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曾晓舵1,郑习健21.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0;2.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 广州 51003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剧增,广东省的农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耕地资源日益缺乏,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仍未遏止,地区性的洪旱灾害频繁,森林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外来物种入侵猖獗,等等。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若干治理对策。认为要使广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与人口增长,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加强土壤肥力退化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农业,改善林分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此外,认为还应加强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工作和科学研究,防止外来物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策;广东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3-0455-04广东省陆地面积17.7万km2,2002年末全省总人口7858.58万人1。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剧增,广东省的农业发展正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因此,探讨广东农业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为广东农业环境的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1 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 耕地资源日益缺乏全省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2003年有林地面积933万hm2;2003年末全省耕地总面积为305.84万hm2,人均占有耕地0.0387 hm22。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势头虽有所减弱,但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耕地被占用。全省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人均0.095 hm2的水平,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6。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再加上外来人口的压力,使广东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1.2 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三废”排放也迅速增加,农田污染面积也在增加。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对广州、佛山、江门、韶关、汕头和东莞等市的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表明,这些市郊土壤金属含量都较高。例如,有关调查3表明,东莞市全市和各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具体表现为:全市土壤Cd、Cu、Ni和Pb的质量分数超标率分别为4.9,6.6,3.3和95.1,以Pb污染最严重。另外,矿山周边土地污染也日趋严重,2000年污灌土地面积达1.39万hm2,是1990年的12.5倍4。农田污染通过食物链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农业面源污染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从1980年到2000年,广东省化肥施用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0年全省化肥施用量比1980年增加了1.12倍,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从301.5 kg增加到739.5 kg;氮肥总施用量也从58万 t增加到95.9万t 5。另据报道4,2000年广东省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药施用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47.1%和81%。广东省2000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比1990年的施用量分别增加了1.70倍和1.25倍,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全国水平。从施用面积上看,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分别增加了4.7%和10.0%。此外,随着禽畜养殖业的发展,禽畜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由于管理水平较低,废物处理设施落后,其粪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不能低估。1.3 土壤肥力退化依然存在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部分土地地力下降。据调查4,2000年全省中低产田面积比1986年增加了20.8,主要分布在粤西和山区,粤西和山区中低产田面积分别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41.6和31.3%。其中缺磷土地面积为11.53万hm2,缺钾土地面积为4.47万hm2,缺氮土地面积为3.23万hm2。广东省农作物产出量大,从土壤中带走的土壤养分量也较多,但农作物所需养分总体上却投入不足,加上投入养分中各种养分的比例不甚合理,导致广东省耕地土壤养分从总体上显得不平衡,造成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少数地区的耕地土壤出现退化的趋势,如果不加以遏制,势必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壤氮养分方面,某些主要作物(如水稻和蔬菜等)上由于偏施化肥而出现暂时积累而造成土壤氮养分阶段性的过氮现象。在土壤磷养分方面,部分地区的水田出现富磷现象,而多数地区的土壤中被固定的缓效磷长期难以转化成速效磷,造成磷肥的利用率不高。在施肥方面,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有机和无机养分施用比例失调,使土壤有机质出现缺乏状况。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也不足以适应农作物的需要,使耕地土壤钾素含量和多数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长期呈现缺乏状况。上世纪90年代前期以来,有机肥施用量则呈减少的下降态势。目前,广东省有33.8%的农田监测点所代表的农田面积出现地力下降的情况5。1.4 水土流失不容忽视广东省山区、丘陵多,受台风和暴雨的影响,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根本控制,水蚀尤为严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基本建设,大量夷平山坡而又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新型的水土流失。这种新型的水土流失,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尤为突出。水土流失每年使大量的土壤有机质、氮素和其它土壤养分流入水体,造成土地贫瘠化,水域富营养化,水体受污染。而且大量的泥砂淤积山塘水库、河流。1.5 地区性的洪旱灾害频繁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并有大量客水,全省人均水资源高于全国人均水平,但也仅为世界人均资源量的1/4。由于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75%85的降水量集中在每年49月的汛期,多数以洪水形式出现并迅速流入海洋,成为不可支配的水资源;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只有年降水量的15%25,水量较少6。集中降雨带来了洪涝灾害。全省受洪涝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西江、北江、东江中下游沿岸地区,这也是广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例如,2002年广东省共遭受了3次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5.781亿元7。由于降水不均和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也常年受干旱的困扰。其中最突出的是雷州半岛、沿海地区及岛屿,历年受灾最重的也是这些地区。例如,2002年冬春之交,出现历史罕见的区域性冬春连旱,特别是粤东地区出现了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旱情;19个市出现了旱情,其中揭阳、潮州、梅州、汕尾、河源、汕头、湛江旱情最为严重7。据统计,全省旱地面积约61.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6.9%8,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的缓坡地、台地、岗地以及河流两岸的冲击阶地和滨海地区。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部分是土渠,加上工程年久老化失修和配套不全,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水的浪费十分严重。水资源缺乏与农业用水利用率低、效益差的问题并存。1.6 森林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200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7.3%2,但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1)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针叶林和阔叶林分别占全省林分面积的47.0和33.0。(2)森林资源结构比例不协调,用材林多,生态公益林少,两者面积分别占88.8%和7.7%。(3)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林地生产力低。由于历史原因,全省森林遭受三次大砍伐,目前大部分树木为1985年后栽种的,幼龄、中龄林占大多数,全省林分平均蓄积量29.06 m3/hm2,林业用地平均蓄积量仅为20.61 m3/hm24。1.7 外来物种入侵猖獗广东省外来物种种类多数量大,截止到2000年主要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总面积达108.12万hm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71亿元9。广东省外来入侵种大体上分为动物、植物和病虫害3大类。其中,病虫害类入侵物种种类最多,主要有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柑桔小实蝇、稻纵卷叶螟、柑桔黄龙病、木麻黄青枯病、烟粉虱、柑桔溃疡病、松材线虫病等22种。动物入侵种主要包括原产于南美的福寿螺、原产于东非的非洲大蜗牛,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原产于前苏联的松鼠、褐家鼠和黄胸鼠,原产南美洲的獭狸等7种,其中严重危害广东省农林业的动物入侵种为福寿螺。外来植物约有150种左右(已有记载的约有80余种),外来植物种约占总植物种数的2.5。目前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并在广东存在并造成危害的外来植物入侵种有水葫芦、薇甘菊、飞机草、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豚草、假高粱等7种9。2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2.1 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人类目前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不合理方式,是造成许多农业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农业自然资源往往被无偿利用,而造成的生态问题却没有人承担责任。国家、集体、个体企业以不同的方式,无偿地利用农业资源,浪费农业资源,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人为地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目前在大多数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工作是侧重于污染防治,而在生态影响和恢复方面,还缺乏较充分、有效的工作。因此,在法规建设方面,亟待建立资源开发项目的生态恢复补偿办法,通过法规的形式,明确资源开发部门的生态责任。必须在资源开发工程的准备阶段,分析、预测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方案和措施,并确保它们与整体工程同步建设实施,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现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要努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消除资源浪费,以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2 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与人口增长广东省耕地严重不足,后备土壤资源十分有限,可供开垦的土地质量大多数都很低,如不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让其继续保持负增长的势头,必将给广东省的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完善土地使用的有关法规,严格履行土地使用的审批手续,把非农业用地降低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应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从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抓。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广东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千分之二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后,虽然有所下降,但其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为千分之十几。现在广东省耕地已经难以生产出足够的食物来满足全省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每年要向外购买大量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人口的继续增长,势必加剧食物的供求矛盾,同时也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因此,应继续加大力度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步缓解已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和减轻生态环境压力。2.3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农业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清洁的环境。造成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缺乏文明的环境意识。要继续把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有效地削减污染物质的排放。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先评价,后建设,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生产的全过程都要进行污染控制,提高污染防治效率。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企业应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治理污染的责任,不得以向社会转嫁污染来获取自身的效益,不得以牺牲农业环境来换取企业效益。土壤污染的防治,必须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土壤一旦遭受污染,就较难治理,而且往往事倍功半;根本的方法还是切断污染源进入土壤,至少把它们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的限度之内。应全面推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偿使用环境容量。与此同时,要防止农业活动对农业自身的污染。要合理施肥和合理施用农药,改革农业灌溉技术,减少农田退水形成对水体的有机污染,降低水体的氮、磷负荷。2.4 加强土壤肥力退化治理大量研究证明,在稻谷产量中,地力产量占60% 80%,而且单产越高,地力所占的比例也越高,有的甚至超过80%。由此可见,培肥地力是取得高产的重要保证。绿肥在持续农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种植绿肥是增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例如,坡地赤红壤种植牧草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10。研究11表明,在不同果草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全钾、有效氮、有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与对照土壤相比都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在果园中种植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对土壤有机质有较好的积累作用和固氮作用。广东省的土地地力已有相当部分下降,进行大力治理刻不容缓。除了要大面积种植绿肥和施用其它种类的有机肥之外,还要配施化肥,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优化养分循环,提高养分利用率。广东的耕地资源缺乏,要提高作物总产量,关键是要提高单产。因此,必须改造中低产耕地。改造中低产耕地要贯彻“用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即实行用地与养地、改良与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肥与无机肥、地力建设与良种良法、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12。2.5 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掠夺式经营,导致了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失调,给农业的持续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2)治理与开发相结合,以开发性治理为主;(3)政策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水土保持工作面广而量大,综合性强,要取得成效,特别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行动13。2.6 发展节水农业今后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是首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发展节水农业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战略问题。发展节水农业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广东省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为中心,围绕“开源节流”进行创新,根据各地水、土、热等资源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实行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种植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发展整体配套,真正提高节水农业水平。土壤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广东省丘陵台地综合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结合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及经济效益作统一考虑。在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流域性综合治理,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抗旱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农业特色产业布局合理,土肥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8。2.7 改善林分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以分类经营为指针,培育资源为基础,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实现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提升林分生态功能等级。在全面推动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和发展既有规模又具特色的商品林基地,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8 防止外来物种的破坏加强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大对物种引进的检验检疫力度,尤其要严格防止外来有害物种的传入。对外来物种的引进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要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研究,明确入侵种类、途径、分布,评价入侵种带来的生态危害。建立生态监测和预警网络的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支撑水平。参考文献:1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概况人口华侨EB/OL. . cn/GD_Info/GD_1_7.asp, 2003-10-25/2003-12-18.2 广东省环保局. 2003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EB/OL. http:/ /hjgb/03.htm, 2004-06-12.3 夏运生, 万洪富, 杨国义. 东莞市不同区域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生态环境, 2004, 13(2): 170-172.4 崔光琦, 黄国锋, 张永波, 等.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J. 生态环境, 2003, 12(3): 313-316.5 张育灿. 广东省20年来肥料施用与耕地土壤养分变化J. 土壤与环境, 2002, 11(2): 194-196.6 李伟烈. 广东省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生态环境, 2004, 13(2): 284-286.7 广东省水利厅. 2002年度广东省水资源公报EB/OL. http:/www.gd. /GD_Info/GD_1_11.asp, 2003-08-10/2003-10-08.8 林碧珊, 叶细养, 饶国良, 等. “十五”期间广东省节水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 土壤与环境, 2002, 11(1): 108-109.9 刘红卫, 林志凌, 苏华轲, 等. 广东省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J. 生态环境, 2004, 13(2): 194-196.10 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坡地绿肥对红壤与赤红壤坡地土壤的改良J. 土壤与环境, 1999, 8(1): 76-77.11 章家恩, 段舜山, 骆世明, 等. 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J. 土壤与环境, 2000, 9(1): 42-44. 12 万洪富, 肖辉林. 土壤学与广东持续农业的发展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5, 4(2): 107-112.13 曾晓舵. 坡地赤红壤退化与生态环境重建J. 生态环境, 2003, 12(2): 198-202.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agriculture in Guangdong, ChinaZENG Xiao-duo1, ZHENG Xi-jian21.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logy, 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 Guangzhou Central St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uangzhou 51003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and the sharp increase in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Guangdong,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sever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cluding the deficiency of farmland resources, the heavy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the degradation of soil fertility, the loss of soil and water, the frequent calamity of flood and drought, the simple and vulnerable forest ecosystems, the rampant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and so 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mak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sustainable,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reasonably used, the occupation of land for non-agriculture and the population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the prevention and remediation of th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soil fertility degrad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los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 forest structur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should be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precaution against alien species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should be reinforced, so as to prevent alien spe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