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持续操作测验.doc_第1页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持续操作测验.doc_第2页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持续操作测验.doc_第3页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持续操作测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持续操作测验【摘要】 目的: 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持续性注意功能。方法: 对48例符合ICD - 10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给予持续操作测验(CPT),同时测验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患者组的测验结果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后CPT 得分比较,在无干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干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CPT 得分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在无干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干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持续性注意功能障碍,但经过治疗可以改善。【关键词】躯体化障碍;持续性注意功能;持续操作测验(CPT)Th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 in Patients with Somatization Disorder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inuous attenti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omatization disorder . Methods: Forty-eight somatization disorder patients who met the ICD-10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 they were measured with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and fifty healthy peoples were measured with CPT as control group .The test results of patients group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and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the CPT scores between patients group of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nt found in no interfere stimulus( P0.05), but they could be found in interfere stimulus (P0.05). And the same results also be found between patients group of before therapy and control group.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group of after therapy and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omatization disorder have continuous attention dysfunction, But the continuous attention function have improved after therapy.Key words somatization disorder; continuous attention function;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 神经认知功能包括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注意又包括选择注意、持续注意和分散注意等,持续操作测验(CPT)可以用来检测患者的持续性注意功能。研究发现,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存在包括注意功能障碍在内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1,2,而国内外有关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文应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的持续性注意功能加以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患者组入选标准: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心身科门诊病人,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 3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4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排除标准:抑郁症、焦虑症、恶劣心境、应激障碍、其他神经症以及伴酒精依赖、人格障碍和严重躯体疾病者。治疗前均由家属签知情同意书。正常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者。1.2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 治疗药物为西酞普兰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909661,每片20 mg)20mg, po,qd。固定剂量,治疗6月。已在用药的病人先经1周清洗期。疗效评价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月末各测评1次。疗效评价方法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75%为临床痊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1.3 CPT检测 在计算机上完成,分为三项测验,无干扰时CPT(1) :数字连续在屏幕上一个一个出现, 每当出现“3”时按鼠标;有干扰时CPT(2):看到“3”前面任一个数字时按鼠标;另一种干扰CPT(3): 看到“3”前面一个“7”时按鼠标。最后对以上三项测验的正确反应数进行统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测评一次。正常对照组只测评一次。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等统计方法。2结果2.1 一般情况 患者组共入组53例,脱落5例,原因分别是疗效不好3例、不良反应1例、失访1例。最后完成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68土9.52)岁,平均病程(4.22土2.68)年,平均受教育程度(12.77土5.81)年;正常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56土9.49)岁,平均受教育程度(13.36土6.24)年。2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正常对照组的CPT得分结果比较 患者组治疗前、后CPT 得分比较:在无干扰时CP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干扰时CPT(2)和CP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2.08 ,均P0.05)。患者组治疗前CPT 得分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在无干扰时CP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干扰时CPT(2)和CP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2.54,均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正常对照组的CPT得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正常对照组的CPT得分结果比较(_ s)CPT得分 患者组治疗前 患者组治疗后 正常对照组 (n=48) (n=48) (n=50)CPT(1) 53.75士8.72 55.28土8.15 56.71土8.39CPT(2) 24.31 士5.11 26.47 土5.53* 27.04土5.73*CPT(3) 14.75 士4.61 16.58土 3.97* 17.25 土 5.12* 注:与患者组治疗前比较,*P0.05。2.3 患者组疗效评定 患者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分别为31.778.58分、10.433.86分,疗效评定: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3 讨论目前对精神疾病的神经认知障碍研究比较多的是重性精神疾病中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6,1。对于包括躯体形式障碍在内的轻性精神疾病,则研究还不多。例如国外Niemi PM等7对10位女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包括躯体化障碍及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记忆力、注意力、执行能力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显示,患者的语义记忆能力、言语情节记忆能力、空间视觉功能及注意力均较健康对照组差。Lim SL等8对恐怖症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进行的Stroop色词测验及外显、内隐记忆测验研究结果也表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和外显记忆能力的降低。国内马丽霞等9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及认知功能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P300电位成分中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躯体形式障碍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 总结目前国内外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已经有部分研究发现存在神经认知功能障碍,而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疑病症等较多病种。有鉴于此,本研究仅选择躯体化障碍加以研究,结论更加可信。本研究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治疗前、后CPT 得分比较,在无干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干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CPT 得分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在无干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干扰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躯体化障碍患者发病期可能存在持续性注意功能障碍,但经过治疗可以改善。躯体化障碍的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比较接近抑郁症,而在抑郁症中,持续操作测验(CPT)可以用来反映额叶功能障碍 1,2,本研究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发病期也存在持续性注意功能障碍,是否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也存在额叶功能障碍,关于这个问题,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苏晖,江开达,徐一峰,等.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1):20-22.2吴东辉,胡赤怡,胡纪泽,等.惊恐障碍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续操作测验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077-1078.3范肖冬,汪向东,于欣,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130.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7-88 .5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6金魁和,王菲,丁宝坤,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47-349.7Niemi PM, Portin R, Aalto S, etal.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severesomatization -a pilot study. Acta Psychiatre Scand 2002,106(6): 461463.8Lim SL, Kim JH. Cognitive 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