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税局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方案.doc_第1页
湖北省国税局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方案.doc_第2页
湖北省国税局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方案.doc_第3页
湖北省国税局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方案.doc_第4页
湖北省国税局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国税局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设置方案 按照全省信息化建设会议的工作安排,我省CTAIS于2003年1月1日全部上线正式运行。CTAIS数据库系统的设置是最基础且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供全省CTAIS(V1.04)准备上线的单位使用。 CTAIS数据库系统参数的设置工作,主要包括磁盘空间分配、内存分配、数据库参数设置等几个方面。因全省各地情况不一样,本方案以如下环境为例进行设置,各地可参照此实例进行相应的设置工作。创建数据库的脚本见附后。 实例:设定纳税人户数为一万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比例为20%,定期定额户的比例为50%,其余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一磁盘空间分配 第一步:分析数据量 数据量估算为系统运行第一年的数据量估计值。按照联想公司的估算,第一年产生的数据量大约如下:业务环节数据量(M)管理服务963.53征收监控1249.467税务稽查72.066税收法制30.542税务执行15.401合 计2331.0062.28G 对于此后每年数据量的增长情况,我们按每年增长10%进行估算,即纳税人户数每年增加10%,数据量也相应地增长10%。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当年数据量(G)2.282.512.763.04累计数据量(G)2.284.797.5510.59 第二步:分析CTAIS数据库包含的文件 1CTAIS数据库应用了四个表空间: TS_CTAIS:存储数据基础表的数据 TS_IDX:存储索引数据 TS_TAB:存储系统使用的临时表及其数据(以TMP打头的表,主要用于存储查询的结果等) TS_TMP:临时表空间,存储临时产生而不需要保存的数据。 2ORACLE数据库必须使用的系统表空间: SYSTEM:存储系统数据字典视图和标准包 RBS:系统回滚段表空间,用于事务回滚、事务回退,保证数据读一致性,其大小与并发事务数有关。也可单独设置回滚段表空间。 3其他文件: 包括启动参数文件、密码文件、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这几种文件均为定长,一经确定很少有变动的情况。其中对于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一般均采取使用多个文件或文件组进行镜像存储;归档日志文件是在发生日志切换时对日志文件的备份,文件数量动态增多,会占用大量磁盘空间。 第三步:设置表空间的大小 初始设置表空间的大小应能够满足存储一年的数据量,并允许其自动扩展,即创建表空间时带参数AUTOEXTEND。 1表空间的大小设置表空间名称表空间大小(M)数据文件SYSTEM=500RBS(或单独设置的回滚段表空间)=1000TS_CTAIS=2000TS_IDX=2000TS_TAB=500TS_TMP=500日志文件LOGsid.ORA(4*2*5M)40控制文件CTL*sid.ORA(3*2M)6合 计=6546 其中TS_CTAIS与TS_IDX设置相同大小,TS_TAB与TS_TMP设置相同大小,TS_CTAIS/TS_IDX与TS_TAB/TS_TMP设置比例为4:1。 2合理设置INITIAL、NEXT、PCTINCREASE值 除了一些特殊大表在定义表结构时指定这三个参数外,其他对象的INITIAL、NEXT值按照ORACLE的默认设置,即5个DB_BLOCK_SIZE大小,PCTINCREASE设置为0。 第四步:设置回滚段的数量及大小 理论上每16个并发事务,需使用4个回滚段,并且根据事务的大小,采用不同大小的回滚段。按照CTAIS的使用情况可大致设置如下: 创建8个以上的回滚段,每个回滚段设置100M以上,使用表空间RBS或单独设置的回滚段表空间。 第五步:设置物理文件的存放位置 原则:如果服务器上有多个磁盘,则将数据文件及日志文件尽可能的分散存储到各个可用磁盘上,减少对数据文件及事务日志文件的I/O竞争。对于7133磁盘柜不存在这个问题。 具体做法: 1将大的表空间拆分成多个较小的数据文件,对于TS_CTAIS、TS_IDX每个数据文件设置为1G大小。 2控制文件设置三个,互为镜像。 3日志文件设置四组,每组成员数量为两个,成员大小相同,其中一份放在7133磁盘柜的RAID上,一份放在单独的NFS磁盘上。 4归档日志文件,设置备份路径,其中一份设置在7133磁盘柜的RAID上,一份存放在单独的NFS磁盘上。 5回滚段设置在RBS表空间或自定义的单独表空间中。 二内存分配 按照理论设置,ORACLE数据库占用内存以物理内存的5557宜。 Oracle内存结构,大致划分为:SGA区、PGA区、SORT AREA区、LARGE POOL区 1、SGA,是占用内存最大的部分,为系统及用户所共享,分三个部分: (1)Database Buffer Cache(数据库高速缓冲区),存储从数据文件读入的数据,大小由INITsid.ora参数文件中的db_block_buffers参数决定,单位是db_block_size。实际大小为:db_block_buffers*db_block。每次从数据文件读入的块数由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决定。其大小以物理内存的4050为宜。 数据高速缓冲区存在命中率的问题,需要动态查询数据高速缓冲区的命中率: SELECT name, value FROM v$sysstat WHERE name IN (consistent gets,db block gets,physical reads); 说明:如果 ratio = 1- ( physical reads / ( db block gets + consistent gets ) ) 经常性的低于 70%,则应该加大INITsid.ORA文件中的DB_BLOCK_BUFFERS参数值。 (2)Shared SQL Pool(共享SQL区),存储分析编译SQL语句的SQL缓冲区和数据字典区,其大小由shared_pool_size决定,单位为字节。CTAIS系统设置不小于100M。 共享SQL区的使用效率取决于命中率,命中率高表示不需要从硬盘读数据。 需要动态查询执行次数和失效次数: SELECT SUM(pins) pins, SUM(reloads) reloads FROM v$librarycache; 说明:如果 ratio = ( reloads / pins ) * 100 经常性的大于1或更大,就需要加大共享池的大小。 查询用户可以获得gets(找到对象)次数和getmisses(高速缓存失效)的次数: SELECT SUM(gets) gets,SUM(getmisses) getmisses FROM v$rowcache; 说明:如果ratio=(getmisses /gets )*100经常性的大于 10%,也要考虑加大SHARED_POOL_SIZE参数值。 (3)Redo Log Buffer(日志缓冲区),存储日志信息,其大小由log_buffer决定,单位为字节。SGA=db_block_buffers*db_block_size+shared_pool_size+log_buffer。 ORACLE不会自动分配内存,在扩充内存后,注意修改INIT参数文件的上述三个参数的值,优先改动的是db_block_buffers,其次是shared_pool_size,最后是log_buffer。 2、PGA,程序全局区。 主要是存储变量和数组,非共享的,由服务器自动分配的内存区域。每个客户端的服务器进程使用它的PGA来存储该会话的程序变量及包的状态等。 3、SORT AREA,排序区,主要用于order by排序,大小由sort_area_size决定。设置10M左右 三数据库参数设置 数据库参数主要是在如下环节中进行设置: 第一种,在数据库初始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一经设定不允许更改。包括如下几种: (1)字符集,CTAIS数据库后台使用的字符集为US7ASCII,前台必须与后台保持一致,对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客户端,需要修改注册表所有的NLS_LANG项值为AMERICAN_AMERICA.US7ASCII。 (2)DB_BLOCK_SIZE,设置为8K。对于AIX操作系统,只有在手工创建数据库时才可以指定DB_BLOCK_SIZE的值。 第二种,在数据库安装完毕,修改INITsid.ORA启动参数以满足CTAIS数据库的应用。包括如下几种: (1)control_files=(参数文件1,参数文件2,),指定使用的参数文件名及其路径。 (2)db_block_buffers=number,指定数据库高速缓冲区个数,以db_block_size为单位。 (3)shared_pool_size=number,指定共享SQL区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4)processes=number,指定并行处理用户数量,设置200以上。(根据实际用户数量,AIX中还存在改用户进程数的问题) (5)dml_locks=number,指定DML语句所能使用锁的最大值,在应用时应根据用户连接数确定,设置1000以上。 (6)log_buffer=number,指定日志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7)background_dump_dest=物理路径,指定后台进程跟踪产生的日志存放路径。 (8)user_dump_dest=物理路径,指定对用户进程跟踪产生的日志存放路径。 (9)sort_area_size=number,指定排序区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10)max_dump_file_size=number,指定跟踪日志文件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11)rollback_segments=(回滚段1,回滚段2,),指定CTAIS数据库使用的回滚段。 第三种,数据库使用过程中,根据应用的需要,可以动态进行修改的参数,包括如下几种: (1)上述11种参数,可以通过修改参数文件,但必须重启数据库服务才能生效。 (2)数据库归档模式,缺省设置为NOARCHIVELOG(非归档模式),可采用如下方法将数据库设置为归档模式。在磁盘空间允许下,可将CTAIS数据库设置为归档模式。第一步,STARTUP MOUNT,启动数据库到mount状态第二步,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设置归档模式第三步,SHUTDOWN NORMAL/IMMEDIATE,关闭数据库第四步,修改启动文件(INITsid.ORA)如下参数:LOG_ARCHIVE_START=TRUE,重启数据库实例时自动启动ARCH进程log_archive_dest=存放日志文件的路径,存放归档日志的路径log_archive_format=格式,归档日志的命名格式,如%t_%s.arc 。“%t”表示线程号;“%s”表示日志序列号log_archive_duplex_dest=存放日志文件的备份路径,存放归档日志备份的路径第五步,全库备份,进行全数据库的物理备份第六步,startup,重启数据库 CTAIS推广工作办公室 二OO二年十月二十一日附件一: 参数文件(initctais.ora),以2G内存环境进行设置 #需要修改ORACLE的安装目录,即替换/ctaisapp/oracle,以及NFS的路径db_name = CTAISdb_files = 1020control_files = (/ctaisapp/oracle/oradata/ctl1ctais.ora, /ctaisapp/oracle/oradata/ctl2ctais.ora,/ctaisapp/oracle/oradata/rz2/ctl3ctais.ora) #两份放在盘柜上,一份放在NFS上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 = 32db_block_buffers = 128300shared_pool_size = 102400000log_checkpoint_interval = 10000processes = 200dml_locks = 2000log_buffer = 163840sequence_cache_entries = 100sequence_cache_hash_buckets = 89#audit_trail = true#timed_statistics = truebackground_dump_dest = /ctaisapp/oracle/admin/ctais/bdumpuser_dump_dest = /ctaisapp/oracle/admin/ctais/udumpdb_block_size =8192compatible = 8.0.6.0.0sort_area_size = 10240000log_checkpoint_timeout = 1800max_dump_file_size = 10240rollback_segments = (RB0,RB1,RB2,RB3,RB4,RB5,RB6,RB7)# For archiving if ARCHIVELOG is on #LOG_ARCHIVE_START =TRUELOG_ARCHIVE_DEST =/ctaisapp/oracle/oradata/rz1 #放在盘柜上LOG_ARCHIVE_DUPLEX_DEST =/ctaisapp/oracle/oradata/rz2 #放在NFS上LOG_ARCHIVE_FORMAT =arc%S.%TLOG_ARCHIVE_BUFFERS =4LOG_ARCHIVE_BUFFER_SIZE =127附件二:创建数据库(create_db.sql)spool $ORACLE_HOME/log/installxt.logset echo offconnect INTERNALset echo onstartup nomountCREATE DATABASE CTAISLOGFILE group 1 ($ORACLE_HOME/oradata/logCTAIS1a.ora,$ORACLE_HOME/oradata/rz2/logCTAIS1b.ora) SIZE 5120K,group 2 ($ORACLE_HOME/oradata/logCTAIS2a.ora,$ORACLE_HOME/oradata/rz2/logCTAIS2b.ora) SIZE 5120K,group 3 ($ORACLE_HOME/oradata/logCTAIS3a.ora,$ORACLE_HOME/oradata/rz2/logCTAIS3b.ora) SIZE 5120K,group 4 ($ORACLE_HOME/oradata/logCTAIS4a.ora,$ORACLE_HOME/oradata/rz2/logCTAIS4b.ora) SIZE 5120K#一份放在盘柜上,一份放在NFS上MAXLOGFILES 32 MAXLOGMEMBERS 2MAXLOGHISTORY 1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Sys1CTAIS.ora SIZE 500MMAXDATAFILES 254MAXINSTANCES 1CHARACTER SET US7ASCIINATIONAL CHARACTER SET US7ASCII;spool off附件三:创建ORACLE使用的其他表空间以及修改表空间的参数(create_db1.sql)spool $ORACLE_HOME/log/installxt1.logset echo offconnect INTERNALset echo onALTER DATABASE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Sys1CTAIS.ora AUTOEXTEND ON;CREATE ROLLBACK SEGMENT SYSROL TABLESPACE “SYSTEM” STORAGE (INITIAL 100K NEXT 100K);ALTER ROLLBACK SEGMENT “SYSROL” ONLINE;$ORACLE_HOME/rdbms/admin/catalog.sql;$ORACLE_HOME/rdbms/admin/catproc.sql$ORACLE_HOME/rdbms/admin/caths.sqlREM *TABLESPACE FOR ROLLBACK*CREATE TABLESPACE RBS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Rbs1CTAIS.ora SIZE 1000MDEFAULT STORAGE ( INITIAL 1024K NEXT 1024K MINEXTENTS 2 MAXEXTENTS 121 PCTINCREASE 0);ALTER DATABASE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Rbs1CTAIS.ora AUTOEXTEND ON;REM *Alter system tablespace *ALTER TABLESPACE SYSTEMDEFAULT STORAGE ( INITIAL 100K NEXT 10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300 PCTINCREASE 1);REM *TABLESPACE FOR USER*CREATE TABLESPACE USR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Usr1CTAIS.ora SIZE 3MDEFAULT STORAGE ( INITIAL 50K NEXT 5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121 PCTINCREASE 1);ALTER DATABASE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Usr1CTAIS.ora AUTOEXTEND ON;REM *TABLESPACE FOR TEMPORARY*CREATE TABLESPACE TEMPORARY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Tmp1CTAIS.ora SIZE 10MDEFAULT STORAGE ( INITIAL 100K NEXT 10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121 PCTINCREASE 0) TEMPORARY;ALTER DATABASE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Tmp1CTAIS.ora AUTOEXTEND ON;REM *TABLESPACE FOR INDEX*CREATE TABLESPACE INDX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Indx1CTAIS.ora SIZE 10MDEFAULT STORAGE ( INITIAL 50K NEXT 50K MINEXTENTS 1 MAXEXTENTS 121 PCTINCREASE 1);ALTER DATABASE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Indx1CTAIS.ora AUTOEXTEND ON;REM * Creating two rollback segments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0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1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2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3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4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5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6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CREATE PUBLIC ROLLBACK SEGMENT RB7 TABLESPACE “RBS”STORAGE ( INITIAL 100M );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0”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1”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2”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3”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4”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5”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6” ONLINE;ALTER ROLLBACK SEGMENT “RB7” ONLINE;alter user sys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ORARY;alter user system default tablespace USR;alter rollback segment SYSROL offline;spool off附件四:创建CTAIS使用的表空间(create_tb.sql)spool $ORACLE_HOME/log/install_ctais.logset echo offconnect SYSTEMset echo onREM *创建CTAIS数据库使用的表空间*CREATE TABLESPACE TS_CTAIS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ts_ctais1.ora size 1000m,$ORACLE_HOME/oradata/ts_ctais2.ora size 1000m;CREATE TABLESPACE TS_IDX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ta/ts_idx1.ora size 1000m,$ORACLE_HOME/oradata/ts_idx2.ora size 1000m;CREATE TABLESPACE TS_TAB datafile $ORACLE_HOME/orad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