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_第1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_第2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_第3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_第4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一、选择题:在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30题,每题2分1. 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C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利2. 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3. 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在政治专权,在经济压榨平民4. 梭伦改革中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设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 D、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5.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6. 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00麦斗的平民,他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当选为陪审员 担当低级官吏A、 B、 C、 D、7. 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8.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 B C D9. 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10.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11.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2.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13. 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C变法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14. 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5. “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6.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7. 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播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的()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18. 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 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19.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 B. C. D.20. 当时秦国出现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 A.实行连坐法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D.改革社会风俗21. 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2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行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 B、 C、 D、23. 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A、俸禄制度的实行 B、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C、三长制的推行 D、租调制的实行24.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有阻力25.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26.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有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结结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A、 B、 C、 D、27. 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土地占有不均情况仍然存在2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29. 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30.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 B、C、 D、材料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克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扒掉了众多的界权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材料二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开阡陌,任所耕,不限多少。通典食货志材料四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商鞅的哪一改革措施? (2)结合材料二、三、四,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国变法的作用。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渚夏而外夷狄。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音江统徙戎论)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王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昊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答题卷31.(1)(2)32. (1)(2)33. (1)(2)(3)34.(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至专题三测试题1-5BCDCD 6-10BABDA 11-15BDCBA 16-20DBACC 21-25 DDBDD 26-30 ABAAC31. (1)措施: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2)没有。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就越多。32.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33. (1)措施:奖励耕战。(2)过程: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