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温习吗?”【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反复实习。 古汉语“习”字没有现在的“复习”之意。2.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君子可以吃不饱。【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解词:1.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 2.立:能立于世,指知道按理的规定去立身行事。 3.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4.耳顺:意思是听到的话能够辨别其真伪是非。 5.不逾矩:指不超越礼法。4.富与贵【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5.饭疏食饮水【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6.士不可以不弘毅【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7.仰之弥高【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喟然:叹息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仰弥高,不可及;钻弥坚,不可入。 之,指孔子之道,亦指孔子其人。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在前在后,喻恍惚不可捉摸。 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次序貌,诱,引导。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文约礼,孔子教人,唯此二事。 卓尔,峻绝。 末由也已:末,无,无路可由。 【译文】颜渊喟然叹息:“仰望孔子及其道,高不可及;钻研孔子及其道,坚不可入;看看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夫子教人循循善诱,用文章博大我,用仪礼约束我,我想停下来都不能,我竭尽才力,但孔子及其道,如峻绝高山立在面前。虽然想跟从它,但我无路可以到达啊。”8.子贡问政【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9.季氏将伐颛臾(加点字已标注在书上)【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出于柙(xi),龟玉毁于椟(d)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sh)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n y),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5、先王:指周之先王。 6、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8、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9、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12、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持:护持。 13、颠:跌倒。扶:搀扶。 14、相(xi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5、兕(s):独角犀。柙(xi):关猛兽的笼子。 16、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d):匣子。 17、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 19、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两句中的“寡”和“贫”互相颠倒了,因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患,忧虑,担心。寡,少。 21、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 23、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25、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26、安:使安定。 27、相:(xing)辅佐。 28、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 29、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30、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讨伐颛臾。”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他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当那个官)。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治文教德政来使他归服;吸引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文言基础知识整理】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 :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猜测(猜度)。 古今异义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士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过:名词作动词,责备)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成语积累既来之,则安之:语出季氏将伐颛臾。本指招来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多用于劝慰别人。 祸起萧墙:语出季氏将伐颛臾。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也作“祸发萧墙”“萧墙祸起”。【相近词】季孙之忧 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句式特点】1、 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出于柙(xi),龟玉毁于椟(d)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 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何以伐为?(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 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 5.一词多意:过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v. 且尔言过矣:错的 adj. 是谁之过与:过错 n. 6.特殊断句 丘也/ 闻有国有家者( 也,作为语气词时,断句一定要断在也后)10.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原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翻译】叔孙武叔在上班的时候,对同事们说:子贡比孔丘高明到哪里去了。 子服景伯就把这句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就笑了:那就好有一比,就好比宫墙,我这个墙有肩膀高,你一眼就能够看见墙内家居的好东西。我老师那墙,几丈高,找不到门进去的话,你就休想瞅见墙内美观的宗庙、富丽的官舍。也许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看不见我老师的高妙所在,所以,你那个同事那样说,也是情有可原的,符合常情。11.大同【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与:参加),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观: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也叫阙),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与:介词,连同,跟),我赶不上他们(逮:赶上。之:代词,指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的时代,否定句中作逮的宾语,前置),却也有志于此啊(焉;指示代词兼语气副词,于此)!”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废患病的人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独:老而无子的人)。男人有职份(分:职分,职事),女人有夫家(归:出嫁,这里指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身:自身),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谋:谋虑,这里指起坏心),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乱:指造反,贼:指残害人。兴、作:同义词,都是兴起、产生的意思),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是:指示代词,指代本段所讲的情况。大同:高度民主太平、团结的局面。这是秦汉间儒者根据传说和想象,虚构出来的原始社会的状况)。”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为家: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叫及。世及是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下两句城郭沟池、礼义同。礼:指礼制,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规定)。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沟池:指护城河。固:指防守设施或工事)。礼义作为准则(义:古代社会的道德或行为规范。纪:纲纪,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笃:纯厚。用作使动,使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土地户籍制度(田里:指土地户籍制度。里:闾里,住处),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贤:形容词作意动,认为贤,含有奖许的意思。勇知:用作名词,勇者、智者。知这一意义后来写作智。当时盗贼并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依孔颖达说),按照礼义把为自己看作有功(功:名词用作意动,认为有功,为己是它的宾语)。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谋:谋虑,指坏心),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谨:谨慎,认真)。以礼义表彰他们做对了事(著:这里用作使动,使之显著,表彰)(其:指百姓),用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考:成全),(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刑:法式。后来写作型。责里用作意动,即以为法式)。用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示民有常: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示:指示。常:不变的,这里指规定)。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由:依照,遵循),在位的就会被罢免(执:势力,权利,后来写作势),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小康:小安。和大同相对而言。康:安康,安定)。” 12.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好学的人接近聪明,努力的行善就接近仁爱了,懂得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如何修养身性了.知道如何修身养性,就知道怎样管理百姓了.知道怎样管理百姓,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和天下了.大体上治理国家,天下有九条原则,分别是:修养身性,尊重贤才,对亲人亲近,敬重大臣,体谅众臣,对待百姓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招徕从事各种手工业的工匠,安抚附属的国家.修养好身性就能够使道德得以竖立,尊重贤才就,就不会遇事惶惑,亲近家人,那麼父辈兄弟就不会有所抱怨,敬重大臣就能够遇事不迷乱,体谅众臣,那麼入仕的知识份子回报国君的礼物也将会非常贵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百姓,那麼百姓就会很勤劳,努力的招徕各种工匠,国家的财用储备就会充足,抚慰四方的相邻的小国,它们就会归附於你,安抚附属的诸侯国,整个天下就会对你产生畏惧. 斋戒沐浴后穿戴整齐,礼仪所不允许的就不去做,就是这样修身.拒绝谗言,远离女色,看轻物质上的而重视道德的高尚,这是鼓励贤属官多,有实权可以自由任用官才的方法,尊重他们的地位,给他的丰厚的俸禄,顺从他们的好恶取向,这是鼓励亲人的方法.使大臣属官多、有实权可以自主任用官吏,来鼓励大臣,对忠诚守信的下臣加重其俸禄,这是鼓励大臣的方法.根据季节情况使用民力,来鼓励百姓.每天每月的检查,使官府发放的粮食与他们的职业相称,这是鼓励工匠的方法.为过往的人送行,为到来的人接风洗尘,表示欢迎,嘉奖表现突出的人,对能力不足者给予同情,这是鼓励藩国的方法.使已经绝祀的世家重新的以封立,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哪些诸侯国内有暴乱就征讨那些地方,哪些诸侯国贫弱危险就扶持它们,诸侯朝拜天子,诸侯贡献, 使轻薄而来,还国时,王以厚礼回报他们.这是鼓励诸侯国的方法.大体上治理国家有九条原则,施行时的方法只有一条.不论什麼事,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好就会失败.说话前要先考虑好就不会言语不畅通.做事情以前先考虑好就不会陷入困境,行动先计画好就不会出差错,出行前先选择好路线就不会走上绝路.在较低位置的人不能获得较高位置的人的支援与信任,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归附而治理好国家.获得上位者的支持有一定的方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让朋友信任自己有一定的方法,不孝顺亲人,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亲人有一定的方法,要反省自身是否用心不诚,没有做到孝顺从亲人.使自身做到真诚有一定的方法,不能明白善的真谛,是不能是自身诚心诚意的.真诚,是自然的准则.使自身做到真诚,是做人的准则.真诚的人不需要勉强就正好,不用思考就能做到.从容悠闲之间,一举一动恰到好处,能做到这样就是圣贤之人.做到真诚的人,是选择了善道并紧抓住它不放的人.13.大学之法【原文】禁于未发之谓豫(2),当其可之谓时(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4),相观而善之谓摩(5)。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6);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7);燕辟废其学(8)。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牵(10),强而弗抑(11),开而弗达(1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注释】该文选自学记。 豫:同“预”,预防。 可:适当。时:及时。 (4)陵:超过。节:限度。孙:同“逊”,顺。 (5)摩;观摩。 (6)扞(han)格:抵触。胜:克服。 (7)燕朋: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 (8)燕辟:轻慢邪辟的言行。 (9)喻:启发诱导。 (10)道:同“导”,引导。牵;强拉。 (11)强(qiang):勉励。抑:压制。 (12)开:启发。达:通达。【翻译】高等教育的方法,在学生错误的想法还未开始之前就加以禁止叫做防患未然,在学生处於可以教导的年龄时给予教导叫做合乎时宜,按部就班的施教叫做循序渐进,相互观察学习对方的优点叫做切磋琢磨,这四条是教育能够成功的原因.错误的思想已经出现然后加以制止,就会很被动,教导的作用也不大.适合的时间错过了才开始学习,那麼勤奋刻苦的学习也难以取得成功.杂乱无章的施教而不按照顺序,就会破坏教学而无法弥补.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交流,就会变得眼界狭窄而缺少见闻.结交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训,染上不良的嗜好就会荒废学业.这六条是教育失败的原因.君子既已知道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所以君子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引导而不强迫,鼓励而不抑制,启发而不把道理说透.引导而不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鼓励而不加以抑制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是感到容易,给以启发而不把问题说透就会使学生认真思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轻松并能够用心的思考问题,可以称得上善於教育了.学习者有四方面的失误,教育的人必须要知道.人们学习时,有的失误在学的浅显而一味贪多,有的人失误在学深而知识面窄,有的人失误在学而不思,有的人失误在思而不学.这四方面的失误,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不同而已.了解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帮助他们改过.唱歌唱得好的人,能让人深受感动,然后情不自禁的跟著他们唱起来,善於教学的人能使人深受启发而自然而然的接受他的观点.他的讲解言简意赅,解释精妙而道理深刻,比喻很少而容易听懂,做到这点,就让学生接受他的观点了.14.博学【译文】学习知识的层面要广泛,在学习得过程中要详细地询问,学习时要谨慎地思考,知识的掌握要清楚地分辨,学习要坚持与实践相结合.有的人不学习,学了而不能掌握领会,就不甘休.有的人学习的时候不提问,问了而不知道答案,就不甘休.有的人学习的过程中不思考,思考了而得不出什麼成果,就不甘休.有的人学习知识时不会分辨,分辨了而弄不清楚,就不甘休.有的人学习后不实践,实践不彻底,就不甘休.别人学一遍就会,就要求自己学一百遍;别人学十遍能掌握,自己就学上一千遍.如果真的像这样的话,即使愚笨的人也会变的聪明,柔弱的人也会变的强大起来.15.君子内省不疚【译文】诗经上说:穿上锦服外面罩上单衣,是厌恶衣服上的花纹太招摇.所以君子之道刚开始不太显眼,随著时间的发展得到彰显,小人之道刚开始很刺眼而后就会日渐消亡了.君子之道看似淡薄却不会让人感到乏味厌倦,简洁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知道远近的距离,知道风吹来的方向,能见微知著,这样就是摸到了进入圣人之德的门径了.诗经上说:虽然潜藏在水裏,也能被看得见.所以君子之人经常自我反省,使自己问心无愧,对志向没有产生危害.君子之人所以不能被一般人赶上,大概就在於君子之人能够在人所看不见的地方人能严於律己吧!诗经上说:看你独自在室内,做事尚无愧於神明.所以君子之人不用行动就能赢得别人的敬重,不用说话就能让人信服.诗经上说:演奏乐器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太平之时没有人争论.所以君子之人不用赏赐,百姓都受到了鼓励,不用发怒,百姓就觉得比刑法还重.诗经上说:文王之德多麼光明,各国君主都以他为典范.所以君子专心谦恭就能使天下太平.诗经上说:我心归於明德的文王,他从不大声发怒改变脸色.16.冯谖客孟尝君【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注释】冯谖(xun),齐国游说之士。谖,一作“煖”,史记又作“驩”,音皆同。 客,做门客。 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 存,生存,生活。 属(zh),通嘱,嘱咐。 寄食门下,在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好(ho),爱好,擅长,喜好。 诺,答应声。 以,因为,因为孟尝君的态度而轻视冯谖。 能,才能,本事。 贱,轻视,看不起。 食s,通饲,给人吃。 草具,粗劣的饭菜。具,供置,也能作酒肴。 居有顷,过了不久。 铗(ji),剑。 归来,离开,回来。来,语气词。 比,和一样,等同于。 为之架,为他配车。 揭,举。 过,拜访。 客我,待我以客,厚待我。即把我当上等门客看待。 归来,回去。 弹,敲打。 无以为家,没有能力养家。 给j,供给。 出记,出了一个文告。记,账册,古代一种公文文种。 计会(kui),会计。 习,熟悉。 责,同债。债的本字。 署,署名,签名。(可见记不能作帐册,而当做告示。) 负,辜负,对不住。实际意思是没有发现它的才干。 谢,道歉。 倦于事,忙于事务,疲劳不堪。 愦(ku)于忧,忧愁思虑太多,心思烦乱。愦,同“溃”,乱。 懧愚,懦弱无能。懧,nu同懦。 沉,沉浸,埋头于。 开罪,得罪。 不羞,不以为羞。 约车治装,准备车马、整理行装。约,缠束,约车即套车。 券契,债契。债务关系人双方各持一半为凭。古时契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分两半,验证时,合起来查对,故后有合券之说。 市,买。 反,同返,返回。 寡有,没有。 驱,赶着车。 之,往。 当偿者:应当还债的人。 合券,验合债券。可知前面应解为“债务契约”。古代契约分为两半,立约双方各执其一。 矫命,假托(孟尝君)命令。 按:此节描述史记更合情理。 疾,迅速。 下陈,堂下,后室。 区区,少,小,此亦隐指放债之利。 拊爱,爱抚。拊,同“抚”,抚育,抚慰。 子其民,视民如子。 贾,做买卖。贾(g)利之,做买卖获利。(不必视为名词作商人解。) 说,通“悦”。 休矣,算了吧。 后期年,一周年之后。期(j)年,整整一年。 齐王,齐湣王。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湣)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各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所谓“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是托词。 就国,回自己的封地。国,指孟尝君的封地薛。 顾,回顾,旁顾。 乘shng,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亦可泛指车。 窟,洞。 梁,大梁,魏的国都。惠王,梁惠王,魏武侯之子。 放,放逐。 虚上位,把上位(宰相之位)空出来。 先驱,驱车在前。 重币,贵重的财物礼品。 显使,地位显要的使臣。 三反,先后多次往返。反,同“返”。 固辞,坚决辞谢。 太傅,官名,为辅弼国君之官。掌制定颁行礼法。 赍j,带着,抱着 文车,文饰华美的车辆。 驷,四马驾的车,比较:乘不一定是四马,驷一定是四马。 服剑,佩剑。 不祥,意为糊涂。 一说不善,没有福气。 封书,写信,古代书信用封泥加印,故曰封书。 谢,赔礼道歉。 不祥,通详,审慎,不详即失察。 被,遭受。 被(p)于宗庙之祟,遭受祖宗神灵降下的灾祸。被,同“披”,遭受。 沉于谄谀(chny)之臣,被阿谀奉承的奸臣所迷惑。 不足为,不值得你看重并辅助。一说无所作为。 顾,顾念。 姑,姑且。万人,指全国百姓。 纤介,介同芥,纤丝与草籽,比喻极微小。 【译文】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嘱托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孟尝君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回答说:“没有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何才干?”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好吧。”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手下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所以给他吃粗恶的饮食。呆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敲击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铗,剑把,这里指挥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冯谖唱歌的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比照一般门客。”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敲击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准备车马,和车客一样的待遇。”于是冯谖坐着车子,高举着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夸耀)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敲击起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这人贪得无厌。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回答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的母亲吃用,不使他母亲穷困。这样,冯谖就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示了一通告示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务呢?”冯谖署了自己的名,说:“我能。”孟尝君见了名字感到很惊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古美术试题及答案
- 网易社面试题及答案
- 人设标签测试题及答案
- 阀门设计面试题及答案
- 会展营销面试题及答案
- 青岛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 全国2015年04月自考《教育学原理00469》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手术理论考试题库
- 2025年起重机理论考试题库
- 2025年三基本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秋招:财务岗笔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反洗钱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答案】《计算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慕课答案
- 西藏代建管理办法
- 淮北一中招生数学试卷
- 河南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试行)2024版
- 专人专库管理制度
- 2025年宁波市北仑区海俊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软件测试中的探索性测试考题及答案
-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