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docx_第1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docx_第2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 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高分子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药学、医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有机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然而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有机化合物数量众多、各章之间联系不明显、知识点零散且课时有限等,学生普遍反映难学。近年来,随着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开展,专业课程学时数增加,而基础课比如有机化学等课时则相应缩减,但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比如每年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等。如何在一学期的有限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就变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授课体会及教研室相关教师交流的经验,对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分析学生学习需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 在传统的大学教学中,教学主要是围绕教师、教材展开,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有和学生的互动,但都是在不影响授课进程的前提下师生间的简单交流。这种教学活动的优点是它能在既定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效率很高。但它的缺陷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方式灌输,教学氛围沉闷,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虽然有的教师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加工和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也只是从整个班级的特点上来考虑的,并没有针对学生需求进行细分,还没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真正中心。现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企业对人才与社会的融合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告诉学生有什么、是什么,更本文由收集整理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会有。这就需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方式转换成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索发现知识为主导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开题报告 根据笔者教学的经验来看,可以从学生学习行为角度将学生分为积极学习者、中间者和消极学习者三大类。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截然不同,那么,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细分和灵活运用。比如,对于偏爱化学,想进一步深造考研的学生,着重强调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及以后进行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补充相应的知识或提供参考资料供其深入学习;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地引入化学小知识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介绍含氮化合物时,联系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讲解旋光异构时,结合沙利多胺(反应停)这一20世纪最大的药物导致先天畸形的灾难性事件;介绍硝酸甘油时,结合其在化学上可作为炸药使用,而在临床上可以用作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同时诺贝尔本人也患有心绞痛的化学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再进一步重视有机化学的学习。 二、讲好绪论,激发学习兴趣 对有机化学学习的求知欲望的强弱,能否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的高低。笔者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兴趣是重要的因素。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或强或弱的倾向,是一种情绪表现,是感性的。学习兴趣的建立除基于以前的经验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印象,因此,讲好有机化学课的绪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消极学习者和中间学习者的兴趣,至关重要。 总结大全 常规的有机化学教学绪论部分都是先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以及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区别,介绍共价键及其相关属性、有机化合物的属性等。理论和定义比较枯燥,学生往往在课程的开始就对其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缺乏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可以借鉴于金刚老师的做法,以维生素B12的合成案例为蓝本,将有机合成技术和有机化学概念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善用于利用Flash动画技术及PPT动画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重点突出、文字简洁,切忌为了念教材而铺设大段文字。比如讲授讲授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SN1和SN2,可将两种反应历程做成逐帧动画,卤甲烷的水解、叔卤烷的水解,每一个底物的构型、试剂如何进攻底物、反应过程中底物的立体变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以对比的方式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形象由静变动,帮助其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反应复杂的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去感知、领悟化学知识,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在了解学生情况,细分需求,讲好绪论,打好开头以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后面要做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课堂讲授教学法、学生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维持兴趣,提升效果。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用心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例如讲解烯烃α-氢的卤代反应、芳香烃中侧链α-氢的卤代反应、杂环芳烃侧链α-氢的卤代反应。在这三个反应底物中,有一个特点,就是α-碳原子都与不饱和双键碳原子连接,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能总结出这个知识点,教师还得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结构,抓住本质。上述三个反应中α-碳原子为饱和的碳原子,与SP2杂化的双键碳原子连接,受双键碳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使得α-氢的活泼性增加。以此类比,醛酮中的α-碳原子,羧酸中的α-碳原子,也与不饱和双键碳原子连接,它们能否发生卤代反应呢?经过这一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看似杂乱无章的各章节可以有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 四、加强情感交流,巩固学习成效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创设和谐、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 第一,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在运用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注意以正强化为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整好学生的心态,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有意识地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样可以促使他们积极上进,激发求知欲,提升学习的自信。 第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调动好自己的积极性和良好情绪,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神、色、情、声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到教师的感染,并以积极的思考、活跃的课堂氛围反馈给老师,完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理解、接受新的知识。 第三,合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注意课后的交流。大学教学的模式是教师利用整堂课的时间讲授,留给学生提问答疑的时间几乎没有,仅仅是在课下短短的几分钟,并且教师不实行坐班制,所以也很少有学生答疑。但是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如何解决呢?2010年起,笔者创建了有机化学网络课程,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网络分为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笔记、课程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