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执分离的权力配置探析.docx_第1页
审执分离的权力配置探析.docx_第2页
审执分离的权力配置探析.docx_第3页
审执分离的权力配置探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审执分离的权力配置探析 摘 要: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是新时期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司法权力专业化、执行经济化和司法救济现实化意义重大。现行法院审执模式在执行中存在着审执权力衔接脱轨、执行权处置不力等问题,究其原因并结合已有改革实践,本文拟在甚至外分模式下对新设执行机构的内部权力配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审执协调问题和强化执行力问题给出建议。 关键词:审判权 审执分离 权力配置 执行权 民事案件执行难、执行乱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法院判决的顺利有效执行应当是民事案件终结点,关乎当事人私权的保护、司法公正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因民事执行权兼具司法权和行政权双重属性的特殊性质,其配置方向一直备受争议。 一、审执分离改革的趋向分析 (1)审执分离改革的法治趋向分析 执行机构设置在法院内部,执行权由法院来行使是我国诉讼制度上的既有传统。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首次确立审执分离的机构设置原则,此后各地法院纷纷设置了独立执行机构,审执分离的机构原则也一直稳定地延续至今。为进一步优化民事执行权的配置,200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千意见明确规定,要进一步优化民事执行职权的配置,科学合理界定执行审查权和执行实施权。通过将民事执行权进行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的分离,审执分离的路越走越远。现阶段审执分离问题再次被放到司法改革的前沿:2015年4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再次强调,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在总结人民法院内部审执分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论证审判权与执行权外部分离的模式。审执分离已成目标趋势,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将更加强调执行体制改革,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在体制上分离,而不仅仅是机制上的分离。但是提出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后,具体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次司法改革分设三批试点,但具体改革措施还未公布。 (2)审执相分离的制度趋向剖析 1、权力走向专业化。依法审判原则,根本要求在于人民通过民意代表所制定的法律以及反映在法律中的民意必须得到尊重和实现。法官应更注重其公正裁判职能,审查事实,适用法律以实现民意。随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进行,为了按照司法规律配置司法人力资源,实现法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而实行法官员额制法官员额制,试点地区的法官员额将缩小至33%-39%。而最高法四五纲要提出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而当法官员额制遇上立案登记制,如不对法院内部体制进行调整,案多人少情况下法院审判职能的发挥将会差强人意。将执行权从法院分离出去,一方面为法官职业化和精英化提供了出路,实现审判权的专业化;另一方面,执行机构独立出来后,从形式上宣示执行和审判两种程序的分立,实现执行权的专业化。 2、执行走向经济化。审判注重公平,执行则更需要力量和效率。将执行机构从法院独立出来是一个制度创新,可以将执行权重新分配,有利于执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执行机构独立出来后业务单一,可以更好的集中力量依权利人申请采取执行措施,能够减少权利人的诉累,及时实现权利人权利,提高执行效率,维护司法权威;通过执行系统内部统一调度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制度资源等,可以避免执行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促进各个单位对执行工作的协调,减少执行不能情况的发生,甚至攻克一些老大难案件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执行利益最大化,使执行走向经济化。 3、司法救济走向现实化。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下,基层人民法院负责绝大部分民事案件的执行,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进行审判指导,但是却没有执行指导一说。由于缺少有效监督,法院自己审理又自己执行,有问题自己内部消化,非常容易滋生腐败,执行中的司法救济很难实现。将执行机构分离出来以后,当出现执行人员怠于行使职权或者滥用职权时,权利人既可以向执行机构内部的监督机构或上级机构反映情况,利用执行机构内部的权力责令其改正,又可以向法院申请救济,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保障法院判决得到有效、合理地执行。 二、深化审执分离的原因剖析 (1)权力衔接脱轨 审判权与执行权不能顺利衔接是现行法院体制下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 1、重审轻执,案件审理单纯适用法律而不考虑执行的可操作性。在案件审理中法官更注重其裁判者的角色,对当事人纠纷进行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缺乏对其裁判结果可操作性的审查,使得案件执行依据不科学。 2、案多人少,劳动力不足。执行局内案多人少是普遍问题。2014年陕西省西安市基层执行机构共有13个,执行人员总数为245,执行结案数量高达19090件。2015年3月12日,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4年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1565.1万件,审结、执结1379.7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0.1%、6.6%。 随着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待执案件数量会更多,再不进行改革,执行机构内部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会更严重。 (2)执行权处置不力 执行主体在执行中遇到的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应执行财产难动、协助执行人难觅的传统四难问题已经不是新事件 。四难问题使执行人员拿着权力却无处使,很多执行活动一开始就要面临夭折。审判时当事人要来法院,但执行时执行人员要按照审判法庭留下的和申请强制执行人提交的资料去寻找被执人,要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确定哪项财产可以执行又能够执行。资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用死板的资料去寻找受个体主观能动性支配的人和物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另一方面,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执行权缺乏威慑力也是执行难的原因。造成执行难的根本原因,是有关方面没有真正尊重法律,导致法律的实施没有权威性。 法律自身的问题远比适用法律的人造成的问题要小的多。民事执行是一个涉及到多个机构多项社会关系的活动,案件的顺利有效执行需要像公安局、检察院、工商登记部门、银行、税务局、房管局等机构的配合,避免因某一机构的疏忽使执行过程受阻甚至执行不能。多数时候被执行人通过小成本、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规避执行。 三、对于审执分离的权力配置构想 (1)执行机构内部权力划分的可行性考量 执行机构分离出来后要对管辖范围进行重新考量,摆脱法院管辖权的约束,统一执行本执行机关辖区内的所有执行案件。受地方保护主义、被执行人居所不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不论对当事人还是执行机构而言执行成本要比诉讼成本还要高。建议学习深圳前海审执分离试点对其执行局管辖范围的划分,独立出来的基层执行机构应当至少拥有与中级人民法院相当的管辖权,这样至少在市一级范围内就不会出现执行混乱、案等案的情况。在权力划分上,可以考虑执行机构内部进行执行裁决权、执行实施权和执行监督权的分权。通过将执行权力细化,一方面有利于执行机构内部的合理运行,各机构将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按流程处理,既可以提高执行效率又可以有效防止执行腐败;另一方面简明的程序可以减少申请强制执行人的负担,并且便于参与人随时了解案件处理情况,及时维权。 (2)分权后审执相协调的可行性考量 在与法院审判权的协调上,为尽量避免文中提到的审执难以衔接问题的出现,应着重考虑整合法院信息资源优势,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协调沟通共同做好执行工作。建议学习上海市在试行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即建立融业务办理、管理、统计于一体,在法院与执行机关互联互通、及时、全面、实时、动态地交换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从法院对民事案件立案起,执行局就可以得到实时信息,对于重复执行情况,执行局可以向法院提出;在法院裁判时,当事人的财产情况会及时全面地反映给法官以作参考,这样一来就会减少法官裁判案件不能依法追加当事人、实施财产保全、做表面裁判等情况,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冲突就会得到有效缓解,执行难的上游困难即裁判不科学问题就会减少。 (3)强化执行力的可行性考量 执行机构应在加强威慑力和增大信息覆盖面上下功夫来强化其执行力。 首先是强制队伍的建设。建议将执行强制队伍作为机构独立发展起来,既通过法律授权又予以适当约束,可以有效提高执行机构威慑力,防止被执行人恶意拒绝执行,对执行工作人员的人身保障也有积极效果。 其次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我国如今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执行机构可以与执行实施相关单位联网,搭建公民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信息查询一体化。 通过互联网的运用,执行人员可以及时掌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并作出反应,对于解决传统四难问题意义颇深,可以实现权利人和执行机构的双赢。 再者,建立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规制被执行人的不诚信行为。公安部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提到,在创新社会治安治理机制方面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违法犯罪与信用、相关职业准入等挂钩。若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能够成功建立,那么被执行人的不良记录也应当被记录,这对于督促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执行意义重大。 注释: 张峰.论民事执行权配置与执行的优化.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5). 童兆洪.论民事执行权的构造.法学论坛.2003(11). 谭秋桂.民事执行权定位问题探析.政法论坛.2003(4). 喻怀峰.论执行机构之重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孙涛.执行改革中的真问题.中国法院网.2015-04-23.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实现.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2. 张艺杰、张海强.基层法院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