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山西介休义棠一中王金兰.doc_第1页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山西介休义棠一中王金兰.doc_第2页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山西介休义棠一中王金兰.doc_第3页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山西介休义棠一中王金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山西介休义棠一中 王金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课下搜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通过小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教学内容分析: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弱。本课介绍了明清两朝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对外交往活动频繁。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但此时清朝对外关系却转向保守落后与闭关锁国,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了经济的停滞与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重点: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难点:正确分析闭关政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 郑和下西洋导入我们知道,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预测学生回答:活跃、开放等)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预测学生回答:唐僧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了郑和下西洋。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你处于郑和时代,要想组建大型船队下西洋,需要具有哪些条件?(学生讨论约分钟后回答)要点: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回答情况简单评述)在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同时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这些条件使郑和下西洋能够成为现实。明确:郑和下西洋具备的条件A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B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C罗盘针的使用等。通过归纳,使学生学会联系前后知识。2郑和下西洋的情况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由学生课前寻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介绍,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制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并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点及所到达的地点。(指明最远到达的地区)时间,年;出发地点,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浏河);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问学生: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明代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西洋(并在图上指出)。教师强调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欧洲航海家航海的情况,制成对比表格,从时间、船数、航船大小和随航人数上来对比。用投影片显示出下表: 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比较表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 伽马目的地下“西洋”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17艘4艘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 .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与40吨。120吨100吨50吨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由学生阅读课文提供的材料归纳完成。(主要掌握:郑和远航各国,促进了中国人民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政府间和人民间的友谊,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事件链接:介绍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发行的四枚邮票和有关西游村。二 闭关政策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那么,这一过程中导致闭关锁国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要点: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沿海一带和荷兰侵入台湾,明朝逐渐采取了一些禁海措施;清初,郑成功以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抗清活动,使清朝的禁海措施更加严厉,闭关政策形成。) 可见,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他们宁愿放弃开放。关于我国这一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评论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你能用你知道的史实来印证这句话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评、补充。教师小结: 清政权在稳固后,它的闭关政策并非是与世界各国完全断绝往来,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中外经济交往不仅只允许官府,而且还限定了地点。(用投影片出示下列材料)闭关政策的产生是与中国比较稳定的小农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相适应的。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已有缓慢发展,但是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不需要大宗的外国商品。封建的自然经济使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虚骄自大,闭关自守。闭关政策并非完全闭关,对外贸易时还有照顾外商之意。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军入关后,一些抗清力量转入南洋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打回来。而这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海盗活动,甚至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行武装讹诈,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人民跟外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治,故实行闭关政策。请学生阅读上述材料讨论并归纳: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板书)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板书)教师指导并明确:原因:(板书)()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表现:(板书) 限定通商口岸 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 提高关税,抑制出口 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 教师继续问:那么,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能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避免教师“一家言”,可将全班分成两部分,以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两方的辩论,从而客观地、全面地评价闭关政策的历史影响。只要观点正确,应予以鼓励、赞扬。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较客观地给予评价,教师补充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对外交往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呢反馈练习:课后的练习题和目标检测题。板书设计(一)郑和下西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