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二:文言实词一、什么实词?实词是相对于虚词来说的。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几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二、文言实词的语法特点(常见的文言实词)1.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则以双音节词为主。古汉语的双音词不能拆开。)1)联绵词 如:犹豫、仓皇、匍匐、窈窕;2)外来词 如:单于、可汗、葡萄、琵琶;3)偏义复词 如:存亡、公姥、作息、异同;4)特定称谓 如:布衣、社稷、天子、足下;5)叠音词 如:关关、盈盈、冉冉、稍稍。避免把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节词当作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理解。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指示”就不能误认为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因为从两个人的关系上看,蔺相如既不是秦王的上级,也不可能是秦王的长辈。如果作为两个单音节词来看,就好理解了,“指”是“指出”,“示”是“给看”,“请指示王”,就是“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因此,遇到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写法相同,但作为双音词来讲又讲不通或与上下文文意不贴切的情况,不妨试着当作单音词来解。2. 多义性:即一词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确定)。1)词的本义:即词的本来意义,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2)词的引申义: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3)词的比喻义: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手足情深”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4)词的假借义:一个词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的意义,与本义毫无相干。如:“庄公寤生”中“寤”是“牾”的借字,逆生。“无使滋蔓”的“无”是“毋”的借字,不要。3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猪”的名词:豕 sh、彘 zh、豚 tn (小豕也)、亥 hi、豵 zng (猪生六个月叫豵)等。4.活用性:即词类活用。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还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1)名词的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不会直接带宾语,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使臣服“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名词意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2)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亡、北:败逃的人。“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为哀怜“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哭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3)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锐: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用作一般动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使动用法: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意动用法: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4)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5通假性: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本字。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中“蚤”通“早”,其假借意为“早一点”;“至莫夜月明”中的“莫”通“暮”,其假借意为“夜晚”。6.词义的演变( 古今异义)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1)词义扩大: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 古义:长江和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 古义:女子相貌好看。 今义: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亲戚” 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阿姨”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2)词义缩小: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 古义:表示好坏气味均可。 今义:只表示坏的气味;“让” 古义: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 今义:只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词义转移: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偷” 古义: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今义:偷窃。“行李”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因为” 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4)词义弱化: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 古义: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 今义: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 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今义:表示埋怨、责备。“约束” 古义:盟约。 今义:限制。“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5)词义强化: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 古义: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 今义:表示仇恨、怀恨。“诛” 古义:责备。 今义: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今义:表示品德低下,含贬义。“爪牙” 古义: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 今义: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 古义: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 今义:褒义词。“可怜” 古义:可爱之意,褒义词。 今义: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今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响应” 古义: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今义:积极听从号召,褒义词。7)法的演变:有时,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股:古代指大腿,现在已不用,指臀部、屁股。 愿为市鞍马 市:这里指买,现在已不用,指城镇、集市。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古义指告戒、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谢。三、文言实词的特别现象1.偏义复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简单说,就是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单音词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偏义复词的结构:1)两个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如: 噌竑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孔雀东南飞)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句中“钟鼓”“公姥”“父兄”“园圃”“国家”的词义分别偏向“钟”“姥”“兄”“园(种树为园,种花为圃)”“国”。2)两个词词义相反或相对。如: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 例句中“缓急”“作息”“浅深”“出入”“异同”“去来”都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急”“作”“深”“入”“异”“去”的意义。2.同义复词: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如: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勾践灭吴)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赠汪伦)“将”和“欲”都是副词“将要”的意思。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谤”和“讥”连用,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的意思。 老臣病足故愿望见太后(触龙说赵太后)“愿”和“望”都是“希望”的意思。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爱”和“怜”都是“爱、疼爱”的意思。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斧”和“斤”指的都是“斧子,伐木的工具”。【特别提示:常见错误不能分清古义和今义,以今义附会古义,这也是文言阅读和翻译的大忌。历年高考设题情况,主要是从这方面来设题考查】四、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推断词义。如:远与恢素善。善:友好可联系司马迁的鸿门宴的“善”友善、交好,“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书”可组词为“书信”。齐人未附 附归附、归顺齐人追亡逐北 北败北,指败逃者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半步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尽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伦:类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拔:超出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薄:接近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守不渝。恪:谨慎而恭敬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汉语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形声字占80%以上)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 、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还有:“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鸟雀、冖-笼罩、歹-死亡、 月-肉、 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如“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6. 根据词在句中的词法地位推断词义(语法分析推断)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2000年试题13题“取樵炊灶”中的“樵”前跟动词,因此应是名词,译为“柴薪”。7根据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推断词义(语境分析推断)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如: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两句同出石钟山记,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言”为“叙述”之意。句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言”为“记载”之意。五、高考需要掌握的文言实词150例1、爱 2、安 3、被 4、倍 5、本 6、鄙 7、兵 8、病 9、伯 10、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库包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培优b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考点攻克自考专业(行政管理)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包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真题及答案及解析AB卷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精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有一套)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复习试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office培训教程》课件
- 心内科常用药物王芳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公开课课件(内嵌音频视频)
- 部编(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每课练习题(全册)
- 电信云网工程师-云网融合(客户IT上云)备考试题库(集团网大版)
- 《新媒体导论》(第二版)课件全套 -第1-9章 理解新媒体:多重属性的复合-新媒体文化:流动的亚文化
- 阿那亚分析研究报告
- 电梯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 《医学生物学》-第一章医学生物学绪论-2010
- 抓机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