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工业污染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气溶胶:当一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之中可以构成一个分散系统,我们把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而构成的分散系统称为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le的简写):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m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的颗粒物呼吸性颗粒物(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m的颗粒物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污染物危害人体的途径有三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途径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经皮肤进入人体,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情况较少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称为一次尘化作用,引起一次尘化作用的气流称为一次尘化气流,一次尘化造成局部区域空气污染。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进一步扩散污染到整个环境空间的尘化作用称为二次尘化作用,引起二次尘化作用的气流称为二次尘化气流常见的一次尘化作用有:(1) 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2) 有道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3) 综合性的尘化作用(4) 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二次尘化作用的气流主要有车间内的自然风气流、机械通风气流、惯性物诱导气流、冷热气流对流等进行除尘系统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密闭装置,使一次尘化气流和二次尘化气流隔开,避免颗粒物传播气象条件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概念)老版教材P8第2章 控制工业污染物的通风方法局部排风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局部排风罩(2) 风管(3) 净化设备(4) 风机按照对有害物控制机理的不同,全面通风可分为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和均匀流通风等置换通风机理(简答):在有余热的房间,由于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稳定的温度梯度,如果以较低的风速(v0.200.50m/s),将送风温差较小(t=2.04.0)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工作区。低温的新风在重力下先是下沉,随后慢慢扩散,在地面上方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而室内热源产生的热气流,由于浮力作用而上升,并不断卷吸周围空气。这样由于热气流上升时的卷吸作用、后续新风的推动作用和排风口的抽吸作用,地板上方的新鲜空气缓慢向上移动,形成类似于向上的均匀流的流动,于是工作区的污浊空气被后续的新风所取代。当达到稳定时,室内空气在温度、浓度上便形成两个区域:上部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的清洁区,这种通风方式称为热置换通风。热置换通风的效果与送风条件有关。与传统的稀释通风方式相比,它具有节能、通风效率高等优点气流组织:所谓气流组织就是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风量平衡:在通风房间中,不论采用何种通风方式,单位时间内进入室内的空气量应和同一时间内排出的空气量保持相等,即通风房间的空气量要保持平衡,这就是一般说的空气平衡或风量平衡热平衡:要使通风房间温度保持不变,必须使室内的总得热量等于总失热量,即热平衡事故通风:旧版教材P23第3章 局部排风罩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局部排风罩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 密闭罩(2) 柜式排风罩(通风柜)(3) 外部吸气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用槽边排风罩等)(4) 接受式排风罩(5) 吹吸式排风罩防尘密闭罩的随工艺及其配置的不同,其形式是多样的。按照它和工艺设备的配置关系,可分为三类:(1) 局部密闭罩(2) 整体密闭罩(3) 大容积密闭罩(密闭小室)根据工艺设备的操作特点,密闭罩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形式排风量的确定:从理论上分析,密闭罩的排风量可根据进、排风量平衡确定L=L1+L2+L3+L4 (m3/s)L密闭罩的排风量,m3/s;L1物料下落时带入罩内的诱导空气量,m3/s;L2从孔口或不严密缝隙吸入的空气量,m3/s;L3因工艺需要鼓入罩内的空气量,m3/s;L4在生产过程中因受热使空气膨胀或水分蒸发而增加的空气量,m3/s柜式排风罩:旧版P30热源上部接受式排风罩:旧版教材P43大门空气幕:旧版教材P48吹吸式排风罩:旧版教材P53第4章 通风排气中颗粒物的净化真密度和容积密度:自然状态下堆积起来的颗粒物在颗粒之间及颗粒内部充满空隙,我们把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颗粒物的质量称为颗粒物的容积密度。如果设法排除颗粒之间及颗粒内部的空气,所测出的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颗粒物的质量,我们把它称为真密度(或尘粒密度)荷电性与比电阻:旧版P63颗粒物的润湿性:同上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同上除尘器效率(计算)旧版教材P67(1) 全效率(2) 穿透率除尘机理:目前常用除尘器的防尘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重力(2) 离心力(3) 惯性碰撞(4) 接触阻留(5) 扩散(6) 静电力(7) 凝聚除尘器分类:根据主要除尘机理的不同,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以下几类:(1) 重力除尘,如重力沉降室;(2) 惯性除尘,如惯性除尘器;(3) 离心力除尘,如旋风除尘器;(4) 过滤除尘,如袋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纤维过滤器、纸过滤器;(5) 洗涤除尘,如自激式除尘器、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6) 静电除尘,如电除尘器重力沉降室(填空中计算):旧版P72设计新的重力降尘室时,先要根据式(4-25)算出捕集尘粒的沉降速度vs,假设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和沉降室高度(或宽度),然后再求得沉降室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惯性除尘器主要用于捕集2030m以上的粗大尘粒,常用作多级除尘中的第一级除尘旋风除尘器的概念和除尘机理:旧版P74分割粒径概念:旧版P76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1) 进口速度u(2) 筒体直径D0和排出管直径dp(3) 旋风除尘器的筒体和锥体高度(4) 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旋风除尘器的其他结构形式(1) 多管除尘器(2) 旁路式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优缺点):旧版P80袋式除尘器的阻力与除尘器结构、滤袋布置、颗粒物层特性、清灰方法、过滤风速、颗粒物浓度等因素有关用于制作中低温纤维滤料的主要合成纤维有:聚酯(Polyester),或称涤纶,缩写为PET;脂肪族聚酰胺(Polyamide),或称Nylon、尼龙、锦纶;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或称Vinilon、维尼纶,缩写为PVA;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缩写为PVC;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缩写为PAN;聚乙烯(Polyetheylene),缩写为PE;聚丙烯(Polypropylene),或称丙纶,缩写PP;聚氨酯弹性纤维(Polyurethane),或称氨纶用于制作高温纤维滤料的主要合成纤维有: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缩写为PPS;芳香族聚酰胺(Aramid),或称芳纶,缩写为PA;芳砜纶(Polysulfonamide),缩写为PSA;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又称P84;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或称特氟隆,缩写为PTFE袋式除尘器的结构:(1) 机械振动(打)清灰的除尘器(2) 回转式逆气流反吹除尘器(3) 脉冲喷吹清灰除尘器滤料的预附层过滤技术(概念):旧版P86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优缺点:旧版P88湿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旧版P891) 水浴除尘器(结构)2) 冲激式除尘器(结构)3) 立式旋风水膜除尘器(结构)4) 文氏管除尘器(结构)电除尘器的优点:(1) 适用于微粒控制,单电场除尘效率可达到80%85%,一般采用34电场的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99.5%以上(2) 在除尘器内,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能量,不是供给气流,而是直接供给尘粒。因此,和其他高效除尘器相比,电除尘器的阻力比较低,仅为100200Pa(3) 可以处理高温(在350以下)的气体电除尘器的主要缺点是对颗粒物的比电阻有一定要求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1) 气体电离和电晕放电(2) 颗粒物的荷电(3) 收尘1)驱进速度:当静电力等于空气阻力时,作用在颗粒物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颗粒物在横向作等速运动。这时颗粒物的运动速度称为驱进速度2)除尘效率方程式3)有效驱进速度:根据某一除尘器实际测定的除尘效率和它的集尘极总面积A、气体流量L,利用式(4-64)倒算出驱进速度,把这个速度称为有效驱进速度电除尘器的结构:由本体和供电源量部分组成。本体包括除尘器壳体、灰斗、放电极、集尘极、气流分布装置、振打清灰装置、绝缘子及保温箱等对集尘极板的基本要求是:1) 板面场强分布和板面电流分布要尽可能均匀2) 防止二次扬尘的性能好。在气流速度较高或振打清灰时产生的二次扬尘少3) 振打性能好。在较小的振打力作用下,在板面各点能获得足够的振打加速度,且分布较均匀4) 机械强度好(主要是刚度)、耐高温和耐腐蚀。具有足够的刚度才能保证极板间距及极板与极线的间距的准确性5) 消耗钢材少,加工及安装精度高。极板用厚度为1.22.0mm的钢板在专用轧机上轧制而成,它可以有各种断面形状对放电极的基本要求为:1) 放电性能好(起晕电压低、击穿电压高、电晕电流强)2) 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不易断线3) 清灰性能好。振打时,颗粒物易于脱落,捕产生结瘤和肥大现象目前采用的自动调压的方式有:火花频率控制、火花积分值控制、平均电压控制、定电流控制等静电强化的除尘器:(1)静电强化袋式除尘器:1)预荷电袋式除尘器;2)预荷电脉冲除尘器 旧版P108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见PPT进气净化用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进气净化,除去其中的颗粒物。此外,某些生产过程中的排气中含有细小的污染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油雾等),这类净化虽然属于排气净化,由于它净化要求高,也需采用空气过滤器第5章 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主要有4种: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液体吸收气体、吸附法:固体吸收气体燃烧法特点、过程 旧版教材P118用于通风排气的有两种: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前者是在明火下的火焰燃烧;后者是在催化作用下,使碳氢化合物在稍低的温度下氧化分解物理吸收一般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看作式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浓度的表示方法(计算题)(1)摩尔分数:xa=组分摩尔数/总摩尔数=na/na+nbn=G/M , kmol=kg/分子量(2)比摩尔分数:Xa=气(液)体中组分摩尔数/惰气(吸收剂)摩尔数= na/nbXa = xa /(1-xa )吸收过程中: 液体中组分Xa 气体中组分Ya气液平衡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吸收剂和混合气体接触时,由于分子扩散,气相中的吸收质要向液体吸收剂转移,被吸收剂所吸收。同时溶液中已被吸收的吸收质也会通过分子扩散向气相转移,进行解吸。开始时吸收是主要的,随着吸收剂中吸收质浓度的增高,吸收质从气相向液相的吸收速度逐渐减慢,而液相向气相的解吸速度却逐渐加快。经过足够长时间的接触,吸收速度与解吸速度达到相等,气相和液相中的组分旧不再变化,此时气液两相达到相际动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亨利定律:P*=Ex P*:平衡分压力;KPa或atm,由E的单位决定 x:液相浓度,摩尔分数; E:亨利常数, KPa或atm; E大, P*大,难吸收;温度高, E大亨利定律其他表达形式 P*=C/HC:液相中的气体溶解度,kmol/m3H:溶解度系数摩尔分数: y *=E/ Pz * x=m * xP=气体总压力Pz *摩尔分数yE,Pz 的单位相同,当E单位atm, Pz=1atm,m=Em:相平衡系数比摩尔分数:Y *=m * X (当X 很小时)吸收过程的机理:双膜理论的基本点;吸收速率方程式 见旧版教材P119及PPT吸收设备及特点:见PPT吸收剂用量计算。设计时必须全面分析,确定最佳的液气比。通常取1.22 (L/V)min旧版P128例5-4吸收装置设计(概念):P131吸附的原理P134静活性与动活性(名词解释):P134 穿透 吸附波吸附装置P136(1) 固定床吸附装置(2) 蜂轮式吸附装置(3) 流化床吸附装置(4) 设计吸附装置应注意的问题影响有害气体在大气中扩散的因素:排气立管高度、烟气抬升高度、大气温度分布、大气风俗、烟气温度、周围建筑物高度及布置等第6章 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摩擦阻力:P144矩形风管摩擦阻力计算(计算题)(1) 流速当量直径(2) 流量当量直径局部阻力:当空气流过断面变化的管件(如各种变径管、风管进出口、阀门)、流向变化的管件(弯头)和流量变化的管件(如三通、四通、风管的侧面送、排风口)都会产生局部阻力均匀送风管道的设计原理P159均匀送风管道的计算方法(计算题) P162 例6-6通风管道设计中的有关问题P164风管的保温,通常保温结构有四层:(1)防腐层;(2)保温层;(3)防潮层;(4)保护层风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海杯考试题及答案
- 电大商法考试题及答案
- 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培训工具
- 《光学现象与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
-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执行模板
- 乡村振兴护理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vb考试题及答案
- 学术研究诚信保障责任书9篇范文
- 数据分析基础模型及处理流程模板
- 旅游景点综合评价报告表
- 学校预算制度管理制度
- 产后抑郁症妇女的护理
- 公司全电发票管理制度
- 《人工智能通识导论(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视频制作拍摄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题库带答案2025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试行)2025
- 2025-2030中国钽电解电容器市场营运格局分析与全景深度解析报告
- 《手缝工艺双面呢大衣》
- 《消化性溃疡诊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