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研究——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docx_第1页
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研究——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docx_第2页
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研究——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研究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摘要:民族地区定居点的建设如何与乡村旅游结合,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是保持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北川县灾后定居点重建为例,从土地利用、住宅布局、旅游服务功能、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关系,提出了民族地区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社区广泛参与的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结大全 关键词: 北川县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生态环境、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变得十分脆弱,如何在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濒危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北川县羌民安居乐业是亟待解决的社会和民生问题。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形式多样,但许多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面临民族文化逐步丧失,民族特色削弱,贫富悬殊扩大等多种问题。笔者认为,北川县应借震后定居点建设的机会,将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北川县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定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简历大全 (一)定居点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北川县灾后重建的定居点建设可以促进北川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羌民集体搬进定居点,其生产生活的统一协调,有利于利用整体的人力、物力开发乡村旅游。北川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利用定居点的建设的绝好机会,在建筑景观上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创造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整体建筑景观,从而使定居点更具吸引力。羌寨定居点的建设能构建极佳的旅游产业优势,在改善牧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能够增强景区服务能力。定居点可以成为旅游发展的服务功能区和民族风情社区,拓宽羌民致富、安居乐业的途径。 (二)乡村旅游发展巩固定居点建设思想汇报 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景区良好的人文环境,定居点的建设能使景区接待能力提高,从而反向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当地羌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开设家庭旅馆、担任旅游向导、或歌舞表演者等。定居点一方面能扩大景区的接待能力,成为景区的服务区,另一方面定居点本身就是少数民族社区,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景观,其人文资源对游客极富吸引力,能使羌民更加重视自己的文化,珍惜并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有利于定居点的建设和发展。思想汇报 二、定居点建设简历大全 512汶川大地震后,地处北川南大门的北川县69套民居依山而建,民居结构和外观将全部采用羌寨碉楼风格。羌寨中建成一排排楼房和平房民居,规划了街道,有市场和游客接待中心。通过对定居点物质、精神文化的建设,改善羌民的人居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羌民的生活水平,并利用乡村旅游促进羌民定居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定居点的建设兼顾了普通居住、日常生活、生产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包括土地利用、住宅布局、建筑特色等,。总结大全 一) 合理利用土地 在土地利用方面,定居点周围的土地有部分用于种植瓜果蔬菜,收获的农产品供应定居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旅馆经营,以保证北川旅游完整的产业链。此外,北川县乡村旅游开发还可以借鉴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江家菜地的经验,开辟土地给游客自行参与种植,让游客在当地既能体验民族风情又能享受“羌家乐”的乐趣。开题报告 总结大全 (二)住宅布局与景观相宜 羌碉是羌族的民族建筑,地底顶窄,墙体从下至上逐渐向内倾斜,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在建筑的特色方面要体现、传承、恢复羌族的建筑文化,避免刻意采用现代的元素和现代化的设施。羌族特色的吊脚楼、青石板房等民居建筑随着清朝的“改土归流”主动或被动汉化。在重建过程中,可以酌情恢复此类建筑的原有风貌。这种建筑既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传承了羌族文化,又能满足旅游参观的求异需求,此外还可继续用于居住或用于开办旅游餐饮、旅游商品的销售点。 (三)定居点增强旅游接待功能简历大全 北川县位于进入北川羌区的第一站,这为北川县旅游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发展契机。无论是进入北川老县城还是去往唐家山地震遗址都会经过此处,地震遗址博物馆的修建和唐家山堰塞湖的开发都使北川的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北川县的旅游业发展要提升旅游接待功能,如民居接待、特色餐饮、导游服务等,还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如修建医疗救助站、停车场和修建完善交通道路。完善羌寨的设施与服务,增强旅游接待功能可以延长游客在当地的停留时间,增加定居点居民的收入。简历大全 三、乡村旅游的开发开题报告 (一)旅游规划 北川擂鼓镇灾后重建规划确定将擂鼓镇规划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副中心,修建国家地震博物馆,以民族旅游和羌族民居为特色,建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羌族第一镇,构建“一心、三带、四区”的旅游规划布局结构。“一心”即羌镇特色中心区,“三带”即安北路特色旅游景观带、苏宝河生态旅游景观带、干河子生态旅游景观带,“四区”即狮子山羌族特色文化景区及两个居住区、一个产业区。 北川旅游资源丰富,加上地震遗址博物馆、羌族文化博物馆的修建,以及唐家山堰塞湖的开发,将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北川旅游。因此,北川的民居建设要与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合理规划,走民居点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道路。(二)参与途径开题报告 北川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形式多样。羌民可根据自己的资金、劳动力、传统技艺水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获取经济利益。利用羌族民居接待,提供羌族传统食物,手工生产传统手工艺品,表演羌族传统技艺是主要参与途径。北川县政府是乡村旅游的第一责任人,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开拓民族社区多元化参与的途径: 第一,通过居民自己出资或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的形式创办“羌家乐”家庭旅馆;开办羌族特色餐饮店或出售羌族食物,如羌族的“金裹银”、咂酒等;擅长制作羌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羌民可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可以让游客参观制作过程,或让游客自己体验制作;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羌民可组建歌舞队等进行定点表演,赚取收入。作文 第二,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保证游客在北川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的乘数效应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就业的乘数也很大,不仅可直接提供旅游岗位,而且可以提供旅游相关岗位就业,如维护当地社区的安保,负责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监督;从事与乡村旅游发展所需的农畜产品的生产,为当地民居接待户和从事餐饮经营的“羌家乐”提供食物原料等。总结大全 四、结论作文 北川县定居点的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相辅相承的。一方面,定居点建设时应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使用土地,住宅布局、民居外观应考虑旅游审美的需求,与当地景观相宜,增强旅游接待功能,为乡村旅游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巩固了定居点的建设,促进了定居点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北川县羌民可以通过定居点的建设自主创业,利用当地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获得经济收益。民族地区定居点的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兼顾民族地区文化与生态环境二者利益,走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 刘庆.从游牧到乡土的人居环境创造记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J.四川建筑, 2009(9):83-85.开题报告 卢世菊.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6(2): 108-113.开题报告 中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EB/ft-com:office:smarttags /2008-08-19 刘旺,吴雪.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旅游参与的微观机制研究以丹巴县甲居藏寨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2):140-144.开题报告 t 作者简介:总结大全 朱华(1958-),男,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