纬三路10277440支路纬四路12378220支路经一路165119440次干路经二路12376360支路经三路12374440支路镇东路165118064次干路镇西路123710368支路南新东路32101523776景观大道塔桥路165118720次干路蒲中路165116880次干路迎宾路8165116016次干路南新西路8123712060支路金丰路61651117040次干路蒲门路2451459256过境路改后78省道辅道3015933334含省道总面积为71430M2合 计4768804、停车场规划在老城区组团、中心区组团各设置一座停车场,原马站车站、霞关车站近期作为汽车站;远期改为社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为1.21ha。5、广场规划安排两个广场,一个为镇行政办公中心南侧的市民广场;另一个为位于迎宾路与朝阳路交叉口一侧的休闲广场。用地总面积为0.68ha。修改为:1、道路等级规划确定城镇道路为两个等级,分别为城镇干路、城镇次干路和支路、步行街。城镇干道道路红线控制在20至32米,次干道红线控制16米,支路红线控制为10至12米,步行街道路红线控制在10至20米。2、道路规划根据道路性质和红线宽度,确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城镇干道建筑后退红线5-8米,次干道建筑后退红线2-5米,支路、步行道建筑后退红线1-2米。朝阳东路、南新东路作为城镇主干道进行控制和后退,不设置10米的景观带。改变府前路与府前东路的R500转弯的连接形式,将府前路、府前东路分别向东、北延伸至78省道,并与78省道形成一个标志性的过境公路入城口。城镇道路等级分类表道路等级红线宽度道路名称城镇景观大道32米南新东路、朝阳东路城镇主干路20-30米府前路(府前东路、府前西路)、南新街城镇次干路16米经一路、塔桥路、蒲中路、迎宾路、金丰路、纬一路、纬二路、府后街、北兴街、镇东路支路10-12米经二路、经三路、南新西路、纬三路、校前路、河滨西路、河滨东路、纬四路、镇西路步行街10-20米建新路、朝阳街西段、广场路城镇主要道路规划一览表路 名现状宽度(M)规划红线宽度M后退红线距离M机动车道宽度M道路面积M2备注纬一路165119360次干路府后街1651117856次干路府前路301014113550主干路北兴街81651124736次干路建新路510273470步行道朝阳街西段810274160步行道广场路2022960步行道朝阳东路832101527840主干路纬二路1651111904次干路校前路510271830支路河滨西路10274410支路河滨东路10279110支路南新街82051427240主干路纬三路10277440支路纬四路12378220支路经一路165119440次干路经二路12376360支路经三路12374440支路镇东路165118064次干路镇西路123710368支路南新东路32101523776主干路塔桥路165118720次干路蒲中路165116880次干路迎宾路8165116016次干路南新西路8123712060支路金丰路61651117040次干路蒲门路2451459256过境路改后78省道辅道3015933334含省道总面积为71430M2合 计4768803、桥梁规划规划保留该三座现状大桥,但需进行改造,增加其断面宽度与道路相一致;另将在老城区组团与西南组团之间新建两座大桥,以连接蒲峰河两侧用地;在东片新建三座桥梁、以连接中心区组团和东南组团之间以及居住和工业之间的用地。4、停车场规划在府前路与金丰路交叉口、迎宾路、朝阳路与南新东路交叉口各设置一座社会停车场,原马站车站、霞关车站近期作为汽车站;远期改为社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为0.98ha。5、广场规划安排两个广场,一个为镇行政办公中心用地内的市民广场;另一个为位于迎宾路与朝阳路交叉口一侧的休闲广场。用地总面积为0.68ha。第六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二十六条 至 第三十四条(按原条文)。第七章 防灾及环卫规划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九条(按原条文)。第八章 景观环境规划第四十条 至 第四十一条 (按原条文)。第九章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第四十二条城镇规划用地汇总表(按原条文)城镇规划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公顷)占城镇总用地比例(%)1城镇规划总用地353.131002城镇建设用地259.8773.63水域和其它用地93.2626.4其中水域11.51控制用地23.77山体57.98第四十三条 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原条文: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城镇建设用地(%)人均(m2/人)现状规划近期规划远期现状规划近期规划远期现状规划近期规划远期1R居住用地64.9279.58114.5386.844.6344.0846.937.9038.182C公共设施用地3.9620.3926.415.311.4410.162.869.718.803M工业用地1.225.6024.621.633.159.470.882.678.214W仓储用地0.36/0.930.48/0.360.260.315T对外交通用地0.251.331.330.340.750.510.180.630.446S道路广场用地3.8550.6066.125.1528.3825.442.7824.0922.04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11.031.280.30.620.4900.490.438G绿 地019.6824.65011.039.499.378.22合计城镇建设用地74.77178.30259.8710010010054.084.8686.19备注:2002年末现状城镇人口13840人;2007年规划城镇人口2. 1万人;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3万人。修改为: 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人均(平方米/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居住用地64.92119.1986.845.8746.939.732C公共设施用地3.9625.655.39.872.868.553M工业用地1.2220.621.637.930.886.874W仓储用地0.360.930.480.360.260.315T对外交通用地0.251.330.340.510.180.446S道路广场用地3.8566.225.1525.482.7822.07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211.280.30.4900.438G绿地024.6509.498.22合计城镇建设用地74.77259.8710010054.086.19备注:2002年底现状城镇人口1.38万人 2020年底规划城镇人口3.0万人第十章 规划实施第四十四条实施策略(按原条文)第十一章附则第四十五条(按原条文)第四十六条原条文: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上版城镇总体规划同时废止。修改为:本修改作为苍南县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的修改本上报县人民政府审批,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第二部分 说明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项目概况第三章 现状分析及实施情况第四章 规划修改分析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一章 总 则1.1编制背景苍南县马站城镇总体规划(2005-2020)编制工作起于2003年,2003年8月形成马站镇总体规划的方案,后因78省道改建工程的影响及其未能确定走向,本规划只好顺延。2005年上半年78省道改建工程得到确定后,2005年提交最终成果。时隔四年,各种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变化,为了更科学地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受马站镇人民政府委托,着手对本总体规划作局部修改,及对修改方案进行研究论证。1.2修改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3、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2007.5.1);5、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成果);6、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7、苍南县马站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8、1998年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编制的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11、新78省道及马站城区部分1:500实测地形图。1.3修改规划原则1、规划调整要考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保证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空间和弹性;避免一些用地(如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和历史文化资源等)被市场经济发展所侵占。2、规划调整要重点考虑影响城市百年发展大计的重大基础设施安排,比如78省道等。3、规划调整要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理念。4、规划调整必须要有动态发展性,以适应马站镇农业产业和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5、要考虑不仅解决城市合理空间布局问题,更要研究规划实施问题和政策保障问题。第二章 项目概况2.1项目区位马站镇位于浙江省苍南县距县城28.5公里处,界于北纬2714-2718,东经12025-12031。陆地总面积为36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地总面积的1/35。马站镇行政区下设马站、城门、魁里三个办事处,24个村(居), 其中马站: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城门6个行政村,魁里:8个行政村。2002年底,总人口达28961人。镇域分为马站、城门、魁里三片,马站片包括:马站村、闸桥头村、桥头村、后砚村、下峰村、金山村、凤山村、山边村8个行政村。蒲中和南新两个居委会,现状总人口15645人,为马站镇政府所在地。城门中包括:城门村、棋盘村、下屿村、西边村、车岭村、大门洋村6个行政村,现状人口6356人。魁里片包括顶魁村、中魁村、下魁村、小姑村、中姑村五个行政村,现状人口4987人。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马站办事处的马站村、闸桥头村、桥头村、后屿村、下峰村、金山村、凤山村、山边村8个行政村和蒲中居南新居2个居委会以及魁里办事处的中姑村、小姑村2个行政村的一部分用地。城镇规划区总面积为353.13ha,城镇建设用地约为259.87ha。规划重点是:确定城镇性质,统筹安排职能分工,统一规划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及协调环境保护等内容。2.2用地规划情况城镇的主导职能确定城镇的性质。马站镇的城镇性质为:苍南县南部中心城镇,马站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生态型旅游城镇。至2020年预测镇区人口规模为30000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59.87公顷。城镇总体规划确定马站城镇用地以“团状”发展,并且以霞峰山为中心,呈扇形发展的结构形态。远景城镇用地布局分为四片(描述为四组团),分别为中心片、老城片、西南片及东南片,形成“两心四片”的用地布局结构形态。“两心”是指以老城商业街为中心形成的老城商业区服务中心和新城由行政、文化、商业形成的城镇新中心。“四片”是指中心片以行政、文化、商业和居住为主体的新的城镇中心区,老城片是指老城商业街以及周边地块,结合老城改造,形成以商业居住为主的片区。西南片以居住及行政办公服务为主,东南片是以工业区为主,居住生活配套为辅的片区。城镇发展结构图第三章现状分析及实施情况3.1新78省道随着新78省道2005年3月正式开工,到2009年初,多数路段已经完成了路基建设,四条隧道全部贯通,路面工程已经进场。马站-赤溪公路相交处起至鹤顶山隧道路段已经举行了试通车。由于马站总规编制的时候,78省道尚处于前期阶段,作为过境公路与城镇的衔接等问题还非常感性、不直观,随着78省道的建成通车方显出该公路对于城镇发展的重要地位,营造合理的78省道与城镇的衔接,对于78省道与城镇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3.2县域总体规划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树立城乡空间资源管治的理念,打破城乡分割,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同时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在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南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1月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苍南县域总体规划。至2009年3月,该规划已经提交报批成果。县域总体规划作为苍南县马站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的上位规划,此次修改需要对县域总规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3.3基础测绘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马站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马站镇新区范围内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地形图实测并深入现场堪察,以及进行群众调查,发现原来基于航测地形图而设计的总体规划的部分地块与道路具有相对的不合理性,实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需要作优化。3.4总规实施情况苍南县马站城镇总体规划(2003-2020)于2006年通过专家评审会,会审对总规提出修改意见,我院根据会议纪要修改完善提交了总体规划成果。之后,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符合马站镇实际情况,对马站镇城乡发展与布局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规划与实施有序、健康推进该轮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通过区域分析和现状发展条件评价,在县域城镇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根据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模式与布局框架,对镇域各乡村的人口、用地规模、用地布局方向与结构进行了引导与控制,全镇各级乡村的开发建设在镇域整体框架下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发展缓慢经过了近年来的发展,马站镇的经济、规模有了一定的提高。城镇建设方面编制了马站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山脱贫安置小区规划等。2008年后,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行,使未经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建设活动基本停滞。第四章规划修改分析4.1规划修改缘由1、随着78省道的定位建设,马站镇的城镇道路框架相继形成,城镇道路与78省道的衔接的问题突显。原规划道路仅有两条尽端式的南新东路和朝阳东路与78省道相连接,造成城镇内部各部位与78省道的交通联系不够便捷,无法体现出依省道而建的城镇的交通优势。反之,从78省道来看,城镇无一方便、开敞的契入口,无法突出城镇的风貌与胸怀,从而不能更好了吸引过往的商客。 调整区域的现状图2、78省道的定位相对马站镇而言是属于上层次的规划,马站镇总体规划不可对其进行更改,因此不可避免会造成城镇一些道路与78省道在走向上的不和谐,原规划为迎合78省道的走向,城镇内部在靠近78省道边的府前路与府前东路进行大半径的转弯,造成转弯段与横向道路形成锐交角。从原用地规划图上可以看出南新东路、朝阳东路与78省道所围合的区域内几乎所有地块都呈不规则形状,这样不利于地块的日后利用。3、原总体规划中府前路由府前西路、府前路与府前东路三段组成,贯穿整个马站镇区,是一条举足轻重的城镇主干道,但在与78省道的联系上体现不出其重要地位。4.2规划修改内容在78省道不可避免地城镇道路形成锐交角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城镇内部道路的处理来尽量弥补,因此本次规划调整的焦点就是如何将城镇主干道与78道省进行衔接,以及路网调整导致的相关地块的变动。1、调整部位调整一:是对府前路与78省道如何进行衔接的调整,以及道路调整所辐射到的周边地块的相应调整。调整二:医疗卫生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调整三:工业用地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和居住用地。具体调整位置如下图:2、调整方案(1)府前路的调整:改变府前路与府前东路的R500转弯的连接形式,将府前路、府前东路分别向东、北延伸至78省道,并与78省道形成一个标志性的过境公路入城口。道路调整后导致了原道路转弯段两侧的用地地块格局的变化,按新的道路走向及用地现状重新安排用地功能和地块面积。 (2)医疗卫生用地移到朝阳东路和府前东路交叉口东南面的沿河地块,用地面积由2.57公顷降为2.48公顷。原地块规划为居住用地。(3)调整三是将朝阳东路、78省道及蒲峰河所围合工业用地地块调整为医疗卫生用地和居住用地。4.3规划修改分析此次调整涉及到马站新区多个地块,但焦点所在是原规划中的府前路与78省道的衔接问题,由于涉及到公众利益、城市布局调整及审批等多方面,有必要对调整后的影响作出评估。1、府前路与78省道交叉口调整分析马站镇政府委托上海理工大学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系统研究所进行“府前路与78省道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规划与评估工作。以苍南县县域总体规划、马站镇城镇总体规划、78省道改建规划和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为依据,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要求,在马站城镇交通量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交叉口平面和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评价指标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定性交叉口通行能力差优中环岛景观差优优辅道利用差优中交通组织顺畅差中优机非混行大小小车辆绕行距离小中大对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制作卡通课件
- 咖啡书吧设计
- 读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有感
- 2025屋顶保温涂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公寓楼外墙翻新合同
-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西南民族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2025担保合同范本模板
- 2025护栏安装合同模板
- 2024-2025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024)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IT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 GB/T 4326-2006非本征半导体单晶霍尔迁移率和霍尔系数测量方法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GCP培训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乒乓球社团活动记录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 数据结构-第6章-图课件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150题(含答案)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 皮内针讲课课件
-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准入申请审批表
- 提高钢柱安装垂直度合格率QC成果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