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doc_第1页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doc_第2页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doc_第3页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doc_第4页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应对对策(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摘要:入园焦虑是幼儿最初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心理体验和外在行为表现出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幼儿初入园时哭闹,不愿上幼儿园等。该文在阐述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的基础上,对幼儿初入园焦虑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家长、教师、家园合作三方面提出幼儿入园焦虑的消除对策。关键词:幼儿幼儿园入园焦虑婴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婴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焦虑这一心理现象正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分离焦虑和社会性焦虑则是幼儿身上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表现为遇到问题过度焦虑、不安,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羞于同他人交往等。这些消极的情绪表现极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入园焦虑是幼儿最初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表现出的不适应。一、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幼儿园的新生入园,对于陌生的环境,他们非常容易怯生,经常用哭闹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不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入园焦虑的表现。他们所表现出的入园焦虑一般主要分为以下类型:(一)哭闹开学之初,哭闹型的孩子占多数,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像是永远见不到家人一样。当教师接过来抱时,有的拒绝、努力地挣脱,甚至呕吐,拼命地想离开幼儿园,有的依从但仍哭闹。(二)跟随对某位教师有特别的依恋,拒绝一切活动,牵着这位教师的手形影不离,进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教师一离开就焦躁不安,到处寻找、哭闹;(三)安静这类孩子性格较内向,入园后默默流泪,不说话,不与大家玩,寻找自己的依恋物。幼儿入园适应是幼儿园、教师、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缓解孩子的焦虑,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是每个幼儿教师和初入园幼儿家长需要掌握的。二、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一)社会性依恋及分离焦虑的产生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1。社会性依恋是指个体对和其有密切关系的人(如父母、亲戚或亲近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和依赖。与社会性依恋相伴而生的是分离焦虑2。分离焦虑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使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引起分离焦虑有两个条件,一是直接分离(unmitigated),即幼儿与父母完全分离,独自呆着;二是间接分离(mitigated),即幼儿与父母分离,但与其他人在一起3。幼儿分离焦虑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5岁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较高4。“幼儿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5,对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个充满陌生的环境,所以如何使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不仅是幼儿教师,也是父母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二)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幼儿初入园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本质是基本需要尤其是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ofneeds),他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幼儿由于无力应付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威胁,他们的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强烈6。幼儿在家里一直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刚入园时突然和亲人分离,从早到晚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师、小朋友和周围环境,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一系列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会大哭大闹。(三)依赖向自理的过渡“由于生理的不成熟,早期的幼儿必然要完全依靠成人的照料。人类个体早期的依赖是一种生物适应性行为。作为生物适应性行为是一种生存的能力和手段”。7但是在当前家庭生活中,依赖大多是家长照料下形成的一种结果,这就造成孩子缺少一定的自理能力,无法照顾自己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盥洗、穿脱衣服、上厕所等等。进入幼儿园以后,由于班里的幼儿都需要照顾,教师无法对每一个幼儿都照顾得很全面,很多时候幼儿要独自面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如果孩子不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就会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受挫,不愿意上幼儿园。三、幼儿入园焦虑的应对对策幼儿刚入园时出现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幼儿入园焦虑是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和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和一定自理能力的缺乏,几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使幼儿产生入园初期的焦虑现象。如果幼儿长期处于这种消极情绪状态,会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缩短适应期,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一)家长方面1.交往准备。幼儿对父母依恋一方面与教养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程度有关。父母要使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降低其对家人的依恋,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员和外界事物,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焦虑。因此,入园前家长要有计划地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帮孩子找玩伴,多和其他孩子接触,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家长间也要多接触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初步建立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心理准备。培养孩子入园后具备的一些情感态度。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环境,初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在那里能够玩到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有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激起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加深对幼儿园的认识,寻找孩子在幼儿园的兴趣,以培养其喜欢幼儿园的积极情感。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从上幼儿园那天起,爸爸妈妈早上把你送进幼儿园,晚上下班再来接你。”让幼儿对家长“暂时的消失”有心理准备,知道并不是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了。3.生活准备。要让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规,初步培养自理能力。如果在入园前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将有一定困难。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有目标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与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盥洗、穿脱衣服、上厕所、叠被子等。(二)教师方面幼儿入园前教师可在报名时让家长填写有关幼儿生活规律的表格,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素养和对待幼儿教育问题所持的观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幼儿的好恶,了解幼儿个性。其次要充分理解初入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教师要尽量设法让他们放松,以积极的情感代替消极的情感,并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喜好,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解除幼儿的哭闹情况,尽快成为孩子新的依恋对象,补偿幼儿的情感缺失。再次,运用小班幼儿喜欢的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孩子注意。小班幼儿在入园之前,通常由家人看护,自由活动较多。入园后,为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教师每天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在户外自由玩耍,玩沙、玩水、滑滑梯、做集体游戏等都是幼儿喜欢的。此外,教一些幼儿喜欢且容易接受的儿歌、故事、舞蹈,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让幼儿完全放松下来投入到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去,在自由、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他们会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在新环境中逐渐感受新的群体的吸引力与乐趣。(三)家园合作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主动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随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情绪。家长要多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导向,不要总问一些消极性的如“在幼儿园吃饱了吗?”“有小朋友欺负你吗?”等问题,这无形中会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不好的印象。家长应在和教师沟通的基础上,从正面引导幼儿,比如:“今天你得了一个聪明豆,真棒!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再得一个聪明豆好吗?”“老师说你很乖,可喜欢你了。”“今天和谁做好朋友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和教师、小朋友建立起感情,会让孩子感受到上幼儿园的快乐。对于个别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教师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参考文献: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11.2姜永杰.心理学视野中的幼儿入园适应探悉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8).3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Separation.Lon-don:Hogarth Press,1973转引自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育(教师版),2006,(8).4罗增让.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5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12).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9-330.7王丽燕.入托危机的表现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5,(7、8).让孩子不再胆小家园合作,促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幼儿的情绪智力有着自然发展的趋势。但是,经过情绪智力培养的孩子与没有经过情绪智力培养的孩子相比,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更懂得安抚自己,较少产生负面的情绪。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这些孩子常处于放松状态,压力荷尔蒙及其他情绪激昂的生理指标都较低,身体都比较健康。就行为习惯而言、这些孩子还具有许多社会性的优点,如在同伴中人缘较佳,交往能力较强,少有粗鲁好斗等行为上的问题。就认知能力而言,这些孩子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各种活动,学习能力较强。由此看来,情绪智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呢?对于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最主要的环境,幼儿最初的情绪也是在家庭里获得的。家长对待幼)L的态度以及不同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促使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因此,我班在进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的研究时,就尝试从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人手,帮助家长调整自已的教养方式,使家长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情绪智力的培养,促进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为了真实地了解孩子的性格弱点,从而将具有共同性格弱点的幼儿的家庭归类、分组,展开有针对性的小组家教指导及研究,我请家长们填写了“家长眼中孩子的性格弱点调查表”:经过统计,我发现87%的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的性格弱点是胆小、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胆小呢?家长们到底是怎样来看待孩子胆小这共现象的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孩子会有胆小的表现呢?对于这些家长眼中胆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样来促进他们情绪智力的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家长们分为几个小组,展开了讨论。在第一次讨论会上,我首先请家长们谈谈为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胆小?家长们纷纷说出自己孩子“胆小”的表现: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叫他唱歌,他不唱,叫他跳舞,他不跳;不爱招呼人,看见家长的同事或朋友就往后躲,越叫他招呼人,他越不开口;在家里脾气大得很,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可一到了外面,他就变得胆小了,从来不敢和人争东西,在外人面前只会忍让,遇到问题只会哭或者来向家长求救家长们都担心: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自己孩子这样胆小、懦弱,将来如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呢?接着,我请家长们谈谈自己以前用了些什一么方法对待孩子的胆小?家长们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是给孩子讲道理;有的是不理孩子,进行“冷处理”;有的是完全任其发展,不加干涉;有的是严加责骂-几乎所有的家长最后一招都是“黄金条子出好汉”。可是,任凭这些方法用尽,也无法改变现状,孩子依然那么胆小,令家长们十分头痛。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无效呢?我请家长们再想一想自己那“胆小”的孩子内心究竟有什么需要。结果家长们几乎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孩子内心到底有些什么需要,而只考虑让孩子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希望孩子表现得更好,更出色,更自信,更大胆,能够适应以后的社会竞争。家长们渐渐感悟到自己平时太少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了。既然家长们连孩子内心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呢?于是,我给所有家长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L:回家观察孩子胆小的行为,先想一想孩子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感受和需要,然后请孩子说说他的感受和需要,并将两个内容都记录下来,带到第二次会上讨论。在第二次讨论会上,家长们拿出自己的记录,议论开了。有的说:“孩子不敢表演节目,我以为他害怕,结果孩子说,是我在他不想表演的时候硬逼着他表演,他不愿意。”有的说:“孩子什么事都要依赖我们,自己不敢作决定,我很生气,觉得他太濡弱了。可孩子说,他是怕做错了事,我会骂他。我这人是急性子,每次见孩子做错了事,就忍不住会骂他,所以他什么事都要我帮忙,自己不敢独立处理问题。”有的说:“孩子不愿表演节目,我很生气,就经常不理他,把他丢在一边。可是,通过这次记录,我才明白: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心中还充满了委屈和不安。他更需要的是我的鼓励和支持。”有的说:“我的孩子不听话,不给人表演节目,我就会打他。可后来有时候打他也没用了。现在我理解了孩子。他正玩得高兴的时候,我却让他表演节目,他当然不愿意了。他觉得那时为大家表演是一件很不乐意的事。”有的说:“我以前一遇见熟人就让孩子招呼,可我越喊他招呼,他就越不愿意。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是他不想在我的强迫下招呼人,他希望能自己主动招呼人。看来,我以前对孩子是太着急了一点。”还有一位家长说:“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最好的,因为我非常尊重儿子,对他的意见几乎都支持。可是,他在家里的时候脾气大,出去仍然胆小,我一直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次通过与儿子交流,我才知道,原来在家里我们大人会让他,可一出门,别人就不会轻易让他了,因此,他现在不敢和外人打交道了。看来,什么都听他的也不行。”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不由得暗暗吃惊,家长们有目的地观察孩子,与孩子交流,可以如此地深人到孩子的内心,这比我们给家长传授什么教育方法可强多了。这次讨论会上,家长们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了反思。于是,我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孩子不再胆小、让孩子充满自信的建议:1.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确定一些切合实际的目标,并且不断给予鼓励:在他进展好的时候给予嘉许;在他进展慢的时候为他打气,分享他的感受(不论悲或喜、苦或乐);在他达到目标的时候充分表现出与他同样的喜悦与满足。如此,孩子便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并且会珍惜自己的成就及争取的地位。2.对于日常家庭里的事,听取孩子的意见,容许孩子参与计划作决定,并且尊重对孩子的承诺。这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好机会。家长应以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例如,家中的事问问孩子的意见,在决定中照顾到孩子的需要。若不能接纳孩子的意见,应先向他们解释,以示在乎他们的感受。3.孩子做错了而加以姑息,失败仍然得到奖品,甚至为了不想让孩子感到难堪而不对他的不当行为加以斥责,都是妨碍孩子建立自信的行为。4.孩子会做的事,不可经常替他们做,否则会养成孩子依赖的个性,无法培养孩子的自信。5.用专制的态度对待孩子,经常挑剔孩子的毛病,过分地用奖励和惩罚来操纵孩子,不信任、不尊重孩子,难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家长这样做,个性强的孩子会与之对抗,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个性弱的孩子会认为家长总是对的,因而经常自责,产生自卑感,或者为了避免引起冲突或受到责备,事事以家长的意旨行事,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立场。6有时孩子的行为不对,家长在加以引导时容易产生情绪。带着情绪教导孩子,只会使孩子感到家长不过是借骂他来消气。因此,教导孩子时应用坚定巡互幼敷而平静的语气。斥责孩子,从来都不应是为了消解家长心中的怒气或情绪,而应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因此,家长应等待情绪回复稳定时再去斥责孩子。7.斥责孩子只在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不要有第三者在场。如此,孩子便会感悟到尊重的意义。“不想在别人面前失礼,能成为很大的推动力,使孩子力求做得更出色,从而增强自信心。最后,我趁热打铁,又给大家布置了一份作业:回家以后,继续调整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在第三次会上进行交流。在第三次讨论会上,家长们高兴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现在不强迫孩子表演节目了,她有时会主动地来为我们表演节目。”有的说:“我现在看到孩子做错了事,不会骂他了。我给他讲道理,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他也不像以前那样怕我了。”有的说:“现在,我的女儿做错了事,我也不会把她一个人丢在一边了。我会告诉她错在哪里,和她一起想办法改正。”有的说:“过去我的儿子不爱招呼人。现在遇见熟人,我不强迫他招呼,他却经常和我抢着招呼呢!”那位一贯“支持”儿子的家长说:“我现在给儿子定了一些规矩,他不遵守就会受罚,他反而比以前更坚强了。”家长们一致认为,当他们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时,孩子们渐渐地变得开朗大方起来了。在讨论会结束之前,我请家长们与孩子玩玩“让我们不再胆小”的家庭小游戏:1.父母每天给孩子“足够多的拥抱”,抱着孩子的双手用点力,不要去拍他,像拥抱成人一样。拥抱时间长短要让孩子来决定口2.父母每天给孩子一个“亲吻时间”,在家中搞一个“装满爱之杯”的活动。父母经常询问孩子他的“爱之杯”有多满,如果他说“只有一点点”,父母就亲他的脸,直至他说“满了”为止。3.在家中设立一个“优点箱”,家庭成员每天相互将其他成员的优点记录下来,放人箱中或对着“优点箱”说出来。4.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害怕、胆小的时候,包括爸爸妈妈。胆小并不是一件坏事,胆小的孩子也不是不乖的孩子,胆小只是告诉我们,在这件事上还需要努力准备。当我们准备好了的时候,就不再对这件事害怕,不再胆小了。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无论你对什么事害怕或胆小都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支持你,和你一起来做准备。5.定期与孩子玩“找找好感觉”的游戏,家长请孩子谈谈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即最不害怕的事),谈谈做这些事带给自己的好的感觉、体验到的成功与自信。通过这几次讨论会,我们对幼儿情绪智力的培养迈开了第一步。家长们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当希望孩子有所转变时,必须先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并且要先从转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人手;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的。我的最大收获是:对孩子进行性格方面的培养,一定要家园合作进行,才能使幼儿获益。其实,孩子胆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以为是地去强加扭转。只要我们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内心需要,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他们适当的关怀和支持,胆小的孩子也一样能展露出自信的笑容。(杨晓春:四川省成都市市级机关二幼,610031)编后絮语以不老的童心通向童心,用博大的爱心培育爱心,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默默耕耘,蔽身于平凡而伟大的“根”的事业,轻轻地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了让幼儿教育的观念得以更新、理论得以提升、经验得以推广、思路得以创新,为了让幼教园地根更深、苗更壮、花更艳,我们开辟了这一方“幼教天地”,供幼教工作者们“华山论剑”:研讨理论,探究方法,展示成果,剖析案例。本期刊载两篇幼教文章,旨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更多的幼教工作者来参与,来展示,来交流,来携手共创幼儿教育的辉煌。但愿论文、随笔、专访、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形态各异的“花朵”,使这一方“幼教天地”充盈春的气息,荡漾春的活力,洋溢春的芬芳。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性的个案分析张地容,严新丽(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内容摘要: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现象有日益增多的倾向,其表现可以归结在生活自理、卫生习惯、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四个维度中。幼儿在家、在园所处的地位不同,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等是造成幼儿家园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16(2007)12-0040-02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身边有这样的情况:某小朋友在幼儿园乐于帮助他人,喜爱和同伴交流、玩耍,对老师有礼貌,可是据家长反应,他在家的行为与在园的行为大相径庭。一、案例王彬宇, 5岁6个月,某幼儿园大班幼儿。独生子,外公、外婆和父母对其特别宠爱。此幼儿家园行为具有显著的不一致:在幼儿园,他基本上了解并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和常规,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定的任务,乐于与小朋友合作、游戏、交谈,喜欢回答教师的问题,表现出良好的交往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如能自己穿衣服、洗水杯、整理玩具等等;在家,他不愿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穿鞋、叠被子、整理玩具等,较少与父母说话,曾多次打爷爷、婆婆,喜欢独自看动画片、独自游戏,父母全都要依从他,否则他又哭又闹、满地打滚,严重时摔东西。如有一次看动画片,看了一个多小时了,父母觉得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眼睛不利,于是就叫他不要看了,他不听,仍然要看,父母没办法就把电视关了,他一气之下就把遥控器摔出去,结果把电视屏幕打坏了。二、分析根据对该案例的初步整理,通过访谈和观察等调查方法,把幼儿常见的不一致家园行为放入生活自理、卫生习惯、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四个纬度中(具体见表1),进行可操作性的观察和分析。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行为不一致体现在动手能力、依赖心理、交流沟通和情绪表达上。本文试从以下几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规则幼儿行为的重要参照物。规则是供群体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行为与活动的准则。规则作为教育手段,可以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规则在幼儿园的体现即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幼儿在园要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白自己不能扰乱园里的生活习惯和秩序,知道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因此,幼儿在园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家里没有成文的行为规范,父母也不会刻意要求幼儿必须按行为规范行事。如案例中,该小朋友在家,其行为有很大的随意性,父母并没有严格要求。父母的“不理睬”反而强化了这些行为。2.幼儿在家在园所处的地位不同,使其行为努力程度不同。在高达99%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的地位不言而喻。家中的每个人都对其百般的呵护与疼爱,不管幼儿要什么,想做什么,怎么做,父母都会千方百计的满足他,更不会因他犯了错误而改变他在家的核心地位。在园则不同,一个班三、四十个幼儿,而只有几位教师,不管怎么分配,幼儿也不可能有独特的地位。在园里,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其他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师的奖惩状况以及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找到并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案例中,该小朋友从小获得了祖父辈的宠爱,他知道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不听父母的话、犯点小错误、不用努力要求自己,父母也会同样的爱他,也不会抛弃他。结果导致了在家行为懒散、自我服务能力差等。3.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可以说是造成幼儿家园行为差异最重要的根源。父母过分地疼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不严格、不仔细、不规范,没有积极地配合幼儿园实行同步教育,有的甚至与幼儿园的教育相违背,有些父母包办教师要求小朋友做的事,这就纵容了幼儿在家不良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时,三代同堂的幼儿家庭,隔代教育与亲代教育的不一致,也是造成幼儿家园行为差异原因之一。三、建议就教师而言:为了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行为和消除家园消极的行为差异,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家园行为的一致性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为了引导儿童建立某种积极的行为而让其在角色剧情景中扮演一个具有该积极行为的角色,从而帮助幼儿逐渐习得良好的行为。在角色扮演中,教师既要直接教导幼儿如何进行角色活动,还应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予以支持、强化。例如,针对本文中的案例,第一步:教师预设游戏的主题(孩子在家表现不好,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第二步:教师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第三步:幼儿围绕游戏主题,自主分配角色、选择游戏方式,进行游戏。第四步: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探究、反思、评价游戏。第五步:教师对其表演予以支持、强化,并要求他在角色扮演中习得的技能与行为迁移到家里的行为表现中。(2)行为调控法。行为调控是基于学习理论的一种指导幼儿行为的有效方法,它通常也与教师对儿童的教导、要求、强化等密不可分。针对本文的案例,教师了解和观察其行为差异的表现(家访),即前测。在前测基础上,教师向他提出希望 (建立或消除的具体行为)。如“我希望某小朋友每天早上起床时能自己穿衣服”、“以后不要打爷爷、婆婆了”等。提出希望后,教师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强化所希望发生的行为。教师在了解他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的基础上,提出只要他在家行为表现良好,教师就可以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夸奖他,集体看电视时可以让他做主看什么,让他体验到自己行为的改变所得到的“好处”。教师必须持续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并随时根据调控的有效性程度调整强化的方案,以最快、最有效地改变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行为。2.就父母而言: (1)正确地爱孩子。溺爱会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家长既要爱孩子,更要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2)关注幼儿心理,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现在大多幼儿身体健康,却有很多心理问题,原因之一是父母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忽视。父母把注意的重心放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而对幼儿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不多。父母除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之外,还需改进教育方式,父母应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沟通,适宜地对其不良行为予以纠正,同时要树立父母应有的威信;保证隔代教育与亲代教育的一致性等。(3)创设和谐、优化的家庭心理环境。家庭中的心理环境对幼儿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不同的家庭情绪氛围对幼儿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有的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爱,工作积极,关系融洽,大家的心情都很愉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幼儿活泼、自信、乐于与父母交流、喜欢表现自己。相反,家庭氛围紧张的家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幼儿攻击性强、自卑、不愿与父母交流、喜欢独处。第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幼儿得到关怀与满足,可以让他与父母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可以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家园合作。以上建议建立在家园良好互动这一前提之上。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配合。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搞好家园互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才能真正的实行同步教育,才能真正地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通过定期的家访以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帮助父母教育幼儿。家长通过参与家园互动的活动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常规与作息制度,持之以恒,形成合力,让孩子把老师、父母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参考文献:1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3杨丽珠.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4苏林雁,等.家庭因素对幼儿行为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1(5).5袁爱玲,吴楚琼.幼儿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1(6).责任编辑刘成法短短的一周就这样的过去了, 从开始的厌烦到离开时的留恋,十个学生,十个不同的名字,记得那样的清楚,那样的不舍,忽然很想知道他们的童年记忆中可否有我的存在,还会不会记得我与他们的相处,也许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也许我记得他们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在一直不停的赶路,然后又会在自己的目标风景中停留,也许,这样的一个旅程会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求知欲,也许,这样的一个旅程只是单纯的生命过客。但是,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总有一些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总有一些感受是对于成长的呐喊。就如,到教育第三幼儿园的见习一般,一周简单的每一天,却在不知不觉中让我觉得是责任的重担,或许预谋到自己不久之后的将来,或许,是蜕变之后的成长,但,总是逃脱不了的是那难以忽略的对于幼教事业的一些朦胧的思考。 都市娃娃一个不会忘记的名字,一个会永远留存的记忆,十个学生,十个孩子,十分不同的记忆,他们的天真教会我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他们的笑脸教会我用乐观的心态做事情,一切就会变得轻松。而他们的班任刘老师和张老师,更是教会了用自己的爱心及真心教孩子才是一名幼儿教师的准则,在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家人,朋友还是更重的一部分。在这里由最初的厌烦到离开时的不舍,看着他们玩耍,嬉闹,学习,休息都是记忆中的一部分,原来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每个幼儿都是不同,每个教师都是不同,他们给我的不仅是快乐的记忆,更是做事的态度,人生某些真理,幼儿时一块未雕琢的玉,而我们便是雕玉的刻刀,如果稍加的不小心,便会在这块玉上留下伤疤:如果稍加的的不用心,便会使这块玉破损。幼儿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当他们接受了你就会真心的喜欢你、崇拜你、信任你。孩子的爱是最真实、最纯真的。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我愿意弯下腰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关心孩子。 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同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刚刚进入幼儿园,才知道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些理论的东西,缺乏实践经验。来到了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孩子们愿意称我姐姐老师,第一次叫我时感到很亲近并有着一种使命感 一种责任无形于肩,他们的笑脸是我在幼儿园这些日子不疲惫的理由,他们的喜欢,老师的照顾,这些日子感到很开心和快乐,在教室里喝水的时候,提醒孩子不要说话,并培养孩子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进餐情况,提醒幼儿吃饭时安静,不挑食,细嚼慢咽;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我觉得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照顾孩子还要与孩子的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很重要,“家园共育”的方式能让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保育员的工作是最辛苦的,这次我们是真正体会到了。张老师是我们班的保育员,她早上最早来下午走得最迟的老师。她在生活的工作是扫地、拖地、擦东西、整理各种东西、提开水、弄来食物等,这些都是她一个人完成。有时她也帮忙管课堂课外纪律,做家园和作的沟通者。最能干的是,还能抽出时间与幼儿交流,许多的幼儿都很喜欢她。 我们班的幼儿中也有不少的调皮捣蛋的,在我们班,老师从来不会打骂孩子,但是孩子们也从来不会做得很过分,他们都懂得适可而止。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会把他们巧妙地分开,不让他们觉得拥挤,这样就不会产生多的碰撞,自然就少了不少争执。在早上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就会被分成好几组,有唱歌跳舞的,有画画的,有计算机的,有玩过家家的,有玩玩具的孩子们玩得开心,老师也管得宽心,各得其所。 幼儿的天性是好模仿、好奇、好问的,但又由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只有靠老师给予导。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如果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广,求知欲不强,不勤于思考,又怎么教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幼儿呢?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要喜欢思考问题,且要有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多,对生活中的植物动物还有其他方面的事物了解的很少,这是我在幼儿园见习一周中所得到,一周的时间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这一次见习的收获是巨大的,对此自己表示无比的兴奋和喜悦,从一开始对幼儿园概念的神往到自己亲身感受近距离体验,这一连续的过程使自己对了解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感触由浅入深,由大致到具体,由局部到整体,由笼统到细微,由实验到研究,由单一的观察到多角度的思考,再由多角度的思考转入细致严谨的反思等过程。从见习的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见习之前形而上学的思考模式和见习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着很大的本质上的差异。通过一周的见习,至少使自己能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欠缺的东西依旧很多,比如:还需要继续研发和深造自己的基本功技能,以及对自我潜质的激发和专业理论性的强化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实践当中得到重视和提高。我们应当正视自我的长远发展,也应当懂得职业属性时代性变化和职业本质自然规律的更新。因此,这一次见习给与自己的启发也是巨大的,这一点无需质疑,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是非常的必要的。 短短的一周就这样的过去了, 从开始的厌烦到离开时的留恋,十个学生,十个不同的名字,记得那样的清楚,那样的不舍,忽然很想知道他们的童年记忆中可否有我的存在,还会不会记得我与他们的相处,也许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也许我记得他们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在一直不停的赶路,然后又会在自己的目标风景中停留,也许,这样的一个旅程会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求知欲,也许,这样的一个旅程只是单纯的生命过客。但是,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总有一些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总有一些感受是对于成长的呐喊。就如,到教育第三幼儿园的见习一般,一周简单的每一天,却在不知不觉中让我觉得是责任的重担,或许预谋到自己不久之后的将来,或许,是蜕变之后的成长,但,总是逃脱不了的是那难以忽略的对于幼教事业的一些朦胧的思考。 都市娃娃一个不会忘记的名字,一个会永远留存的记忆,十个学生,十个孩子,十分不同的记忆,他们的天真教会我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他们的笑脸教会我用乐观的心态做事情,一切就会变得轻松。而他们的班任刘老师和张老师,更是教会了用自己的爱心及真心教孩子才是一名幼儿教师的准则,在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家人,朋友还是更重的一部分。在这里由最初的厌烦到离开时的不舍,看着他们玩耍,嬉闹,学习,休息都是记忆中的一部分,原来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每个幼儿都是不同,每个教师都是不同,他们给我的不仅是快乐的记忆,更是做事的态度,人生某些真理,幼儿时一块未雕琢的玉,而我们便是雕玉的刻刀,如果稍加的不小心,便会在这块玉上留下伤疤:如果稍加的的不用心,便会使这块玉破损。幼儿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当他们接受了你就会真心的喜欢你、崇拜你、信任你。孩子的爱是最真实、最纯真的。当我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我愿意弯下腰走进孩子、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关心孩子。 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同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刚刚进入幼儿园,才知道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一些理论的东西,缺乏实践经验。来到了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孩子们愿意称我姐姐老师,第一次叫我时感到很亲近并有着一种使命感 一种责任无形于肩,他们的笑脸是我在幼儿园这些日子不疲惫的理由,他们的喜欢,老师的照顾,这些日子感到很开心和快乐,在教室里喝水的时候,提醒孩子不要说话,并培养孩子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进餐情况,提醒幼儿吃饭时安静,不挑食,细嚼慢咽;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我觉得一名好的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照顾孩子还要与孩子的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很重要,“家园共育”的方式能让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保育员的工作是最辛苦的,这次我们是真正体会到了。张老师是我们班的保育员,她早上最早来下午走得最迟的老师。她在生活的工作是扫地、拖地、擦东西、整理各种东西、提开水、弄来食物等,这些都是她一个人完成。有时她也帮忙管课堂课外纪律,做家园和作的沟通者。最能干的是,还能抽出时间与幼儿交流,许多的幼儿都很喜欢她。 我们班的幼儿中也有不少的调皮捣蛋的,在我们班,老师从来不会打骂孩子,但是孩子们也从来不会做得很过分,他们都懂得适可而止。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会把他们巧妙地分开,不让他们觉得拥挤,这样就不会产生多的碰撞,自然就少了不少争执。在早上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就会被分成好几组,有唱歌跳舞的,有画画的,有计算机的,有玩过家家的,有玩玩具的孩子们玩得开心,老师也管得宽心,各得其所。 幼儿的天性是好模仿、好奇、好问的,但又由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只有靠老师给予导。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如果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广,求知欲不强,不勤于思考,又怎么教出身心全面发展的幼儿呢?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同时要喜欢思考问题,且要有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多,对生活中的植物动物还有其他方面的事物了解的很少,这是我在幼儿园见习一周中所得到,一周的时间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这一次见习的收获是巨大的,对此自己表示无比的兴奋和喜悦,从一开始对幼儿园概念的神往到自己亲身感受近距离体验,这一连续的过程使自己对了解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感触由浅入深,由大致到具体,由局部到整体,由笼统到细微,由实验到研究,由单一的观察到多角度的思考,再由多角度的思考转入细致严谨的反思等过程。从见习的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见习之前形而上学的思考模式和见习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着很大的本质上的差异。通过一周的见习,至少使自己能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自己欠缺的东西依旧很多,比如:还需要继续研发和深造自己的基本功技能,以及对自我潜质的激发和专业理论性的强化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实践当中得到重视和提高。我们应当正视自我的长远发展,也应当懂得职业属性时代性变化和职业本质自然规律的更新。因此,这一次见习给与自己的启发也是巨大的,这一点无需质疑,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是非常的必要的。 幼儿园见习总结 这是我们第一次去幼儿园见习,感觉非常紧张,也非常兴奋。之前听老师说我们要去幼儿园见习起就开始一直期待着那天的到来刚刚进入幼儿园,才知道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理论的东西,缺乏实践经验。来到幼儿园,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挑战,我只能一切从有开始。 在幼儿园里,吃饭的时候有的小朋友都已经吃完了,可还有一些小朋友还没有吃完,这时候老师就会用鼓励的方式表扬那些还没有吃完的小朋友,这样,那些小朋友就会有一种动力。如果是用一种批评的口吻去说那样小朋友的内心感到某种负疚,可能会让小朋友产生一种不如别人的感受,也就可能会缺乏自信,足以影响他的一生。可能我们都曾经经历过,就是因为那个老师很好,经常表扬我们、鼓励我们,所以我们很喜欢她,很喜欢上她的课。于是,就会很努力的把这科学好,这样,我们就会在这一方面不断的努力。 在幼儿园里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从老师身上也学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一切,了解了孩子的一切,才能放矢地去关怀他们,还要爱护、关心、帮助幼儿;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没有什么不舒服,需不需要照顾。老师的工作负责,上课前总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小朋友似乎是件很轻松的事,其实不然,要教好小朋友还要教会他们一点知识是件不容易的事,每天要上网查资料,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这些都是必要的。小班的作业,应该是一个星期做一次,那些作业都要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的见习,虽然时间短,在学校逗留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是,却点点滴滴在心头。以前,作为学生都是坐在下面听老师讲课,这是第一次以一位准老师的身份去听课、上课,第一次以这么近的距离去接触学生。看着学生们那对闪闪发亮的小眼睛,望着他们那可爱的笑容,感觉是那么的幸福。也通过这次听课、讲课、评课的过程,学习了很多,应该怎么上好一节课,要怎样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去培养他们不同的个性等等。也认识到,作为老师也要不断的前进,与学生共同成长。虽然见习结束了,但我觉得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我要不断的加强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期待着那一天站在讲台上的我也能很好的教小朋友。 08高专学前7班 两周的见习,时间虽短,但却让我变得更加的成熟,让我学到了很多的实践经验。 所谓见习,见,当然以观察为主,我们先观察本班幼儿的生活常规和幼儿的心理特点。习,在观察的基础上,采用指导老师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导幼儿。 在中六班的第一天,王洁老师的热情去除了我对这里的陌生,而且孩子们的眼神充满了惊讶、热情和兴奋。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头。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孩子们就当我没存在感,遇到什么开心的事、麻烦的事总是找王老师,我一下子觉得很失落,我在想,用什么方法能让幼儿知道我这个新老师跟王老师一样,都很好,很厉害呢?每个幼儿都喜欢鼓励和表扬,有一次在户外活动时,有一个孩子自己摘小树叶玩搬运工的游戏,旁边的幼儿看到后,赶紧跑过去劝阻他,但是,他还是不听自管自的继续摘小树叶,这时,我只是在旁边关注,看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只见其他幼儿看到后也来劝他,好多孩子都介入了其中。他开始反抗了,去推离自己近的幼儿,不让他靠近自己。这时,我走过去微笑地说:“你在做什么好玩的事呀?”他说:“我在搬东西造房子。”我说:“你会造房子,真厉害,你用什么造房子的呀?看,这棵小树怎么了?怎么好像没力气了,弯着腰呢!好可怜!”我指了指旁边的那棵被他破坏的小树,他心疼地去帮他扶扶正,我趁机说:“这棵树没了小树叶一定很痛,我们要保护小树,我们做它的爸爸妈妈好不好?”只见他高兴地答应了并改成搬运小石头和泥,还让我跟他一块儿玩,这时好多孩子围了上来,大家玩起了造房子。从这件事上,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果我强硬的让孩子不要去折树,她肯定有逆反心理。我也很难取得孩子们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心里的疑问。用一颗童心去看待幼儿,走进幼儿的世界,成为幼儿的好朋友。比如,在中饭后,我们班的幼儿有一个折纸活动,我教孩子们折纸,下午有时会有一个地上涂鸦的活动,我就教他们画小动物等,不放过一切与幼儿接触的机会。经过两三天的努力,孩子们有事开始主动来找我了,这时,我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才被平凡的运用,我才觉得自己真正是孩子心目中的教师了。 由于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我帮屠老师解决了很多事情。从中,我也领悟了很多的方法。如在早晨时,你要大胆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在交谈时要亲切不拘束,取得家长的信任。在孩子吃午饭时,不要看到吃得慢的孩子就只想到去喂,而是用激励的方法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