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供应及配置研究 随着石油石化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石化集团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原油的生产和供应作为石化集团上游石油的核心业务,为下游石化企业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供应来源。由于石化集团原油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消费区域,因而原油的配置就成为联接上下游企业间的重要衔接手段,搞好原油配置对提高集团公司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石化自产原油量不能满足原油加工量的需求,且内部石油资源潜力不足的情况下,随着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外部原油资源,特别是进口原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原油配置效果对集团利益的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是从“九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原油配置的现状和入手,预测把握“十五”期间原油供求的基本趋势,从而提出“十五”中石化集团公司原油配置的思路建议。 一、中石化集团原油供应及配置现状 (一)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 中石化集团原油资源主要包括中石化自产原油、中石油供原油、进口原油各约占30%,中海洋供原油占10。 1998年集团公司原油资源量为8073万吨,其中石化自产原油供应量2784万吨,占34.5;中石油供2276万吨,占28.2;中海洋原油819万吨,占10.1;进口原油2194万吨(一般贸易1812万吨,来进料382万吨),占27.2。 (二)原油配置现状及特点 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及中南地区,在原油配置上主要表现为,中石化自产原油主要供华东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中石油原油主要供华北、华东内陆及中南内陆地区炼厂,海洋原油主要供沿海及沿江地区炼厂,进口原油主要供东南沿海炼厂。 从原油供应及配置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原油供应上,以国内陆上资源为主。 1998年中石化集团原油资源量中,国内陆上原油资源量5060万吨,约占63,其余为海洋原油和进口原油。 2、在炼油能力布局上,有两个布局特点:一是形成了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5:3:2的炼油布局;二是在内陆、沿海、沿江地区能力布局基本平衡。 炼油能力布局如图11、12所示。 图11 图12 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原油总加工能力11360万吨(1997年数据),能力布局是,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加工能力2000万吨,占18;华东地区加工能力5800万吨,占51;中南地区加工能力3560万吨,占31。从内陆、沿海、沿江炼化企业的能力布局来看,分别占33%、37和30。 3、原油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配置在沿海及沿江地区,形成由东南沿海向中部供油的流向。 随着国内经济的,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1993年到199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见图13),1998年我国实际进口原油2732万吨,其中石化集团原油进口量占80。在石化集团一般贸易进口原油1812万吨中,有1440万吨进入沿海及沿江石化企业,约占79.5。 图13 1993199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 单位:万吨 4、在原油配置上,基本体现了就近供应的原则。 中石化集团自产原油和中石油供原油中除胜利原油、大庆原油一部分供给沿江、沿海石化企业外,其他产地原油都是就近供给当地或附近地区炼厂;中海洋原油在供应给附近炼厂的同时,也配置到沿江企业;进口原油在配置到港口及码头所在地石化企业的同时,还主要向沿江地区输送。 (三)原油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自产原油资源量不足,难以满足加工需求。 1998年中石化原油资源量中自产原油占总资源量的34%,是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能力的25%,远不能满足加工需求。 2、原油加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率较低。 从各地区石化企业加工负荷状况看(见图14),中石化集团石化企业总体炼油装置开工不足,平均加工负荷率为66.8,其中华北地区除石炼化以外炼厂以及华东内陆和中南内陆地区炼厂的平均加工负荷率只有52.7,加工能力远未得以充分利用。 图14 3、原油加工量与成品油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 从1998年各地区成品油产需情况看(见表11),集团公司石化企业所在区域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市场都存在供需缺口,总缺口达1470万吨,折合原油加工量缺口约2650万吨。目前,为了平衡供需矛盾,有中石油东北油和西北油弥补到缺口地区(见表12),但中南地区仍有405万吨的成品油市场缺口,折合原油加工量缺口约700万吨。 表1-1 1998年各地区成品油产需情况 单位:万吨 序号 地区 原油加工量 汽煤柴产量 消费量 供需平衡 1 华北 1668 877 1166 289 2 华东 4552 2277 2726 449 3 中南 2488 1516 2248 732 合计 8708 4672 6140 1470 表12 1998年成品油销售流向 单位:万吨 序 号 地 区 东北油 西北油 小计 1 华北 279 71 350 2 华东 505 0 505 3 中南 260 67 327 4、在原油配置上,存在运费偏高的现象。 一是远距离运输使运费偏高。如吐哈原油供洛阳石化和荆门石化、塔里木原油供洛阳石化和石炼化,这种长距离以铁路为主的运输使每吨原油运杂费平均达442元。二是供沿江地区石化的原油运费普遍偏高。供沿江地区石化企业原油的运杂费水平如表13所示。 表13 单位:元/吨 供沿江石化企业的原油运杂费相对水平最低的是中石化胜利原油,最高的是中石油大庆原油,大庆原油配置到沿海企业的运杂费相对较低。 另外,在对沿江炼厂的配置中,供巴陵石化和荆门石化的原油运杂费都处在最高水平,其中配置到巴陵石化的原油中,胜利原油运杂费水平相对最低,为169元/吨,大庆原油最高,为262.2元/吨;大庆原油、西江原油配置到荆门石化的运杂费分别高达386元/吨和363.5元/吨。 二、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预测 (一)国内原油供求趋势预测 随着国民的增长和的,石油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势必会增加,预期国内原油供求的基本趋势是今后至少5年内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不及需求增长速度,原油进口量将逐年增加。 根据对2000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预测(见表21),预计“十五”期间国内原油产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7左右,到2005年全国原油产量约为1.65亿吨。 表2-1 单位:万吨 序号 名 称 1998年 2000年 2005年 1 石油集团 10738 10735 10810 2 石化集团 3531 3500 3500 3 海洋总公司 1632 1708 2185 合计 15901 15943 16495 (不包括新星和地方) 而同期对石油的需求却呈较强劲的增长势头。1998年我国国内原油需求量(产量净进口量)为1.72亿吨,根据国家计委能源所交能司的预测,2000年全国原油需求量约1.9亿吨,到2005年达2.48亿吨。届时原油供需缺口约为8300万吨,中国对外依赖程度将达到34。 (二)中石化集团原油供应总量及结构预测 1、原油供应总量预测 假设供给石化企业的原油资源全部用于原油加工,则根据中石化咨询公司的预测,2000年集团公司原油供应量约0.94亿吨,2005年约1.26亿吨,较2000年增加3200万吨,较1998年原油加工量8060万吨增加约4540万吨。 2、原油供应结构预测 受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及自身资源潜力不足的,石化集团原油供应在结构上必然表现为国内陆上原油资源比重的减少与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加。 由表21可以看出, 2005年国内原油供应量将较1998年增加约590万吨,其中中石化自产原油减少30万吨,中石油原油增加约70万吨,中海洋原油增加约550万吨,2005年原油供应量的增加主要依靠进口原油约3950万吨实现。假设国内原油增加的产量全部提供给石化集团加工,则其原油供应在结构上就表现为中石化自产原油供应量2750万吨,中石油供2350万吨,中海洋供1370万吨,进口原油6130万吨,分别占总量的22、19、11%和48。国内陆上原油资源在原油供应总量中的比重降低以及进口原油比重增加成为必然趋势。 根据国内各油源的原油资源潜力与开发状况,预测“十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公司国内原油资源增量的主要来源如下: 一是中石油原油资源增量主要来自西部油区。由于我国东部主要原油产区已进入开采后期,西部地区为原油资源的战略接替地区,“十五”期间中石油原油70万吨的增量将主要来自西部原油产区。 二是中海洋原油供应量的增加主要来自渤海海域。中海洋公司1998年原油产量1632万吨 ,其中南海产量1362万吨(南海东部产量1255万吨,南海西部产量107万吨),渤海产量265万吨,东海油区当年刚开始投产。根据海洋公司目标,2005年南海海域原油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渤海海域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即南海原油产量将较1998年减少250万吨,渤海海域为主力开发地区,原油产量将较1998年增加750万吨,2005年海洋原油增量550万吨将主要由渤海海域实现。 根据对国际市场原油供应潜力的,从原油供应安全的需要出发,预测“十五”期间中石化进口原油资源在结构上将表现为以中东地区国家和俄罗斯原油为主,亚太与非洲原油为辅的稳定、多元的供应结构。 表22 19951998年我国进口原油构成 单位:万吨 进口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来源 进口量 比例% 进口量 比例% 进口量 比例% 进口量 比例% 中东 776.4 45.4 1196.2 52.9 1678.1 47.3 1666.8 61 亚太 708.1 41.4 821.5 36.3 941.2 26.5 546.8 20 非洲 183.9 10.8 192.7 8.5 590.7 16.7 219.1 8 其他 40 2.4 51.3 2.3 337 9.5 299.5 11 合计 1709 100 2261.7 100 3547 100 2732.3 100 根据19951998年我国进口原油构成状况(见表22),在进口原油资源中,中东原油所占比例不断增加,1998年达60,来自亚太和非洲地区的原油所占比例不断下降,1998年降至不足30。由于主产低硫原油的东南亚、非洲地区的探明储量未有突破性增长,在不考虑其他原油进口的情况下,预计“十五”期间中东含硫原油在进口原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目前水平,即约占进口原油总量的60。由此预测2005年我国中东原油进口量将达4980万吨,其中中石化进口中东原油资源量为3680万吨。又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签订的有关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协议, 2003年以后,每年约有1500万吨俄罗斯原油进入国内,约占进口原油总量的25,届时从石油安全供应的要求出发,应减少中东含硫原油进口量至50左右,余下约25的进口原油资源量则考虑由亚太、非洲和其他地区国家的原油补充。 三、中石化集团“十五”原油配置的思路建议 (一)原油配置的原则 根据对石化集团原油配置现状的分析和“十五”发展趋势的预测,在确定集团公司原油配置的思路和上,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原油加工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原则。原油加工与配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地区市场需求特点确定原油加工量以及调整炼油能力布局,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提高集团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2、原油加工量与原油供应来源相适应的原则。油源不同,原油输送到炼厂的渠道和运距也就不同,从而引起运输方式和运费的不同。由于石化集团自产原油不足,原油加工主要靠外部资源,大规模的调运必然涉及原油的有效配置。为避免运费的不合理消耗,应按就近供应和运费最省的原则,根据原油的不同来源合理确定各炼厂的原油加工量。 3、原油品质与加工装置相匹配的原则。由于预测“十五”期间进口原油数量,特别是进口含硫原油的数量会不断增加,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装置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适时加以调整改造,提高含硫原油处理能力。 4、原油加工量与炼厂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目前石化集团石化平均装置负荷率不到70,其中有的石化企业加工负荷率不足加工能力的一半。能力闲置不仅意味着市场状况不景气,而且增加了企业消耗。“十五”期间企业能力的扩张必须建立在提高装置利用率,满足合理的加工负荷率的基础上。 (二)原油配置的思路 根据石化集团在原油配置中存在的,按照原油配置的原则,“十五”期间原油配置的总体思路应立足于满足炼厂加工需求量,统筹考虑油源、运距、运费、原油品质、市场需求等因素,在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促进进口原油、安全、可靠地供应,以实现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石化集团的整体效益。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华北地区石化以加工中石油大庆原油、辽河原油及从天津、黄岛码头进入国内的进口原油或俄罗斯进口原油为主;中南内陆地区或长江中游地区以加工国内陆上原油为主,中海洋原油或俄罗斯进口原油为补充;中南沿海地区以加工中海洋原油及进口原油为主;华东沿海地区以加工进口原油为主。具体应采取如下措施: 1、适应各地区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调整炼油能力布局。 目前石化集团原油加工能力约为1.136亿吨,预测2005年原油需求量约为1.26亿吨,需增加能力约1240万吨。根据2005年各地区成品油需求量预测(见表3-1),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原油加工能力缺口。 表31 单位:万吨 地 区 华 北 华 东 中 南 成品油需求 1303 4280 3166 原油加工 2476 8560 5192 加工能力 2000 5800 3560 缺口 476 -2760 -1632 由于“十五”期间中石油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原油加工能力依然富余,所生产的成品油可就近供给华北、华东内陆及中南内陆地区,石化集团1240万吨炼油能力的扩充则可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石化企业,其他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十五”期间可基本保持不变。 这样“十五”期间华东及中南地区的炼油能力较“九五”将增加约13,华北地区能力不变;从沿海、沿江和内陆地区看,则表现为4:3:3的炼油能力布局(见图31、32),即“十五”期间主要增加沿海地区石化企业的原油加工能力。 图31 图32 2、适应不同油源资源量的变化,按就近原则做好原油增量的配置。 由于预测“十五”期间石化集团原油供应总量增加,国内资源增量部分主要由中石油西部地区、中海洋渤海海域构成,按就近原则,中石油原油主要供中南内陆地区炼厂,中海洋原油主要供华北、华东地区炼厂。进口原油增量部分中俄罗斯原油主要供华北地区炼厂或南下供中南内陆地区炼厂,以提高该地区的加工负荷率;其他增量部分则主要供沿海地区炼厂。由此,“十五”期间,华北地区炼厂以加工中石化胜利原油、中石油东北及华北原油、中海洋渤海原油以及俄罗斯进口原油为主;华东沿海及中南沿海地区炼厂以加工中海洋南海原油和进口原油为主;华东内陆地区炼厂以加工胜利原油和进口原油为主;中南内陆地区炼厂以加工中石化中原原油、中石油西北原油为主。 3、适应原油品质的变化,搞好原油加工装置的适应性改造。 由于我国国内炼油加工装置是在以往原油自给自足的条件下为加工国产重质低含硫原油而设计的,随着原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东含硫原油的增加,我国必须较大规模的高含硫原油加工能力。“九五”期间石化集团重点对沿海企业进行了加工含硫油的技术改造,目前国内石化企业除齐鲁石化和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WEPEC)外,茂名石化和镇海炼化股份公司也已基本具备单独炼制进口含硫原油的能力。预计2000年国内含硫原油的处理能力将达到2850万吨。如果再加上能够掺炼含硫原油的天津石化、金陵石化、上海石化和扬子石化等炼厂,含硫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3650万吨。 由于预测2005年我国含硫原油进口量约4980万吨,则国内炼厂含硫原油处理能力还存在约1330万吨的缺口。主要应在沿海地区以进口含硫原油加工为发展重点,在总体炼油能力扩充的同时做好含硫原油加工装置及配套工程的调整改造。 4、充分利用炼厂装置能力,提高炼厂加工负荷率。 由于石化集团炼油装置的平均负荷率较低,且分布不均衡,内陆地区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率低,沿海地区炼厂平均加工负荷率较高,为此,“十五”期间应增加对华北及中南内陆地区炼厂的原油配置量,提高其炼油装置负荷率。具体一是进口原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炼厂加工,这样可以挤出一部分国内原油资源(主要是胜利原油和大庆原油)输送给内陆地区炼厂加工,从而增加该地区的原油供应量,提高其加工负荷率;二是合理调剂进口石油资源,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多进口原油,少进口成品油,这样成品油由国内炼厂通过加工原油来生产和供应,以提高石化集团炼油装置负荷率;三是“十五”后期在实现对俄罗斯进口原油的输入以后,主要配置到内陆地区,会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加工负荷率。通过资源的合理调剂增加炼厂加工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远距离出口市场进口结构性石油产品,还将为石化集团石化的迅速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 5、依据运费最省原则,调整和优化原油配置。 由于预测“十五”期间石化集团原油供应总量增加,供应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石化的炼油能力布局受各地区市场需求和资源结构变化的而呈现出与今不同的布局特点,原油配置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根据目前原油配置中存在的和矛盾,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建议在原油配置上作相应调整和优化。如由于大庆原油到沿江炼厂的运费远高于其他来源的原油,可考虑减少大庆原油向该地区供应量,特别是不再安排输送到荆门石化和巴陵石化,所减少的供应量可调剂到华北和沿海企业;吐哈原油和塔里木原油供洛阳石化、荆门石化长距离铁路运输,使运费过高,造成原油采购成本远高于平均水平,可减少其运量或通过铺设管道改变运输方式以减少运费;西江原油配置到荆门石化的运费过高,可就近改输至茂名石化、广州石化或福建炼厂。另外,受中俄两国政府签订有关进口俄罗斯原油协议的影响,“十五”期间对进口原油的配置可分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即在“十五”前期20002003年,进口原油通过各港口、码头集中配置到沿海地区炼厂和齐鲁石化,同时调整胜利原油流向主要供中南内陆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炼厂,荆门石化和巴陵石化以配置江汉原油、河南原油和胜利原油为主;“十五”后期2003年以后,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网造价考试题及答案
- 置业顾问年工作总结
- 法学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脱硫安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总结
- 家电公司电商客服管理细则
- 2025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保安水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易错题专项单元专项Unit7六选择合适的选项补全对话三年级英语上册译林版含答案
- 江苏医院消防整改方案(3篇)
- 提高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
- 东华临床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白皮书
- 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 GA/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
- (推荐下载)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教学课件
-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课程大纲
- 公文写作高频词库
- 临时用电JSA分析表
- DB33-T1217-202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固定式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
- (高清版)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_T 441-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