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doc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迁都后的当年,梁惠王废逢忌之薮以赐民。废字又作发,薮即川泽地。逢忌又称作蓬忌、逢池、逢泽,地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泽薮在以往由国家控制,作为国库的一项收入,百姓不得染指。魏惠王废弃国家控制的逢忌泽,让百姓利用,以施惠于民。接着又兴修水利。水经济水注引竹书纪年说,魏惠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河指黄河,甫田是一泽名,在今河南中牟县西。是魏国把黄河水引到甫田泽,再开挖一条灌溉渠(大沟),引甫田中水灌溉农田。这样,使魏国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由于魏惠王采取以上政策,魏国的威望逐渐提高。惠王十四年,鲁、宋、卫、韩四国国君都到大梁来朝见惠王。古本竹书纪年载:(魏惠王)十四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韩)厘侯来朝,即指此事。这样魏惠王又恢复了魏文侯、武侯时的霸主地位,因此有逢泽会诸侯朝天子的举动。战国策,秦策五载:梁君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此事又见于秦策四、齐策五)魏惠王带领的十二诸侯,多是泗上小国,商鞅说魏惠王:大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鲍彪注秦策说十二诸侯中有鲁、卫、曹、宋、郑、陈、许之君。郑即韩,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国,后迁国都于郑都新郑,故韩也称为郑。逢泽之会,不仅12个中小国家,战国七雄中秦、赵、韩国都在其中。史记秦本纪载孝公二十年,秦使公于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史记赵世家肃侯四年,朝天子。四年当是六年之误,魏惠王率诸侯朝周天子在惠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大国及一些中小国会盟朝天子,使魏国的霸业到达顶峰。这也反映出,到战国初年,政治斗争的格局,还是照抄着春秋时期的争霸方式在进行着,企图利用周天子这块牌子来达到号令诸侯的政治目的。3施政措施魏文侯时用李悝为 相,实行政治改革。首先,推行“尽地力之教”(汉书食货 志),即奖励垦殖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次,主张“善平籴,即丰年向农民多征粮食以储谷,作为荒年调剂之年)到魏国的,孟子梁惠王记载了当时会见谈话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桂陵之战一、公元前361年,为了便于统治东部地区,为了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力量和保证国都的安全,把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北)迁到大梁(河南开封)。二、对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如开凿运河,修筑黄河长堤等。又开放统治者独占专利的山林川泽,不仅使生产有所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与人民间的矛盾。三、对外采取团结赵、韩的政策。四、公元前358年,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这可能就是沿洛水筑的长城。公元前352年又进一步扩建。这条长城的修筑,显示出魏国对秦国已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由于魏惠王采取了以上比较切合时宜的措施,国力又大大加强。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的国君都到魏国去朝见魏惠王,继文侯、武侯之后,魏惠王又成为诸侯的领袖了。桂陵之战后,前352年,诸侯军将魏军包围于襄陵 (今河南睢县),秦军则进攻魏的河西夺取了少梁和安邑。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夹于秦、齐、楚大国之间,但是要永保霸业又必须对外用兵,外交的不利,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军事上的失败成为了必然。虽然魏在襄陵取得了胜利,并西向收复了全部河西失地,但是魏国力大损,无奈和赵将和,将邯郸还给赵国,与赵结盟。魏惠王没能实现当年庞涓给他制定的战略方针,从此魏国开始走下坡路。魏西临强秦,为了防备秦国的军事进攻,以便统一三晋,魏惠王曾于前358年开始派龙贾率师修筑长城。这条长城从黄河边的卷(今河南原阳县西)开始,东到阳武(今原阳县东南),折往西南行,到达密(今河南密县东北)。前352年,魏惠王再次修筑长城。 影视剧中的魏惠王(40张)魏国虽遭桂陵重创,国力损耗,但军事上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前344年,魏惠王听从于卫鞅的游说,去侯称王。同时召集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之会,邀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会盟,尔后同朝见周天子。逢泽之会遭到了韩国等大国的抵制,于是韩魏翻脸。前342年,魏国向韩进攻。韩向齐求救。同年,齐、魏军 大战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魏军大败,主帅庞涓身亡,太子申被俘。次年,魏国又受齐、秦、赵三国三面进攻。前340年,魏、秦交战,魏军又大败,主帅公子卬中计被俘。不久,彻底放弃安邑,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惠王由于在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于前334年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建议,率韩国等小国国君赴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朝见齐威正,同时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魏、齐接近,使齐停止了进攻,但秦国以魏为“腹心疾”,还是不断攻魏。前330年,秦军败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献出河西之地。次年,秦军又攻占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等地。为了联合他国抗秦,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韩威侯相会于巫沙,并尊韩威侯为王 (即韩宣惠王),同年,他又与韩宣惠王并带太子入朝于赵。次年,魏惠王又和齐威王相会于甄(今山东鄄城县北)。魏惠王两次会齐威王,都是卑躬屈节的。但这并不能制止强秦的进攻。同时南面的楚国为了逼魏惠王废太子嗣,送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为太子,于前323年败魏军于襄陵,夺取8个邑。次年,秦国又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有感于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的失败,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前 319年,魏惠王又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致用倡导合纵的公孙衍为相。魏惠王对外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过多,此后国势日弱。4问政孟子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当河东发生灾荒 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典故的由来。魏惠王问怎样才能治好国家。孟子说;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认真地办好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老人就不再用为自己生活奔劳。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拥藏。魏惠王又谈到自己继位以来,被秦国和齐国多次打败,这是奇耻大辱,要怎样才能报仇雪耻呢?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口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共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总之,孟子劝魏惠王“施仁政,行王道”。在孟子见魏惠王前后,魏惠王曾用惠施为相,进行改革惠施根据“去尊”的思想,主张限制奴隶制残余较重的“巨室”,“大族”(吕氏春秋爱类),制定新法。韩非说:“当魏之方明立辟(法),从宪令行之时,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诛,强匡天下,威行四邻。及法慢,妄予,而国日削矣,”(韩非子饰邪)看来魏惠王对变法并没有认真贯彻。有一位叫卜皮的人就预见魏惠王必然失败。魏惠王问从何说起,卜皮说:“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韩非子内储说上。魏惠王于前335年举行称王大典。第二年改元。后元一年,他与齐王会于徐,互相承认为王。5三人成虎原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通鸿沟。范台之会时鲁共公曾告诫他“纵欲者必亡其国”,要他“清心寡欲”,公孙痤去世前,劝惠王杀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不听。6魏国选相公叔痤是魏国之相,他手下的中庶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卫鞅很有才能,公叔痤欲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及推荐他就病卧床榻了。史记商君列传、 资治通鉴周纪二以及战国策魏一、吕氏春秋仲冬季长见记载,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他问公叔痤说:“万一相国一病不起,我将把国政托付给谁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见惠王默然无言,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惠王许诺离去。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说道:“今天大王询问国相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并不同意。我先君而后臣,当时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果然没有考虑公叔痤的意见。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于是西入咸阳,被秦国任用,封于商地,是为商鞅。7惠王称王齐、魏桂陵之战之后,魏国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准备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许多小国举行会盟,图谋攻秦。就是苏秦说齐闵(湣)王:“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战国策齐策五)所谓“从十二诸侯”,具有合纵的性质,也就是韩非子说林上篇所说“魏惠王为臼里之盟,将复立天子。”因而秦孝公很是担心,加强防守。卫鞅分析了形势,认为“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建议用尊魏为王的办法来改变魏惠王的意图。秦孝公接受了这个主意,于公元前三四四年,卫鞅去向魏惠王游说,谓“从十二诸侯”“不足以王天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小国外,北面争取燕国,西面争取秦国,“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惠王果然听从了,便“身广公宫,制丹衣,建旌九斿,从七星之旟”(战国策齐策五,“旌”原作“柱”,从王念孙读书杂志改正),“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秦策四),俨然摆出天子的场面来。本来,在君主制度下,王是最高的等级称号,如今由于魏的“功大而令行于天下”(齐策五苏秦述卫鞅语),居然自称为王了。魏惠王因而召集逢泽之会(逢泽在今河南开封南),由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来参加会盟。卫鞅这个计谋,使得魏进攻的矛头,从秦转变为齐楚,“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策五)。8惠王问宝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问齐威王:“大王有何宝物?”威王心里明白,这是魏惠王要向自己夸耀国力了,于是便以退为进地说:”我没有。”于是魏惠王不无自豪地说:“中国虽小,尚有能照亮十二辆车子、径长一寸的夜明珠一颗。像齐国这样地大、人多、光兵车就有一万辆的大国,难道连这样的宝贝也没有吗?”威王听了惠王的话,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的珍宝与你的大不一样。你的宝是死的,我的宝是活的;你的宝会引出乱子我的宝能卫国安民;你的宝有价,而我的宝无价。”魏惠王一听,大惑不解地问:“是何宝物如此厉害!”威王说:“我有大臣檀子,镇守下陲,强楚不敢犯境,泗上诸小国来朝。我有能臣肦子,镇守高唐,赵人不敢东到黄河捕鱼。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北门祈祷,赵西门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并且有千余户归顺了齐国。我有良吏种首,负责国内治安,人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有这四位能臣贤相,他们就是我的宝物,岂止照亮十二辆车子!”一席话使魏惠王惭羞难容,自认失败。9魏惠王认错有人向魏惠王推荐淳于髡,说此人学识渊博,记忆超人。惠王想见识见识。淳于髡被领去见魏惠王,他却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惠王感到很奇怪,就问推荐的那个人“:你说淳于(复姓)先生才艺出众,超过管仲和晏婴,可为什么见到我连一句话也不说,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谈话吗?”那个人把惠王的意见转达给淳于髡淳于髡说“:这里有原因。我已经来过两次,第一次来拜见时,惠王想着别人献给他的马;第二次来时,惠王想着进献给他的歌唱艺人,无心与我谈话,既然惠王的志趣不在我这里,我还有什么话要说呢?”魏惠王听了淳于髡的话,抱歉地说:“确实如此,是我的不对,淳于先生不愧为圣人。他前次来,正好有人献马,第二次来,又有人献歌唱艺人。当时我虽然让左右的人退下,表示对他的尊敬,但精神还是集中在马和歌唱艺人身上。”魏惠王表示了歉意,淳于髡认为惠王态度很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当时就和惠王谈得很投机,谈古论今,一连谈了几天。10魏惠王迁都大梁公元前370年,随着魏武侯的去世,一度强盛的魏国陷入了混乱。公元前369年,赵成侯和韩懿侯亲率两国军队大举攻魏。联军在黄河以北集结汇合后,一举攻克魏国城邑葵。接着,联军西进攻打魏国国都安邑。公子莹坐镇都城,连忙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联军势盛,大败魏军,进而包围安邑。公子莹在安邑城内束手无策,只好静观其变。就在这时,赵成侯和韩懿侯发生了分歧。赵成侯対韩懿侯说:“除掉公子莹,让公仲缓即位,割地后我们退兵,这对我们有利。”韩懿侯说:“不能这样做。杀死公子莹,人们必定会指责我们残暴的,让他割地退兵,人们又会指责我们贪婪。我们不如把魏国分为两个国家,这样魏国就不会比宋国、卫国强了,我们害怕什么呢?”赵成侯十分生气:“你此时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对郑地的消化上吧,你没有过多的精力耗在攻魏上,我们就自己干了。”韩懿侯也非常生气,便借坡下驴撤军回郑了。赵成侯在韩国退兵后联合公仲缓,准备先歼灭公子莹,再消灭公仲缓,独占魏国。结果,公子莹、公叔痤大败赵国和公仲缓的联军。公子莹在这一年即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魏惠王。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魏惠王生于公元前421年,死于公元前319年,寿命长达102岁,很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长寿的人。魏惠王即位后,并没有将平民大臣赶尽杀绝,只是处理了几个追随公仲缓的顽固的首要分子,其余大臣照常使用,魏国的政局很快稳定了。公元前368年,王错不知什么原因竟然逃亡到韩国,魏惠王就任命公孙痤为相。公元前362年,魏相叔痤与韩赵两国军队在浍北作战,俘虏了赵国将领乐祚。魏惠王很高兴,特别到城外迎接,并赏财良田百万亩为俸禄公孙痤拜谢之后说:“乘敌人的疏忽而猛打战鼓,丝毫不敢有所怠慢,臣只有这点能做到。大王仅仅认为臣的右手没有倦怠,而重赏臣,是什么道理呢?假如认为臣有功,那么臣的功在哪里?”魏惠王说:“贤卿的话有道理,我们应该遍访贤能啊。”于是,他命人寻访吴起的后人,赏赐他们良田二十万亩。其实,自即位后,魏惠王特别留意军事指挥员的选拔,并亲自选拔了庞涓、公子昂、龙贾等一批青年将领。庞涓是魏惠王最欣赏的将领,庞涓负责训练的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更重要的是,庞涓是魏国河西人。在击败赵、韩联军后,公叔痤禀告魏惠王:“大王,现在韩赵的气焰已经被我们压住。唯有西面的秦国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啊。李悝变法后,我国国力大增,又用吴起做了上将军对诸侯作战。三十年间,吴起率领魏国铁骑攻下函谷关,大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秦献公即位后一直想收复河西,作为东进中原的准备。为便于对魏作战,他还将国都由远在关中西部的雍东迁至栎阳。自吴起逃到楚国后,在河西战场,秦献公屡次击败我们魏军。公元前364年,石门一战,我们魏军被斩首六万,遭到了从来未有过的惨败。这次战役,震动了各国诸侯,秦国进入了战国七雄行列。大王,三年前的石门之耻我们一定要雪。公叔痤愿趁战胜之威,挥师西进挫败秦军,不知大王意下如何?”魏惠王听了当然很高兴:“难得爱卿这般赤胆忠心。石门之耻我们一定要雪,就辛苦爱卿了。”结果,公叔痤在少梁被秦国击败,还做了秦军的俘虏。在这一战,秦国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秦献公中身负重伤,并公元前362年去世。这时,魏都安邑受秦威胁最大。秦献公早年在魏受公叔痤的照顾很多,盛情款待了公叔痤一番就把公叔痤放了回去。公叔痤归国后,魏惠王亲自来看望公叔痤,劝公叔痤好好养病,并没有提及战败之事。公叔痤知道魏惠王对自己这是网开一面,魏惠王虽然可以免自己一死,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为此,公叔痤一直很痛苦,战败之辱和免死之愧像如影随形的蛇,时刻在吞噬着公叔痤的心。他整天躲在家里,没过多久就压抑地去世了。一次,魏惠王在探望时说:“相国百年之后,谁可以继任?”公孙痤说:“我门下的公孙鞅。”魏惠王听后说:“公孙鞅这样年轻,怎么能当国相呢?”公孙痤说:“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杀了他,免得他到其他的国家去,到时对魏国不利。”魏惠王没有理睬。等魏惠王走后,公孙鞅来看公叔痤。公叔痤觉得对不起公孙鞅,对他说:“我要惠王让你继任我的相位,他不听,要他杀你他没点头,你不如快点跑到其它国家去施展你的才华。”公孙鞅听了,说:“既然惠王不听你的话重用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公孙痤死后,大夫公子昂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当丞相,魏惠王还是没有用他。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这次魏惠王的拒绝,也给以后魏国的衰败埋下了隐患。在公叔痤战败的同时,庞涓却在对赵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胜。庞涓攻取了赵国的列人和肥,对邯郸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公孙痤病败,魏国的河西郡危急,魏惠王急调庞涓率魏国最精锐的军队与秦军作战。庞涓对河西的地形非常熟悉。要打击秦军,必须渡过黄河。他让魏军搭建浮桥,摆出从临晋渡河的架势。阴晋靠近当时秦国的都城栎阳。秦军对庞涓的攻秦十分紧张。在看到调往临晋的秦军越来越多后,庞涓命令一部魏军佯过浮桥,与临晋魏军激战。庞涓亲率精锐魏军北上,从秦军防守薄弱的合阳渡河,向秦都栎阳进军。秦军虽然奋力与魏军作战,但还是被庞涓攻破了栎阳,河西又被魏国夺回去了。秦孝公被迫迁回秦旧都雍。在重创秦国后,魏惠王决定召集大臣商议迁都之事。魏惠王说:“诸位大臣、将军,本王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在屡次战争中,我们的国都安邑多次遭受危险,怎样避免这些危险呢?只有迁都了。”庞涓说:“大王,的确如此。安邑地处河东,受秦、赵、韩三国包围,只有上党山区有一线地可以和河内交通,如果赵韩联合攻魏,切断上党的交通线,再加上秦的进攻,形势就岌岌可危。”公子昂说:“大王认为哪里合适呢?”魏惠王说:“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就是我们魏国的第一大市大梁。韩赵魏三家分晋时,我们的南部平原还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大梁城也只是一座小城。安邑是我们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自然就做了都城。自文侯起用李悝变法以来,全力在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迅速发展起来了起来。如今,大梁不是都城,但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要比安邑大上很多。诸位认为如何?龙贾说:“大王圣明。大梁有地利之便,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皆是四通八达,的确是建都的好地方。不过”魏惠王问:“不过什么?”龙贾说:“大王想过没有?我国的土地比较分散,安邑与大梁之间的土地联系很薄弱,只能向北绕道榆次、阳邑南下进入河内、大梁版块。这条交通线不仅绕道、麻烦,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断。大梁的西面是韩国国土,北面是韩国的平丘、户牖、首垣三地,三地连成一线,被魏国的大梁地区呈弯月型半包围着。因此,大王若想迁都大梁,首要的便是要将平丘、户牖、首垣三地拿在手中。这韩国同意吗?”魏惠王还没有回答,公子昂发了话:“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拿地换地就是了。大不了。我们出兵拿下就是了。”魏惠王面露喜色:“我看公子昂说的有理,就派公子昂出使韩国,与韩国商议。我们先礼后兵。”公子昂出使韩国,韩迫于魏国的压力,同意了魏惠王的换地要求。此后,魏惠王又用列人、肥、榆次、阳邑换取了赵国的泫氏。泫氏是河东与河内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