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doc_第1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doc_第2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doc_第3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doc_第4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教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4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4.4.1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全压式和半冷冻式储罐或罐区与明火、散发火花地点和基地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1的规定。表4.4.1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 全压式和半冷冻式储罐(区)与明火、散发火花地点和基地外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总容积V(m3)30V5050V200200V500500V10001000V25002500V5000V5000单罐容量V(m3)V20V50V100V200V400V1000V1000居住区、村镇和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重要公共建筑(最外侧建筑物外墙)45.050.070.090.0110.0130.0150.0工业企业(最外侧建筑物外墙)27.045.030.050.035.055.040.060.050.070.060.080.075.0120.0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室外变、配电站45.050.055.060.070.080.0120.0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罐甲乙类仓库,甲乙类厂房稻草、麦秸、芦苇、打包废纸等易燃材料堆场40.045.050.055.065.075.0100.0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丙丁类厂房、丙丁类仓库32.035.040.045.055.065.080.0助燃气体储罐、木材等可燃材料堆场27.030.035.040.050.060.075.0其它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18.020.022.025.030.0.40.050.0三 级22.025.027.030.040.050.060.0四 级2527.030.035.040.050.060.075.0公路(路边)高速、级20.025.030.0、级15.020.025.0架空电力线(中心线)应符合本规范第11.2.1条的规定架空通信线(中心线)、级3040、级1.5倍杆高铁路(中心线)国家线60.070.080.0100.0企业专用线25.030.035.040.0注:1 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储罐本表中总容积或单罐容积较大者确定,并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确定;2 当地下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单罐容积小于等于50m3,总容积小于等于400m3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50%;防火间距应3 居住区、村镇系指1000人或300户以上者,以下者按本表民用建筑执行;4 与本表规定以外的其它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执行。4.4.2 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数个储罐的总容积大于3000m3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组与组相邻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0m。4.4.3 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所属泵房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当泵房面向储罐一侧的外墙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至6.0m。液化石油气泵露天设置在储罐区内时,泵与储罐之间的距离不限。4.4.4 全冷冻式液化石油气储罐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执行。4.4.5 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的储罐,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执行。工业企业内总容积小于等于10m3的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的储罐,当设置在专用的独立建筑物内时,其外墙与相邻厂房及其附属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甲类厂房有关防火间距的规定执行。当露天设置时,与建筑物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执行。4.4.6 、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6的规定。表4.4.6 、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瓶库与站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名称级级瓶库的总存瓶容积V(m3)6V1010V201V33V6明火、散发火花地点30.035.02025重要公共建筑20.025.01215民用建筑10.015.068主要道路路边10.010.088次要道路路边5.05.055注:1 总存瓶容积应按实瓶个数与单瓶几何容积的乘积计算; 2 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分级及总存瓶容积小于等于1m3的瓶装供应站瓶库的设置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4.4.7 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不燃烧体的实体围墙,但面向出入口一侧可设置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四周宜设置不燃烧体的实体围墙,或其底部实体部分高度不应低于0.6m的围墙。4.5 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4.5.1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1的规定。当一个木材堆场的总储量大于25000m3或一个稻草、麦秸、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的总储量大于20000t时,宜分设堆场。各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堆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间距。不同性质物品堆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堆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较大值。表4.5.1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m)名 称一个堆场的总储量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粮食席穴囤W(t)10 W,500015.020.025.05000W,2000020.025.030.0粮食土圆仓W(t)500W,1000010.015.020.010000W,2000015.020.025.0棉、麻、毛、化纤、百货W(t)10W,50010.015.020.0500W,100015.020.025.01000W,500020.025.030.0稻草、麦秸、芦苇、打包废纸等W(t)10W,500015.020.025.05000W,1000020.025.030.0W1000025.030.040.0木材等V(m3)50V,100010.015.020.01000V,1000015.020.025.0V1000020.025.030.0煤和焦炭W(t)100W,50006.08.010.0W50008.010.012.0注: 露天、半露天稻草、麦秸、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与甲类厂房(仓库)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别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且不应小于25.0m;与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相应规定增加25%;4.5.2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表4.2.1和表4.5.1中相应储量的堆场与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之间防火间距的较大值。4.5.3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3的规定。表4.5.3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m)名 称厂外铁路线中心线厂内铁路线中心线厂外道路路边厂内道路路边主要次要稻草、麦秸、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30.020.015.010.05.0注:未列入本表的可燃材料堆场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可根据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按类比原则确定。8.2.5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防用水量应按储罐固定喷水冷却装置用水量和水枪用水量之和计算,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容积大于50m3的储罐区或单罐容积大于20m3的储罐应设置固定喷水冷却装置。固定喷水冷却装置的用水量应按储罐的保护面积与冷却水的供水强度等经计算确定。冷却水的供水强度不应小于0.15L/sm2,着火罐的保护面积按其全表面积计算,距着火罐直径(卧式罐按其直径和长度之和的一半)1.5倍范围内的相邻储罐的保护面积按其表面积的一半计算;2 水枪用水量不应小于表8.2.5的规定;3 埋地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可不设固定喷水冷却装置。表8.2.5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水枪用水量总容积V(m3)V500500V2500V2500单罐容积V(m3)V100V400V400水枪用水量(L/s)203045注:1 水枪用水量应按本表总容积和单罐容积较大者确定;2 总容积小于50m3的储罐区或单罐容积小于等于20m3的储罐,可单独设置固定喷水冷却装置或移动式水枪,其消防用水量应按水枪用水量计算。8.2.6 室外油浸电力变压器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保护时,其消防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的有关规定确定。8.2.7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2 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3 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4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5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设置的其它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的有关规定。8.2.8 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大于60.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防火堤或防护墙外。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3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0m;4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0m以内,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5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等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40m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内;6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DN100和DN65的栓口各1个。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7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0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m;8 工艺装置区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工艺装置的周围,其间距不宜大于60.0m。当工艺装置区宽度大于120.0m时,宜在该装置区内的道路边设置消火栓。8.2.9 建筑的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8.2.10 寒冷地区设置市政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确有困难的,可设置水鹤等为消防车加水的设施,其保护范围可根据需要确定。8.3 室内消火栓等的设置场所8.3.1 除符合本规范第8.3.4条规定外,下列建筑应设置DN65的室内消火栓:1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仓库);2 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楼、展览建筑、商店、旅馆建筑、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建筑等;3 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它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4 超过5层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等其它民用建筑;5 超过7层的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当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消防竖管的直径不应小于DN65。注:耐火等级为一、二级且可燃物较少的单层、多层丁、戊类厂房(仓库),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且建筑体积小于等于3000m3的丁类厂房和建筑体积小于等于5000m3的戊类厂房(仓库),粮食仓库、金库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8.3.2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宜设置室内消火栓。8.3.3 设有室内消火栓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以及低于本规范第8.3.1条规定规模的其它公共建筑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8.3.4 存有与水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的建筑物和室内没有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室外消防用水取自储水池且建筑体积小于等于5000m3的其它建筑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8.6 消防水池与消防水泵房8.6.1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应设置消防水池:1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2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1条进水管,且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大于25L/s。8.6.2 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用水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与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当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充足且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的水量;2 补水量应经计算确定,且补水管的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5m/s;3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对于缺水地区或独立的石油库区,不应超过96h;4 容量大于500m3的消防水池,应分设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5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置取水口或取水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0m。取水口或取水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40m;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60m,如采取防止辐射热的保护措施时,可减为40m。6 消防水池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7 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8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保护设施。8.6.3 不同场所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8.6.3的规定:表8.6.3 不同场所的火灾延续时间(h)建筑类别场 所 名 称火灾延续时间(h)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浮 顶 罐4.0地下和半地下固定顶立式罐、覆土储罐直径小于等于20.0m的地上固定顶立式罐直径大于20.0m的地上固定顶立式罐6.0液化石油气储罐总容积大于220m3的储罐区或单罐容积大于50m3的储罐总容积小于等于220m3的储罐区且单罐容积小于等于50m3的储罐3.0 可 燃 气 体 储 罐湿式储罐干式储罐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