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搭著纜車去旅行.doc_第1页
關鍵時刻搭著纜車去旅行.doc_第2页
關鍵時刻搭著纜車去旅行.doc_第3页
關鍵時刻搭著纜車去旅行.doc_第4页
關鍵時刻搭著纜車去旅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專題報導搭著纜車去旅行:貓空關鍵時刻 觀光休閒政策的省思台北市最南端的指南山區,今年底將因纜車進駐而丰姿大換。貓空纜車除了帶來觀光休閒型態及景觀的改變,更有文化意義的變遷,觀察纜車也等於觀察我們與觀光休閒政策、與自然的關係傍晚時候,位於台北南區的貓空山頭,茶館正開始準備營業,店家好整以暇的張羅準備。在蜿蜒的產業道路上,常從大安區搭車到這爬山的何昇舫,拄著登山柺杖往山下走,綁在腰際上的polo衫因為流汗濕成一片,爬山運動最好了,滿頭白髮的他笑著說,配合著穩健的腳步和平緩的呼吸,一點也看不出來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 路旁凌亂插滿往茶館的指標,招牌年久失修露出斑斑鐵鏽,其中一個新插上的白色招牌格外引人注目:售地1110坪,電洽XXXX,何昇舫專注著山中景色,視若無睹地走過,並不知道其中的嚴重性。大多數登山客和他一樣,沒有對這路牌起疑,但類似的賣地招牌已經出現在山上好幾個地方了。為什麼有人賣地?促使貓空山頭賣地的,是正在動物園內積極施工、耗資12億台幣的貓空纜車工程。纜車工程在去年(民國94年)十月動工,預計今年七月完工,十月啟動。纜車工程一開始因為沒有廠商看好,導致BOT流標,讓纜車差點胎死腹中,最後市政府只得自己掏腰包施工再委由民間經營。沒有廠商看好的纜車工程,在指南宮、貓空茶坊經營者眼中,卻是為台北南端山區帶來人潮、活絡在地產業經濟的救命丸。談到纜車,世居貓空居民莫不人人眼睛發亮。但是,纜車真的能帶來人潮和商機嗎?纜車給都會休閒文化帶來什麼新風貌?貓空地區的新地景和新願景都是令人興奮期待的嗎?走過貓空20年 從榮景到凋零回溯貓空發展史,其實就是典型台灣觀光休閒產業的發展縮影。民國69年12月成立的木柵觀光茶園結合農業與休閒,將喝茶變成雅致的休閒文化。茶園帶來的人潮促使茶館大量興建。從民國72年就在貓空經營茶葉買賣的張慶泉指出,民國80至85年間貓空山上就有近百家茶館同時營業,一到週末晚上,三五好友上山品茗、看夜景,車流不絕、人聲鼎沸,夜晚的山上比市區還熱鬧,貓空儼然成了台北市最迷人的後花園。隨著民國87年之後,週休二日和旅遊風氣的盛行,台北近郊新興不少觀光景點讓民眾有更多新選擇,像北投和烏來的溫泉民宿的興起,就讓貓空流失很多客源。走過高峰,茶館數量銳減,根據業者統計,目前登記營業的店家共有63家,固定營業的只剩20家。這邊的交通有很大的問題,文化大學建築設計學系教授、前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委員任內審核貓空纜車案的李永展表示。貓空環狀道路只有一個進出口,如果雙向同時有車潮湧入,以目前八到六米的雙線產業道路道規劃,就像白山羊黑山羊同時要過獨木橋,必然無解,交通注定打結。這種情形到了週末晚上更嚴重,狹小的六米道路塞滿了車,前後進退不得,一不小心恐怕就會掉進山谷。交通棘手,法規也出了錯。現在茶館建設全都是非法營業,李永展表示,屬於保護區的貓空山區禁止商業行為,歷經李登輝、黃大洲、陳水扁、馬英九市長任內,山上的茶館都沒有營業登記。十幾年下來,市政府就只能放任茶農在既有的土地上,將屋舍改建成茶館。早期缺乏有系統的規劃,於是插滿凌亂招牌的山路、放眼一看無所不在的土雞城、劃空而來的卡拉OK歌聲等,成為貓空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也漸失其吸引遊客再訪的魅力。貓空走過繁華,人潮流失嚴重,纜車正是貓空重現風華的最後希望。去完動物園就來貓空吃晚餐、看夜景,台北市政府都發局計畫技師周繼祖說,市政府計畫把人從捷運動物園站拉上山,從動物園站搭纜車,16分鐘就上山了。根據市政府統計,木柵動物園平均一個月的遊客就有20萬人次,這些人潮都是未來貓空的新遊客。業者都很興奮,纜車要來了,生意當然會好起來!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彩鳳表示,從民國89年山上茶館業者要求興建纜車的聲音就沒有停過,自己也經營茶店的李彩鳳帶著山上業者討論,排除內部對於纜車該在那邊設站的歧見,直到去年破土動工,辛苦這麼久,總算要看到成果了,真好!即將穿梭在貓空天際的,是目前全球主流的法國製單線自動循環式纜車,將經過動物園、園內站、指南宮、三玄宮等四站,共4.03公里,預計帶來大量觀光人潮,同時抒解山上交通問題。但是,人潮將來,貓空一帶住民,包括一般居民及茶坊業者似乎都還未做好準備。量變不等於質變,容受量是個大問題市政府統計,纜車完工後以每秒鐘運行6公尺,每12秒發一班車,每班車載8人,總共140部車廂的方式計算,就像發射子彈一樣,一小時就可以射出2400人上山,以後週末上山的遊客人潮大約會超過一萬,台北市交通局專案負責技師陳孝齊說。生意會變好,但生態上有沒有這麼大的負荷量?商家承受得了這麼多人嗎?貓空準備好了嗎?研究文山區文化治理的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志弘點出容受量的問題。將一萬人平均分配在貓空山上,乍看不多,但是問題在於:位屬生態管制區的貓空,僅能在定點進行商業發展,如果沒有配套措施消化這一萬多人的休閒需求,人潮可能對商家、對生態帶來危機。王志弘認為量變未必就帶來質變,當上山越來越容易,卻缺乏一套完整的生態教育,把人帶進山林是危險的。人潮才是真正破壞生態的元兇,指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台山也有同樣的憂慮。人潮帶來可以預見的商業繁榮,也可能帶來隱憂。表現在消費上,店家設備夠不夠齊全,能不能唱歌,竟然已經變成觀光客評鑑店家的指標。但是唱歌需要到山上嗎?到山上唱卡啦OK是很沒有概念的事情,把一頭長髮攏在腦後、多了份幹練的李彩鳳堅持她家茶坊不設卡拉OK。依她觀察,目前山上業者 15個有卡啦OK設備的店家,生意都能維持一定水準,堅持不架設的正面臨客源下滑的危機,整整掉了一成左右,李彩鳳說。這簡直是在謀殺在地文化,世新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王正平認為,地方觀光產業應該要考量在地文化特色,利益導向的發展將忽略居民及當地文化的需求。纜車帶來的不只是歡慶榮景的期待,更有殷切憂慮的聲音,如果政府都沒有做配套,就貿然把纜車拉上來,山上居民人文特色一定會瓦解,長期進行貓空張氏家族文史工作的張台山憂心居民均是張氏後代的貓空,張家村文化會因外人買地進駐而從此斷裂。張台山的憂慮已經可以在貓空山上看見,循售地指標打電話訊問,會驚覺賣地的還不只一處,一次1100坪、600坪的大面積賣地(相當於半個四百公尺標準操場),簡直形同割地。現在這邊是水源保護區,不能建設,可是纜車建好了,產銷專區的配套法規通過了,就可以蓋房子了,仲介人員熱切的推銷。面對這些憂慮的聲音,市府似乎只是公事公辦,只要可以符合客觀建設條件,不管是財團還是張家,都可以進駐,都發局周繼祖說。人潮增加並不保證觀光品質同步提升,大量的人潮湧入山上之後,除了喝茶之外,遊憩設施是否也能滿足大家的需求?軟體比硬體更重要上貓空的遊客大概都相當討厭山上凌亂的店招,看到那些招牌我都把眼睛閉起來,太醜了!太醜了!就讀於政治大學平常喜歡和同學上山喝茶看夜景的王怡文說。在貓空山上隨處可見的凌亂招牌,有剛插上的,也有滿是鐵鏽的,這些便宜行事的草率路標,隨著纜車年底進駐,將逐漸改頭換面。台北市政府已從今年春節起,陸續在重要路口豎起了醒目、新穎、專家設計的路標,把商家編號,依紅、黃、藍顏色,像公車站牌般集中標示,遊客按圖索驥就可以找到自己要去的店家。小小的變革,也是歷經一年多官民辛苦磋商的成果,接下幾個月,關心生態保育與在地文化者似乎還有更深切的期待。研究國家公園及原住民部落觀光政策的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躍雯指出,觀光是長期性的計畫,重點是我們可不可以找到在地動人的故事,讓故事與人接軌,讓觀光客有下次還要來的衝動,他以為,便利性只是其中的考量之一,不是全部。貓空纜車只算是硬體,黃躍雯認為觀光休閒政策的思維不能吃硬不吃軟,缺乏軟體、沒有深度的旅遊會讓遊客疲乏,遊客下山速度可能更快。實際走訪目前貓空山上唯一稱的上是深度旅遊的地方茶藝研發推廣中心,卻發現這根本是一棟空屋。在牆上掛滿圖文介紹茶產業的紅磚屋裡,即使假日也鮮少遊客身影,跟不遠處人聲鼎沸的商家簡直不成比例。因為這棟建築物沒有營業執照,所以很多事情都推廣不了,留守推廣中心的專員邱曾城說。從民國88年市府委由財團法人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經營,推廣中心主要負責接待遊客和推動茶葉產銷安心班,此外,即看不到長期有系統的計畫。欣喜的是,部分在地居民過去幾年似乎不但有覺醒、也有一些行動了。由嫁來貓空已十幾年的李彩鳳領軍,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正在嘗試規劃不再以吃土雞、唱卡拉OK為號召的行程,而是以人與自然關係為主軸,像是認識在地文史生態、研發手工染坊和風味餐等,甚至透過市政府、結合鄰居優人神鼓等藝文團體規劃藝術季等,先是用社區的力量凝聚在地向心力,繼而給遊客不同的休閒體驗,改寫大眾對觀光休閒的膚淺認知。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台灣都市的休閒娛樂都是消費。唱歌、吃東西、逛街,甚至上賓館,王志弘點出台灣都會休閒的貧乏,如果沒有自覺,我們有可能在山裡複製都市的消費習慣,纜車最大的問題在於太方便了,民眾將來只是純粹上來看夜景,並不會像爬山一樣,思索人和自然的關係。黃躍雯以九份發展觀光的經驗為例,說明大眾觀光可能遇到的問題。因廣告及電影發跡的九份觀光事業,一開始走的是精緻體驗的觀光路線,經媒體報導,大量人潮擁入後,商業化降低文化的格調,而有些居民因為生活被打擾搬離九份,有些藝術家也不進駐了,這種用大眾觀光手段發展深度觀光,這是工具跟目的相違背,黃躍雯說。這樣的觀光思維在台灣各處皆然:例如清靜農場上大量開發的民宿、烏來山區溫泉業者架設的凌亂管線,這些地方發展的初衷都是希望走深度的體驗觀光路線,但最後一窩蜂的發展都讓人詬病。這些景象會不會出現在未來的貓空山頭?貓空纜車是全台灣第一座都會型纜車,它會不會讓貓空經濟起死回生,進而使其他縣市起而效尤,成為台灣進入纜車世代的主要示範區?它的進展、成效應該都有指標性意義。 纜車只是工具,不是萬靈丹纜車只是工具,不能寄望纜車解決全部的問題,李彩鳳說出大多數人對纜車過份期待的盲點。貓空未來發展也在檢驗我們如何運用工具來改進觀光休閒品質及豐富在地文化。台北市政府目前正規劃成立產銷專區,計畫以五年時間解決業者違法營業問題。就地合法的過程中涉及很多門檻,哪些商家在五年內可以轉型成功,繼續延續貓空的人文特色;哪些商家會走回頭路,複製都市人的消費習慣,讓寧靜山頭更世俗化;哪些商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