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四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10细胞的增殖.docx_第1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四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10细胞的增殖.docx_第2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四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10细胞的增殖.docx_第3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四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10细胞的增殖.docx_第4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复习第四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训练10细胞的增殖.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0细胞的增殖一、选择题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A.DNA复制B.蛋白质和RNA合成C.DNA复制和RNA合成D.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答案C解析分裂间期在细胞核中进行DNA分子复制、转录,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翻译。2.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不可能发生在X时期的是()A.核分裂B.胞质分裂C.中心体的复制D.染色体数目的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X为分裂期。核分裂发生在分裂期,A项不符合题意。胞质分裂发生在分裂期(末期),B项不符合题意。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项符合题意。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期(后期),D项不符合题意。3.(2018浙江3月超级全能生考试)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应时期及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G2期已经形成了染色单体和1对中心体B.染色质DNA较染色体DNA更容易进行复制C.分裂期的完成需要线粒体、高尔基体的参与D.胞质分裂开始于后期,可在末期观察到细胞板答案A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项错误;染色体已经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因此染色质DNA较染色体DNA更容易进行复制,B项正确;植物细胞分裂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末期细胞壁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项正确;胞质分裂开始于后期,可在末期观察到细胞板,D项正确。4.下列关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中的间隙期是为了合成DNA复制所需要的蛋白质B.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C.核膜、核仁消失发生在前期中较早的时候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过程与植物细胞相同答案B解析分裂间期的G1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G2期时DNA复制已经完成,此时合成与分裂期有关的物质,A项错误。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分裂的过程,几个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B项正确。核膜、核仁都是逐渐消失的,消失发生在前期中较晚的时候,C项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与植物细胞不同,D项错误。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染色体数目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B.DNA的复制和中心体数量的加倍C.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出现D.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答案B解析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而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A项错误。DNA分子的复制和中心体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项正确。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分裂前期,C项错误。细胞板出现于末期,而纺锤体形成于前期,D项错误。6.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甲乙过程的细胞正处于G1期B.大肠杆菌的细胞核中也会发生上图变化C.丙戊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的“赤道面”位置上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答案C解析甲乙表示分裂间期,由于已形成染色单体,说明已完成了G1期和S期,进入了G2期,A项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染色质和染色体,B项错误。丙戊的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会使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等位基因,故丙戊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项正确。戊表示着丝粒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细胞的“赤道面”位置上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发生在末期,D项错误。7.下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内含两条染色体(质),此过程()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进行复制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该细胞应为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正在解体,C项符合题意。8.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的一个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B.该生物是二倍体生物,有可能是生产者C.和是染色单体,和是同源染色体D.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示可能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也可能是四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项错误。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属于异养型生物,不可能为生产者,B项错误。和是染色单体,和是同源染色体,C项正确。其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包含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9. 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DE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F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DE过程表示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中DNA含量不变,A项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点和F点分别表示细胞有丝分裂DNA未复制时和细胞分裂结束,A点和F点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应该相同,B项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表示S期、G2期、前期和中期,四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相同,C项正确。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BD过程表示S期、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后期染色体数加倍,D项错误。10.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的目的主要是破坏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B.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漂洗是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质D.可观察到部分细胞细胞膜在中央的“赤道面”向内凹陷答案D解析解离的目的主要是用药液破坏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项正确;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B项正确;漂洗是为了洗去不利于染色的物质,并且防止解离过度,C项正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而不是细胞膜在中央的“赤道面”向内凹陷,D项错误。11.某个具有分裂能力的动物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第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到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细胞内放射性的标记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均被标记B.每个DNA中均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标记C.半数的染色体被标记D.半数的DNA中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被标记答案C解析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分裂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中的DNA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含有放射性,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复制后共用着丝粒的两条染色单体的两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DNA的一条链被标记,也就是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因此分裂后期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一半染色体的一条DNA单链被标记。12.(2018浙江杭州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都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B.a峰和b峰细胞中都可能出现DNA解螺旋现象C.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都增加D.a峰比b、c峰都更易找到用于分析染色体组型的细胞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峰的细胞中DNA含量为2N,应处于DNA复制之前的G1期,b峰的细胞中DNA含量为4N,应处于DNA复制之后,可能是G2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a峰处于G1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A项正确。a峰(G1期)、b峰(可能处于末期),细胞中染色质丝状态下,DNA可能发生解螺旋现象,B项正确。由图可知,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b峰均升高,即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都增加,C项正确。分析染色体组型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应从b峰的细胞中寻找,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下图甲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乙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图丙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用字母表示)。若图乙中的A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那么B对应于图甲中的段,图乙中的A对应于图丙中的段。(2)图丙中AB段出现的原因是,图丙中BC段对应于图乙中的图。答案(1)gp或OgcdDE(2)DNA复制B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即图甲中gp或Og;图乙中的A为分裂后期,B为分裂前期,若A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则B对应于图甲中的cd段,图乙中的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对应于图丙中的DE段。(2)图丙中AB段出现的原因是DNA复制,图丙中BC段为有丝分裂的G2期、前期、中期,对应于图乙中的B图。14.(2018浙江宁波3月新高考模拟)某研究小组发现药物M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思路,并得出实验结论。材料与用具:培养瓶若干,不同浓度的药物M溶液,生理盐水,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悬液,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CO2培养箱,酶标仪(测定细胞培养液的吸光度值)等。要求与说明:细胞数量通过测定相应培养液的吸光度值表示,细胞抑制率=(1-相应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思路:取若干培养瓶均分成四组,编号A、B、C、D,均加入等量的。分组处理:。细胞培养:。数据收集与处理:。(2)实验结果:请你绘制一张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3)实验结论:。答案(1)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并接种适量且等量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悬液A、B、C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25 g/mL、100 g/mL、400 g/mL的药物M溶液,D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将培养瓶置于CO2培养箱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定时取样(每隔24小时)并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记录数据求平均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2)药物M的浓度(gmL-1)24 h48 h72 h吸光度值细胞抑制率%吸光度值细胞抑制率%吸光度值细胞抑制率%12平均值12平均值12平均值025100400(3)药物M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作用,且一定范围内,抑制作用与药物M浓度、培养时间呈正相关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药物M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和时间的关系,自变量是药物M的浓度和时间;因变量是细胞数量,通过测定相应培养液的吸光度值表示,再将其换算为细胞抑制率;其余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据此,依据图示信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等,可将实验思路补充完整,如下。取若干培养瓶均分成四组,编号A、B、C、D,均加入等量的含10%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并接种适量且等量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悬液。分组处理:A、B、C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25 g/mL、100 g/mL、400 g/mL的药物M溶液,D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细胞培养:将培养瓶置于CO2培养箱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数据收集与处理:定时取样(每隔24 h)并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记录数据求平均值,并计算细胞抑制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