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ocx_第1页
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ocx_第2页
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艾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胃复安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鸣音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60/60),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53/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35,P0.0233),治疗组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综合治疗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无痛苦,经济方便。 【关键词】腹部手术后;肠蠕动; 肛门排气; 艾灸; 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03-01 胃肠道手术后。由于胃肠道暂时处于麻痹状态,加上腹腔炎症、渗出、水肿容易引起粘连,严重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肛门排气是判断胃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指征。为避免胃肠道术后的并发症,尽早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腹部手术后患者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4060岁。12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060岁。胃穿孔、胃癌术后16例,结直肠癌31例,肝胆疾病9例,胰腺损伤、胰腺疾病2例,肠坏死、肠梗阻2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060岁。胃穿孔、胃癌术后17例,结直肠癌30例,肝胆疾病4例,脾功能亢进2例,腹后腔肿物4例,胸腹联合损伤1例,盆腔脓肿1例,胰腺肿瘤1例。两组均为清醒患者,排除消化道梗阻、急性胃肠炎、便秘等影响肠蠕动因素。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1次/d,双侧足三里艾灸,2次/d,每次1520min,胃复安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1次/d。治疗时间为72小时。 1.2.2 对照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艾灸双侧足三里,用法、用量治疗时间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鸣音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腹部听诊观察肠鸣音,1次/2h,每次至少听诊3min。采用制定标准:有效:2448 h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肛门排气。好转:腹部听诊有肠鸣音,但无肛门排气。无效:无肠鸣音也无肛门排气。有效加好转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统计,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60例均有效,总有效率为100%(60/60);对照组88.33%(5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35,P0.0233)。见表1。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xs) 3 讨论 3.1 腹部手术后患者由于术中麻醉作用、胃肠显露、手术操作及腹腔感染的影响,使肠胃功能暂时受到抑制。临床上以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患者无腹胀、呕吐等不适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志。由于手术操作和麻醉作用的影响,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出现胃肠功能抑制,表现为肛门停止排气、肠鸣音消失、腹胀、呕吐等。若持续时间过长,则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引起严重腹胀。严重腹胀致病人极度不适,影响饮食,并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腹胀越严重,肠道血循环就越差,蠕动和吸收功能就不易恢复。高度腹胀可能影响腹壁切口愈合,甚至造成切口破裂等严重后果。重度腹胀可使膈肌上升、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或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3.2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贺串上下,将内部脏腑与外部各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种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尤其是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调中气、和胃消、疏风化湿、通调经络气血、扶正培元等功能,属阳明胃经合穴。针刺足三里能促使脑垂体分泌P物质、内啡肽、亮脑啡肽和血管活性长肽等多种脑肠肽,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运动。维生素B1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有针刺、药物治疗两者之功效,通过喻穴-经络-脏腑的特殊作用,达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 3.3 腹部手术使用麻醉剂,麻醉剂有抑制肠蠕动,不利于肠蠕动恢复。胃复安为多巴胺第二(D2)受体拮抗剂,具有5-羟色胺第四(5-HT4)受体激动效应,可促进胃及上部肠段的运动,提高静息状态下胃肠道括约肌张力,促进胃排空,促进幽门、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的松弛,形成胃窦、胃体及上部小肠功能协调。维生素B1有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作用;维生素B12促进食欲功能,将药液穴位注射,通过对经穴局部刺激,既有类似针刺样作用,又使药物通过穴位循经循环,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效应,从而起到针药合一的疗效。艾条灸具有温和热力,温通经脉,促进诸穴调整气机,运化水液,使腹胀消除。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穴位注射及艾灸足三里,总有效率为88.33%;治疗组加用胃复安注射液,总有效率为100%,治疗组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部分患者手术后2448h出现肠蠕动、肛门排气,效果显着,对腹部手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ZHANG HB,SUN WY,YANG DY,et al.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7,17(1):97-98 赵丽萍,罗涛,何自力. 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698-2699 高巍,黄裕新,陈洪,等.电针足三里对火鼠瘫体和外周血中脑肠肽含量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2):2023-2025 梅治明,刘杏仙按摩足三里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J2006.24(5):294 印会河,张伯讷.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64-65 张亚范,崔桂香. 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术后腹胀的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551-1552 郑兴,纪东梅. 维生素B1、B6、B12穴位注射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65例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37-38 温萍,李旭方,李智.等.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胸腰骨折后腹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