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2008年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1页
饶平县2008年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2页
饶平县2008年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3页
饶平县2008年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饶平县2008年中考化学科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2008年中考化学科全县参考人数为10421,平均分为51.63,最高分为99分,优秀率为16.8%,及格率为38%。2008年中考化学科试题更加突出化学双基的考查;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程度进一步加大;注重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能力的考查;卷面活泼,难度适中,试题体现以下特点:1、试题I卷内容力求减少记忆性的知识,主要以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为主。2、试题特别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其中书写化学方程式就达17分之多。3、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以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为载体,把对知识点的检测同大量生活现象及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涉及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多。题设情景丰富,选材内容有时代感,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用品、医药、净水、能源、材料和等有关知识。体现学以致用,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4、试题突出四种学科基本能力即: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18(4)、20题(3)分别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规律性分析的自学迁移能力;22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3题则重点考查学生分析推断的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试题的考查中,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考试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特别是实验后的再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再学习、再研究的内驱力。同时本试卷对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要求也很高,对教师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5、图形、表、真实信息呈现多样,形式丰富。文字量适中,叙述清楚,便于学生阅读。难度适中,没有偏题、超纲难题。题量合理,多数学生能在90分钟内答完。各题得分基本情况抽样统计如下(抽样试卷三袋共90份): 题号抽样一(28分)二(20分)三(15分)四(23分)五(14分)总分(100分)平均分得分率%平均分得分率%平均分得分率%平均分得分率%平均分得分率%平均分得分率%14124.3386.8914.0070.007.952.671356.528.9063.5768.1368.1311621.2275.7911.7758.855.1034.009.3340.566.2344.5053.6553.6521119.3369.049.2746.352.2314.877.0630.703.2723.3641.1641.16合计21.677.111.6858.155.0833.879.8042.606.1343.7954.2954.29二、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题(选择题)分析表(1)统计项目统计值分数段考生人数平 均 分 21.6 0 = 分数 20最 高 分 28 2 = 分数 40最 低 分 4 4 = 分数 61参考人数 90 6 = 分数 80总 得 分 1946 8 = 分数 100优秀人数 44 10 = 分数 122良好人数 5 12 = 分数 143中等人数 10 14 = 分数 162及格人数 11 16 = 分数 1812不及格人数 20 18 = 分数 2011及格总人数 70 20 = 分数 2210优 秀 % 48.89 22 = 分数 245优 良 % 5.56 24 = 分数 2613中 等 % 11.11 26 = 分数 2811及 格 % 12.22分数= 2820不及格 % 22.22及格率 % 77.78第一题(选择题)分析表(2)题号答案分值正确率%A%B%C%D%1D295050952C297209713D26513166654C2688176845B2831831236A27171313127A292926108B26846810159C2581117581210D2788477811C27815781412B27547521613B250255071514C29512952从以上数据看出,其中有些试题A、B、C、D四个选项的选择百分率之和不是100%,是由于学生漏写答案或者是不会做而放空的。第二大题(本题包括15-19题,共20分)其中15;16(1)(2)(3);18(1)(2)(3)正确率较高,第16(3)H2O的分子式能够正确写出,部分考生错选“酸”性物质。17(1)(2)书写化学方程错误:没有配平、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或气体符号,MgO写成MgO2,CO写成Co。18(4)正确率很低,部分学生只能答出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没有指出“正价”、“负价”而不能得分。第19题考查了信息迁移能力,考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排列全部答对的很少,说明多数考生不能很好理解题目中图像的涵义。第三大题(包括20-21题,共15分)20(1)得分率较高,21(3)得分率很低。错误原因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漏写“”H2SO4与Ba(OH)2反应或多写“”Fe与CuCl2氯化铜;酸、碱、盐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或没有掌握。如:盐与盐反应写:Ba(OH)2 + H2CO3 ;2Fe+6HCl=2FeCl3+3H2 第四大题(包括22-23题,共23分)22题考查实验现象、操作的正误判断、根据实验原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气体的制取、收集、贮存取用选择使用装置仪器。22(1)需要仪器漏选时不给分,缺少仪器答成“试管”、“锥形瓶”等。22(2)中举一例装置的其它用途,错答为:制取O2、CO2、检查装置气密性,给病人输O2等。22(3)主要错选或漏选。23题属于实验探究填空题,综合性强,主要考查学生过滤这一基本操作中的仪器使用;实验反应原理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对于实验猜想作出判断及分析书写推论理由。该题失分严重的是:23(1)中的漏斗错答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搅拌没有回答目的。23(2)(3)中的的化学式错写成CaCO2或Na2CO3+NaOH、Na2CO3+H2O ,23(4)只答步骤6白色沉淀一个方面,理由解释全部错误。第五大题(包括24-25题,共14分)24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计算大多数同学能正确回答,部分考生对醋酸钾化学式不能掌握错答为1:3:1或24:3:32:39等。25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错误原因是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比例式写错等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在本次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知识基础不扎实,技能掌握不牢固。多数学生考试结束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可以得高分,但实际并非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薄弱。2解题能力较弱,从评卷过程看,学生对综合性强的试题、联系实际多的试题、信息运用的试题、开放性强的试题得分率较低。主要表现为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全面。除双基存在的问题外,主要原因是: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自学迁移、语言表达、科学探索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方法不熟悉。 根据学生答题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近年中考试题的变化趋势,我们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全面的目标意识,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初中化学的重要双基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如化学用语、化学概念等。2. 加强实验教学,尽量多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机会,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