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县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卷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罗江县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卷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罗江县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卷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罗江县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卷第一单元.doc_第4页
罗江县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卷第一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江县2013年秋期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监测卷第一单元(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第I卷(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絮叨do 诀别ju 可鄙b 花蕾liB、雕刻dio 脸颊ji 攥紧zun 匿笑nC、分歧zh 挽起wn 步履l 煎熬oD、粼粼lng 怦怦png 嗅觉xi 敷衍y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淡雅 喜出望外 颤抖 菡萏B、荡漾 各得其所 寂寞 憔瘁C、捶打 翻天复去 什物 荫蔽D、伺弄 水波粼粼 虐杀 花蕊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B.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可谓处心积虑。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匿笑(偷偷地) 笑柄(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B、繁杂(心情复杂) 至爱(最)C、诀别(分别) 各得其所(处所)D、妄弃(胡乱) 可鄙(轻视,看不起)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B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C他不但学习和很刻苦,然而成绩却上不去。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的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起她。B、可是,这全怪我吗?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D、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7给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ABCD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秋天的回忆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B.羚羊木雕一文揭示了两代人的矛盾冲突,批判了重财轻义的观点,告诫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C.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文章,该书的作者是南朝的刘义庆。D.金色花和纸船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中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10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 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访 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11最能概括“空谷幽兰”的特征的词语是A.媚俗 B.纯朴 C.叶嫩花繁D.清爽1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A. 指气味、香味B. 指兰草的品格、格调、气质C. 这里的“味”既指气味、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格调、气质D. 指风姿、风骨13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父亲喜欢清静,太多人来赏玩兰花打扰了自己的生活。B.很多人来家里只是看热闹,不懂得真正的欣赏兰花,父亲对此感到生气。C.父亲种兰花是自娱自乐,不喜欢跟别人分享。D. 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1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是A. 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 B. 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C. 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D. 欲扬先抑,突出环境的恶劣1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第II卷(共90分)请将一、二题115题答案写在相应的题号下(第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6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4分) 17.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有什么深意?(4分) 18.体会下列表现母亲伟大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4分)(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19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2022题。(共1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去后乃至( ) (2)尊君在不(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21、选段中的“尊君”“ 家君”“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22、根据原文的意思,用原句回答问题。(3分(1)陈太丘“相委而去”的原因是 。(2)元方对客人的批评主要突出了两点: 、_(原文的四个字概括)(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5分)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半年方得释 ( ) (2)就笼与语曰 (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25.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分) 五、综合实践(共10分)26.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5分)谁言寸草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