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印制板设计综合实训技术报告.doc_第1页
多层印制板设计综合实训技术报告.doc_第2页
多层印制板设计综合实训技术报告.doc_第3页
多层印制板设计综合实训技术报告.doc_第4页
多层印制板设计综合实训技术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技术报告 多层印制电路板设计综合实训技术报告 组 号: 第 11 组 成员姓名: 胡江平、李晓、李健、熊翠 班 级: 电子1111 指导教师: 徐丽萍、王景奂 课程名称:多层印制电路板设计综合实训提交日期: 2013.10. 目录1 高速PCB基础知识12 2.4GHz通用头端印制电路板设计42.1 项目背景42.2 2.4GHz通用头端的原理介绍52.2.1 基本原理52.2.2 基本要求52.3 电路中主要芯片61.3.1 BAP51-02芯片61.3.2 BGA6589芯片81.3.3 BGU2003芯片92.4 电路设计过程112.5 电路图132.5.1电路原理图132.5.2 电路PCB图142.6 项目小结143 基于ISP1521的USB高速转接器印制电路板设计163.1项目背景163.2基于ISP1521的USB高速转接器的原理163.2.1 基本原理163.2.2 基本要求173.3 电路中主要芯片173.3.1 ISP1521芯片17芯片特点173.3.2 NDS9435A芯片203.3.3 PCF8582芯片213.4 电路设计过程233.5 电路图243.5.1电路原理图243.5.2 电路PCB图273.6 项目小结274 实训总结2811 高速PCB基础知识在设计高速电路板时,自动化设计工具有时不能发现一些不很明显但却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只要在设计的早期步骤当中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如:叠层数问题一个好的叠层结构是对大多数信号整体性问题和EMC问题的最好防范措施,同时也最易被人们误解。这里有几种因素在起作用,能解决一个问题的好方法可能会导致其它问题的恶化。很多系统设计供应商会建议电路板中至少应该有一个连续平面以控制特性阻抗和信号质量,只要成本能承受得起,这是个很好的建议。EMC咨询专家时常建议在外层上放置地线填充(ground fill)或地线层来控制电磁辐射和对电磁干扰的灵敏度,在一定条件下这也是一种好建议。然而,由于瞬态电流的原因,在某些普通设计中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会遇到麻烦。首先,我们来看一对电源层/地线层这种简单的情况:它可看作为一个电容,可以认为电源层和地线层是电容的两个极板。要想得到较大的电容值,就需将两个极板靠得更近(距离D),并增大介电常数Er。电容越大则阻抗越低,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样可以抑制噪声。不管其它层怎样安排,主电源层和地线层应相邻,并处于叠层的中部。如果电源层和地线层间距较大,就会造成很大的电流环并带来很大的噪声。如果对一个8层板,将电源层放在一侧而将地线层放在另一侧,将会导致如下问题:最大的串扰。由于交互电容增大,各信号层之间的串扰比各层本身的串扰还大。最大的环流。电流围绕各电源层流动且与信号并行,大量电流进入主电源层并通过地线层返回。EMC特性会由于环流的增大而恶化。失去对阻抗的控制。信号离控制层越远,由于周围有其它导体,因此阻抗控制的精度就越低。由于容易造成焊锡短路,可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PCB的各层分布一般是对称的。依笔者拙见,不应将多于两个的信号层相邻放置;否则,很大程度上将失去对SI的控制。最好将内部信号层成对地对称放置。除非有些信号需要连线到SMT器件,我们应尽量减少外层的信号布线。对层数较多的电路板,我们可将这种放置方法重复很多次。也可以增加额外的电源层和地线层;只要保证在两个电源层之间没有成对的信号层即可。高速信号的布线应安排在同一对信号层内;除非遇到因SMT器件的连接而不得不违反这一原则。一种信号的所有走线都应有共同的返回路径(即地线层)。有两种思路和方法来判断什么样的两个层能看成一对:保证在相等距离的位置返回信号完全相等。这就是说应将信号对称地布线在内部地线层的两侧。这样做的优点是容易控制阻抗和环流;缺点是地线层上有很多过孔,而且有一些无用的层。相邻布线的两个信号层。优点是地线层中的过孔可控制到最少(用埋式过孔);缺点是对某些关键信号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下降。我喜欢采用第二种方法。元件驱动和接收信号的接地连接最好能够直接连接到与信号布线层相邻的层面。作为一个简单的布线原则,表层布线宽度按英寸计应小于按毫微妙计的驱动器上升时间的三分之一(例如:高速TTL的布线宽度为1英寸)。如果是多电源供电,在各个电源金属线之间必须铺设地线层使它们隔开。不能形成电容,以免导致电源之间的AC耦合。上述措施都是为了减少环流和串扰,并增强阻抗控制能力。地线层还会形成一个有效的EMC“屏蔽盒”。 在考虑对特性阻抗的影响的前提下,不用的表层区域都可以做成地线层。特性阻抗一种好的叠层结构就能够作到对阻抗的有效控制,其走线可形成易懂和可预测的传输线结构。现场解决工具能很好地处理这类问题,只要将变量数目控制到最少,就可以得到相当精确的结果。但是,当三个以上的信号层叠在一起时,情况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其理由很微妙。目标阻抗值取决于器件的工艺技术。高速CMOS技术一般能达到约70;高速TTL器件一般能达到约80至100。因为阻抗值通常对噪声容限和信号切换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进行阻抗选择时需要非常仔细;产品说明书对此应当给出指导。现场解决工具的初始结果可能会遇到两种问题。首先是视野受到限制的问题,现场解决工具只对附近走线的影响做分析,而不考虑影响阻抗的其它层上的非平行走线。现场解决工具在布线前,即分配走线宽度时无法知道细节,但上述成对安排的方法可使这个问题变得最小。值得一提的是不完全电源层(partial power planes)的影响。外层电路板上在布线后经常挤满了接地铜线,这样就有利于抑制EMI和平衡涂敷(balance plating)。如果只对外层采取这样的措施,则本文所推荐的叠层结构对特性阻抗的影响非常微小。大量采用相邻信号层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某些些现场解决工具不能发现铜箔的存在,因为它只能检查印制线和整个层面,所以对阻抗的分析结果是不正确的。当邻近的层上有金属时,它就象一个不太可靠的地线层一样。如果阻抗过低,瞬时电流就会很大,这是一个实际而且敏感的EMI问题。导致阻抗分析工具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分布式电容。这些分析工具一般不能反映引脚和过孔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用仿真器来进行分析)。这种影响可能会很大,特别是在背板上。其原因非常简单:特性阻抗通常可用公式计算: 其中,L和C分别是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容。如果引脚是均匀排布的,附加的电容将大大影响这个计算结果。公式将变成: C是单位长度的引脚电容。如果像在背板上那样连接器之间用直线相连,就可用总线路电容以及除了第一和最后一个引脚之外的总引脚电容。这样,有效阻抗就就会降低,甚至可能从80降到8。为了求得有效值,需将原阻抗值除以:延迟模拟时,应该考虑元件和封装的电容(有时还应包括电感)。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仿真器可能不能正确模拟分布式电容;其次,还要注意不同生产情况对不完全层面和非平行走线的影响。许多现场解决工具都不能分析没有全电源或地线层的叠层分布。然而,如果与信号层相邻的是一个地线层,那么计算出的延迟会相当糟糕,比如电容,会有最大的延迟;如果一个双面板的两层都布有许多地线和VCC铜箔,这种情况就更严重。如果过程不是自动化的话,在一个CAD系统中设置这些东西将会是很繁乱的。EMCEMC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许多因素通常都没能得到分析,即使得到分析,也往往是在设计完成以后,这就太迟了。下面是一些影响EMC的因素:电源层的槽缝 会构成了四分之一波长的天线。对于金属容器上需开安装槽的场合,应采用钻孔方法来代替。有一位设计人员,他遵循了所有的设计规则,也作了仿真,但他的电路板仍然有很多辐射信号。原因是:在顶层有两个电感相互平行放置,构成了变压器。由于不完全接地层的影响,内层低阻抗引起外层较大的瞬态电流。采用防卫设计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首先应该做出正确的叠层结构和布线方略,这样就有了好的开始。2 2.4GHz通用头端印制电路板设计2.1 项目背景2.4GHz无线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带宽高( 2Mbps),双向传输,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远(短距离无线技术范围),耗电少的优点。2.4GHz通用头端应用于无线通信、LAN、Video/TV信号传输等领域。涉及功率放大器(PA)的 TX通道设计、低噪声放大器(LNA)的 Rx通道设计以及应用于天线的 RF多路技术。 尽管目前的IC工艺能够将头端集成到某些扩充的功能中,但事实上专用的分立器件还是需要的,比如应用于实现特殊的输出功率。基于实际的设计,必须关注头端和现有的 Philips芯片的接口。2.4GHz通用头端内部LNA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一2.4GHz ISM头端支持半双工工作。这就意味着发送和接收不能同时进行。TX和RX工作的时间称作为所谓的时间片或简称为时。对于一个选定的标准,TX和RX时隙的顺序是明确的。特殊的握手操作是将几个TX和RX时隙封装成一个所谓的时帧或简称为帧。连接到这种无线应用的用户点接入点必须遵守相同的时隙功能、相同的帧顺序以及定时程序(同步)。这些问题必须受控于特殊的标准,通常由ETSI、IEEE、NIST、FCC、CEPT等这样的协会或组织来规定。2.2 2.4GHz通用头端的原理介绍2.2.1 基本原理在用户新片的控制下(SPDT-PIN),在TX时隙,基于结型二极管BAP51-02的头端SPDT开关(Single-Pole Double-Throw 单刀双掷开关)关闭位于天线和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通道。PA能够被关闭或打开。输出的信号能够通过天线发射入以太空间。以太是无线RF信号从一个接入点到另一个接入点传输的自然环境媒体。由于TX信号通过BGA6589功率放大器放大,因此可以发射更强的功率并能到达更远的地方。RX时隙段是接收信号。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天线在SPDT-PIN的控制下切离PA(功率放大器)并被连接到LNA输入端。LNA能够被打开或关闭。对接收机的性能进行系统分析显示,通过减小RX系统噪声的影响,BGU2003低噪声放大器的确能改善接收机的灵敏度。在噪声输入接收IC前设置非常低噪声、合适的增益时是有可能做到的。这将导致接收机能够在接入点完全接收更远距离的信号。其效果可以通过数学的关系描述如下:普通的噪声图(NF)定义:当系统工作于华氏0度以上的时候,噪声比率F大于1(F1或NF0dB)。叠加LNA和RX芯片的作用,整个系统噪声比率将为:说明系统噪声比率(包括LNA和RX芯片)至少为。等式中还包含RX通道芯片引起的二级噪声。但这个噪声将被LNA增益所衰减。采用合适的LNA的确能减小输入芯片的噪声比率。在这种关系中LNA的噪声比率是主要的。2.2.2 基本要求学习PCB的电子兼容设计的相关知识;通过技术文档了解电路的功能;查阅资料完成设计资料预审。包括电路原理图功能设计要求、结构图分析,学习相关电子技术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完成绘制电路图;完成PCB板设计。2.3 电路中主要芯片1.3.1 BAP51-02芯片芯片描述BAP51-02是结型二极管,即PIN二极管。普通的二极管由PN结组成.在P和N半导体材料之间加入一薄层低掺杂的本征(Intrinsic)半导体层,组成的这种P-I-N结构的二极管就是PIN 二极管.正因为有本征(Intrinsic)层的存在,PIN 二极管应用很广泛,从低频到高频的应用都有,主要用在RF领域,用作RF 开关和RF保护电路,也有用作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IN 二极管包括PIN光电二极管和PIN开关二极管。微波开关利用PIN管在直流正,反偏压下呈现近似导通或断开的阻抗特性,实现了控制微波信号通道转换作用. PIN 二极的直流伏安特性和PN结二极管是一样的,但是在微波频段却有根本的差别。由于PIN 二极I层的总电荷主要由偏置电流产生。而不是由微波电流瞬时值产生,所以其对微波信号只呈现一个线性电阻。此阻值由直流偏置决定,正偏时阻值小,接近于短路,反偏时阻值大,接近于开路。因此PIN 二极对微波信号不产生肥线性整流作用,这是和一般二极管的根本区别,所以它很适合于做微波控制器件。因此,可以把PIN二极管作为可变阻抗元件使用。它常被应用于高频开关(即微波开关)、移相、调制、限幅等电路中。 PIN二极管的特性: 加负电压(或零偏压)时,PIN管等效为电容+电阻;加正电压时,PIN管等效为小电阻。用改变结构尺寸及选择PIN二极管参数的方法,使短路的阶梯脊波导的反射相位(基准相位)与加正电压的PIN管控制的短路波导的反射相位相同。还要求加负电压(或0偏置)的PIN管控制的短路波导的反射相位与标准相位相反(-164+164之间即可)。图1给出了PIN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时的电荷分布情况为简化起见,我们假设I区域中电子与空穴分布对称且分布密度相同设xd处的空穴分布密度为p1,在d,0区域中的剩余空穴电荷为,且位于处,这样此区域的平均空穴密度为: 这里A为结面积,q为单位电荷 图1PIN二极管的电荷设计PIN二极管时需主要考虑几个参数1. 插入损耗:开关在导通时衰减不为零,称为插入损耗。 2. 隔离度:开关在断开时其衰减也非无穷大,称为隔离度。3. 开关时间:由于电荷的存储效应,PIN管的通断和断通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所需时间。 4. 承受功率: 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微波开关能够承受的最大输入功率 。5. 电压驻波系数: 仅反映端口输入,输出匹配情况。 6. 视频泄漏。 7. 谐波: PIN二极管也具有非线性,因而会产生谐波,PIN开关在宽带应用场合,谐波可能落在使用频带内引起干扰。 开关分类:反射式和吸收式, 吸收式开关的性能较反射式开关优良控制方式:采用TTL信号控制。1通0断PIN二极管型号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所做光功率计的测量范围来确定的。常用的PIN二极管(如FU-15PD)都是小信号工作器件,光敏面不合适,能接收的光功率范围很有限,所以一般不用它做光功率计的探测器。PIN二极管还可以调节到高频范围。为改善隔离特性,我们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二极管串联起来,但同时会引起介入损耗的增大。PIN二极管本质上还属于电流控制的电阻器。为减少介入损耗,它们需要采用大量的直流电源以降低I(本征)区内的电阻率。这显然会影响电池寿命。这种特点,再加上PIN二极管方案需要大量器件,使得这种技术很难应用于便携手持式产品。芯片外形 芯片封装 图二1.3.2 BGA6589芯片芯片特点 50增益阻抗带宽 20dBm输出功率 SOT89封装 单电源供电芯片应用宽频带媒体功率增益小信号高线性放大可变增益和高功率放大与BGA2031的连接移动电话和PCD和PDCDIF/RF减震器放大无线电数据SONETCATV的放大器驱动程序芯片描述BGA6589是硅材料的单片集成电路微波回路,宽频带的功率放大内部附有匹配电路,由3个引脚SOT89塑制低热阻的SMD封装。对中等功率增益模块BGA6x89系列电阻反馈达林顿配置放大器。电阻反馈提供大带宽,精度高。芯片外形及符号图三芯片封装图四1.3.3 BGU2003芯片芯片特点 低电流 高电压增益 低噪声 纹波电流调整控制管脚供给和射频输出引脚连接芯片应用射频前端低噪声放大卫星电视高频振荡宽带应用,如手机,无绳电话等芯片描述BGU2003是一个由硅材料的双极性NPN的晶体管组成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低偏置电压,采用塑料4引脚的SOT343R封装。芯片外形及符号图五芯片封装图六2.4 电路设计过程为了防止过压或电源极性错误对参考板的破坏,主板的接线上有一个输入的旁路稳压管(D7、D8、D9)。在出现错误偏置的时候,二极管将直流终端旁路到地。由于这些原因,请调整直流电源的限流器同时检查正确的电源极性和电压值。主板上的几个发光二极管直观反映实际工作模式的主板功能。SPDT:SPDT开关由D1、D2、R1、C4、C3、L1、C2、C1等电路组成。电路Q3,D6,R7,C18控制开关的模式。PIN二极管的正向电流通过R1来设置。C4将D2的负极短路到地。C3将天线过来的信号耦合到开关并隔离直流成分。L1对RF来说是高阻抗,但能将直流电流导通到PIN二极管。C2和C1短路RF残余部分内容。通过测试点T3可以测量通过SPDT开关的直流电压。通过3V的逻辑信号对Q3的正确开关操作,D6、D5以及Q3的B-E结共同组成了直流电平转换电路。SPDT=LOW引起的D5闪烁,说明了SPDT对连接到PA输出端的天线终端的开关操作。C18对于连接到板上的长线引起的线噪声起到了退耦的作用。C5、C10、C14对MMIC起到隔离直流的作用。SPDT的工作原理基于前述章节的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TL3.当电源电压远低于3V的时候,结型二极管将进入到模拟衰减器模式。LNA:LNA的偏置电压因为集电极开路因此和上拉电路兼容。LNA的电源连接到终端LN的Vcc。C20和C15滤除开关切换时的尖脉冲、偶和噪声以及线性啸叫。D9将电压钳位在3.6V的最大值。电压超过3.6V的实验室电源将通过一只限流器。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过压以及LNA电路中错误的电源极性连接。R4是为了建立LNA输出电路的偏置工作点。L2和C7的组合形成了LNA的输出L匹配电路。同时,L2还为MMIC的PIN4端提供直流偏置。而可选的R3能为输出电路建立更宽的频带(Q值降低)或用来作为阻尼震荡。偏执点以及增益的调整可以通过PIN3控制端的电流来实现。控制电流通过R2来调整和限制。C16用来降低线噪声。D8用来防止过压(超过3.6V)以及错误的电源极性。当LNctrl=HIGH时,LNA被导通到最大的增益。这可以由发光二极管D3来显示说明。介于0V到3V的电压LNctrl可以被用来待机、最大增益以及象AGC那样的可变增益。LNctrl和测试点T5(通过R2)之间的电势差能被用来计算通过PIN3的实际控制电流。依赖于R12阻值的发光二极管D3用来指示实际的LNA增益。LNA的输入阻抗以及最佳的噪声阻抗接近于50欧姆。C5隔离直流。输入的回波损耗通过L4和C5的组合电路(看起来象天线连接端X1的谐振匹配)得到优化。PA:功率放大器MMIC(IC2)需要一只4.7V/83mA规格的电源。串联电阻R8、R13和R14是为了实现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的温度稳定性。直流电流通过L3供给MICC,而且L3隔离RF。泄漏的RF通过C11短路到地。通过测试点T2可看到PA输出直流电压。元器件Q1、R10、C19组成的电路可以关断PA。电路Q4、R16、R17使得Pactrl和标准的逻辑IC兼容。根据不同的逻辑输出幅度,需要一只上拉电阻。当PActrl=Logic HIGH时,D4闪烁表示功率放大器已经导通。L5优化输入反射损耗。C10防止MMIC内部输入直流偏置被连接到X3的电路移动。D7防止PA过压工作以及连接点X5处PAVcc错误的电源极性。2.5 电路图2.5.1电路原理图图七2.5.2 电路PCB图图八2.6 项目小结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几条微带线的设计绘制,如果这几条微带线没有做好的话,那么本项目做的是很不成功的,这样画出来的PCB图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本项目中要掌握一些阻抗匹配和微带线的知识,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信号线)与地平面之间用一种电介质隔离开。如果线的厚度、宽度以及与地平面之间的距离是可控制的,则它的特性阻抗也是可以控制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为:式中:为印制板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h为介电质层的厚度 W为线的宽度 t为线的厚度单位长度微带线的传输延迟时间,仅仅取决于介电常数而与线的宽度或间隔无关。另外,我画的这个PCB图的布局还有待于改进,如R12和C16之间的走线太长,几乎绕了一圈才连上,还有PIN二极管D2的位置也不是很合适,走线也有点长。日后还要改进完善。图九3 基于ISP1521的USB高速转接器印制电路板设计3.1项目背景3.2基于ISP1521的USB高速转接器的原理3.2.1 基本原理集线器内核的主要部件有: * NXP串行接口引擎 (SIE) * 路由逻辑电路(Routing logic) * 传输翻译器Transaction Translator (TT) * Mini-主机控制器 * HUB中继器 * HUB集线器控制器 * 接口控制器 * 复位时钟恢复 NXP串行接口引擎 (SIE)执行所有的USB协议层。因为速度的要求SIE完全通过硬件及连线实现而不采用固件软件操作来实现。该模块的功能包括:同步、格式(pattern)识别、并行串行转换、位填充bit (de-)stuffing、CRC校验及其生成、(PID)校验及生成、地址识别、握手评估及生成。 路由逻辑电路根据HUB被配置的拓扑逻辑切换信号至需要的模块(Mini-主机控制器、全速USB中继器或高速USB中继器) 传输翻译器(TT)是一个连接全速/低速模式USB外设至USB高速上传模式的中介机构。 对于USB IN 传输方向, HUB接收自全速/低速模式USB外设的数据先被记录在TT缓存直到达到合适的长度才通过USB高速上传模式发送至USB主机; 对于USB OUT 传输方向, 只要全速/低速模式的USB外设有能力接收或带宽足够。Mini-主机控制器分配在TT缓存里的数据即会被连续发出直至所有输出数据都被清空。TT缓存只在分包(split)传输时使用。当HUB上传接口处于高速模式时,内部 Mini-主机控制器为下传接口产生全速或低速USB IN, OUT 或SETUP tokens, 然而来自全速或低速USB设备的回复则被收集在TT缓存里面直到complete split transaction时才清理TT缓存。 HUB中继器管理以数据包为基础的传递,执行数据包信号的传递及唤醒信号的传递。 ISP1520 、ISP1520有两个中继器(一个高速中继器, 一个低速中继器),其主要的不同是操作速度。当连接ISP1520 、ISP1520至全速/低速USB主机系统时,ISP1520 、ISP1520自动切换其工作状态为全速/低速USB HUB。 集线器控制器提供接口状态报告;接口控制器为单个下行接口提供控制功能,它控制接口路由模式,任何接口状态的改变都通过hub status change (interrupt) endpoint报告给主机控制器。 3.2.2 基本要求学习多层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学习PCB电子兼容设计的相关知识;通过技术文档了解电路的功能原理;查阅资料完成设计资料预审。包括电路原理图功能设计要求、结构图分析,学习相关电子技术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完成绘制电路图;完成PCB板设计。3.3 电路中主要芯片3.3.1 ISP1521芯片芯片特点符合:USB规格2.0、ACPI、OnNow 和USB电源管理要求; 支持高速(480 Mbit/s),、全速(12 Mbit/s)及低速(1.5 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支持自供电Self-power 支持USB休眠模式; 可配置接口数; 内部上电复位(POR)和低电压复位电路; 接口状态指示器; 集成HUB处理器、NXP SIE和USB收发器及USB外设控制器; 集成过流检测电路; 独立端口电源开关或所有端口总电源开关,独立端口单独过流保护或所有端口总过流保护;简易 I2C-bus(主/从)接口读取描述符参数、语言 ID、厂商 ID、产品 ID、序列号ID及配置信息;来源可以是外部EEPROM或是微控制器;上传接口的虚拟USB传输监控器(GoodLink); 集成的锁相环,低频率12MHz晶振可以减低电磁干扰(EMI); 支持的操作温度范围:-40 C to +70 C; ISP1521: LQFP80封装;ISP1520: LQFP64封装芯片应用 监视器HUB 笔记本USB端口扩展 USB主板的内部集线器 扩展简易PC的 集线器 USB集线器盒 嵌入式USB主机应用的USB端口扩展 工业环境的USB HUB应用 芯片描述ISP1520、ISP1521是一系列单芯片的USB集线器芯片。它支持高速(480 Mbit/s),、全速(12 Mbit/s)及低速(1.5 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上传接口可以与高速或全速的USB主机端口或HUB下传接口连接。其下传接口可以连接高速、全速或低速外设或HUB控制器。ISP1520、ISP1521是完全用硬件实现的 USB HUB 控制器。连接多个全速的外设控制器可以共享上传接口480 Mbit/s带宽。 ISP1520 拥有 4 个下传端口,其3、4接口可以被关闭。ISP1521 拥有 7 个下传端口,其37接口可以被关闭。 那些与生产商有关的vendor ID, product ID 及string descriptors 等可以被编程于芯片内部的 ROM,也可存放于一个外接的I2C-bus EEPROM 或 控制器中。 ISP1520、ISP1521带有过流保护及LED状态指示的功能。芯片外形 图十一芯片封装图十二3.3.2 NDS9435A芯片芯片特点-5.3A, -30V 为超低RDS(ON)设计的高密度电池电压和电流处理性能宽应用范围芯片描述NDS9435A是P通道的功率放大模块,运用了火孩的高密度DMOS专利技术。这个高密度生产是特别为减小寄生电阻而特别定做的,提供高效的开关特性,和在雪崩和交换模式下,禁得起高能量。这个器件的别适合低压应用,如笔记本电脑电源管理和其他的高速开关电源电路。芯片外形及符号图十三芯片封装图十四3.3.3 PCF8582芯片芯片特点低电源CMOS-最大动作电流2.0Ma-最大待机电流10Ua(6.0V),典型4uA单电源正常工作电压低至2.5V串行I2-C总线上电复位芯片描述PCX8582X-2是一个2Kbit的EEPROM,因为采用完全的CMOS技术,所以功耗低。编程电压由片上提供,采用了一个电压倍乘器。PCX8582X-2封装外形如图15 图15 PCX8582X-2封装外形芯片封装图十六3.4 电路设计过程首先,根据各个芯片的PDF文档画出各个芯片的电路图符号(原理图库中没有的都要画),然后根据ISP1521的芯片资料中介绍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画出原理图。因为本项目中要用到的元器件比较多,所以在画原理图的时候要注意画在两张图纸上,然后利用层次图将其连接起来。层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自上而下设计流程图框图一自下而上设计流程图框图二在本项目中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3.5 电路图3.5.1电路原理图原理图1原理图2原理图3图十七3.5.2 电路PCB图图十八3.6 项目小结在本项目中我学到了在进行高速PCB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进行多层PCB板的设计,还有一些关于传输线和阻抗匹配的知识。在进行高速PCB设计时,高速电路与其连线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性因素,在系统设计时不能忽略。应着重考虑如何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减小电磁干扰(EMI)和静电干扰(ESD)。在电路设计中,为了减小高频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在数字电源和数字地之间应尽可能多放置去耦电容。此外,还要注意1.信号线的走线要尽量的短, 2.差分信号线的走线要等长等距离,3.地平面要尽量大面积的连在一起。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