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doc_第1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doc_第2页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注释 夫(f):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操守、品德。 澹(d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明志:表达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干。 韬(ta-o)慢:过度的享乐,慢:懈怠,懒惰。淫,过度 励精: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驰:消失、逝去。 日:时间。 遂:于是,就。 枯落: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穷庐:破房子。 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 才:才干 意与日去:意:意志,本文中指学习的意愿 行: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 三人行:同行。 意:意与日去:志愿。 宾客意少舒:心情。 志:非澹泊无以明志:志趣。 志虑忠纯:志向。释义: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重视精神修养。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篇短文中,“淡泊”、“宁静”的气息处处弥漫。然而,我们如果从诫子书中读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来,愿意将“淡泊”、“宁静”作为座右铭,以此安放自己的灵魂,做一个精神上的自养自足者,这可是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了解我国历史议价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复,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之不同就在于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淡泊、宁静,认真而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执拗总会伤害到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以出世的态度笑对人生,“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或许这样,才能得到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是以情绪安宁来涵养心性,以生活朴素来提高道德。不能够平和安祥就不能担当重任。进行学习需要情绪安宁,增长才干需要进行学习。不学习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学有所成。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急躁就不能修养心性。这样,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精力衰竭而学识无成,不被社会所接纳,到那时悲哀地守着贫穷之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淡,淡泊;静,宁静。淡静,淡泊宁静是也。 淡泊为何意?这是一种品德修养,指为人质朴、超逸、恬淡寡欲,确切地说,于名位功利兴趣不浓,缺少热情,不慕,不求,不争,不经心,不在意,淡然置之。“不好交接俗人”,当然也不傲视,敬而远之,修炼自己,警省自己,以免染上俗习陋气。“无欲则刚”,说到家了,切中肯綮,不要钻牛角尖。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全在欲望。这里的“无欲”系指非分之奢望。恬淡寡欲,“从容中道,圣人也”。不是没有进取心,不是逍遥于“世外桃源”,“一切不事事”;相反,正是为的宏大追求目标而具有的涵养、修养。 再说“宁静”。顾名思义,端庄,持重,安然,恬然。深一步说,不因宠爱而忘形,不因失落而怅然,不因富贵而骄纵,不因清贫而自惭。得意,也不忘时,忘形,忘神,忘乎所以;失意,也不颓唐沮丧,不复聊赖。喜悦,眉梢不外溢;痛苦,表情不抽搐。内敛,内向,气守丹田,不浮不躁,不自扰,不自屈。 风物当宜放眼量。淡泊、宁静,为的“明志”、“致远”。不因一点小小的荣誉、成绩而轻置经过艰苦努力乃至拼搏方能取得的更大的成绩和荣誉于千里之外。卧薪尝胆,将以有为,东山再起,“面壁十年图破壁”,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享受宁静,苦读乐读,青灯黄卷,编织着绚美蓝图。“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