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块群塔作业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块群塔作业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块群塔作业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块群塔作业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块群塔作业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北万达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块 群塔作业方案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施工组织框架图3四、施工安排4五、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计划5六、塔吊布置5七、具体防碰撞措施24八、质量标准、保证措施25九、质量通病控制措施25十、塔吊成品保护26十一、塔吊使用阶段安全措施26十二、其他使用阶段安全措施27十三、群塔作业危险源及应对措施30十四、其他安全使用措施33十五、塔吊司机安全操作要求34十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34一、编制依据1、江北万达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地库桩基、支护图纸,建筑初设图;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3、起重机司机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B6720-86);4、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6、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8、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规程。二、工程概况2.1参建单位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江北万达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2工程地址哈高新区规划05路以东、规划82路以南、规划08路以西、规划19路以北3建设单位哈尔滨万达城投资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5监理单位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2.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配建住宅-4住宅区,共12栋住宅楼和相应的配套商业,其中1#楼为6层公寓,2#楼为2829层住宅,3#、4#、5#、7#、8#、9#、12#楼为3233层住宅,6#、10#、11#楼为49层住宅,商业均为2层商铺;住宅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配套商业味框架结构。4地块住宅区总占地面积101314.8,为二类居住用地,总建筑面积477265.39,其中地下建筑面积86750.68,地上建筑面积390514.71;1#楼0.000m相当于绝对高程118.150m, 2#-9#楼、12#楼的0.000m相当于绝对高程119.350m,10#楼、11#楼的0.000m相当于绝对高程119.650m,抗浮水位为116.500m。楼号机房层高度(不含女儿墙)(m)最高点高度(m)3# 100.5108.54#100.5108.58#100.5108.511#147.3157.912#100.5108.52.3塔吊施工特点1)地下室面积大,塔吊数量多;现场狭窄、制约条件多;每台塔机都至少与其相邻的一台塔机互有干扰。2)设备型号不一,性能存在差异。3)塔吊与塔吊之间、塔吊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等等,经常出现相互交叉的作业区域。因此,从塔机进场安装的组织、运行使用的管理、附着顶升的合理安排,必须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群塔施工方案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群塔施工的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三、施工组织框架图项目部管理组织机构安装部电气工长 吴 迪水暖工长(兼)唐照宇见习电工长朱占宇见习水工长韩 峰商务部预算员 李 乐预算员 刘 蕊预算员 孙娜娜见习预算员 张 昊李德爽技术部部门经理 方 跃 技术员 王 超技术员 侯宝根资料员 赵 凤资料员 佟秋琳 实验员 乌兰杰质量部质检员 李 麟质检员 曲红臣质检员 范瑞涛质检员 孙鹏飞质检员 雷雨田工程部栋号长 王 浩 栋号长 吴 超栋号长 刘怀鹏土建工长 韩玉峰徐 飞盖兆琦赵春城见习工长 廉殿凯安全部安全员 王福林李伟陈洪兴邵维超刘东东机械员 于永波民管员 卢正坤生产经理刘国胜物资经理赵扬安装经理颜培海商务经理雷江鹏技术总工胡顺国、冯俊伟安全总监陈磊项目执行经理修建军项目经理苏增义项目副书记 唐照宇质量总监牛东亮办公室行 政 杨 晓 晶司机 刘 军物资部材料员 徐建哲材料员 朱兴玉材料员 张超凡四、施工安排4.1熟悉图纸、塔吊说明书及方案内容,认真学习掌握施工时塔吊高度的相对关系、塔吊扶墙位置、塔吊与主体结构的位置关系 。4.2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报送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4.3塔吊提升高度前做好扶墙埋件的埋设,为塔吊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4.4施工至塔吊提升高度的楼层时,注意搭设外架高度的控制,避免因外架的搭设与塔吊回转发生冲突。4.5对劳务人员进行交底、教育,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实现;并对现场施工情况及时检查跟踪。4.6对塔吊指挥人员进行交底、教育,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目标的实现;并对现场施工情况及时检查跟踪。五、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计划5.1 施工准备5.1.1 就群塔作业,每次提升高度前,提前加工扶墙预埋件、塔吊扶墙件,需要安装的塔吊标准节需要提前运至施工位置。施工至扶墙预埋件层时将预埋件埋置结构相应部位。5.1.2 塔吊安装前提前协调好相关安装人员及机械,避免因人员、机械原因影响下一步施工。5.1.3塔吊安装前相关栋号需预留安装吊车的操作场地。5.2资源配备序号工种数量(人)备注1塔吊司机10塔吊倒运、材料运输、塔吊指挥等2信号工10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4挂钩工205其他12六、塔吊布置6.1塔吊型号选择根据现场情况,地下车库和主楼共计使用塔吊7部,规格如下表所示。塔吊编号型号/规格臂长(m)安装高度(m)基础顶标高(m)塔臂相对0.0高度(m)3#TC601540116.8-6.3110.54#TC601555122.8-5.5117.38#QTZ601850116.8-6.4110.411#QTZ601845170.8-6.4164.512#QTZ601845122.8-5.5117.3车库1CT-55134040-6.433.6车库2TC60154030-6.423.6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36 / 36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6.2土建塔吊布置图6.3塔吊安装节数及相邻塔吊关系两塔相差高度扣减大臂高度, 60塔大臂高为1.5m。3#塔:第一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8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9.5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4.3m)两塔相差3.7m;与相邻塔相差保证6m以上;相邻地库1塔拆除第二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15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3.5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63.3m)两塔相差-8.3m;与相邻塔相差保证6m以上;第三次安装高度:标准节28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9.5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99.3m)两塔相差-8.3m;与相邻塔相差保证6m以上;第四次安装高度:标准节35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5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7.3m)两塔相差-5.3m;与相邻塔相差保证6m以上;扶墙位置为:第3个标准节,第13个标准节,第25个标准节。4#塔 :第一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6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4.3m;与相邻3#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9.5m)两塔相差 -3.7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38.4m)两塔相差 -12.6m;相邻地库1塔拆除第二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19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63.3m;与相邻3#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3.5m)两塔相差 8.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0.4m)两塔相差 11.4m;第三次安装高度:标准节31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99.3m;与相邻3#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9.5m)两塔相差 8.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3.4m)两塔相差 14.4m;第四次安装高度:标准节37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7.3m;与相邻3#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5m)两塔相差 5.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4m)两塔相差 5.4m;扶墙位置为:第3个标准节,第15个标准节,第27个标准节。8#塔 :第一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11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38.4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4.3m)两塔相差 12.6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4.3m)两塔相差 12.6m;相邻地库1塔、地库2塔拆除第二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15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0.4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63.3m)两塔相差 -11.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60.3m)两塔相差 -8.4m;第三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26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3.4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99.3m)两塔相差 -14.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90.3m)两塔相差 -5.4m;第四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35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4m;与相邻4#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7.3m)两塔相差 -5.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7.3m)两塔相差 -5.4m;扶墙位置为:第13个标准节,第23个标准节。12#塔 :第一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6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4.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38.4m)两塔相差-12.6m;与相邻11#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32.4m)两塔相差-6.6m;第二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18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60.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0.4m)两塔相差8.4m;与相邻11#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3.4m)两塔相差5.4m;第三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28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90.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3.4m)两塔相差5.4m;与相邻11#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3.4m)两塔相差5.4m;第四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37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7.3m;与相邻8#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4m)两塔相差5.4m;与相邻11#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4m)两塔相差5.4m;扶墙位置为:基础节距基础高7m,第14个标准节,第24个标准节。11#塔 :第一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9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32.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24.3m)两塔相差6.6m;与相邻塔相差6m以上;相邻地库2塔拆除第二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16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53.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60.3m)两塔相差-5.4m;与相邻塔相差6m以上;第三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26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83.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90.3m)两塔相差-5.4m;与相邻塔相差6m以上;第四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35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0.4m;与相邻12#塔(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17.3m)两塔相差-5.4m;与相邻塔相差6m以上;第五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46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43.4m;与相邻塔相差6m以上;第六次安装高度:标准节 53节,基础节1节。大臂相对地面高度:164.4m;与相邻塔相差6m以上;扶墙位置为:第13个标准节,第23个标准节,第33个标准节,第43个标准节。6.4塔吊群塔错位图 七、具体防碰撞措施7.1水平方向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塔身之间碰撞此部位的防碰撞,塔吊在现场的定位是关键,通过严格控制塔吊之间的位置关系,可预防低位塔吊的起重臂端部碰撞高位塔吊塔身,塔吊定位保证任意两塔间距离均大于较低的塔吊臂长2米以上,方能确保不发生此部位防碰撞,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起重机的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的规定。7.2塔吊在垂直方向的碰撞7.2.1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碰撞因施工需要,塔吊会出现交叉作业区,当相交的两台塔吊在同一区域施工时,有可能发生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的碰撞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项目必须对每一台塔吊的工作区进行合理划分,尽量避免或减少出现塔吊交叉工作区。如发现较矮的塔机起重臂进入相互覆盖范围区时,较高的塔机回转时小车要停在相互覆盖范围区外,当较高的塔机起重臂对准装卸点时,司机要观察较低的塔机起重臂确认不会发生碰撞后,才能将小车进入覆盖范围区进行装卸,装卸完成必须将小车开离相互覆盖范围区,才能回转起重臂。当司机观察现场发现相互覆盖范围区内起重臂可能发生碰撞时,司机必须要控制起重臂离开相互覆盖区范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发生碰撞事故。同时,项目必须配备有操作证的、经验丰富的信号工,塔吊租赁公司要配备操作熟练、有责任心的塔司为现场服务,作业时,时刻关注本塔吊及相关的塔吊,确保低塔的起重臂不碰撞高塔的起升钢丝绳;另外,塔吊在每次使用后或在非工作状态下,必须将塔吊的吊钩升至顶端,同时将起重小车行走到起重臂根部。当现场风速达到6级风,相当风速达到10.813.8米/秒时,塔吊必须停止作业。7.2.2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上端碰撞相邻塔吊的作业面交叉处,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臂有可能发生碰撞。项目需综合考虑各种塔吊的尺寸及各塔吊基础的高度,排定各塔吊安装高度,具体高度参考各塔吊安装方案,保证高位塔吊的大臂下限与低位塔吊的大臂上限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m 。由此,符合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中的10.5之规定:“两台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高位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最高位置的平衡重)与低位置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7.2.3起重臂及下垂钢丝绳同待建结构及脚手架等的碰撞塔吊应有足够的施工高度,充分考虑到吊钩高度、吊索长度、吊物高度及安全高度余量,确保吊装钢筋、模板、脚手架等物料进行水平运输期间,物料不同结构及脚手架等较高实体发生碰撞。7.3塔吊与现场周边建筑及设施的碰撞附近电力及通讯设施应设置防护,尤其是高压输电设备,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保持在一定距离以上。在塔吊摇臂前端及配重处设置小红旗作为警示标识;群塔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1)低塔让高塔原则:一般情况下,主要位置的塔吊、施工繁忙的塔吊应安装的较高,次要位置的塔吊安装的较低,施工中,低位塔吊应关注相关的高位塔吊运行情况,在查明情况后再进行动作。2)后塔让先塔原则:塔吊同时在交叉作业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吊应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吊。3)动塔让静塔原则:塔吊在交叉作业区施工时,有动作的塔吊应避让正停在某位置施工的塔吊。4)荷重先行原则:两塔同时施工在交叉作业区时,无吊载的塔吊应避让有吊载的塔吊,吊载较轻或所吊构件较小的塔吊应避让吊载较重或吊物尺寸较大的塔吊。5)客塔让主塔原则:在明确划分施工区域后,闯入非本塔吊施工区域的塔吊应主动避让,该区域塔吊。八、质量标准、保证措施此方案不涉及九、质量通病控制措施此方案不涉及十、塔吊成品保护10.1沿塔吊四边挂好标识牌,严禁施工人员随意拆除。10.2在塔吊四面做好防护,严禁雨水和施工垃圾对塔基造成锈蚀。10.3安排责任人定期对塔基和塔吊进行检查。10.4严禁违章作业,降低塔吊因不正常操作引起的破损。十一、塔吊使用阶段安全措施11.1所有参加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现场施工的各项安全规范及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11.2每台塔吊必须指定一名熟悉该类型塔吊、经验丰富的现场指挥。11.3塔吊司机、塔吊拆装人员以及塔吊指挥都必须持有市级劳动部门签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11.4塔吊司机每班作业前都必须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塔吊的各项安全限位必须齐全可靠。11.5塔吊拆装前,拆装队必须熟悉现场。11.6接地电阻不大于 4欧姆。11.7在塔吊运输过程中,注意塔吊部件严禁与高压线碰撞。11.8塔吊在自升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必须派专人观察顶升套架滚轮与标准节间距离,派专人负责销轴的连接,派专人负责液压油缸的操作等。11.9塔吊在顶升过程中严禁回转起重臂。11.10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连接销及其他任何部件之间的联接销都必须穿开口销。11.11塔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4。11.12塔吊安装好后,应遵循安装质量验收制度、塔吊安装后验收和交付使用制度中要求进行空载实验和重载实验,检查各工作机构、电气控制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各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可靠。11.13严禁高空落物。11.14 5级风以上严禁塔吊安装作业,5级风以上严禁塔吊顶升施工作业。11.15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不小于2020米的安全作业区。11.16施工机械、设备出入现场,司机注意场地周围的高压电线,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器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 11.17操作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统一着装,佩带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品,登高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11.18塔吊在使用过程中严禁塔吊间、塔吊与建筑物间发生碰撞。十二、其他使用阶段安全措施12.1塔吊作业12.1.1塔吊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禁非操作司机作业;严禁操作司机无证件作业;因为塔吊性能的不同,所以各个塔吊定员定岗,不允许塔吊司机随意换岗。12.1.2所有塔吊在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专业验收部门的验收和审核,方可用于正常施工。12.1.3严禁酒后作业,严格遵守“十不吊”的规程:1)吊装重物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不准吊;2)信号不清不准吊;3) 吊物下有人不准吊;4)吊物上站人不准吊;5)埋在地下物不准吊;6)斜拉斜挂不准吊;7)散物绑扎不牢不准吊;8)零杂物无容器不准吊;9)吊物重量不明,吊索具不符合规定不准吊;10)遇有大雪、大雾和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准吊;12.1.4现场塔吊的指挥和使用联系采用对讲机,吊、卸物品前,必须用对讲机告知现场指挥工和对方司机,宁停三分,不抢一秒。12.1.5由于该工程属于群塔施工,存在碰撞可能,为此塔吊高度必须相互错开;同时根据塔吊的不同型号和使用部位的不同,本现场塔吊的高差不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6m,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错开使用,即各个塔吊不允许处在同一个水平角度上工作,行走路线必须相互错开。12.1.6各个塔吊在安装、调试、验收完毕后应一次性顶升到位。12.1.7塔吊在相交作业时,各自所吊物品均应回车至吊臂根部30m以内,错开后,再向外移动水平小车。12.2塔吊特殊情况下及作业后12.2.1在起重吊装工作中,会出现突发状况,例如大风、大雾等不利状况:安装塔吊时,必须保证各个限位的正常;同时当突遇到超过“十不吊”允许的范围时,操作人员不能慌张,严禁回车打反挡,防止回转组块失灵,或造成回转啃齿、断齿发生,造成相碰事故或机械事故发生。塔吊作业完毕时,应设地锚锁定,以防风向变动造成碰撞。12.2.2因为本工程施工工期紧,所以在夜间施工时,各个塔吊上的照明灯具要全部打开,保证作业现场照明齐全有效,视线能见度良好。12.2.3施工期间每天要公布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当塔吊每天作业完毕时,及时根据气温气象,将塔吊回转止动风标打开,并根据风向及时调整塔吊吊臂的停放位置:西北风时,吊臂一律朝东南停放;东南风时,吊臂一律朝西北停放。12.3指挥人员12.3.1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非指挥人员指挥塔吊作业。12.3.2每台塔吊在作业时,必须保证施工操作面上、下各一名指挥工对所属塔吊进行指挥,当在特殊情况下如钢结构吊装、吊挂工作塔外转运平台等应配三名指挥人员。12.3.3指挥人员应配戴明显的标记(安全帽或工作服颜色的不同)。塔帽上挂红色旗子,塔臂上挂红色的串灯供夜间使用。12.3.4指挥人员必须熟练塔吊指挥指挥的手势、旗语、哨音并配备对讲机用于指挥施工;根据本工程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对于在施工中出现局部塔吊停运,利用其他塔吊吊运物品时,要派专门施工人员随时观察吊、卸物前、后、左、右、上、下方是否有、无障碍物或是否有死角情况,要及时处理不利情况保证施工正常进行。12.3.5指挥人员发现另外一台塔机在自己所辖作业区吊、卸时,不得强行指挥自己所辖的塔机就位吊、卸,否则,应承担塔机相碰撞事件的直接责任。12.3.6物料吊运前,起重机信号指挥人员要仔细检查吊运经过区域的情况,物料吊运中要避开人员和设备、设施,防止物料刮碰或散落造成人员伤害或者设备、设施损坏。12.3.7准备吊运的物料要按同类别、同规格进行吊运,严禁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物料捆绑一起吊运。12.3.8吊运区域环境复杂或高度落差大,要在环境复杂部位和合适位置安排一名信号指挥人员进行传递延伸指挥,指挥人员接替指挥时,一定要得到对方和所指挥的吊车司机的应答,方可行使指挥作业。12.4塔机顶升12.4.1附着时应用经纬仪检查塔身的垂直并用撑杆调整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2。 12.4.2风力在五级以上时不得进行顶升作业,作业时突然遇到风力加大;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塔身固定,塔吊大臂沿风向固定。12.4.3顶升前必须检查液压顶升系统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并调整好爬升架滚轮与塔身的间隙,然后放松电缆,其长度略大于总的顶升高度,并紧固好电缆卷筒。12.4.4顶升操作的人员必须是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的专业人员,并分工明确,专人指挥,非操作人员不得登上顶升套架的操作台,操作室内只准一人操作,必须听从指挥。12.4.5顶升作业时,必须使塔机处于顶升平衡状态,并将回转部分制动住。严禁旋转臂杆及其他作业。顶升发生故障,必须立即停止,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顶升。12.4.6顶升完毕应检查各连接螺栓按规定的预紧力矩紧固,爬升套架滚轮与塔身应吻合良好,左右操纵杆应在中间位置,并切断液压顶升机构电源。12.4.7塔机在顶升时,禁止塔身标准节未安装接牢以前离开现场,不得在牵引平台上停放标准节(必须停放时要捆牢)或把标准节挂在起重钩上就离开现场。12.4.8塔吊顶升作业,总包单位要安排安监人员和机械管理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顶升施工严格按本方案实施。12.5检修作业人员12.5.1机修作业人员在检修塔吊或换件时,应尽量避开塔吊臂停放位置。12.5.2塔机保养时,应尽量将平衡臂方位朝向对面塔吊,以便对方有较大的作业空间。12.6现场管理人员12.6.1现场工长、技术人员等管理人员应遵循科学管理,不得指挥塔吊,若要协调工作,必须通过塔吊指挥。12.6.2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经常开展不同时期的安全交底和安全检查工作。12.6.3在进度与安全发生冲突时,一切服从于安全。十三、群塔作业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塔吊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根据评价的三个因素,考虑到塔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辨识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列出清单,参考LEC法分值表进行打分,确定危险等级如下表:塔式起重机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作业活动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产生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危险等级(D)LEC01材料搬运装料、卸料起吊钢丝绳强度不够、断股、断丝过多、扭曲变形严重、磨损大物体打击机具损坏361527002卸扣扎头刚度不够、变形、滑丝物体打击机具损坏36712603物件超重机具损坏331513504材料堆放不稳或无吊栏物体打击3376305吊运物件绑扎不牢或小件无吊栏物体打击32159006群塔易发生相互碰撞物体打击机具损坏361527007物件超长、超宽警示不明临边建筑或分项工程损害3332708指挥信号不明其他伤害3332709安全保护装置失灵、不齐全物体打击机械损害3365410电气控制系统故障物体打击3376311基础承载力不足倾覆、倒塌11404012预埋地脚螺栓不合格倒塌314012013塔吊安装、拆卸基础混凝土不合要求倾覆314012014塔吊标准节拼装、加高作业区域无警示高空坠物伤人63712615材料吊点不准确,起吊不平衡物体打击32159016高空作业防护不齐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31154517高空作业机具存放不符合要安全要求物体打击1372118不按交底要求作业机械伤人人身伤害361527019作业前无交底资料或交底不到位高空坠落621518020违反操作规程机械伤害其他事故56100300021严重违章盲目操作或指挥机械伤害610100600022酒后作业高空坠落机械伤害361527023运行调试通讯系统不可靠机械伤害0.2310.624电体裸露触电3376325主要联结部位销子不符合要求机械伤害机具损坏35710526群塔作业危险源控制措施塔吊在运转中会造成机械碰撞的塔机,所以必须采取有力的安全规程、规章制度:1、每日上班前,必须检查刹车是否灵敏,钢丝绳是否牢靠。2、所有塔吊起重臂前端,平衡臂后端,塔帽顶端设警示灯,挂红旗。3、塔吊司机、信号工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4、开始操作时,应先鸣笛发出警示,提醒各方注意;5、司机在作业中要按照信号指挥人员发出的对讲机或信号、旗语、手势进行操作,操作前要鸣笛示意。如发现信号不清或指挥有误将引起事故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6、每次加节顶升后,塔与塔之间的高度必须保持2米以上足够的安全距离;7、低塔顶升加节时,高塔必须停止作业。高塔顶升,低塔不得在高塔顶升范围内作业;8、塔机停用必须将吊钩和变幅小车收到规定位置;9、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否则不得施工作业;10、作业时低塔让高塔:低塔在转臂前应先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再进行作业;11、后塔让先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区域内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12、运行塔让静塔:在两塔机塔臂交叉区域内作业时,进行运转的塔机应避让处于静止状态的塔机;13、轻车让重车:在两塔机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主动避让有载荷塔机,塔吊在转臂时,严禁与相邻塔吊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吊装作业。(施工作业组织安排中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14、起重量必须严格按照原厂规定,不得超载。15、塔式起重机应按作业条件,依据有关标准,合理选择吊索具。严禁将不同种类或不同型号的索具连在一起使用。十四、其他安全使用措施14.1塔吊使用前先检查试吊。14.2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尾部卡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