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论文.doc_第1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论文.doc_第2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断句方法指要能否正确断句,是衡量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故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省市高考时加强了断句题的考查,且多以给指定句子划斜线断句的题型出现。如何备考呢?下面介绍些断句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起到点指导作用。第一、览全局,通大意断句题不要急于下笔,先要通读题中所给文段,根据上下语境,搞懂该文段(句)表达的大致意思(若是传记文或散文,请快速拟清其中人物言行、中心事件以及大致情节;若是议论文,就要先明确论述的观点,弄清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及思路层次)。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出几个关键的难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此时还要注意句首、句末的虚词,凭语气将确有把握的地方从宏观上先粗略断开来,再一步步切分细一点。例如: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在不理解这段文字的意思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无从下手。我们可试着先通览全局,揣摩其大意是说张栻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这是张栻论学的要领。于是,就可以这样断句了: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第二、标名词,析结构初读断句文段,随时标出其中的名词(表人物、事物的)和代词。名词(代词)一般是文句要陈述的对象(常作主语和宾语),观察其前后紧跟着的动词或形容词,搞清是主谓结构、还是动宾结构,即可断一下,这是断句题最基本的做法。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迷惑点是“胡人”一词该怎么断,推前及后发现,“胡”是跟着“亡而入”构成动宾结构,而“人”是和“吊”构成主谓结构,所以应断句为:马无故亡而入胡 / 人皆吊之】当陈述对象(主语)转换时,往往表示另起一层意思了,此时也该断开这两层不同意思。例如: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先说“湖阳公主”,再转而说“帝”,所以中间断开;第二处划“/”理由:同一主语(“帝”)的先后言行之间要断开,“微观其意”是“与共论朝臣”之后的又一行为,这类题要警惕前后句有主语省略的情况】注意:涉及古人的衣食住行礼等方面的专有名词,如表示人物年龄、称谓(字号、谥号)、职官,地名,器物名,朝代纪年等方面的,断句时应合在一起别拆开。这需要考生能将课本上出现过的古代文化常识熟记于心。第三、看虚词,定前后 1、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夫、若夫、且(夫)、至若、盖、唯(惟)、斯、今、凡”以及“何、胡、安、曷、奚、盍、孰、孰与、奈何”等词,常居于句头有领起作用,前面可断句。【同时要注意这一发语词究竟统管到下文哪里,以便再断句】2、有些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虽、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然则、而况、至于、于是、岂、是以”等词前面一般要断开。3、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叹词(“嗟夫、嗟乎、呜呼”)以及谦敬副词(“窃、请、谨、敢”)等,或前或后都可断句。4、句末词气词:“也、乎、矣、焉、耳、与(欤)、邪(耶)、哉、夫、兮、而已”等词后面可断句。【但是,“乎”作介词(有“于”的意思)时,“也”表句中停顿时,其后都不能断句。例如: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5、其它虚词:如“以、于、为”作介词、“则、而”作连词时,往往居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注意特例:“而”表转折意味且后面接一个又长又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一下;“之”作音节助词时,“之”字后要断一下。如:“久之,州署止存东厅一所,门亦废,塞入书院之门。”“为、乃、即、则”等领起判断意味的词,要在判断意味完了的地方断一下。】第四、察对话,知论题遇“曰、云、言”等表示说话的词语,后面一般都要断句。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对话双方(说话人做主语常省略)以及所说内容。 【注意:“谓”在表示说话时译为“对说”,所以后面一定要先加宾语,然后再加所说的内容,因此断句应断在宾语(听话人)后面,如“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云”(孔雀东南飞)】第五、辨句式,明局部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熟记相应标志语可有效辅助断句。例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者”(表句中停顿)和“也”的后面分别要断一下。宾语前置句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被动句式:为所,见于,受于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其它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还有“无所、有以、无以、以为、孰若、足以、何以、至于、于是、然则”等复音虚词。注意以上这些固定结构,合起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不要将其拆散。例:晏平仲婴者/ 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这里有判断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被动句“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此句中的“不乎”这一句式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第六、凭修辞,断一串 顶真、对偶、排比、反复、对比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断句时可以参照利用。例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当然,以上所说方法请不要孤立运用,而应是多管齐下综合考虑,才能断准句。 断 句 练 习请用“”给下列划线文言语句断句,各题均不要超过6处。1、独昌黎之文理蓄于中文肃其外篇同而局不复则先后处置之适宜也语激而词不嚣则吞吐研练之出于自然也。或千旋百绕,而不病其繁细。或东伏西挺,而愈见其奇。 (林杼中学国文读本(第六册)序)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3、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蒲松龄聊斋志异)4、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5、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 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党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答案:1、独昌黎之文/理蓄于中/文肃其外/篇同而局不复/则先后处置之适宜也/语激而词不嚣/则吞吐研练之出于自然也。或千旋百绕,而不病其繁细。或东伏西挺,而愈见其奇。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3、异史氏曰:壮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杀以为生/仙人之术亦神哉/然天下事足发指者多矣/使怨者常为人/恨不令暂作虎。4、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