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I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1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A姬姓封国B功臣封国C商族后裔的封国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2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4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是: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5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 郡县制遭到破坏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6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 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C. 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 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7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 B. 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8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9秦有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是帮助皇帝掌管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的官员;汉朝后尚书渐为执政要员,余五尚之职分由他官所掌。六尚的变化反映了:A.制度嬗变,走向成熟B.制度沿袭,三省确立C.风尚变迁,削弱皇权D.体制突破,宰相形成102002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11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 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秦简的记载B.史记的记载C. 民间的传说D. 史家的学术观点13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14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得到巩固D.中央集权制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5汉代丞相有审核诏敕,纠正朝政得失之责。唐代将汉相权一分为三,其中的门下省长官负责批驳政议,也被称为丞相,与其他二相互相牵制。由此变化可知:A.门下省在三省中最为重要 B.唐代继承汉代的三省六部制度C.唐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封建政治制度在唐代趋于成熟16“他缓解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1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1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A.参知政事、中正 B.御史、御史台C.提点刑狱司、都察院 D.刺史十三州部1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20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1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2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不断 B.儒学受到其他思想的挑战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 D.先进文明的历史传承价值23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朝有十个行中书省,并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腹里”和“理藩院”B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枢密院C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但能更改赋税D中央以监察机构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24“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六部最高长官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2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8清代摊丁入亩、耗羡归公、改土归流等重大举措都是先由臣下密奏提出,皇帝又与军机大臣反复讨论,达成共识,最后才做出决策。这说明清代密折制: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B.有助于决策的合理性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有助于强化官员监督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0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土司制度的这一变化发展轨迹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西南军务的强化C.文化交流的强化 D.民族融合的强化第卷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神童诗宋真宗赵恒励学篇材料四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6分)(2)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10分)3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见图1。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