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doc_第1页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doc_第2页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眼中的涓生和子君内容摘要:面对爱情,我们该如何对待?是不是义无反顾就能最终获得幸福?鲁迅先生的伤逝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思考。关键词:伤逝 悲剧 虚伪 凄凉老实说,一直以来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之所在,可是,他的作品除了读书以来课文上所选的,我很少去选读。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我发现自己的文学素养真的还不够,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感觉的自己看的并没有那么深,很多内在的东西都读不出来,只能浅尝辄止。上大学后,写作课上,陈怀奇老师就极其推崇鲁迅先生的作品,鼓励我们多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我个人比较喜欢陈怀奇老师的课,对于他推荐的书一般都会去借来看看,于是渐渐地,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比较多了。但我必须说,我发现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真的很吃力,我的阅读还只是停在表面上,无法真正的深入作品中去。我只能一点点地,慢慢去阅读,也许我读得会比别人满上许多,但又何妨呢?这个学期,我们的专业课又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颜敏老师的课上,还有专门的一章介绍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心虚上的变化,最近读了伤逝,感触良多,但是能够真正说出来的却很少。我无法说出有关涓生心理活动的描写有多么的生动细腻,也无法说出有关涓生和子君爱情过程的叙述有多么的委婉感人,更无法说出故事本身带给人们的启示有多么的深刻。我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我内心想到的记录下来。其实,对于鲁迅先生的伤逝,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也只是知道涓生,知道子君,知道他们的爱情悲剧,却没有真正去读过原文,也从未去在意过他们之间细微的感情。某天,当我如获至宝地从图书馆借来一本鲁迅先生的彷徨,翻着里面的小说,就被涓生的话给吸引住了,便仔细阅读了一下,感觉,好凉。“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并不喜欢这句话,包括说这句话的涓生,但我就是被这首句吸引的,当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后,悔恨这一类的词语便都显得虚假而苍白。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关于爱情主题的小说,通篇弥漫着一种凄美、苍凉的悲剧气息。寂寞空虚的会馆破屋,窗外半枯的槐树和紫藤,是那样的凄凉。涓生用“手记”的形式,在幽深的记忆中娓娓道来他与子君的故事。从初恋时的美好,到共同生活的繁琐,到残忍的撇开子君,再从等待子君的急切美好的期待中到回忆结束后的悔恨、悲凉与孤寂,从鲜明的昔今对比中表现爱情的憧憬在现实中破灭。涓生那颗震颤、孤寂的心在得到稍许的安慰后又再次经受更为残酷的孤寂虚空。整篇小说,篇幅虽短,却叙述了一场令人心碎的恋情,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和抒情,真实地记叙了涓生和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而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恋爱,并不是小说的重心,出现在小说中的涓生和子君,他们的身上分明带着“五四”时期小资产阶级只是分子的显著特点。他们在时代潮流里敏感地接受了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爱情自由等新思想,为了争取获得个人幸福,他们勇敢地向封建势力展开了挑战。家庭的束缚、社会的非议都被他们置之脑后了。我们都了解,鲁迅先生对于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因此他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探索。伤逝很是深刻地告诉我们,个人反抗在当时只是知识分子觉醒的起点,但是如果不超越个性解放思想的水平,并把视野扩大到社会解放的高度上来,他们终将悲剧。涓生和子君的悲剧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涓生是“五四”时期具有某种民主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正是因为他具有这种思想,使得他得以与子君结合。他们结合的力量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面对“胜利”,尽管他比“停滞不前”的子君要清醒,尽管他认识到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成长,创造”,认识到“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并且他也没有完全沉溺于爱情和家庭的小圈子,他还想有所作为,但是由于他没有更高、更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致使他在个人挣扎中失败了。涓生由于失望而变得颓唐起来,他没有醒悟到他的困顿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没有投身于社会的抗争,而只是一味地错误认为子君是“只知道捶着”他的衣角的累赘,甚至,他还愚蠢地认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于是,为了自己的求生,他残忍地要撇开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妻子。他是非常清楚,离异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子君来说是多么的可怕。他不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有的只是不切合实际的天马行空的空想,他没有看清社会的本质,只是急于“救出自己”。然而,正是由于没看清社会历史的本质,所以他所谓的就出自己也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子君就成了他追求个性解放、个人奋斗思想的牺牲品。涓生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和抉择在某些方面暴露了涓生自私甚至卑鄙的丑恶心理,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不可否认,他的这种行为时旧社会造成的,但是他的虚情假意也让人厌恶。曾经,他“只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后来,在面对生活的困顿时,他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为着求生,把可贵的爱情舍弃了。与子君相爱那刻,他深受感动,脸红心跳;待子君为了爱,舍弃一切跟了他之后,他却说子君变得怯弱了。如果他是个男子汉,他怎么没有把子君变得怯弱的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是他没能给子君一个安稳的家,是他没有给予子君足够的时间,是他没能给子君足够的安全感。当子君为了柴米油盐犯愁的时候,他不曾是他宽慰,只会一味地认为子君的见识变得浅薄!“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给她”,此话是否含有后悔爱上子君的意思?当他觉得是子君拖了他的后腿的时候,便说他不再爱她,还说这样可以让子君毫无挂念地做事无须顾虑,勇往直前。然而当子君真的离开之后,他又开始觉得冷清、寂寞和虚空了,真的好虚伪!那子君呢?我觉得子君是值得同情的。小说展示了子君的悲剧历程,突出了子君形象的典型意义,他的性格中包含有“五四”时期知识青年敏感、觉醒和勇敢地特点。尽管子君自身存在着种种弱点,但是她的不幸夭亡是谁的错?也许,这应该归咎于当时的社会,但是,难道这不也是因为涓生断了她活着的念想吗?爱之初,子君是何等的勇敢和坦然,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毅然地逃出寂静与空虚,并在寂静和空虚中满含期待。这一振奋的宣言并不是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深入理解,而是对封建礼教下传统婚姻理解的另一个“先进”版本。然而,在建立他们爱的小屋后,子君便一头沉入了小家庭的琐事中,养了四只油鸡和一条花狗,而涓生买来的花由于四天没浇水枯死了。于子君来说,似乎花梗适合衣食无忧的恋爱中人,而对于她这个每日面对生活琐事的家庭妇女来说,过于浪漫奢侈。而那小狗取名“阿随”,似乎也很有寓意,意味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由于缺乏新的理想的鼓舞,她慢慢变得怯弱,经不住一点意外的打击。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涓生被局长解职了。于是子君脸上变了色,她不敢再收拾屋子里额,“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她的生活重心变成了不停的筹钱,吃饭。到这里,那个曾经充满勇气的新女性不见了,那个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子君不见了,她变得凄然、怯弱、无聊和冷漠。当涓生为了生活,决定告诉子君“我已经不爱你了”的时候,子君“脸色陡然变成了灰黄,死了似的”。她用以维系她的生存希望的精神支柱“爱”没了,于是子君选择了跟父亲回家,最终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这种纵横对比,造成了鲜明反差,生动地表现了子君性格刚柔变化,使得子君的人物形象独特丰满,有血有肉,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产生了独特的悲剧效果。伤逝是作者唱给像子君一样的知识新女性的一曲悲剧美的挽歌。伤逝,就是悼亡的意思,哀悼她的真挚的爱情、婚姻的自主都成了泡影。作者通过对子君悲剧,深刻指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爱。“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并且批判了只求个人幸福,而不能对旧势力作“韧性”战斗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表现了鲁迅对知识分子的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或许我将一切看得太完美,但恋爱过,也被深深刺痛过,似乎很清晰的看到现实中爱情的“|表面”性质。所以,现代人,就过现代的生活吧!希冀着传统的真实爱情,但万不可再急着随便跳入火坑。着了急,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