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一、判断题:1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2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3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4通过超显微镜可以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5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的绝对值.6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也可以使肢体聚沉;二者是矛盾的。7晴朗的天空是蓝色,是白色太阳光被大气散射的结果。8旋光仪除了用黄光外,也可以用蓝光。9大分子溶液与溶胶一样是多相不稳定体系。10将大分子电解质NaR的水溶液与纯水用半透膜隔开,达到Donnan平衡后,膜外水的pH值将大于7。二、单选题:1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A)液体 ;(B)气体 ;(C)固体 ;(D)气体或固体 。2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A) 是多相体系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对电解质很敏感 ;(D)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3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 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 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4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区别主要在于:(A)粒子大小不同 ;(B)渗透压不同 ;(C)丁铎尔效应的强弱不同 ;(D)相状态和热力学稳定性不同 。5大分子溶液和普通小分子非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区分是大分子溶液的:(A)渗透压大 ;(B)丁铎尔效应显著 ;(C)不能透过半透膜 ;(D)对电解质敏感 。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胶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是稳定系统 ;(B)溶胶与真溶液一样是均相系统 ;(C)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统是溶胶 ;(D)通过超显微镜能看到胶体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7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A)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B)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C)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D)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8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A)(AgI)mnI-(n-x) K+x-xK+ ;(B)(AgI)mnNO3-(n-x)K+x-xK+ ;(C)(AgI)mnAg+(n-x)I-x-xK+ ;(D)(AgI)mnAg+(n-x)NO3-x+xNO3- 。9以下列三种方法制备溶胶:(1)亚铁氰化铜溶胶的稳定剂是亚铁氰化钾;(2)将10ml的0.5M NaCl与12mol 0.5M AgNO3制得;(3)FeCl3在热水中水解得的溶胶,它们带电荷的符号是:(A)(1)正电荷,(2)正电荷,(3)正电荷 ;(B)(1)负电荷,(2)与(3)正电荷 ;(C)(1)与(2)负电荷,(3)正电荷 ;(D)(1)、(2)、(3)负电荷 。10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位离子是Ag+ ;(B)反号离子是NO3- ;(C)胶粒带正电 ;(D)它是负溶胶 。11溶胶中的粒子下沉时所受阻力为:(A);(B);(C);(D)。12当一束足够强的自然光通过一胶体溶液,在与光束垂直方向上一般可观察到:(A)白光 ;(B)橙红色光 ;(C)兰紫色光 ;(D)黄光 。13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观察丁铎尔效应 ;(C)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 ;(D)观察电位 。14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观察离子的布朗运动 ;(B)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 ;(C)可以直接看到粒子的形状与大小 ;(D)观察到的粒子仅是粒子对光散射闪烁的光点 。15有两个连通的容器,中间用一个AgCl做成的多孔塞,塞中细孔及两容器中分别充满了0.02M与0.20M的NaCl溶液,在多孔塞两边插入两电极并通直流电,发生下列哪种情况:(A)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B)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C)向负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慢 ;(D)向正极运动,浓溶液比稀溶液流动快 。16有关电泳的阐述,正确的是:(A)电泳和电解没有本质区别 ;(B)外加电解质对电泳影响很小 ;(C)胶粒电泳速度与温度无关 ;(D)两性电解质电泳速度与pH值无关 。17固体物质与极性介质(如水溶液)接触后,在相之间出现双电层,所产生的电势是指:(A)滑动液与本体溶液间电势差 ;(B)固体表面与本体溶液间电势差 ;(C)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电势差 ;(D)小于热力学电位 。18动电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是:(A)外电场或外电压作用 ;(B)电解质离子存在 ;(C)分散相粒分子或介质分子的布朗运动 ;(D)固体粒子或多孔体表面与液相界面存在漫散双电层结构 。19对电势的阐述,正确的是:(A)电势与溶剂化层中离子浓度有关 ;(B)电势在无外电场作用下也可表示出来 ;(C)| 电势越大,溶胶越不稳定 ;(D)| 电势越大,扩散层中反号离子越少 。20水中直径为1m的球形石英粒子在电位梯度1.0 Vcm-1的电场中运动速度为3.0 10-3 cms-1,则石英水界面上电位值为( = 0.001 kgm-1s-1,D = 80):(A)0.630伏 ;(B)0.424伏 ;(C)0.0636伏 ;(D)710-6伏 。21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A)沉降平衡 ;(B)布朗运动 ;(C)沉降电势 ;(D)电导 。22对胶团结构为 (Au)mnAuO2-(n-x)Na+x-xNa+ 的金溶胶,除稳定剂以外,无其它电解质存在时,其电动电势的大小:(A)取决于m的大小 ;(B)取决于n的大小 ;(C)取决于x的大小 ;(D)不取决于m、n、x中的任何一个 。23测定胶体的电势不能用于:(A)确定胶粒的热力学电势 ;(B) 确定胶粒所携带电荷的符号 ;(C)帮助分析固-液界面的结构 ;(D) 帮助推测吸附机理 。24有关胶粒电势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比于热力学电势 ;(B)只有当固液相对运动时,才能被测定 ;(C)与胶粒的扩散速度无关 ;(D)不能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25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A)电泳 ;(B)电渗 ;(C)沉降 ;(D)扩散 。26当在溶胶中加入大分子化合物时:(A)一定使溶胶更加稳定 ;(B)一定使溶胶更容易为电解质所聚沉 ;(C)对溶胶稳定性影响视其加入量而定;(D)对溶胶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27根据DLVO理论,溶胶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A)胶粒表面存在双电层结构 ;(B)胶粒和分散介质运动时产生电位 ;(C)布朗运动使胶粒很难聚结 ;(D)离子氛重叠时产生的电性斥力占优势 。28在Fe(OH)3、As2S3、Al(OH)3和AgI(含过量AgNO3)四种溶胶中, 有一种不能与其它溶胶混合,否则会引起聚沉。该种溶胶是:(A)Fe(OH)3 ;(B)As2S3 ;(C)Al(OH)3 ;(D)AgI(含过量AgNO3) 。29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影响很大,主要是影响 电位,如图所示,哪一种情况下,溶胶最不稳定:(A)曲线 1 ;(B)曲线 2 ;(C)曲线 3 ;(D)曲线 4 。30下列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分别为c(NaNO3) = 300,c(Na2SO4) = 295,c(MgCl2) = 25,c(AlCl3) = 0.5(moldm-3),可确定该溶液中粒子带电情况为:(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不能确定 。31用NH4VO3 和浓盐酸作用,可制得棕色V2O5溶胶,其胶团结构是:(V2O5)mnVO3-(n-x)NH4+x-xNH4+,下面各电解质对此溶胶的聚沉能力次序是:(A)MgSO4 AlCl3 K3Fe(CN)6 ;(B)K3Fe(CN)6 MgSO4 AlCl3 ;(C)K3Fe(CN)6 AlCl3 MgSO4 ;(D)AlCl3 MgSO4 K3Fe(CN)6 。3220cm3 Fe(OH)3溶液中加入5 10-3molcm-3 Na2SO4溶液12.5 cm3使其聚沉,则Na2SO4对Fe(OH)3溶液的聚沉值为:(moldm-3) (A)1.92 ;(B)3.125 ;(C)3.84 ;(D)6.25 。33下面说法与DLVO理论不符的是:(A)胶粒间的引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的范德华力的总和 ;(B)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 ;(C)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 ;(D)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34恒定温度与相同时间内,KNO3、NaCl、Na2SO4、K3Fe(CN)6 对Al(OH)3溶胶的凝结能力是:(A)Na2SO4 K3Fe(CN)6 KNO3 NaCl ;(B)K3Fe(CN)6 Na2SO4 NaCl KNO3 ;(C)K3Fe(CN)6 Na2SO4 NaCl = KNO3 ;(D)K3Fe(CN)6 KNO3 Na2SO4 NaCl 。35对于Donnan平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位相同 ;(B)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 ;(C)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 ;(D)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36Donnan平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A)溶液浓度大,大离子迁移速度慢 ;(B)小离子浓度大,影响大离子通过半透膜 ;(C)大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且因静电作用使小离子在膜两边浓度不同 ;(D)大离子浓度大,妨碍小离子通过半透膜 。37在一管中盛油,使半径不同的两个钢球在油中下降,下落同样高度,小钢球需要的时间是大钢球的4倍,大钢球与小钢球二者半径之比为:(A)41 ;(B)21 ;(C)161 ;(D)1.4141 。38大分子溶液特性粘度的定义是 ,其所反映的是:(A)纯溶胶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所表现出的粘度 ;(B)大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所表现出的粘度 ;(C)大分子与溶胶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所表现出的粘度 ;(D)校正后的溶液粘度 。39298K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某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2m3kg-1,已知与浓度单位(kgm-3)相对应的K = 1.00 10-5, = 0.8,则该聚合物的分子量为:(A)2.378 105 ;(B)2.378 108 ;(C)2.378 1011 ;(D)2.000 104 。40对大分子溶液发生盐析,不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大量电解质才能使大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 ;(B)盐析过程与电解质用量无关 ;(C)盐析的机理包括电荷中和及去溶剂两个方面 ;(D)电解质离子的盐析能力与离子价态关系不大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练习题答案一、判断题答案:1错,溶胶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2错,溶胶是多相系统。3错,高分子溶液也可产生丁达尔效应。4错,只能看到一个个的亮点,不能看清粒子的大小和形状。5错,反号离子可以进入紧密层。6错,加人适量电解质可以使胶体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中中学202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许海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Unit 2 What a day!单元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淄博咨询殡葬方案电话
- 高管激励与人力资本增值-洞察及研究
- 学生暑假安全培训教案课件
- 弱相互作用精测-洞察及研究
- 中医针刺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科学报社校对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生猪养殖场实施方案
- 矛盾纠纷化解培训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加油站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范本
- DB11-T 2103.14-2025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14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
- 病毒感染课件
- 涉案财物处置培训
- 等离子切割机使用培训
- 芳香疗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两茎灯草获奖说课课件
- 重症肌无力急救护理措施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