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策研究-以华坪县通达乡例.doc_第1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策研究-以华坪县通达乡例.doc_第2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策研究-以华坪县通达乡例.doc_第3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策研究-以华坪县通达乡例.doc_第4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策研究-以华坪县通达乡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策研究 以华坪县通达乡例任顺湘(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07级 昆明 650224)摘 要:金融危机致使我国出口深受打击,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引起重视。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的消费市场为研究对象,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从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分析通达乡农村消费市场现状。从中得出影响消费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是:收入低,收入差距大,未来预期不确定,消费环境差,消费观念落后等。针对这些情况,得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农民收入;华坪县通达乡Strategies developed consumer markets in rural areas - accessible to rural patients HUAPING CountyRen Shunxiang(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07 KUNMING 650224)Abstract: L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hit Chinas exports,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s the troika, one of the growing consumer demand attention. Rural consumption market starts to become Chinas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is paper,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Yunnan Province in Western Huaping County accessible for the rural consumer market study,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spending power,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rural accessibility status of the rural consumer market. Drawn from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consumer market due to: low income, income disparities, uncertain future expectations, consumer environment is poor, backward concept of consumption. For these situations, come to the idea of developing the rural consumer market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rural consumer market; farmers income; Huaping County Rural accessibility 字典前 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首先得益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各界的共识。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由于我国政府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稳定在15%左右,且城镇居民的生存消费和享受消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受住房、医疗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制度变迁的影响,短期内已不可能迅速提高消费需求。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1。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等,帮助农民增收,刺激农村居民消费,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依然不足,消费率依然偏低并呈下降趋势2。本文将以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消费不足的现状和原因,探求扩大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1调查概况调查背景:三农问题是目前全国关注的热点,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显得更加重要,而农村消费市场又是消费中的一块大蛋糕,同时,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低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消费不足有切身体会。 调查目的:了解通达乡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现状,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消费意向,并为当地政府制定农村政策提供参考。调查对象:通达村、丁王村、白姑河村、维新村、双龙村。访问方式:按配额抽取分配样本比例,调查户数占总户数的19.88%,由我本人完成30份,其余为在乡镇府工作的姐姐在人口普查过程中顺便完成。调查方法与样本量:调查样本的选择是采取抽样的方法,发放样本100份。通达村、丁王村、白姑河村、维新村、双龙村的样本比例为1.921.82.12.2。最后,问卷回收87份,有效问卷84份。问卷结构: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的收入状况。被调查者的生产生活支出状况(包括生产性支出、生活消费支出)。调查时间:2010年8月10日至2010年11月30日。2 通达乡概况2.1 华坪县通达乡人文经济概况 通达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西部,全乡有通达村、丁王村、白姑河村、维新村、双龙村5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总户数1988户,8222人,有劳动力4631个,有傈僳、彝、傣、回、纳西、普米等少数民族614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3.6%,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农民收入主要以核桃、烤烟、畜牧、柑橘等,比较全国,该地区农民纯收入偏低,收入低严重制约农民生活水平。境内有煤、花岗石、石膏等矿产资源,有煤矿3个。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建电站3座,装机容量828 0千瓦。全乡总耕地面积10394亩,其中水田3591.73亩,占26.6%,旱地有7496亩,占73.4%,人均耕地1.22亩。2010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3510万元,农业总产值3165万元,工业总产值101万元,其它收入217万元,粮食总产量3069.9吨,农民人均有粮381公斤,人均纯收入2320元。完成财政收入128万元,支出95.57万元.表1 2010年通达乡农民年收入单位:元收入5000以下5000-90009000-1300013000-1700017000-2100021000以上户数5469373830117825比例()2.734.8537.1215.148.951.26注: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 表2 通达乡、华坪县城市人均纯收入及支出情况单位:元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通达乡人均纯收入19892139249428503320华坪县人均纯收入28603056396042894650通达乡人均支出10201350165828402040华坪县人均支出46526550789689639550注:数据来源华坪县统计年签和全国统计年签表3 近五年通达乡及全国农民储蓄额变动趋势单位:元 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通达乡人均储蓄865936115314201588全国农村人均储蓄34603996400046205863注: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3 通达乡消费市场现状3.1 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来看3.3.1 收入水平总体偏低,消费能力不强(1) 农民收入水平低。表1反映出,通达乡农民年收入在5 00013 000元以上的占71.97%,表明多数农户已摆脱贫困,处于温饱型生活状态,并积极向小康迈进,同时仍有2.7%的农户年收入在5 000元以内,处在贫困线以下;25.33%收入在13000元以上,处小康以上生活水平。处温饱生活村民比例太大,总体上降低了消费能力,农民除去衣食开支后,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消费品。 (2) 消费能力总体比较低 表3反映出,从2006年以来该地农民储蓄额的变动趋势分析,储蓄额的逐年攀升,说明了该地农民的消费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但和全国农村人均储蓄比较,只占全国农村水平25%,反映出当低收入低,人均储蓄不足,严重影响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能力总体比较低。3.3.2 农村消费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出现消费断层。表2中,收入17000元以上的占10.21%,属于农村中的富裕阶层,是消费的主体,但其消费毕竟有限,而大部分低收入农户由于购买力不足,很难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二是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表二中可看出,通达乡与全国农村人均收入相差很大,平均只占四分之一,同时也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3.2 从村民消费结构来看表 4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情况一览表单位:元项目消费总支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其他人均消费2040800160300180203220177比例100%39.23%10%15.47%8.82%10%10.83%8.8%注: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表5 家用电器、通讯工具及交通工具拥有情况单位:元电视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电脑移动电话有线电话骡马三轮车摩托车汽车全乡拥有量209216201230126539169470056126026拥有率100%77.4%58.8%0.57%79.4%8.1%99%2.68%60%1.2%注: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3.2.1 消费结构基本完成了由贫困型向温饱型的转变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消费者收入水平或一国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国依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档次是: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 -59%为温饱,40% -49%为小康,30% -39%为富裕, 30%以下为最富裕3。根据统计情况,2010年通达乡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见表6。农村居民家庭全年人均支出仅为2040元,占人均年收入的91.92%,从食品消费支出看, 恩格尔系数依然很大,食品和衣着支出占总支出49.23%。表明通达乡农村居民基本完成由“贫困型”向“温饱型”的全面跨越。3.2.2 家庭日用品消费步入普及化,机动车市场潜力大从家用电器、通讯工具及交通工具方面来看,调查结果显示洗衣机、冰箱的普及率过半(见表7),电视的普及率已达100%,通讯工具拥有率也很高,家庭日用品消费步入普及化。交通工具比较缺乏。由于地处山区,交通工具主要以骡马驮运为主,只有部分家庭拥有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全乡只有与县城连接的一条柏油路,乡与各行政村之间都是陡峭的山路,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全乡机动车拥有量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广,机动车市场有很大潜力。3.2.3 服务性消费比重有所增加2010年,通达乡居民服务性支出757元,同比增长22%,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29.6%。一是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增幅较大。2010年,农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95元,同比增长19.3%,占消费总支出的11.56%。但其中学杂费占很大比重,用于休闲娱乐的较少。二是通讯消费成为农民消费新亮点。随着农村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农民人均通讯费也随之迅速增加。2010年,交通及通讯支出143元。教育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仅次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之后,排在第三位,教育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开支项目。目前当地小学、初中已全面取消学杂费、课本费,学生均补助生活费300元/年,所以教育消费高的主要原因来自国家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在给更多勤奋农村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也给农户家庭造成了巨额学杂费和生活费的负担。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消费比例较高,由于医疗药品的费用过高,农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已全面铺开,但个人承担的还占大部分,大病医疗封顶为5 000元,这也构成农民较大的负担。农村家庭住宅配套设施欠缺。从被调查的农户家庭来看,虽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但大部分家庭住宅里没有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婚事丧葬消费开支仍是重要的支出项目,且有增长趋势,尤其是青年结婚的消费。据调查,每对青年结婚要消费4万元,主要是购置各种家用电器、服装和家具等。3.3 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来看3.3.1 以实惠性消费为主,具有价格敏感性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信贷渠道不畅通,农民生产生活资金完全靠自我积累。受自有资金的限制,农村居民仍以实惠型消费为主,对商品价格较为敏感,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概念性、奢侈性产品基本没有市场4。3.3.2 实物性消费下降,货币性消费增加快19782010年,农村居民货币化消费量约增长了56倍,年均增长1.9倍。与此同时,商品性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快速上升。1978年,农民货币性消费仅占全部生活消费的41.05%,2010年高达83.67%,比1978年增加了4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来持续保持在80%左右的较高水平5。3.3.3 物质性消费多,精神性消费少由于农村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匮乏,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文化、休闲、娱乐极为单调,农民大部分休闲时间用来吃喝、打牌和看电视。4 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图1 消费需求函数4.1 农民收入低是主要因素在凯恩斯理论假定中,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将收入假定为影响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这足以说明收入在消费市场开发中的重要性。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6。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收入低必定影响消费,而消费不足,供过于求,使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降低就更加没有能力消费。4.2 收入水平差距大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函数。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量对总收入量之比,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之比。简称APC,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1.5/2)。它是与积累倾向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从长期看,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因而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服从于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即:MPC=C/Y。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APC和MPC的变化有如下基本规律7: (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APC递减),并且越来越小(MPC递减)。APC和MPC递减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规律之一。(2)MPC是消费曲线C= C0+bY的斜率,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但是长期来看,消费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3)APCMPC,从表10-1中的APC和MPC数字对比可以看到这一点。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0。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凯恩斯的消费倾向表明,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会使居民的整体消费倾向下降,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对农村居民来说,由受劳动力、经营者文化素质、家庭经营结构等农户内部因素以及价格、税收、区域性、转移收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收入差距很大。4.3 沉重的负担及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制约农民消费8 农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农业保险体系又不健全,农村居民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同时在我国缺乏面向农村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医疗设施与条件较差,卫生防疫与医疗保健落后,养老保险范围狭窄,农村居民几乎承担了自身所有的保障负担。所以不得不压缩即时消费,预留储蓄和现金以防备各种风险。4.4 消费环境不佳影响农民消费需求4.4.1农村消费市场网络亟待构建9 据统计,到2010年底,通达乡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仅有10个,所属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1个,而且根据农村的风俗,逢单数日才赶集,平日只有部分供销社才开门农村商业流通组织的不健全,加剧了农村市场购买力的分流,影响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4.4.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虽然全乡村村通了电,但电价昂贵;有90%的村能接收电视,但只能依靠卫星地面接收器接收电视信号;交通建设投入不足,全乡只有与县城连接的一条柏油路,其余均是土路。农民赶集费时费力,阻碍了消费。4.4.3鼓励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亟需到位 农民在购买农用机具、建房和供子女上学时,开销较大,需要国家消费政策的支持,但目前消费信贷在农村开展并不是很好。4.4.4农村市场秩序有待规范10 农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的现象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任意提高统留比例的情况屡禁不止。在打假治劣方面,长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加上农民识别能力较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以致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销往农村市场,严重侵犯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村的消费环境。4.5 某些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影响当地农民消费一是当地居民习惯于预性消费,主张“节约当前、聚财预后”,偏重远期消费,轻视近期消费。收入有了节余,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把它们积存起来,为子女婚嫁、养老、养病等远期消费,而对于近期消费支出则不敢贸然扩大。加之地方农村政策不稳定,这就更加加剧了消费倾向的下降,导致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降低11。二是当地不少人习惯于保守性消费,加之农村消费信贷相对落后,人们也比较忌讳“寅吃卯粮”,宁愿省吃俭用,也不愿把明天的钱提前到今天来用,于是消费需求不足难以避免地成了保守性消费的产物12。5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思考目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解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成为问题的关键,只有设法提高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才能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长的格局。5.1 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实际消费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硬道理。第一,根据当地实情,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开发名优新品种,适应市场的要求,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高附加值、开发前景广的核桃、烤烟、樱桃、柑橘等经济作物,使农民在产品开发中不断增收。第二,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龙头带基地进入市场,延长农业生产链,使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使农民从产品的储藏、加工、流通、销售环节中获得更多的利益。针对当地发展前景最好的核桃,不局限于销售原材料,应延长产业链,地方政府投资建核桃加工厂,聘用当地劳动力,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第三,尽全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问题,除了大力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以便能吸纳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另一途径就是大力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提高其实际消费能力。5.2 缩小收入差距应尽量缩小同一不同层次的农民群体对资金的需求特征和来源渠道收入差距和不同地区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首先,要大幅度增加农村中低收入户的收入,加大扶贫力度。在扶贫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另外,要遵循“造血”型扶贫的原则,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技能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当地自然条件特别恶劣的地区,可实行人口迁移和适度的人口聚集。其次,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政府要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还可以抑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5.3 稳定消费预期和支出预期一般来说,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增长,就会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前消费。反之,预期未来收入不稳定,就会力行节约,抑制当期消费,增加储蓄。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得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强,当地居民收入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不足,势必更加影响消费。因此要稳定消费预期必须先稳定收入预期。首先,要稳定农民的农业收入,可以通过限制农业生产物资价格上涨的幅度、提高农业补贴的效果、降低农业经营风险等措施,稳定农民的农业收入预期。另外,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是政府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保险虽然推行已多年,但是发展滞后,真正享受农业保险保障的农民几乎没有。另外,农村风行的婚丧嫁娶等人情往来支出以及医疗服务支出等不断上涨,使得农民即使收入增加,也不愿增加消费。稳定支出预期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影响农民收入支出和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要建立灵活的医疗保障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第二,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解除农民消费后顾之忧的政策。政府在这个制度建设上应该承担主要的资金投入责任,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障基金,调动农民的参保热情。5.4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5.4.1 改善农村消费软环境(1)发展消费信贷根据表四,表5,家庭设备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比较大,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也高,说明当地居民注重物质享受的,但收入水平压制了其消费欲望。消费信贷将解决这一问题。流动性约束是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解决流动性约束的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如果农民能增加有效信贷100元/人,农民的储蓄率会下降1.1个百分点,消费自然就扩大了。我国农村贫困家庭和温饱家庭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支出方面对贷款都有着较强的需求(见表6)。表6 不同层次的农民群体对资金的需求特征和来源渠道 农民的基本需求层次主要需求特征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贫困户生活开支、小规模种养生产贷款民间小额贷款、高利贷、小额信贷、政府扶贫资金、财政资金温饱型小规模种养贷款、生活开支民间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贷款、少量商业信贷市场型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商业贷款需求商业性信贷、民间金融虽然农民迫切希望有钱消费,但当前我国农村的消费信贷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大力拓展农村信贷市场:首先,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政府部门要动员农民改变消费观念,积极开展信贷消费信用文化普及活动,加快信用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和鼓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引导农民正确消费,使之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改变过去传统的“积蓄消费积蓄”的消费方式,倡导新型消费观念,不断提高农民消费创业意识。其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通过发展农村小额贷款,解决大量贫困和温饱农民的资金不足问题,积极探索一些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的新产品,如:农村建房信贷、结婚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等,不断拓展农村消费信贷领域。同时,探索农村贷款的抵押担保机制,解决农民缺乏抵押品、难以获得有效贷款的现状。针对富裕的、收入稳定的农户,开办信用消费,以满足他们对大型产品和住房建设的需求13。(2)保证健康的消费市场秩序。通过制度建设或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保证农村市场的有序运行。打击假冒伪劣消费品,减少骗农、坑农现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以提高农民消费积极性。(3)强化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功能,重点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4)改善农村消费的文化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培养农民合理科学的消费心态。5.4.2 改善农村消费硬环境(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地可利用国家支持农村基础建设的契机,争取更多资金加强当地水利设施及道路、农村电网、沼气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14。首先,厂家、商家应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上的差异,调整商品生产结构,努力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以适应不同层次农户需求,提高对农村市场的有效供给。其次,开拓农村流通渠道,增加农村流通形式。开发多种市场形式,把城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直供直销、代销等流通方式引入农村市场,使工业品下乡货畅其流。再次,健全农村市场网络。在市场网络层次建设上,要加强县级,完善乡(镇)级,发展村级,使县、乡(镇)、村三级营销单位逐步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大力提高农村市场营销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产品售前、售中、售后三大环节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在商品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以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5.5 更新农民消费观念,激发农民的消费需求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当地农民适度消费。要让农民正确认识勤俭节约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系,要让他们树立超前消费的新观念。要使广大农民懂得国家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适度消费不等于奢侈浪费。我国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固然应该继承和弘扬,我们反对奢侈浪费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盲目消费,但必须提倡适度消费。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应随之提高。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提高吃、穿、用、行等物质生活的质量,还要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提前消费并不可耻,人活于世就是为了过得幸福,适度提前消费,满足当前需求。摒弃过去守旧的消费观念。这样,农民的消费观念会更健康,农民的消费档次自然就会提高,农村的消费领域自然就会拓展,农村市场自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结束语 本文华坪县通达乡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通达乡的消费市场现状,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策。通达乡是典型的云南偏远山区贫困乡,选他作为研究对象虽然缺乏普偏性,不适宜东部平原村庄。但中国有超过半数的农村面临同样的问题,消费品市场尚处于成长初期,发育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落后的消费观念、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缺少适销对路的产品等。本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了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对策。开发农村消费品市场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只要我们从消费环境、农民的消费能力、企业的产品结构、国家政策支持等几方面入手,研究出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就一定能提高农村消费能力,培育农村消费热点,扩大农民即期消费,农村消费品市场就能健康、持续增长,进而拉动内需,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本毕业论文在指导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本文以我家乡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家乡消费市场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以小见大的能力。参考文献1韩克勇.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5(8)35-36.2李振明.经济转型与居民消费结构的演进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4.335-338.3刘荣利.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6-58.4曹政,王忠郴.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几个问题的探讨J.江西农业经济,2000(6)67.5李帅帅,刘东昌.启动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05(9)44-45.6孟建国.农村消费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03(1)120.7王中凯.针对农民消费特点开拓农村市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5)213-215.8柳文.全力开拓农村消费大市场J.决策与信息,2006(5)54-56.9田娳媛.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合作经济,2005(6)74-76. 7熊吉陵,匡胜.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新视角J.统计与决策,2007,(9):108-109.10朱信凯.流动性约束与农民消费J.经济研究参考2008,(8):40-50.11金晓彬,陈艺妮.我国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动机分析J.消费经济,2008,(10):51-54.2009,12 李世诚. 南方葡萄栽培的进展与动向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 (01)13许以洪基于新农村理念的农村消费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李金昌,窦雪霞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变迁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致谢在本次毕业写作过程中,扈立家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了我细心指引与教导,夯实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最终得以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扈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同时也要感谢同学杨冬梅和李家琦同学在论文修改中给了很多宝贵意见。非常感谢你们!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师长表示感谢!指导教师简介 扈立家,管理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进修教师,中-以合作中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双语班学员,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特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市场学会会员。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讲授了农业企业管理、经济法、产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双语)、创业技能与试训、政府特许经营、农业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企业战略管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